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個小城市叫河河,你不用說,河不僅有著名的紫湖遺址!
漯河有新的10景,都是A級以上的景點。
1、漯河小商橋
小商橋位于臨潁縣黃帝廟鄉(xiāng)小商橋南小商河(潁河故道)上。橋為敞肩單孔石拱橋,長20.87米,寬6.67米。大拱競夸11.6米,矢高2.13米,矢跨比為1/5,拱券面厚0.65米,小拱凈跨2.13米,矢高1.2米,兩岸小拱腳間距20.2米,主拱和小拱均由20道拱石并列砌筑而成,主孔每塊拱石間均由咬鐵連接。券面石浮雕有天馬,獅子,蓮花和幾何圖案,拱之上端置有獸,伸出橋身。橋墩下部四角有高浮雕金剛力士像,雙肩扛拱,雙手上托,大小一尺左右,造型生動,風格古樸。據(jù)方志記載,小商橋始建于隋開皇四年(公元584年),但現(xiàn)橋主體結(jié)構(gòu)屬北宋建筑風格,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最大的一次修筑是元大德年間(公元1297-1307年)小商橋是一座時代較早的古石橋,造型優(yōu)美,結(jié)構(gòu)嚴謹,做工精致,是研究建筑和交通史的重要資料。1986年小商橋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國家文物局撥??钸M行了大修。
2、許慎文化園
許慎文化園依托許慎墓規(guī)劃建設(shè)而成,是集文物保護、許慎文化博覽、漢字文化觀光于一體的文化旅游景區(qū)。現(xiàn)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許慎(約公元58年-約147年)字叔重,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經(jīng)學家、文字學家、訓詁學家。他因編撰了《五經(jīng)異義》、《孝經(jīng)孔氏古文說》等被時人譽為“五經(jīng)無雙”;又因編撰了我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被后世譽為“中華字圣”。許慎的學術(shù)成就不僅開創(chuàng)中國文字學的先河,對訓詁學、經(jīng)學、音韻學等學科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以上學界對許慎皆懷有莫大的尊重和推崇,為了紀念這位為中華文化傳承花費畢生精力的文化先賢,自1983年開始學界先后八次在漯河召開關(guān)于許慎的學術(shù)會議。很多學者致電、致信要求漯河政府修繕許慎墓園。許慎墓位于漯河市召陵區(qū)姬石鎮(zhèn)許村莊(許慎曾經(jīng)居住的村子,東漢時叫萬歲里)東,東臨京港澳高速,西毗沙河,2006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許慎文化園于2008年9月開園。
3、沙澧河風景區(qū)
漯河市沙澧河風景區(qū),位于漯河市境內(nèi),依托沙、澧兩河而建,總面積622公頃(含水域)。沙河、澧河在市區(qū)交匯,橫貫全城,兩河清水,四岸翠綠,是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tài)資源。景區(qū)以典型的都市休閑游、水上觀光、水上娛樂等旅游新業(yè)態(tài)為發(fā)展方向,不斷加大景區(qū)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投入、開發(fā)都市休閑旅游項目、提升景區(qū)經(jīng)營管理水平,得到社會各界和廣大游客的一致好評。