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提到阿魯代的騷擾和明朝的挑釁,朱洪真老非要親征,趙信反對無效。
在朱棣的震怒之下,永樂年間的明軍第四次出塞,同時也是朱棣自己的第三次親征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起來。正在明軍積極準備出動的時候,阿魯臺對朱棣也非常配合,他在永樂二十年(1422)三月突襲了明軍重要的前哨基地興和。
這次明軍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北京一帶士的兵力調遣和集結上,誰能想到這個當口阿魯臺會自己找上門來呢?結果在沒有充分防御準備的情況之下,都指揮王喚戰(zhàn)死。朱棣聞訊,趕忙在三月二十一日從北京出發(fā),至二十四日到達雞鳴山,聽說阿魯臺已經聞訊從興和逃走。朱棣表示蒙人利于速戰(zhàn),戰(zhàn)勝即走,此時再追,不僅追不上敵軍,而且只能讓已方大軍陷人人困馬乏的窘境。于是訂下計劃,準備等到夏天草青馬肥之時,取道開平,直驅應昌。故此三月下旬就在宣府和獨石堡一帶巡視,同時讓武安侯鄭亨帶領1萬兵馬到龍門(今河北赤城縣東北)一帶修整道路,以利未來大軍的通行。
這一次朱棣沒有再重復前兩次出征的路線,而是從龍門出發(fā),經云州、獨石堡到開平。阿魯臺聽說明軍出塞,也不敢正面接戰(zhàn),只是派出一路人馬去攻打萬全衛(wèi)(今河北省張家口市附近)。由于萬全守軍早有準備,前來侵擾的只是小部隊,故此朱棣不為所動,繼續(xù)追擊阿魯臺。至七月上旬,明軍已經前進至闊灤海子北邊的殺胡原。
闊灤海子(呼倫湖)
據明朝方面《實錄》中的記載,阿魯臺被追至此,已經眾叛親離。其母和妻子都痛罵他辜負了大明天子對他的恩德,連累家人將死無葬身之地。《太宗實錄》說阿魯臺至此不敢再戰(zhàn),只得將牛馬輜重丟棄在闊灤海子附近,帶著家屬匆匆逃命去了。朱棣也表示自己不是窮兵黷武之人,只要對蒙人略施懲戒即可,于是繳獲阿魯臺所舍棄的牛羊財物之后,明軍也很快撤退了。
其實從當時的處境來分析的話,大致可以推想,蒙人對明軍正面作戰(zhàn)并無成算,每次想要戰(zhàn)勝明軍,無非是利用大草原的復雜天候地理,示之以弱,采用誘敵深人的方法將其包圍,才有勝機。且不說永樂七年(1409)的邱福就是在這種戰(zhàn)法之下幾乎全軍覆沒,就在朱棣的上一次親征中,瓦刺也利用忽蘭忽失溫的地形跟明軍拼了個兩敗俱傷。
明成祖朱棣
朱棣看到阿魯臺丟棄下的牛馬輜重,當然不敢再繼續(xù)追趕。應該說朱棣這一決定是比較理智的,因為從次年的情況來看,阿魯臺在闊灤海子的撤退肯定是個陷阱。不過朱棣也沒有讓這次遠征空手歸,他在二回師途中突然轉向遼東,派出2萬人的騎兵隊,分為5路進發(fā),突襲了跟隨阿魯臺叛亂的兀良哈三衛(wèi)。
兀良哈三衛(wèi)對朱棣的軍事行動沒有充分準備,據明軍戰(zhàn)報,被斬首者數(shù)千,牛羊被擄獲的有十余萬頭之多。可以說朱棣在永樂二十年(1422)勞師遠征的最大收獲,就是使叛亂的兀良哈三衛(wèi)重新歸附明朝。
下一篇談阿魯臺的卷土重來,以及朱棣的再一次親征。
1.《朱棣第三次遠征漠北的最大收獲:叛亂的兀良哈三衛(wèi)重新歸附明朝》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朱棣第三次遠征漠北的最大收獲:叛亂的兀良哈三衛(wèi)重新歸附明朝》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4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