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購買過一張朝鮮上平錢,背面豎著念“家具2”字樣,這種貨幣是上平通報中最常見的東西,但也是最富有的代表品。

在此拋磚引玉,雜述一番有關朝鮮常平錢及涉及東亞用錢、鑄錢小史。

(圖:最上兩枚為所藏“朝鮮通寶”、“海東通寶”、其下為“常平通寶”)

我國是東亞文化之母國,在周代即已經出現(xiàn)“圜錢”,圓形圓孔,偏于存放保存及流通之用。戰(zhàn)國時期秦國至之后的秦政權,始鑄“半兩”錢,為我國方空圓錢肇始,此錢當時重為秦制“半兩”,據(jù)傳由丞相李斯撰寫半兩二字,在當時鑄造工藝粗擴的幣面上上,更顯古意盎然。而后五銖錢、新莽錢,至到唐代始鑄年號錢,我國泉史可謂浩如煙海,是研究中華文明和中國經濟史的,首選參照。

(圖:圜錢,文”西周“)

(圖:秦“半兩”錢)

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如朝鮮、越南、日本等國亦有仿鑄中國方空圓錢者,日本唐代的“和同開珎”錢,是日本鑄錢之最早品,朝鮮鑄錢晚于日本,目前據(jù)傳朝鮮鑄錢之始是高麗穆宗時所鑄造“乾元重寶”錢,此錢錢背上下豎讀“東國”二字,但目前學術界對此具有爭議,有認為乾元為唐代年號,而200年后高麗時期已經是中國的北宋時代了,高麗沒有任何理由仿鑄發(fā)行乾元錢,而背后“東國”二字,是唐渤海國時期的遺品,渤海是唐的藩國,并自稱“海東盛國”,而此錢可能并非高麗時期的,而考證背后“東國”字,乾元重寶的學者是戰(zhàn)前日本人,存在政治目的與否也值得斟酌。

(圖:乾元重寶,背“東國)

中國南宋時期所著《錢志》一書,對當時東亞錢幣均有所記述,朝鮮半島錢有海東、東國、三韓字等泉品,我亦有海東通寶一枚,供個人品味研究。高麗時期鑄錢由于生產力水平等原因,工藝和銅質均較為粗劣,此錢相比同時期宋錢文字模糊、字面較淺,易于磨損,也有較多砂眼。錢幣是商品經濟發(fā)達程度的顯現(xiàn),同時期北宋經濟發(fā)達、物貨流通繁盛,北宋鑄錢每年多達5000萬至8000萬貫左右,每貫折錢一千文,即制錢一千枚,如此換算當時北宋境內流通的錢幣數(shù)量極其可觀,北宋發(fā)達的經濟和巨額的鑄錢量,使得生產力低下的周邊國家,均輸入宋錢流通,此時的西夏、遼亦有本地鑄錢,遼錢有大安通寶、清寧通寶等較為著名的泉品,但和高麗錢類似,均數(shù)量稀少、工藝粗劣,并沒有大規(guī)模鑄行。

(圖:遼代,環(huán)讀:”大安通寶“、”大康通寶“等)

明初,武將李成桂篡高麗自立,建號“朝鮮”,朝鮮世宗時始鑄“朝鮮通寶”錢,此錢為小平錢,真書(即楷書)豎讀,鑄造工藝較為精良,統(tǒng)一,沒有過多版別。明末,朝鮮經過兩次倭亂、兩次胡亂后,與仁祖時再次鑄行“朝鮮通寶”,此后所鑄版“朝鮮通寶”別較多、跨度也相對較長,有官鑄私鑄等不同版本,可謂良莠不齊。朝鮮通寶另有鑄造大錢者,但較為少見,至今仿冒較多。

(圖:大錢“朝鮮通寶”)

(圖:小平錢“朝鮮通寶”)