2010年6月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8月被授予河南省生態(tài)文明教育基地,2011年4月被評為河南省十佳城市濱河景觀,目前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景區(qū)建設(shè)按照整體性、生態(tài)性、趣味性、親水性原則,注重本土文化、歷史故事的展現(xiàn)。沙澧河風景區(qū)從西到東橫貫漯河市區(qū),主要分為五個區(qū)段:107國道澧河橋到嵩山路澧河橋,該區(qū)段精心設(shè)計了五個景觀節(jié)點,分別為水舞漯韻、秋蟲伏梭、碧水沙洲、四面鶯歌、空中花園;107國道沙河橋到嵩山路沙河橋,該區(qū)段有“西灣晨霞”和“芳風雅頌”
4、神州鳥園
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最大的鳥文化主題樂園棲鳳歡樂地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神州鳥園以“潁川棲鳳”為文化依托,以“鳳凰五子”為主題形象,建成八大鳥主題園區(qū)、24個大型機械項目、豫中南最大室外兒童樂園——童話世界、動物城、三大主題場館、三大主題街區(qū)、大型鳥藝表演場等景點。園內(nèi)有160多種、8000余只珍稀鳥類,如丹頂鶴、朱鹮、白尾海雕、東方白鸛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夢幻奇趣鳥王國、大型益智科普基地、時尚嗨玩勝地為您開啟浪漫歡樂之旅。八大主題鳥園:國內(nèi)最大生態(tài)鳥王國、沙漠風情鴕鳥園、南美風情園——鸚鵡會所、鳥中大熊貓——朱鹮、喜鵲迎賓、遠古鳥園、仙鶴園、孔雀部落;24個大型機械項目:河南唯一游龍戲鳳、60米高飛龍在天、大漠飛鷹(大擺錘)、高空飛翔、香帥號(海盜船)、小鳥依人(超級秋千)、鳳凰涅槃(勇敢者轉(zhuǎn)盤)等大型游樂項目極致玩樂;童話世界:豫中南最大室外兒童樂園,大青蟲過山車、救火勇士、海馬精靈
5、開源金鳳凰鳥文化樂園
開源旅游景區(qū)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南郊,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在漯河市自然資源匱乏、無山水資源的情況下,村辦企業(yè)開源集團敢為人先、銳意創(chuàng)新、高端規(guī)劃、差異競爭,以休閑旅游為特色,借助文化創(chuàng)意與現(xiàn)代科技的完美融合,將傾力打造夢幻般的休閑樂園——開源旅游景區(qū),景區(qū)主要景點有:全國最大鳥類文化主題樂園——金鳳凰鳥文化樂園;全國旅游特色產(chǎn)品博物館小鎮(zhèn)、中原民俗文化展示目的地——河上街古鎮(zhèn);有集夢幻、探險、游樂、益智為一體的兒童樂園——精靈王國;鳥主題博物館——金鳳凰自然博物館、受降紀念廣場等景點。 景區(qū)緊鄰京港澳高速、寧洛高速、107國道,交通便捷、四通八達;景區(qū)內(nèi)豫中南游客服務(wù)中心、大型停車場、星級酒店、仿古體驗客棧、旅游購物步行街區(qū)、電玩娛樂中心、特色餐飲街區(qū)等設(shè)施配套完善,服務(wù)體系完整,空間布局合理,為游客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務(wù)。春節(jié)河上街廟會、金秋菊花展、鳥文化藝術(shù)節(jié)等活動
