打破“分數(shù)論”,踏踏實實地樹立德壽人
演講者:石仲永演講地點:清華大學“人文清華”講壇演講時間:2022年3月。
石中英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導師。主要教學和研究領域包括教育基本理論和教育哲學基礎教育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哲學等在黨的教育方針研究、教育認識論研究、教育價值論和價值教育研究、教育改革研究等方面承擔多個國家和省部級科學課題,出版《教育學的文化性格》 《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 《教育哲學》 《穿越教育概念的叢林》 010-30000等專著
對我們現(xiàn)代人來說,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關系到個人的健康成長和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未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和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的領導下,我國教育事業(yè)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據(jù)統(tǒng)計,我國高中階段總入學率1949年為1.1%,1978年為33.6%,2020年僅為91.2%。我國高等教育總入學率1949年為0.26%,1978年為2.7%,2020年僅為54.4%。在國際上可以比較的范圍內,目前我國的教育已經(jīng)處于中等水平。
從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取得偉大成就來看,我們的教育也還存在一些問題。目前,我國教育處于全新的歷史方位,正從以外延式發(fā)展為主,以內涵式發(fā)展為主,從對國外教育的模仿轉變?yōu)橐灾袊鐣嵺`為基礎的自主創(chuàng)新,從局部的教育改革轉變?yōu)橄到y(tǒng)的教育改革。我認為,在這樣一個重要階段,大家一起討論教育價值觀的問題是有意義的。
3月10日,浙江工業(yè)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的學生要在澳大利亞市德清縣江干街秋北村種樹。新華社
1月18日貴州省仁懷市實驗小學的學生正在進行足球分組對抗賽。新華社
1月27日,志愿者在北京冬奧會冰壺體育場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拍照。新華社
極端事件的警告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實踐活動,教育的好壞最終通過我們培養(yǎng)的人來體現(xiàn)。
這里回顧一下極端案例。一名名校大學生讀高中的時候,父親去世了,母親懷著悲痛的心情獨自撫養(yǎng)他。進入大學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計劃,他反而殘忍地殺害了母親。在審判中,他說:“從小就認為考得好對我父母來說是唯一的意義?!?
這句話的意思很清楚。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他知道的唯一重要的事就是好好考試,拿高分。這是爸爸媽媽唯一擔心他的地方,也是爸爸媽媽和周圍的人接受他、確信他、喜歡他的最根本原因。(威廉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家人)他把自己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學習上,在學業(yè)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績,考上了心儀的大學。但是他的心里沒有對生命的敬畏、對法律的尊重、對母親的感激、對“怎么辦才是對的”問題的反思,缺乏對人生意義的充分思考。如果學習成績給了他實現(xiàn)美好人生的希望,這種缺乏將使這個希望匆匆破滅。
這是極端的事例,但不是高案。幾年前,某高校的一名研究生因為一點小矛盾毒死了室友。這個學生學業(yè)非常優(yōu)秀,在事件發(fā)生前已經(jīng)在國際期刊上發(fā)表了多篇學術論文。他為什么走上犯罪的道路?他在去世前寫了一份聲明:“這一生很短,但這段時間埋頭學業(yè),缺乏心靈的滋養(yǎng),犯了大錯。”這句話的關鍵是“缺乏心靈的滋養(yǎng)”。從整個聲明來看,他渴望但沒有得到的“心靈滋養(yǎng)”是友愛、善解人意、謹慎、善意等基本價值觀,甚至別人對他的批評也認為是心靈營養(yǎng)的一部分。但是為什么他沒有得到“心靈的營養(yǎng)”?
在這種極端情況下,加害者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教育也有警告的意義。如果教育不能提供生活意義和“心靈營養(yǎng)”,會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
“分數(shù)論”與對失敗的恐懼
德國著名思想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是靈魂的啟發(fā),不是理智知識的積累?!?
