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河南的人都知道河南駐馬店有上蔡縣,上蔡東邊有新蔡。
其實在古代,新蔡東邊還有一個“下蔡”。這“三蔡”的得名皆與楚國有關。斗轉星移,到了現(xiàn)在,蔡姓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中國第44大姓,蔡姓子孫遍布海內外。每到清明,不少蔡姓后人會不遠萬里,回到“發(fā)源地”上蔡縣祭拜祖宗。
蔡姓由來:西周時的蔡國國姓
2月19日,上蔡縣楊屯鎮(zhèn),54歲的蔡小啟正抱著2歲的孫子旭旭曬太陽。說起蔡姓,蔡小啟一下子來了精神,“俺可是蔡叔度的后代啊!”
他說,楊屯鎮(zhèn)姓蔡的人不多,但他所在的村民小組的人都姓蔡。他聽父輩說過,村里的蔡姓人都是古蔡國的后裔。蔡小啟的說法,被村里其他蔡姓人證實。他們公認的老祖宗,便是3000多年前古蔡國的建立者——蔡叔度。
上蔡縣蔡氏宗親會會長蔡國芳說,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姬發(fā)打敗了殷紂王,為鞏固西周政權,他大封宗室,把弟弟姬度分封在蔡地。姬度建立了蔡國,都城位于今天的上蔡縣城附近,他被人稱為“蔡叔度”。相傳,蔡叔度死于郭鄰(上蔡縣城西1公里處),葬于郭鄰東200米處的臥龍崗。
在蔡國芳指引下,俺們來到上蔡縣城城西的臥龍崗。這里,蔡氏后人建造了規(guī)模不小的“叔度陵園”,以紀念蔡姓始祖蔡叔度。
對于當?shù)夭绦杖硕?,說到蔡國和蔡叔度,不得不提起蔡仲。蔡國芳介紹,蔡仲是蔡叔度的兒子,一部分蔡姓人視他為得姓始祖,并在上蔡縣城東北修建了“蔡仲陵園”。
史料記載,公元前447年,蔡國被楚國所滅。后人為了保留蔡姓,便“以國為氏”,四散分居。不過,蔡姓來源也存在多種說法,比如源于少數(shù)民族改姓等。
父子接力,建造蔡國城池
蔡國故城遺址,位于今天的上蔡縣城西南。故城已經(jīng)難覓蹤影,而寬厚的古城墻依然矗立,城墻最寬處近百米,最高處約20米。
上蔡縣蔡姓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蓋志介紹,古城墻總長10490米,圍起來的面積約8.86平方公里,是如今保存較為完整的西周時期城墻遺址。
與大多古城墻不同的是,古蔡國城墻有內外兩層。站在高處,能看到古城墻呈“U”形。蓋志說,這種構造在古代被稱作“甕城”。甕城是城墻的一部分,分為內外兩層,它用于保護主城門,加深縱深防線,同時利于守衛(wèi)部隊迅速集結人馬,居高臨下,從多個角度打擊進入甕城的敵軍??脊湃藛T介紹,上蔡的“蔡國甕城遺址”開了我國甕城之先河。
關于故城遺址,當?shù)亓鱾髦案缸觽z合力建城”的故事。當?shù)卮迕窠榻B,蔡叔度被周武王封到蔡地,首先建造城池。而動工不到3年,蔡叔度因不滿周公旦攝政,起兵反叛被鎮(zhèn)壓。蔡國的封號被取消,蔡叔度也被軟禁,不久去世。
好在蔡叔度的兒子蔡仲“率德馴善”,贏得周公旦贊譽,被重新封在蔡地。蔡仲繼承父親未竟的事業(yè),在當?shù)匕傩盏膸椭?,他終于建了一座氣勢宏偉的蔡國城池。
歷史上的“三蔡”
“可惜,蔡人的祖先重視防御,但還是無法抵擋南方日益強大的楚國?!鄙w志說,正是楚國的強大,才使古蔡國歷經(jīng)多次遷移,也就有了上蔡、新蔡和下蔡這“三蔡”的說法。
上蔡,即蔡叔度建立的蔡國。后來,他的后代蔡靈侯被殺,蔡國在上蔡共歷經(jīng)18個王,持續(xù)了514年。
楚國第一次滅掉蔡國后,楚國公子棄疾被封為蔡公。3年后棄疾叛亂,殺掉了楚王并自立為王。為了收買人心,他重新恢復了蔡國,將蔡國的后裔封為蔡平侯。然而,楚國依舊霸占著上蔡不歸還。無奈,蔡平侯只好南遷,在今天的新蔡縣城西北建立都邑,稱為新蔡。
何為下蔡?蔡平侯建都新蔡后,蔡國仍不穩(wěn)定,在周邊國家的聯(lián)合攻打下再次遷都,這次遷入了楚國境內。好景不長,東面的吳國兵臨城下,蔡國抵擋不住,被迫將官民和蔡侯的祖墳一起遷入?yún)菄闹輥?今安徽鳳臺縣一帶),后人稱之為“下蔡”。
死心塌地跟楚國,卻受它傷害最深
在蔡小啟看來,上蔡是蔡姓的根,但上蔡的蔡姓人并不多,原因是古蔡國幾次覆亡,蔡人被迫遷往他處。
在蔡氏后人看來,蔡國和蔡姓的遷徙,與楚國聯(lián)系密切。蔡國芳說,春秋時期,最早臣服楚國的是蔡國,最死心塌地附屬于楚國的也是蔡國,但受楚國迫害最深的還是蔡國。
蔡國多次遷都,國人散居四方,逃亡的蔡人以國為氏,后裔遍布大江南北。蔡國滅亡時,經(jīng)歷多次遷徙的蔡人,足跡已遍布今天的河北、安徽、山東、山西、陜西、湖北、湖南、江蘇等地。
俺查閱史書和蔡氏族譜發(fā)現(xiàn),兩晉之交,蔡氏有族人隨中原士族南渡,定居江浙一帶。唐末中原戰(zhàn)亂,河南的蔡氏后人隨王潮、王審知入閩,后來又從福建寧化縣遷到了廣東梅州。到了明代,蔡姓已分布全國各地。
鄭成功收復臺灣時,有蔡姓人移居寶島
五湖四海的蔡氏后人,一直渴望回到祖先所在地。上蔡縣僑辦一位負責人說,近年來,國內蔡姓人經(jīng)常來上蔡祭拜祖先,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的蔡氏后裔,也經(jīng)常組團回上蔡尋根謁祖,臺灣地區(qū)的蔡姓人更是頻繁“回家”。
說起臺灣蔡姓的來歷,文獻資料中有記載:明末清初,鄭成功收復臺灣時,已有蔡姓人移居臺灣。清康熙、乾隆年間,進入臺灣墾荒的大陸蔡姓人也不在少數(shù)。
另有記載稱,漳浦縣蔡姓于明清時入臺人數(shù)也很多,鄭成功部將蔡文就是漳浦人,他協(xié)助鄭氏治理臺灣20多年。
如今,蔡姓已發(fā)展成為中國第44大姓,在臺灣,蔡姓人數(shù)位居第八,臺北市區(qū)、臺北金山鄉(xiāng)和萬里鄉(xiāng)及基隆市一帶的望族多為蔡氏。
1.《1066年建立周朝看這里!蔡姓發(fā)源地是駐馬店上蔡 西周蔡叔度父子接力建城》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1066年建立周朝看這里!蔡姓發(fā)源地是駐馬店上蔡 西周蔡叔度父子接力建城》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30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