6、南街村觀光園
南街村景區(qū)是國家旅游局首批命名的全國農(nóng)業(yè)旅游示范點,國家4A級景區(qū),河南省著名紅色旅游景點之一,通過近幾年的發(fā)展,南街村旅游以發(fā)展模式、教育理念、發(fā)展方針、分配辦法、生活方式及創(chuàng)建共產(chǎn)主義小社區(qū)偉大實踐為特色,全面展示南街村獨特的紅色人文景觀。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經(jīng)過二十年的不懈奮斗,成為享譽國內(nèi)外的全國文明村、中國十大名村、第一雷鋒村等。十多年來,南街村以其獨特的發(fā)展模式和輝煌的成就,吸引了眾多游人前來參觀。近年來,南街村形成了以文化園區(qū)、工業(yè)園區(qū)、高新農(nóng)業(yè)園區(qū)、村民住宅游覽區(qū)、文化教育游覽區(qū)、廣場文化展示區(qū)、珍奇植物園區(qū)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區(qū)八大觀光內(nèi)容的大型紅色旅游景區(qū)。南街村景區(qū)是國家旅游局首批命名的全國農(nóng)業(yè)旅游示范點,國家4A級景區(qū),河南省著名紅色旅游景點之一,通過近幾年的發(fā)展,南街村旅游以發(fā)展模式、教育理念、發(fā)展方針、分配辦法、生活方式及創(chuàng)建共產(chǎn)主義小社區(qū)偉大實踐為特色
7、陳星聚紀念館 AAA
陳星聚墓園位于臨潁縣臺陳鎮(zhèn)臺陳村,建成于1889年。由于當時清政府追封他三品道臺“御賜祭葬如例”的安葬待遇,墓園修建時間長達4年,墓前有華表、碑碣,墓道兩側(cè)矗立著姿態(tài)各異的石人、石獅、石馬、石羊、石猴等,整個墓園古柏森森,莊嚴肅穆。2004年11月臨潁縣人民政府把陳星聚墓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3月原省委書記徐光春批示:把陳星聚墓園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促進祖國統(tǒng)一的平臺、弘揚中原文化的載體、推動旅游發(fā)展的景觀。2008年6月陳星聚墓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動工興建陳星聚紀念館。陳星聚紀念館規(guī)劃占地面積17360平方米,南北長248米,東西寬70米,修建了享堂、石牌坊、正門、掖門、生平陳列室、石橋及停車場、圍墻等配套項目。一期工程共投資1500萬元,建設(shè)工期歷時9個月,于2009年3月竣工。工程恢復了原有的石像,并對石牌坊、石彩橋、掖門、前門等進行了擴建。
8、化身臺興國寺 AA
這座臺子上的是一座寺院,名叫興國寺.它始建隋代,毀于兵火,明嘉靖年重建,寺內(nèi)有600年齡白果樹一株,高4丈余,4人合抱。如今,古老的化身臺興國寺是漯河市唯一對外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砼_興國寺簡介化身臺位于郾城西11公里龍城鎮(zhèn)李灣村北約1公里處。臺高8.3米,東四寬180米,南北長130米,面積約23400平方米。屬龍山文化遺址。古碑記載:化身臺,但云其夫行於外,其妻朝暮登臺望之,心志攣凝,久而立化為石,因以名——化身臺?;砼_八方位正,五行氣和,四野拱而平,若立若陵,不圓不方,磊磊然。而鐘靈不異于靈鷲峰也。臺頂古剎興國寺之初建,不知何代,明永樂初僧人得臺槽刻其文曰:“大唐開元元年興國寺造”。即物索證,則全唐以來之盛時也。化身臺創(chuàng)基淵深。歷代而下,田革糜常,幾度興衰。僧人重建卓錫于此。明正德玖元(公元1506年)更新。嘉靖二十六年,當?shù)鼐用穹e資復修,明萬歷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再次重修
