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位 漢孝明帝劉莊
劉莊,字子麗,東漢王朝第二位皇帝,光武帝劉秀第四子,母為光烈皇后陰麗華。劉莊少時聰悟,十歲時就通曉《春秋》。建武十五年,劉莊受封東海公,后進封東海王。建武十九年,冊立為皇太子。中元二年正式即位,即位之后,一切遵奉光武帝既成制度。對內提倡儒學,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柄,權不借下。嚴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干政,防范貴戚功臣勢力。對外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脅,永平十七年,竇固、耿秉等率領大軍再次擊敗北匈奴于蒲類海后,令班超出使西域各國,復置西域都護、戊己校尉于龜茲、車師,恢復漢朝對西域地區(qū)的統(tǒng)治。在洛陽建白馬寺,將佛教引進中國,這是佛教傳入中國后建立的第一個佛寺。劉莊在位期間,招撫流民,救濟貧農,興修水利,使得吏治清明,境內安定,民安其業(yè),戶口滋殖。光武帝末年,全國載于戶籍的人口為兩千一百多萬,至劉莊統(tǒng)治后期,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里激增至三千四百多萬。劉莊和其子章帝劉炟在位期間,出現了繁榮的盛世局面,史稱“明章之治”。永平十八年,駕崩于洛陽東宮前殿,時年四十八歲,在位十八年,廟號顯宗,謚號孝明皇帝,葬于顯節(jié)陵。
第三位 漢孝章帝劉炟
劉炟,東漢第三位皇帝,光武帝劉秀之孫,漢明帝劉莊第五子,母為賈貴人。永平三年二月十九日,劉炟被立為皇太子,時年五歲。劉炟年少寬容,愛好儒術,很受父親漢明帝劉莊的器重。永平十八年八月初六日,漢明帝去世,劉炟即皇帝位,時年十九歲,尊嫡母皇后馬氏為皇太后。永平十八年十一月,漢章帝詔征西將軍耿秉駐扎于酒泉,以防備北匈奴。建初元年,兗、豫、徐等州發(fā)生嚴重的旱災,赤地千里,饑民遍野。劉炟一方面調集國庫糧食緊急救援饑餓中的人民,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討解決辦法,按照當時人們流行的看法,水旱荒年是由于陰陽失調,而陰陽失調又與政事有關。尚書陳寵上疏說:“治理國家大事就如調整琴瑟的弦一樣,弦調得太緊就會崩斷,刑罰太嚴也會激起人民的不滿。建議陛下進一步寬緩刑罰。”劉炟聽從他們的建議,大赦天下,寬緩刑罰。劉炟即位后勵精圖治,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提倡樸素,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一時間思想活躍、政治清明、經濟繁榮,連同漢明帝統(tǒng)治時期合稱“明章之治”。建初八年,選高才生受學《左氏春秋》《谷梁春秋》《古文尚書》《毛詩》。因經學家多分歧,集中諸卿、博士等于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并命班固將討論結果整理成書,名為《白虎通德論》,這部書系統(tǒng)地吸收了陰陽五行和讖緯之學,形成今文經學派的主要論點,是繼董仲舒以來儒家神秘主義哲學的進一步發(fā)展。章帝作為一位書法家,草書非常有名,史稱為“章草”。章和二年四月九日去世,年僅三十三歲,謚號為章,廟號肅宗,安葬于敬陵。
第四位 漢孝和帝劉肇