朝鮮仁祖時期改變經濟政策、規(guī)范交易、擴大貨幣的使用范圍,賦稅均使用錢結算。而為解決貨幣量偏少,而中原彌亂不堪,朝鮮決定自行鑄造貨幣,也由此為朝鮮泉史建立了新里程碑,朝鮮于戶曹常平廳設錢監(jiān),仁祖以廳號“常平”為名,鑄造“常平通寶”錢,此錢直至朝鮮后期在近代的機制幣出現(xiàn)之前,200余年間,鑄行、流通、影響最廣。常平通寶一改朝鮮錢工藝拙劣、規(guī)格不整的狀態(tài),此錢制作規(guī)整、精良。而后朝鮮八道各地各衙署均有鑄行,而均以“常平通寶”為名,未改。常平通寶由于發(fā)行量大、流通時間長版別極多,錢背文字、標記各異,我所藏“折二”字,為版別中最常見者,而又有“訓”字、“京”字、“捻“字、”營“字、”戶“字等等不同字樣,錢背上書字一般為衙署、監(jiān)司等名,如”營“字是朝鮮漢城御營廳所代鑄,此錢幣也為當時衙署發(fā)餉所用。意外常平通寶背面文字,亦有千字文、天干地支等內容,原先有傳版別800余種,近年日本有泉家據(jù)稱已收藏3000余種,可見其版別之多。

(圖:常平通寶,背”宣“字,宣惠廳)

(圖:常平通寶“千字文”)

清初之后,朝鮮進入了相對和平穩(wěn)定的時期,商品經濟相對繁榮,對錢幣的需求量大增,常平通寶的流通依然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朝鮮民間私鑄常平錢者也較多,而此幣更是良莠不齊,規(guī)制各異。民間為省奇缺的銅料,制錢范時,故意將方孔加大、或厚度減薄,此種做法在當時越南所鑄錢幣中尤甚,中國民間謂之”水漂錢“,意為薄的可以打水漂而已。官鑄、私鑄依然沒有解決朝鮮的錢荒問題,當時中國商人販錢于遼東等處,朝鮮官家稱重以銀貨易之,買錢對于朝鮮來說比鑄錢更具優(yōu)勢。到朝鮮末期大院君執(zhí)政時,即出現(xiàn)有背后“折二”、“折五”、甚至“當百“的大錢出現(xiàn),意為一枚可當五枚、百枚使用,大錢的出現(xiàn)只能加速物價飛漲,因為錢值”當百“一枚,錢幣再大,也僅能用普通制錢的10枚用銅,而和”當百“的價值,并不對稱,民間均折價而用,常平通寶中著名的大錢為”戶大當百“錢。此情況好比,民國時期輔幣不足,著名的袁大頭銀元,其輔幣11角才可當銀元1元。

(圖:常平通寶“戶大當百”大錢)

常平通寶此時期也有流通至中國者,而相對于貿易更為繁盛的江浙日本同時期的”寬永通寶“更為廣泛,此錢為小平錢見多,版別較多,造型規(guī)整、工藝亦屬精良,在江浙福建多有流通,乾隆時戶部奏報江南有使用”寬永通寶,偽年號錢者“,乾隆皇帝下諭禁止流通,但仍為不止。寬永通寶,后背有光背、水波紋等多種,但正面寬永通寶四字,書寫細而無力,并未有中國錢幣之神韻,其工藝感歷史感低于”常平通寶“,還有一種日本錢常見字為”文久永寶“者,文字類似于寬永,版別亦較多。此時南方等地亦有越南年號錢、如景統(tǒng)、光中、景興等錢,有精細如洪武通寶者,亦有拙劣如遼錢者,由于時間跨度也為良莠不齊。

(圖:日本“寬永通寶”小平錢)

朝鮮后期在日本的影響下出現(xiàn)機制銅幣、銀幣。版式、圖案均模仿日本,但銅合金配比與同期清末、日本機制幣相差巨大,極易磨損,此幣現(xiàn)存也少于清日兩國,保存至今者大部分品相極差,稍有好者,動輒千元。朝鮮度量單位有異于中國,使用”兩“的重量小于中國之”兩“,在此時期朝鮮銀幣中亦有表現(xiàn)。直到所謂”大韓帝國“建立后,開始模仿日本使用“圜”(即書寫上區(qū)別于日本的“圓”)單位,在各地設立典圓局發(fā)行機制硬幣,到1910年日本吞并朝鮮,朝鮮古代、近代自主貨幣史也由此完結。

(圖:朝鮮機制幣,大朝鮮開國五百四年,即開國504年)

(圖:“大韓帝國”時期,隆熙二年1908,機制幣)

(完畢)

--------------------

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不妥,請聯(lián)系刪除。

喜歡歷史、考古、收藏的朋友,歡迎關注——貓史天下!

1.《關于10元朝鮮硬幣我想說錢幣史話:李氏朝鮮“常平通寶”與東亞貨幣史雜談》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關于10元朝鮮硬幣我想說錢幣史話:李氏朝鮮“常平通寶”與東亞貨幣史雜談》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26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