9、郾城文廟大成殿
郾城文廟大成殿:郾城文廟位于老郾城城區(qū)黃河西路(現(xiàn)在郾城文化旅游局后院),古代時專供儒生聚學授書的地方。始稱儒宮,為唐代元和年間溵州刺史高承興建。元至正后相繼擴建。明洪武三年改稱孔廟。永樂年間又恢復原稱。明清時代又修建了16間,高宗乾隆十七年(1752年)創(chuàng)建景文書院于文廟西側(cè),形成了初具規(guī)模的古建筑群,曾經(jīng)為郾城古八景之首,有魁星門、泮水池、 廊房、啟圣祠、明倫堂、大成殿等?,F(xiàn)在的文廟大成殿是一處帶有元代建筑風格的明代早期建筑,據(jù)《郾城縣志》記載:文廟大成殿系文廟的宮殿式主體建筑,在文廟北段中軸線上。目前僅存一座主殿-大成殿,為純木結(jié)構(gòu),坐北向南,為單檐歇山式構(gòu)造,灰色和綠色琉璃瓦頂。其中升昂、斗拱等都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點,綠色琉璃瓦覆蓋殿頂,殿內(nèi)立二人合抱頂梁柱,原柱上飾蟠龍形象,工藝精美,生動逼真,堪稱古代藝術(shù)杰作。殿高11米,長20.4米,寬12.6米,約260平方米,進深三間。
10、郾城九女冢
壯觀九女冢:九女冢,俗稱九女城。位于郾城縣城西北35里新店鎮(zhèn)臺王村。九座墓冢大小無異,分東西兩排,東排五、西排四。南北長195米,東西80米,占地三畝余。長期以來,對墓冢年代、墓主姓名及其死因眾說紛紜。其主要有四說:其一,金代九女避亂,遇賊不肯受辱同死其處,遂為九女冢;其二,九女與近族兄弟爭其父遺產(chǎn)繼承權(quán),被縣官錯判含冤九泉。其三,九女因避風雨,不幸遇難身亡;其四,九天玄女葬此。四說殊異,無證可考。這里選傳說一二,供讀者品味。據(jù)傳說,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建都咸陽。他即位后傳下圣旨,要在普天底下挑選美女供其享樂。他派使臣在中國東部挑選了九個美女,在送往咸陽的路上經(jīng)過這里。這九個良家女想到家中父母兄妹依依不舍的眷戀之情,想到將要遭遇的蹂躪和不幸,悲傷交加,痛不欲生。他們共同發(fā)誓:寧死不入宮。于是碰頭而亡,都死在這里了。后人為了紀念九女的貞烈,修建了九女冢。
漯河還有老八景:
第一景:龍塔古篆
在郾城區(qū)第一實驗中學院內(nèi)的蒼松翠柏之中,有一座身形似古塔,底部由八根透雕蟠龍石柱支撐,且有古樸篆書刻于其上的柱狀文物,這就是有名的郾城八大景之一的龍塔古篆。因其建于唐代佛教名剎彼岸寺內(nèi),且為記載彼岸寺興衰始末及佛家傳經(jīng)之事,故史稱“彼岸寺經(jīng)幢”。又因其幢基為石刻八角形香水海池,且擁幢于其上,所以又叫“香水海石幢”。 經(jīng)幢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種,創(chuàng)始于唐,用途主要是“借表麾群生,制魔眾,而于佛前建之”??梢枣?zhèn)魔驅(qū)邪、護佑太平。郾城龍塔古篆既彼岸寺經(jīng)幢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3),通體高12.18米,由底盤,基座,篆文碑,造像碑,幢頂?shù)炔糠謽?gòu)造而成。