分數(shù)是教育的工具、手段,是評價者根據(jù)一定的評價標準衡量學生學習狀態(tài)和結果的衡量標準。分數(shù)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現(xiàn)代教育測量運動的產(chǎn)物,是教育科學化的產(chǎn)物。人們試圖用這種量化的評價方法準確地描述
、反映一個人的學習狀況和學習程度。分數(shù)本身是有意義的、也是無辜的,確實能為教學人員和學生診斷學習狀況提供幫助。但是物極必反,如果把分數(shù)置于學習者之上,認為分數(shù)比學習者還重要,把分數(shù)這一教育工具當作教育目的來追求,把學習者的健康成長這一教育目的當作工具來對待,就會出現(xiàn)“唯分數(shù)論”的問題。“唯分數(shù)論”對教育的負面影響是長期、廣泛和深刻的。如果把分數(shù)看得比學習者本身還重要,當考試考得不理想時學習者就會陷入失敗恐懼。8年前,我做過一個質性研究。我們選取了北京兩所初中二年級的16名同學,了解他們的學業(yè)失敗恐懼體驗。我們發(fā)現(xiàn)學業(yè)失敗恐懼的確在中學生中廣泛存在,成績差的學生有,成績好的學生也有,而且這種恐懼跟家長、老師對待學業(yè)失敗的態(tài)度有直接關系。一位男生說:“我在做題,我爸走過來了,看著我的草稿紙就開始生氣,生了整整一天。然后就說,你怎么不按照我的要求來?你怎么不聽話?你怎么沒起色?就你這樣,以后還能考上(大學)嗎?我就沒法說什么了,太無語了?!庇幸晃慌枋鲎约撼煽兿陆岛蟮男睦眢w驗:“我媽媽一味地指責、刺激,我甚至感覺手腳發(fā)麻,快沒有知覺了。如果這種情況總是發(fā)生的話,我會否定自己,會產(chǎn)生壞情緒,感覺自己是個廢物、無用之人,會有不想再活下去的心理了。”
通過質性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其實中學生并不懼怕失敗本身,他們有著足夠的心理韌性來克服失敗對自身的影響。他們最害怕的是失敗所引發(fā)的社會隔離,害怕父母不喜歡自己,害怕老師看不上自己,害怕同學疏離自己。這些感覺,實際上是一種人生價值感、存在感、意義感的喪失。有些同學的訪談資料也證明,只要父母和老師不把學業(yè)成績和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對他們的信任與希望綁在一起,他們就能非常從容地應對失敗,并且把失敗作為一種學習的素材,從失敗中獲得更加積極的成長能量。
教育價值觀與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
“唯分數(shù)論”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青少年學生的價值觀。
“價值觀”這個詞,聽起來很高大上,但其實很具體。不久前結束的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帶給很多人無與倫比的價值體驗?!案?、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新格言得到充分體現(xiàn);“一起向未來”的北京冬奧會主題口號得到了世界各國的高度認同;谷愛凌在比賽中表現(xiàn)出來的陽光、自信、勇于冒險、不怕失敗、敢于勝利的價值品質和人格特質征服了每一位觀眾的心;蘇翊鳴在裁判不當判罰之后對規(guī)則的尊重以及對冠軍的誠摯祝賀展現(xiàn)了運動員應有的價值操守;開幕式上,主火炬點火環(huán)節(jié)用一把火炬的微光代替了往屆奧運熊熊燃燒的火焰,充分體現(xiàn)了低碳、環(huán)保的綠色奧運理念;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先生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奧運會總是搭建溝通的橋梁,絕不會筑起一道道高墻。奧運會讓我們保留多樣性的同時,把我們團結在一起”,深刻闡釋了奧運會的價值使命。
從內涵上說,價值觀是個體或群體在行動時所依據(jù)和使用的正當性原則,也是人們據(jù)以評價他人行為“好壞”與“對錯”的標準,是人們行為的內隱性、指引性和構成性因素。從外延上說,它包括誠實、守信、勤勞、節(jié)儉等基本的價值觀;公平交易、救死扶傷、為人師表、熱心服務等職業(yè)價值觀;忠于真理、追求正義、勇于獻身等高尚的價值觀,等等。價值觀要解決的是“為什么做”的問題,是人的活動取向、導向問題,而不是“做什么”和“怎樣做”的問題。因此,無論是對于個人還是對于群體而言,如果在行動中出現(xiàn)了價值觀問題,就會導致整個行動的方向發(fā)生偏差。在這種情形下,行動主體的行動能力越強,他或他們所犯下的錯誤可能就會越嚴重。
遵循正當性原則,按照正確的價值觀行動,是一切理想行為的前提和基礎。價值觀教育,就是引導人們認識何種行為才是“正當?shù)摹薄皩Φ摹被颉昂玫摹钡慕逃怯嘘P人們行為正當性原則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積極的價值態(tài)度和情感、提高價值判斷和選擇能力,并進一步培育堅定的價值信念。
我認為,相對來說,在我們今天的價值觀教育中,還存在著對價值觀形成和價值觀教育的規(guī)律性把握不夠、價值觀教育和學習的有效性難以測量、家長和教師的價值觀教育能力有待提升等不足,必須予以重視。
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
要想補上價值觀教育的短板,就要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就要徹底地和“唯分數(shù)論”說“再見”。什么是正確的教育價值觀?黨的十八大以來,關于這個問題已經(jīng)講得很清楚了: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就是要確立立德樹人在教育活動中的中心地位;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就是要以立德樹人的成效來評價學校各個方面的工作,要超越以“唯分數(shù)、唯升學”為代表的錯誤的教育價值取向。
