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傳說
1278年6月7日,張世杰、陸秀夫等一班文武官員,率十數(shù)萬軍隊,帶千余船艦,簇擁著8歲的 南宋皇帝趙昺和楊太后,浩浩蕩蕩,從硇洲遷帝駕前往新會崖山,至23日才到達新會 崖門。傳說6月23日這天,宋帝趙昺正在前往崖山的路上,突然烏云驟起,天降暴雨,所有人的衣服都被大雨淋濕了,帝昺的 龍袍也淋濕了。南宋君臣到達崖山才雨過天晴,宮女連忙 把趙昺脫下的濕龍袍拿到行宮外面的山桔樹上晾曬。不久,龍袍曬干了,宮女收袍時卻不見了繡在龍袍上的金龍。宮女慌忙抱著沒有龍的龍袍回宮向楊太后稟告。楊太后聞知此事, 悲傷地說:“這是不祥之兆??!”群臣無不驚異,急令 宮女快去尋找金龍的去向。宮女找到曬龍袍的山桔樹,撥開樹枝,只見每條樹干上都纏著一條金龍。宮女又驚又喜,伸手就想把金龍捉回來。誰知手剛觸到金龍,金龍立即變成山桔樹的花紋,每一條龍都是這樣。宮女沒辦法,只好又回宮稟告楊太后。楊太后低頭哭泣,說:“金龍要留在崖山了。你就讓它留下吧。”
從此,崖山一帶的山桔樹,每條樹干上都凸顯著酷似 蟠龍纏繞樹干的花紋,有龍頭、龍須、龍爪和龍尾。這就是新會崖山的特產(chǎn)——蟠龍山桔。
崖山的 蟠龍山桔生長成千姿百態(tài),當?shù)厝顺3L暨x有特色的山桔樹砍下,剝?nèi)淦ぃ瑫窀?,制成具有天然特色的蟠龍煙斗、蟠龍拐杖等精致的物品?/p>
義鳥殉葬
宋帝昺在崖山時,養(yǎng)有一只白鷴鳥。這只鳥聰明過人,還會說話,一看見帝昺就跳起來,尖聲叫道:“吾皇萬歲!吾皇萬歲!”十分可愛。宋帝昺畢竟是8歲的孩子,非常喜歡它,親自喂養(yǎng)在行宮中。不久,宋元海戰(zhàn)打起來了,南宋小朝廷搬到一艘巨艦上。帝昺也把白鷴帶到帝艦。白鷴來到帝艦,寢食不安,兩眼盈淚,見到帝昺也不叫“吾皇萬歲”了,只是望著他流眼淚。帝昺看見心愛的白鷴流眼淚,很是凄涼。
一天深夜,白鷴突然開聲叫道:“奇石千秋!奇石千秋!”聲音低沉悲涼。帝昺驚異,心中暗想:哪里的“奇石千秋”?沒去理它??擅刻煲估?,到這個時候白鷴就叫兩聲“奇石千秋”。白鷴的異常表現(xiàn),令南宋群臣預感到前途不妙。
宋元兩軍激戰(zhàn)了22天,宋軍被元軍前后夾攻,又被元軍斷絕了上岸采柴草和汲淡水的路線,終于 兵敗如山倒。丞相 陸秀夫被迫背負幼帝,走到那塊當作纜躉的大石(崖門奇石)上投海殉國。這時白鷴在籠中悲鳴奮躍不止,把鳥籠撞得左右搖晃。白鷴終于搖脫籠鉤,與籠一起墜入海中。白鷴為帝赴海殉葬,后人稱它為“義鳥”,并在慈元廟左側(cè)建一座白鷴冢以作紀念。清代會城舉人 蕭燧作有白鷴詩贊曰:
君子為猿鶴,
小人為沙蟲。
年年精衛(wèi)志,
填海泛西風。
崖門失璽
宋元大海戰(zhàn),宋軍大敗。丞相陸秀夫擔心皇帝被俘受辱,背起幼帝趙昺,帶著傳國 玉璽,走到奇石上,縱身一跳,葬身崖海之中。 宋朝玉璽從此沉落崖門海底。但遇上刮風下雨,玉璽又會偶然露出海面。
明代大儒 陳白沙深感傳國玉璽永沉崖海之悲哀,想用自已的愛國之心感動 南海龍王,便天天到崖門海邊拜祭,祈求龍王獻出玉璽,歸還朝廷。他每次拜祭都讀一篇很長很長的祭文,讀到自己淚流滿面。不久,南海龍王真的被感動了,便派一員蝦將向陳白沙獻玉璽。