2006年被確定為“國家級保護文物”。 底盤為直徑5米的八角形香水海池,內(nèi)刻海浪蛟龍,海巖浮雕有亭臺樓閣,禪堂佛殿,高山流水,蒼松翠柏,儀仗出行,車鑾戶輿,西天取經(jīng)故事,講經(jīng)說法活動……?;№殢浬街猓稚舷聝蓪?。下層是一八面體浮雕巨石,雕刻天龍八部形象,上層是八根透雕蟠龍石柱支撐的正方形浮雕巨石,雕刻四大天王神像。浮雕形象逼真,呼之欲出。 篆文碑為主體部分,高2.9米,重九噸余,為一方體抹棱大青石,上鐫:重修郾城縣彼岸寺銘。為八分古篆書寫。其書法鐫刻渾圓,皆為世間絕品。碑上為廡殿式護碑石蓋,雕有仿屋檐形石椽,石瓦和麒麟,云中仙子等。 造像碑與碑座,通高近5米。碑座高1.45米,為雙層,上層雕刻蓮花臺座,下層為伎樂仙人,或吹竽、或吹簫、或吹螺、或擊鼓、或吹笛、或擊筑、或舞蹈,打鼓者為雙首共命鳥。造像碑高3.09米,為八棱體,每面雕57尊羅漢和3尊佛像,共計456尊羅漢和24尊佛像。 幢頂為七伎密巖式八脊挑角飛檐,檐下雕仿木斗拱,頂端置寶瓶。龍塔古篆是我國現(xiàn)存古代典型多層石刻建筑,連接處均為榫枘銜接,浮雕造形,圖案設(shè)計獨具匠心,石篆書寫,鐫刻刀法堪稱絕品,整體布局、建筑結(jié)構(gòu)風格奇異,實屬一座大型石刻工藝珍品,至今前來參觀者絡(luò)繹不絕。 雕刻多取自佛教經(jīng)典故事,營造一種佛家講經(jīng)中的祥和氣氛。其中雙首共命鳥更有特別的寓意,這個鳥有兩個腦袋,一個勤快,一個懶惰,一個吃飽另一個也不餓,這主要是宣傳一種和諧。 按照現(xiàn)有的龍塔古篆碑刻記載,彼岸寺和歷代名人有著不解的緣分,唐代的韓愈、杜甫、劉長卿、公孫大娘,宋代的蘇轍、蘇軾,元代的元好問等文人墨客均在彼岸寺留下足跡。直至新中國成立前,還常有京、省及外地名人官吏來此拓片。明朝文人謝公翼在《八景新題·龍塔古篆》曰:石壇孤影映山門,古篆蜿蜒亦尚存,松雪中郎何可問,筆鋒總已重乾坤。 清朝順治進士,郾城知縣荊其敦也題詩曰:誰勒方幢石佛前,縱橫玉盤峰山顛,風霜蝕盡龍蛇跡,不使人知魏晉年。(王學儒)隱水指沙河,原名為溵水,發(fā)源于石人山。相傳在上古時期,帝堯經(jīng)過訪賢,要把治理天下的重任交給德高望重的巢父,巢父崇尚自然無為,不貪求名利富貴,堅持自食其力,生活簡樸,無求于世。他得知帝堯要來,不肯受任,便躲走隱居在潁水之陽,溵水沿岸,耕田而食,垂釣度日,非??旎?,終身不貪求帝位。因“隱”與“溵”諧音,又加大家崇拜巢父,所以這里的人們便把“溵水”變成“隱水”。隱水自西抵郾,繞縣東南,經(jīng)螺彎(今漯河市西)匯澧河奔騰東去。 “隱水風帆”一景處在郾城古城南城樓之南沿河一帶。古時候,從現(xiàn)在的小南街往南是一條寬闊的道路,一直到沙河渡口,渡口西側(cè)有一塊巨大青石,石面光潔如玉,清亮如鏡。這里為水上航運的重要碼頭,許多船只常聚泊在這里進行交易。每天早晨,旭日東升,紅霞映照,碧水金波,白帆點點;傍晚,夕陽余暉撒滿河面,暮歸漁船,笑語歡歌,市人登城凝望,常留連忘返,陶醉其中。更為奇特的是:在陽光的照射下,河面之美景盡映于青石石面之上,美妙如畫,游人聞之蜂擁而至,爭相觀賞,“隱水風帆”因此得名,并聲名遠播。 明代詩人謝公翼曾題詩曰:城頭煙色映青山,城底清流復幾彎,何處客舟樓外過,東風吹送一帆間。
第二景 ,隱水風帆