劉肇,東漢第四位皇帝,漢章帝劉炟第四子,生母為梁貴人,過繼給皇后竇氏為繼子。建初七年六月十八日,漢章帝廢皇太子劉慶為清河王,改立劉肇為皇太子。章和二年二月三十日,漢章帝去世,皇太子劉肇繼位,即為漢和帝,尊嫡母竇皇后為皇太后,因劉肇年幼,由竇太后臨朝稱制。竇太后把哥哥竇憲由虎賁中郎將提升為侍中,掌管朝廷機密,負責發(fā)布誥命,讓弟弟竇篤任虎賁中郎將,統(tǒng)領皇帝的侍衛(wèi),弟弟竇景、竇環(huán)均任中常侍,負責傳達詔令和統(tǒng)理文書。這樣,竇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圍的顯要地位,從而掌握了國家政治的中樞。竇太后剛愎放縱,早已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不滿。他們不斷上書進諫,有時甚至以死抗爭,僅據《資治通鑒》統(tǒng)計,短短的近五年時間,大臣就針對各種問題上書十五六次。永元四年,劉肇與宦官鄭眾等設計捕殺竇氏及其黨羽后親政,親政后從不荒怠政事,屢派兵征伐匈奴、羌及西域諸國,并發(fā)布減免災區(qū)租、賦之詔。在位期間,西域都護班超曾派人西使大秦,至西海被阻而還,為漢使所達最西之地。劉肇在位時期,東漢國力達到極盛,時人稱之為“永元之隆”。元興元年十二月辛未,病逝于章德殿,終年二十七歲,謚號為孝和皇帝,廟號穆宗,葬于慎陵。
第五位 漢殤帝劉隆
劉隆,漢和帝劉肇少子,養(yǎng)于民間,東漢第五位皇帝,元興元年十二月辛未日,漢和帝在章德前殿去世,此時劉隆剛出生一百余日。按照傳統(tǒng),繼承皇位的應是漢和帝的長子劉勝,但劉勝自幼生有怪病,多年不愈,漢和帝皇后鄧綏認為他不適合做皇帝。于是立劉隆為皇帝,是為漢殤帝,改年號為延平,封其兄劉勝為平原王,鄧綏進升為太后,并由鄧綏臨朝聽政。延平元年八月辛亥日,在太后鄧綏發(fā)號施令之際,僅當上221天皇帝的劉隆悄然離世,虛壽僅二歲,實際上未滿周歲,因夭折而亡,故上謚號為“孝殤皇帝”。漢殤帝是中國帝王中即位年齡最小、壽命最短的皇帝,他被史家稱為“八月皇帝”或“百日皇帝”。
第六位 漢孝安帝劉祜
劉祜,漢章帝劉炟之孫,清河孝王劉慶之子,東漢第六位皇帝,在位十九年。延平元年,漢殤帝不幸早夭。鄧太后與她的哥哥車騎將軍鄧騭密謀,決定迎立清河孝王劉慶的兒子劉祜,鄧騭又去與太傅張禹、司徒徐防等大臣們商議,征得他們的同意便連夜持太后節(jié)召劉祜入宮。劉祜剛滿十三歲,是為漢安帝。第二年改年號為“永初”。漢安帝即位時,東漢朝廷內憂外患,百事多艱。首先是河西急報,西域各國不滿班超離任以后擔任西域都護的任尚的苛政,紛紛叛漢。接著就是羌族起義,這場戰(zhàn)爭長達十一年之久,耗費巨大,使東漢元氣大傷。延光四年,漢安帝攜同閻皇后和貴戚南下游玩,三月庚申,行抵宛城,忽然得病,身體時冷時熱,病勢沉重,只好下令回京。三月時到達葉縣,這時已呈彌留狀態(tài)。他想囑咐后事,已經說不出話來,只能睜眼盯視著皇后,慢慢死于車中,終年三十二歲。皇后不敢對外宣布安帝駕崩的消息,所在上食、問起居與往常一樣。庚午日回到宮中,辛未晚上才發(fā)喪。當年葬于恭陵,廟號恭宗,謚號孝安皇帝。
第七位 濟北王劉懿
劉懿,漢章帝劉炟之孫,濟北惠王劉壽之子,漢安帝劉祜堂弟,東漢第七任皇帝,延光四年三月,漢安帝去世,閻太后為把持國政,在其兄閻顯支持下,迎立劉懿為帝。劉懿在位時,閻顯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獨攬大權。同年十月二十七日,劉懿因病去世,共在位二百零六天?;鹿賹O程等人合謀誅殺閻顯兄弟和江京,并迎立漢安帝的兒子濟陰王劉保為帝,是為漢順帝。漢順帝繼位后以諸侯王的禮儀將劉懿下葬。因此也有史家不將劉懿計入東漢皇帝,稱“濟北王”。
聲明:文字內容原創(chuàng),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1.《【20個漢朝】干貨分享,梳理東漢十四帝(上),劉秀趁勢開國,四代后皇權衰微》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系頁腳下方聯系方式。
2.《【20個漢朝】干貨分享,梳理東漢十四帝(上),劉秀趁勢開國,四代后皇權衰微》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112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