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屹立在歐亞大陸的東方大國。秦朝以來,中國的國力長期處于世界前列,其疆域面積也是世界上最廣闊的國家之一。
在清朝鼎盛時期,中國的疆域面積達到了1300多萬平方公里。后來在近代不斷喪失領土,到今天中國依然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位居世界第三或者第四。那么,中國的疆域是如何形成的呢?小編進行了一個簡單的介紹。一,漢地的統(tǒng)一和鞏固
漢地這個詞,是清朝時期稱呼漢族的聚居區(qū),也就是當時的漢地十八省。今天我們將這一個地區(qū)稱為“內地”、“華夏”,其面積大約為400萬平方公里。漢地是中國的核心區(qū)域,是古代東亞大陸最集中的農業(yè)生產區(qū),因而能夠集中大量的人口。不過在先前時期,漢地地區(qū)并沒有得到統(tǒng)一。夏朝就活動在河南、山西一帶;商朝的范圍基本位于黃河中下游;而周朝的土地也基本位于黃河流域。
明朝內地版圖
春秋戰(zhàn)國時代,是一個諸侯割據和戰(zhàn)亂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民族融合的時代。在春秋戰(zhàn)國之前,周朝人將自己稱為“華夏”“諸夏”“中國”,而將四周的民族貶斥為蠻夷。如楚國也被稱為“荊蠻”。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文化融合,使得東夷、荊蠻、巴蜀、西戎、北狄等民族納入到了華夏體系,逐漸融合為了新的民族,這不僅為秦漢的大一統(tǒng)創(chuàng)造了條件,還為漢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同時,列國的擴張也給秦漢的版圖奠定了基礎,如秦國吞并了巴蜀地區(qū)、燕國擴張到了遼東一帶、楚國吞并了吳越地區(qū)、趙國將河套地區(qū)納入了版圖等。
戰(zhàn)國版圖
公元前221年,秦朝統(tǒng)一了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的帝國。隨后,秦始皇又北伐匈奴、南征百越,基本上統(tǒng)一了今天的漢地地區(qū)。而漢武帝又在秦朝的基礎之上,繼續(xù)統(tǒng)一南越(包括海南島和交趾)、東越,收復河套;征服西南夷地區(qū)(云貴)、將河西走廊首次納入了到了帝國的版圖。在這個范圍的民族不斷融合,最終形成了世界人口最多的——漢族。從此,漢地地區(qū)在歷史上第一次基本統(tǒng)一。此后的幾千年,中央王朝都以統(tǒng)一這一地區(qū)為根據,設置郡縣、道州、行省,征收兵役、賦稅,實行行政管轄。當王朝強盛時,帝國可以越過長城、玉門關等,將軍事機構設置在西域、大漠或者東北;當王朝衰落時,帝國就基本退縮到了長城以南。
漢代十三州
二,漢文化地區(qū)的分化和危機
中央王朝的強盛,必然會將漢文化傳播到周邊地區(qū),而周邊的許多適合農耕的國家在吸收了漢文化之后,也開始建立屬于自己的高度漢化國家。在唐朝后期,這種趨勢就顯得十分明顯了。首先是朝鮮半島南部的韓族不斷吸收漢文化,建立了新羅,并且基本統(tǒng)一了朝鮮半島。從此之后,中國的行政機構就再也無法進入朝鮮半島了。和新羅幾乎同時存在的渤海國,基本統(tǒng)一了松花江一帶,成為繁盛的海東盛國。在云南地區(qū),南詔國崛起,也成為了一個新興的漢化國家。
唐朝后期局勢
到了宋朝,這種趨勢就更加明顯了。如越南經過了1000多年的漢化歷程,最終在五代十國脫離了中國,到了北宋建立了越南歷史上第一個正統(tǒng)的王朝——黎朝。北宋西北的西夏,雖然是一個游牧族建立的國家,但是該國的文化也是高度的漢化,其典章制度也是基本學習唐宋;在宋朝的北方,遼國也學習了漢文化,其后的西遼國也在西域效仿了中原的典章制度。而后來占據廣大北方地區(qū)的金國,更是一個高度漢化的政權。
南宋時期的東亞大陸
這種漢化并未推動東亞大陸的統(tǒng)一,反而引發(fā)了更為穩(wěn)定的割據局面。農耕文明都十分注重穩(wěn)定,不喜歡對外征服。在兩宋時期,也就形成了宋、遼、金、西夏、大理、高麗、越南等漢化政權長期并立的局面。這些政權在統(tǒng)治穩(wěn)定后,就基本和平相處。而這其中除了兩宋、金國堅持使用漢字之外,其他的政權都已經發(fā)展除了屬于自己的方塊文字。如遼國有契丹文、西夏有西夏文。繼承高麗王朝的李氏朝鮮“訓民正音”,開始創(chuàng)造韓文,越南在阮朝時期出現(xiàn)了喃字。如果如果我們將歐洲的歷史進行對比,這時期正如羅馬帝國滅亡之后,拉丁字母文字在西方各國逐漸演化為各國文字。雖然總體上都是拉丁26字母組成的,但是已經分化為多國文字了。而該時期的東亞大陸的方塊文字也逐漸分裂為了多國文字,這對于中國來說就是一次危機。
西夏文字
契丹文字和女真文字
漢文化區(qū)的分裂充分暴露除了農耕文明、儒家文化的缺陷。中央王朝長期以羈縻的方式來籠絡其邊疆地區(qū),使得云南、朝鮮、越南、東北、西北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在吸收漢文化后就開始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由于雙方的先進性都是差不多的,使得中央王朝無法去征服這些政權。如果這種局面長期不得到改變,那么中原王朝控制的地區(qū)會被周邊的其他漢化國家不斷壓縮,那么中國就極有可能出現(xiàn)如歐洲列國的局面。
三,二元制帝國的崛起和中國國家概念的變化