隱水指沙河,原名為溵水,發(fā)源于石人山。相傳在上古時期,帝堯經(jīng)過訪賢,要把治理天下的重任交給德高望重的巢父,巢父崇尚自然無為,不貪求名利富貴,堅持自食其力,生活簡樸,無求于世。他得知帝堯要來,不肯受任,便躲走隱居在潁水之陽,溵水沿岸,耕田而食,垂釣度日,非??旎?,終身不貪求帝位。因“隱”與“溵”諧音,又加大家崇拜巢父,所以這里的人們便把“溵水”變成“隱水”。隱水自西抵郾,繞縣東南,經(jīng)螺彎(今漯河市西)匯澧河奔騰東去。 “隱水風帆”一景處在郾城古城南城樓之南沿河一帶。古時候,從現(xiàn)在的小南街往南是一條寬闊的道路,一直到沙河渡口,渡口西側(cè)有一塊巨大青石,石面光潔如玉,清亮如鏡。這里為水上航運的重要碼頭,許多船只常聚泊在這里進行交易。每天早晨,旭日東升,紅霞映照,碧水金波,白帆點點;傍晚,夕陽余暉撒滿河面,暮歸漁船,笑語歡歌,市人登城凝望,常留連忘返,陶醉其中。更為奇特的是:在陽光的照射下,河面之美景盡映于青石石面之上,美妙如畫,游人聞之蜂擁而至,爭相觀賞,“隱水風帆”因此得名,并聲名遠播。 明代詩人謝公翼曾題詩曰:城頭煙色映青山,城底清流復幾彎,何處客舟樓外過,東風吹送一帆間。
第三,崇崗飲社
崇崗飲社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叫“飲社”,另一種叫“吟社”。 “飲社”。據(jù)史料記載,崇崗(今郾城西北25公里裴城鎮(zhèn)境內(nèi)的宋崗),北門外一座古廟叫商高宗廟,是為紀念商高宗滅蝗而建。傳說商高宗武丁是盤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盤庚之侄,他年幼時,小乙曾讓他到民間生活了一段時間,深知民眾生活的艱難困苦。他即位以后,兢兢業(yè)業(yè)、不敢荒寧,勵精圖治。到了商朝中葉,河南中部發(fā)生蝗蟲災害,商高宗武丁便率文武百官、兵丁百姓撲打蝗蟲,使農(nóng)業(yè)獲得收成,避免了一場饑荒,農(nóng)民深受感動,為紀念皇恩浩蕩,自愿捐錢,在崇崗北門外建筑此廟。在高宗廟西,有一個二百畝大的湖泊,形狀像一個遠遠的臉盆,故名“盆湖”。湖岸楊柳環(huán)繞,湖邊蘆葦叢生,湖中水草片片,草下魚蝦肥胖,水中蓮花搖曳,泥中蓮藕橫生。農(nóng)閑之時,便有許多農(nóng)夫在湖里駕小舟、蕩木筏,撒網(wǎng)捕魚,拉撈水草,他們哼著小曲,喊著號子,有漁歌互答、鶯曲對唱之妙。這種怡然自得的樂趣被天上的仙子發(fā)現(xiàn)了,后來每到夜深人靜之時,農(nóng)夫不在湖中作業(yè),天宮里那些飄渺仙子或乘風、或騎鶴、或騎牛、或坐驢,下臨盆湖,乘興游玩。神仙乘坐畫舫,擺下酒宴,上對一輪明月,下臨一湖清水,調(diào)好琴瑟,傾滿玉液,一邊彈唱,一邊飲酒。此時此刻,杯盤撞擊之聲不斷,絲竹歌吟之聲不絕,此美妙仙境偶被一夜行人發(fā)現(xiàn),以后便廣為傳誦。 明代文人謝公翼曾題詩曰:由來飲社久消沉,廟祀高崗自古今,試看撲蝗一片石,令人猶識帝王心。 “崇崗飲社”也因此而得名。商高宗廟正殿的北山墻上有壁畫畫著這一景物,更使“飲社”一景趨于逼真。 “吟社”。據(jù)商高宗廟廟碑記載,商高宗廟始建于西漢武帝元光二年,重修于明代萬歷年間,最后一次重修在清朝康熙年間。高宗廟里數(shù)十株松柏樹,高三丈余,腰圍合抱,樹齡五百歲之多。廟內(nèi)青石碑近百通,高的丈余,矮的七八尺,高碑烏龜相馱,低碑石座固定,僅正殿的搶廈里就有矮碑六排三十通。傳說在石碑上摩擦饅頭,小孩吃了成人,可勉災不死。所以,每當三月三、六月六廟會之際,或春節(jié)、元宵節(jié)期間,四鄉(xiāng)八鄰的香客,趕廟會的人們便帶著小孩來到廟中摩饅頭,久而久之,殿內(nèi)石碑被摩得光亮,可以當鏡,碑上的字跡也就辨認不清了。廟內(nèi)碣高碑多,號為碑林,聲名遠播。廟堂東依起伏小丘,西臨盆湖,周圍數(shù)條逶迤小渠,丘青水秀,別具特色。尤其陽春、仲秋之時,百花爭艷,風和日麗,千鳥竟唱,更加誘人。每當此時,富豪鄉(xiāng)紳,紈绔之弟,文人雅士,墨客騷人,常常來此踏青游玩,觀賞廟景,結(jié)社吟詩,故有“吟社”之名。 清代詩人楊祥云為之題詩曰:驅(qū)蝗德意足千秋,社鼓年年祀子悠,但欲斯民沾雨露,不辭萬乘廣巡游。