建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家長責無旁貸。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的價值環(huán)境對孩子的價值學習至關重要。如果家長對價值觀和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必然會影響孩子價值觀的樹立。碰到某個人的價值觀不太好,我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想:會不會是他原生家庭的價值環(huán)境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教孩子學會做人永遠是家庭教育最首要、最核心的目標,好的家風家訓都是指向教育孩子怎么做人的。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在《愛彌兒——論教育》一書中也說過:“從我的門下出去,我承認,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侶,他首先是一個人:一個人應該怎樣做人,他就知道怎樣做人,他在緊急關頭,而且不論對誰,都能做到做人的本分。”這種理念,也是把“人的教育”放在職業(yè)訓練前面。
在這里,我向家長們呼吁:一定要從“唯分數(shù)論”的泥潭中走出來。停止用“別人家的孩子”來貶低自己的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分數(shù)是他們對于你們唯一的意義。把孩子當成一個有完整、獨立人格和獨特個性的人來對待。
建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學校同樣責無旁貸。學校是一個教育組織,在學生價值觀形成方面起主導作用。即便學生的原生家庭價值環(huán)境有一些問題,但如果學校的教育價值觀是正確的,對孩子們還是會產(chǎn)生重要的正面影響??扇绻麑W校的價值觀都出了問題,孩子的價值觀素養(yǎng)到哪里去提高呢?學校必須把立德樹人作為核心的價值追求。陳省身先生曾經(jīng)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題詞:“不要考第一?!焙髞?,時任中科大校長朱清時院士做了這樣的解讀:“原生態(tài)的學生一般考試能得七八十分,想得100分要用好幾倍的努力,訓練得非常熟練才能不出小錯。要爭100分,就需要浪費很多時間和資源,相當于土地要施10遍肥。最后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都被磨滅了?!币郧坝幸恍W校用非常雷人的口號激勵同學們學習,比如“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等等,我真的是想不通,在學校這種教育組織里面,怎么能有這樣的口號?
在這里,我呼吁我國的1840多萬名老師們:一定要基于教育的初心使命,建立起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教育價值新共識。
建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政府和社會也擔負著重要責任。以前教育界有這么一句話,叫“素質教育喊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搞得扎扎實實”。這真是學校教育的悖論。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悖論呢?其實您跟校長、老師們聊一聊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也不愿意這樣,他們真愿意按照教育的本質和規(guī)律辦教育。但是,如果對校長、學校的評價就是看分數(shù)、看升學率、看“清北率”,校長們又能怎樣?老師們又能怎樣?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文件,特別是2020年出臺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其后又出臺了《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和《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評價指南》,堅決改變不正確的教育價值導向問題。這些方案和指導意見都非常好,針對性特別強。其中,《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劃了十幾條紅線,比如上級部門不得下達升學指標,以高考升學率考核下一級黨委和政府、教育部門、學校和教師。不得將升學率與學校工程項目、經(jīng)費分配、評優(yōu)評先等掛鉤。不得通過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績?yōu)闃藴湿剟罱處熀蛯W生,嚴禁公布、宣傳、炒作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等,堅決改變用分數(shù)給學生貼標簽的做法。如果說以前校長們搞素質教育受到“唯分數(shù)論”的束縛,那么現(xiàn)在是解除束縛、給他們更多教育自由的時候了。在這里,我向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呼吁:一定要負起責任來,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胸懷“國之大者”,不折不扣地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不斷完善教育評價治理體系,營造一個更加良好的教育價值生態(tài)。
什么是好的教育
講到這里,我提出一個問題:什么是好的教育?演講開始我們所分析案例中的當事人,即便他們實現(xiàn)了升學的愿望,但絕不能說他們受到了“好的教育”。日常生活中,大家說一個人受到好的教育的根據(jù)是什么?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學歷,以為學歷高受到的教育就好。但如果一個人學歷高卻出言不遜,毫無禮貌和同情心,人們會說:“就你還上過大學呢?你怎么連一個小學生都不如呢?”這說明,我們對好的教育另有價值標準。