在元朝之前,“中國”一詞還僅僅還是一個地域上的概念。在西周,中國指的東都洛陽,春秋之后,中國也就是指的是中原地區(qū)。由于華夏族、漢族長期聚居、占據中原地區(qū),因此中國在漢朝以后也基本和“漢地”“內地”一詞等同。在元朝之前,歷朝歷代都有嚴重的“華夷之辨”的觀點,也就是認為“中國”之地僅僅處于長城以南,而長城以北就是“蠻夷之地”了。就算是強大的漢唐占據了西域以后,也不會認為這里就是“中國之地”。
何尊:中國一詞的最早記錄者
“華夷之辨”的觀點體現(xiàn)了漢族的自我優(yōu)越感,不過從南北朝以來,這種優(yōu)越感就逐漸消失了。西晉永嘉之亂,出現(xiàn)了“五胡亂華”,大量的少數(shù)民族進入了黃河流域。最終鮮卑族拓跋氏成功入住中原,建立了北魏。而北魏則自稱為“中國”,貶斥南朝為南蠻,這無疑是給“華夷之辨”以巨大的沖擊。此后的隋唐,無論在血統(tǒng)上還是文化上都帶有很強的北朝特征,并且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心態(tài)來看待民族問題。如唐太宗李世民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唐太宗
唐朝滅亡后,遼國在北方崛起,并且占據了燕云十六州。遼國為了更好地管理國家,采取了南北院制度。北院按照游牧民族的制度管理大漠和東北地區(qū),南院則按照唐宋的制度管轄燕云十六州地區(qū)。遼國的這種“一國兩制”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二元制帝國的先河。遼國滅亡后,金國繼續(xù)經營這個二元制的帝國。這種二元制帝國既有農耕文明的穩(wěn)定,也有游牧民族的擴張性,可以說是吸收兩種文明的優(yōu)點。此時農耕文明的缺點已經完全暴露,因此統(tǒng)一東亞大陸的重任就逐漸轉移到了這種新興的二元制帝國手中。
遼國的一國兩制
元朝無疑是該時期這種二元制帝國的集大成。元朝的前身是蒙古帝國,是一個游牧性質的國家。在統(tǒng)一南宋之前,蒙古滅西夏,金國,西遼,征服了吐蕃、大理和朝鮮。1260年,尊崇儒家文化的忽必烈成為了蒙古大汗,他和堅持游牧傳統(tǒng)的阿里不哥發(fā)生了四年的“汗位之爭”,最終確立了自己的二元制帝國路線。1279年,忽必烈滅南宋,東亞大陸正式宣告統(tǒng)一。元朝皇帝是少數(shù)民族,在入住中原之后,就開始自稱為“中國皇帝”,在對日本、琉球的詔書中往往稱本國國號為“中國”。這時候的“中國”概念就不單單是指漢地地區(qū)了,整個元朝統(tǒng)治下的廣闊的游牧地區(qū)也是中國之地了。
元朝版圖
明朝建立后,試圖繼承元朝的衣缽,無奈最終宣告失敗。明朝200多年,始終沒有將蒙古、西域納入版圖,而對黑龍江女真族的控制也僅僅維持了20年,對吐蕃地區(qū)也只停留在名義上的冊封上。不僅如此,明朝時期的“華夷之辨”的觀念又重新強烈了起來,明朝時期的“中國”一詞基本又倒退為地域概念,主要指兩京十八省地區(qū)。不過明朝并非完全沒有功勞,明朝在云貴地區(qū)實行了改圖歸流,設立貴州省,這是對西南地區(qū)的統(tǒng)治的鞏固。
明朝后期版圖
而中國概念和疆域的最終形成是在清朝。1644年,明朝滅亡,清朝乘機入關,快速消滅了漢地的幾大割據政權,實現(xiàn)了初步的統(tǒng)一。隨后,清朝又和準噶爾汗國打了100多年的戰(zhàn)爭,最終將蒙古、西藏、青海、新疆重新納入到了版圖。清朝也繼承了元朝的做法,在外交上使用“中國”作為國號。如1689年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時,就是在歷史上首次在國際條約中使用“中國”為國號。雍正皇帝首次對“中國”的概念做了法定的解釋,他說“自古中國一統(tǒng)之世,幅員不能廣遠,其中有不向化者,則斥之為夷狄……自我朝入主中土,君臨天下,并蒙古極邊諸部落,俱歸版圖,是中國之疆土開拓廣遠,乃中國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也就是認為,少數(shù)民族同樣屬于中國。清朝的開疆擴土將最終完成二元制帝國的建立,中國成為了東亞大陸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結合體。
清朝鼎盛時期,中國擁有領土面積1300多萬平方公里。這個數(shù)字維持了100年,到了后期還剩下1100萬平方公里。在清朝末期,清朝成為了中國近代化的最大阻礙,因此推翻清朝勢在必行。然而日本等國卻開始重新拿起“華夷之辨”來大肆宣傳,試圖瓦解中國。孫中山等革命人士初期也受到日本的影響,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后來,孫中山也意識到這個口號的局限性,因此又提出了“五族共和”。從辛亥革命到北洋軍閥建立,五族共和成為了當時的主流思想。1912年,清帝退位,宣布“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使得中華民國得以合法擁有清朝土地遺產,同時也粉碎了西方企圖分解中國的陰謀。
1.《【1100年周朝版圖】中國疆域是如何形成的?東亞的農耕地區(qū)游牧地區(qū)組成的二元帝國》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1100年周朝版圖】中國疆域是如何形成的?東亞的農耕地區(qū)游牧地區(qū)組成的二元帝國》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46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