這天,陳白沙又來拜祭龍王。他剛讀完祭文,突然前面水中浮出一只很大的大 龍蝦,兩只大鉗捧著一顆光芒四射的玉璽直送到陳白沙面前。陳白沙慌忙跪下迎接。龍蝦看見陳白沙向它下跪,嚇得“咚”一聲跳回海中,把玉璽還給龍王,說:“啟稟龍王,大儒陳白沙向我下跪,小的怎能承受如此大禮?我不敢獻玉璽了?!饼埻趼犃T,喝道:“蠢貨!氣死我也!陳白沙跪的是玉璽,哪里是跪你這只大頭蝦?”龍王氣罷沉思道:“這些蝦兵蟹將又蠢又笨,只可供人送酒,不能辦事,這玉璽還是由我親自送去吧?!?/p>
再說陳白沙日思夜想的玉璽得而復失,悔恨交加,唯有繼續(xù)去祈求龍王。這天他又來到海邊拜祭龍王。龍王待陳白沙讀完祭文后,浮出水面,雙手把玉璽送到陳白沙面前。這回陳白沙汲取了教訓,不下跪了,伸手就要取玉璽。龍王見陳白沙如此無禮,不禁龍顏大怒,氣得“撲通”一聲跳回大海,把玉璽放回 龍宮的寶箱里。從此以后,這傳國玉璽就永沉海底了。
崖門奇石
崖山祠西北 約3公里,原本有數(shù)塊巨石聚在一起,屹立于崖門內(nèi)水中,最高一塊巨石突出海面二三丈,稱為“奇石”。相傳宋軍抗元時,曾用此石為纜躉,結(jié)大船千余艘,作“一”字陣碇海中。后宋軍兵敗,宋丞相陸秀夫背 少帝投海殉國于奇石下。
據(jù)傳,南宋滅亡后,張弘范磨崖大書“ 鎮(zhèn)國大將軍張弘范滅宋于此”十二字于奇石上。明代廣東提學趙瑤,觀奇石刻字怒不可遏,作詩曰:
忍奪中華與外夷,
乾坤回首重堪悲。
鐫功奇石張弘范,
不是 胡兒 是漢兒。
1486年(明成化22年), 御史徐瑁對奇石上十二字深惡痛絕,命人除去,欲改書“宋丞相陸秀夫死于此”九字。而陳白沙認為宋亡時死者十數(shù)萬,不獨陸秀夫,宜書“宋丞相陸秀夫負帝沉此石下”。因爭辯不下,終未刻成。有傳說,陳白沙到崖門憑吊時,在碑首加上一個“宋”字,成為“宋鎮(zhèn)國大將軍張弘范滅宋于此”。(此傳不實,白沙先生知 張弘范雖屬漢人,但從未作宋將。)解放初,原鑿字奇石被航道部門炸毀。1964年秋,新會縣人委請 田漢同志書寫“宋少帝與丞相陸秀夫殉國于此”十三個行草大字,刻在近岸的奇石上。終于把這饒有紀念意義的碑石樹起。
群鳥護帝
趙昺投海殉國后, 少帝遺骸卻浮出海面。有群鳥伏在尸身上,遮住 少帝遺骸,隨海水漂流,一直漂到赤灣(今深圳蛇口)。赤灣海邊有間天后廟,一天,廟主往海邊巡視,忽見海面有一具浮尸,上有群鳥遮蓋保護。廟主認為此浮尸定是異人的 遺骸,便設(shè)法將它拖上岸來。 浮尸上岸,群鳥飛去,露出一具童尸,身上穿著黃袍,面色紅潤如生人。廟主知道這是少帝趙昺的 遺骸。就在這時,海邊天后廟里的一根棟梁突然塌下。廟主與鄉(xiāng)紳父老認為此棟梁是 天后娘娘送給少帝做棺材用的木料,便用它做成棺材,禮葬少帝于天后廟西邊的小南山下。
1.《1279年宋朝的皇帝,干貨看這篇!宋朝末帝---趙昺》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1279年宋朝的皇帝,干貨看這篇!宋朝末帝---趙昺》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74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