關于“好的教育”的標準,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的人認識是不一樣的。雖然如此,我覺得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下有一些內涵是共識性的。就當前而言,我認為好的教育至少包括幾個層次的理解:
首先,好的教育一定是適合的教育,是完整的教育,是賦能的教育,是指向學生健全人格養(yǎng)成的教育。什么是適合的教育?從哲學上說,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世界上找不到兩片相同的樹葉,更找不到兩個在認知、情感、價值觀上完全相同的人,所以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核心要求,也是教育公平最本質的定義。什么是完整的教育?即不是片面的教育、分裂的教育。20世紀80年代日本兒童教育專家井深大寫過一本書《精神·道德·情操:無視另一半教育的日本人》,對日本的“考試地獄”給青少年造成的戕害、給社會造成的影響進行了深刻批判。所以教育應該是完整的教育,應該培養(yǎng)完整的人,而不是培養(yǎng)片面的人、分裂的人。教育應該是賦能的教育,教是為了不教;教育的成果最終是通過自我教育來實現(xiàn)的,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自由精神作為教育所追求的基本目標。教育要指向學生完整人格的培養(yǎng)。
其次,好的教育要促進公共生活的改善。人是社會動物,按照馬克思的定義,人的本質在其現(xiàn)實意義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所以你要認識一個人就要認識他的社會關系,一個人的問題也反映了他的社會關系中存在的問題。促進人的發(fā)展和促進社會的進步是不可分割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價值不能僅僅局限于個人的成長和前途,必須把促進社會團結、社會合作、社會信任、社會公正作為教育所追求的目標。教育家眼中的孩子絕不僅僅是他個人,他們還是社會的重要成員。
再次,好的教育要促進全體人民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發(fā)展的價值基點,所以我們的教育絕不是為了少數(shù)人的,我們的教育是為全體人民的,我們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所培養(yǎng)的人才,核心使命是要為人民服務,而不單是為了他們個人的前途和榮耀。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yè)
教育總是蘊含著希望,是面向未來的事業(yè),而人類的希望就在于人類之間的相互尊重、信任、寬容、團結和協(xié)作。如果人和人之間沒有尊重、沒有信任、沒有團結、沒有坦誠、沒有協(xié)作,我想我們人生的意義、生活的質量都會大打折扣。而這些給人類帶來希望的意識、價值觀,都要依靠價值觀教育從小形成。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常關注教育和人類社會發(fā)展之間的關系,自二十世紀70年代以來,該組織陸續(xù)出版了4本重要的報告:20世紀70年代出版了《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20世紀90年代出版了《教育——財富蘊藏其中》,2015年出版了《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2021年發(fā)布了《共同重新構想我們的未來:一種新的教育社會契約》?!秾W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出,教育不僅要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還要促進學生情感、道德、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要培養(yǎng)和諧與全面發(fā)展的人?!督逃敻惶N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財富: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斗此冀逃合颉叭蚬餐娴睦砟睢鞭D變?》重拾教育的人文精神,強調教育有責任喚醒和培養(yǎng)共同人性,因為共同人性才能使我們團聚在一起?!豆餐匦聵嬒胛覀兊奈磥恚阂环N新的教育社會契約》更是強調教育是公眾責任,需要社會的共同行動,以應對人類所面臨的來自自然、社會、政治等各個方面的挑戰(zhàn)。
閱讀這四本報告,我覺得其中一個主題是貫穿始終的,這就是學會共同生存。這一主張和北京冬奧會主題口號“一起向未來”非常吻合。正確的、積極的、高尚的價值觀和價值觀教育,正是人類共同生存與發(fā)展的紐帶和希望所在。
最后,讓我們回到這次演講的主題。我們的教育一定要擺脫“唯分數(shù)論”等錯誤價值觀,重新審視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對的、什么是應該有的教育。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6日10版)
來源: 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1.《【讀書小論文格式初中生作文】打破“分數(shù)論”,踏踏實實地樹立德壽人》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讀書小論文格式初中生作文】打破“分數(shù)論”,踏踏實實地樹立德壽人》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jiaoyu/2569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