第四,老檜煙籠
在古郾城東南30里處有一條小河,名叫回曲河。小河南岸有一個村莊,叫檜樹王村。據(jù)《郾城縣志》記載,自唐代以來,村子附近靠河岸的地方就生長著一棵檜樹,高數(shù)丈,有三人合抱那么粗,其葉如碧海,樹如蒼龍,樹陰過畝。因其樹大葉茂,晴天能遮陽,雨天能避雨,所以這棵樹下便成了當?shù)厝思{涼避雨的好去處。特別是夏季,村上的老少爺兒們便把這里當成吃飯場兒,大家經(jīng)常端著飯碗聚集在樹下,一邊納涼避暑,一邊談天說地,論古道今,其樂融融。 傳說樹上住有仙人,因此,對這棵檜樹誰也不敢褻瀆和毀壞。尤其每到陽春三月和仲秋時節(jié),村莊里飄出的炊煙像浮云一樣常在巨大的樹冠上繚繞,檜樹的枝條在籠罩著的煙云里隨風飄動,像一條條龍蛇在游動,遠遠望去,有一種云纏霧繞的朦朧之美,更有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袄蠙u煙籠”這一景便由此而來。清代詩人楊祥云曾寫詩贊道:貞干凌霄幾百春,森森古樹抱龍鱗。樵夫不敢操斧問,煙靄云深如有神。 明代文人謝公翼也題詩贊美曰:虬干凌霄絕世姿,千秋雨露共相宜,村中盡日惟樵牧,不及秦皇漢武時
第五,周坡,
據(jù)歷史傳說原為周朝嫡親姬延的封地。姬延是東周最后一個帝王,死后謚號為赧王,因此他封地內(nèi)的一個坡就叫赧王坡,即周坡。 赧王在位五十八年(公元前314--公元前256年),正是諸侯割據(jù),戰(zhàn)亂紛起,周朝逐漸衰退的時期。公元前278年,秦在攻楚同時,又向三晉(韓、趙、魏,即今西平棠溪及郾城一帶)出擊,眼看下一步就要收拾周朝。公元前256年,姬延任命西周公為大將,率領(lǐng)五千軍隊伐秦,并約六國諸侯到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南)會合,一起出擊。結(jié)果,由于四國的兵馬未到,士氣渙散,西周公只好帶著自己的人馬無功而回。此后,秦軍攻下韓國的陽城、負黍后,直撲東周王城。姬延在西周公勸說下,被迫率領(lǐng)臣下和宗室,去秦軍軍營投降,秦昭襄王受降,封他為周公。地點在原郾城縣南部,現(xiàn)在屬西平縣,那是一個方圓500余畝的低洼積水坡地。這時,實際上周朝已經(jīng)名存實亡,姬延死后謚號為赧王。 姬延是一個無所作為的君王,每天飲酒作樂,非飲即睡,不理朝政,弄得百姓苦不堪言,紛紛逃亡他鄉(xiāng),致使八百年周朝江山毀于一旦,斷送在姬延手里。老百姓怒恨他,又根據(jù)赧、懶兩個字的讀音相近,便把他稱為周懶王,又將周坡稱為懶王坡,當?shù)厝罕姷牧晳T又把懶王坡念成了老王坡,一直流傳至今。據(jù)說老王坡十里之內(nèi)沒有村莊,每到雨后,放眼望去,一片汪洋,水波浩渺,煙霧繚繞。從遠處觀望,朦朧中隱隱現(xiàn)出一座城市,城頭旌旗獵獵,店鋪林立,有蓬萊仙境之美。可是當人走近時,一切都又消失得無影無蹤,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海市蜃樓”景象。清朝順治年間,郾城知縣荊其敦有詩贊曰:海市相遇蜃樓遠,蓬萊未到見神仙,至今傳說樓臺景,猶見周坡遍市環(huán)。
第六、鄧湖蓮歌
這一景在原郾城縣西南15公里之鄧襄鄉(xiāng),即現(xiàn)在召陵區(qū)鄧襄鎮(zhèn)。據(jù)《福嚴寺碑記》載:春秋時期,鄧侯封王鄧襄,筑寨而居,名曰鄧襄寨。寨的東北隅有一天然湖泊,稱為鄧湖。湖中有一高臺,臺上有一座精美的建筑,是鄧侯游玩之所。湖內(nèi)云影波光,蓮荷搖弋,每逢盛夏,滿湖的荷花被風一吹,互相碰撞,發(fā)出響聲,如金鐘玉佩,悅耳動聽,“鄧湖蓮歌”便由此而來。楊祥元有詩贊曰:石亂云深不記年,誰將精舍建臺巔。鄧侯歌舞無從問,湖內(nèi)香分茂叔蓮。(注:茂叔是北宋哲學家周敦頤的字,他寫的散文《愛蓮說》千古傳頌,后人稱高雅的蓮花為茂叔蓮
第七、裴城夜雨
這一景在郾城區(qū)裴城鎮(zhèn)西南之裴城村。這個村在唐朝以前叫回曲鎮(zhèn),因為村的西頭臨回曲河而得名。回曲鎮(zhèn)為啥改名為裴城呢?因為大名鼎鼎的唐朝宰相裴度在這里住過,他的最大功績就是平吳元濟之亂,使唐代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宣告結(jié)束,維護了唐朝中央政權(quán)的統(tǒng)一。裴度在郾城住了四個月,備受郾城老百姓的愛戴,并為他建廟立祠。至今,裴城村裴晉公祠(現(xiàn)在的裴城小學)還有兩通高大的石碑,碑文上記載著裴度在郾城的事跡。清代詩人郭子嶙《過回曲河有感》詩曰:“裴相屯兵回曲河,銜枚雪夜斗池鵝,論功可賀羊開府,銘功堪同漢伏波?!庇謸?jù)傳,裴城西門外有一片樹林,每到夜晚,樹林中霧靄朦朧,小雨霏霏,白鷺棲息,幽深莫測,樹林上空雁叫鶴鳴,如詩似畫,即便是清風朗月亦是如此。白天,樹林中卻云收雨住,靜謐異常,“裴城夜雨”這一景便由此而來。楊祥元有詩贊曰:“赤誠義膽壯風云,將士同心建大勛。自從駐師郾城后,老少喜說裴將軍?!痹娙酥x公翼亦有詩贊曰:秋雨疏林暗古城,草堂留客對棋枰。一行雁度長空里,疑是當年入蔡聲。
八、召陵雪霽
在現(xiàn)召陵區(qū)召陵鎮(zhèn)召陵村。召陵,歷史悠久,春秋時代齊桓公率領(lǐng)八國諸侯與楚國抗衡,在此會盟,東漢時期這里是汝南郡召陵縣,文宗字祖許慎就出生在這里。相傳,每當夏秋之際,五更微明之時,遠處可看到召陵崗上空雪花飛舞,大地一片潔白,房屋樹木如銀妝素裹,街道村落如粉汝玉砌,一派北國風光,見者莫不稱奇。但在走近看時,一切又化為烏有,這便是“召陵雪霽”的來歷。由此,召陵又名雪城。另據(jù)《郾城縣志》記載:南宋高宗時,抗金名將岳飛駐兵郾城,黎明時分,有一哨兵起來解手,遠遠看見召陵崗一片雪白,不禁驚叫起來,眾將士被他的叫聲驚醒,也都起來觀看,人人稱奇。岳飛仔細察看一番后,向大家解釋說:這是大氣與太陽光的一種反射。雪霽的意思是雪后轉(zhuǎn)晴,太陽一出,雪的幻景就不存在了,眾將士才恍然大悟。楊祥元有詩贊曰:彤云散盡曉天晴,白雪皎如牛耳盟。假使苞茅不問楚,而今誰識召陵城。(注:牛耳盟,又叫執(zhí)牛耳,古代諸侯訂立盟約,要每人嘗一點牲血,主盟的人親手割牛耳取血,故用執(zhí)牛耳指盟主。后來指在某一方面居領(lǐng)導地位。包茅,是成束的青茅草,古代祭祀的時候,用于過濾酒渣。)
王季立詩中所說的隱陽(即郾城)八景,地方志稱之為前八景;明末至清朝再至民國,郾城還有一個八景,人們叫它后八景。前八景知道的人少,后八景知道的人多。郾城的后八景是,龍塔古篆、氵隱水風帆、崇崗飲社、老檜煙籠、周坡曉市、鄧湖蓮歌、裴城夜雨、召陵雪霽。除龍塔古篆(即明朝時期的“僧幢古碣”)保留外,其余都是新增加的
1.《1506年是周朝還是明朝專題之地級小城市居然有十個AAAA級景點,還有舊八景,看完令人驚嘆?!吩曰ヂ?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1506年是周朝還是明朝專題之地級小城市居然有十個AAAA級景點,還有舊八景,看完令人驚嘆。》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83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