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張俞

整個世界是連在一起的,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從古至今都是在不斷的交往中建立起利益關系的。在古代社會,雖然人們的認知是有限的,交通也不是很便利。但是,早在秦漢時期古老的中國就開始和世界各國進行貿易往來。世界各國也開展著不同程度的往來。這說明整個世界不是封閉起來的,世界各國都以不同的方式聯(lián)系在一起。在當時的中國,最為有名的就是絲綢。

西漢時期為了讓絲綢走向更遠的地方,漢武帝命令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東西方貿易之路,開辟了一條康莊大道。中國絲綢走向世界,讓世界人民認識了東方神秘的國度。也讓他們深深的喜歡上了中國。羅馬作為絲綢之路的終點,自然也受到了影響。為了和我國競爭,羅馬使計將蠶種帶回,他們用了什么方法?

絲綢之路的開辟

絲綢之路是我們國家的代名詞,想到絲綢之路就能想到古老的中國。千百年來,絲綢之路一直沒有斷絕,現(xiàn)在在國家的帶領下建立起了新的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不僅能夠促進我們國家的發(fā)展,也帶動了沿線國家的發(fā)展。這條道路是友誼之路,是致富之路,是強國之路。在經濟強大的時代,更不應該忘記古老的絲綢之路。沒有它也不會有今天嶄新的經濟帶。古代社會貿易的發(fā)達是我們不能想象的,在先秦時代古老的東西方國家就已經建立起了貿易往來。我們很難想象,在交通不便的情況下,相隔十萬八千里的國家是怎樣走在一起的。

然而,他們克服重重困難,開辟了一條貿易之路。這條道路的開辟嚴格來說始于西漢。漢武帝執(zhí)政期間經濟繁榮,中原和西域的貿易往來頻繁??墒牵敃r的匈奴總是從中破壞,導致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影響了中原和西域的往來。漢武帝為了讓絲綢順利的出口,和匈奴進行了長期的斗爭。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絲綢對于漢朝的重要性,對經濟的影響有多大。

絲綢當時作為貴重的物品,只有達官貴人可以享受,出口絲綢已經成為重要的收入之一。西域也希望和中原達成貿易往來,因為他們地處偏僻,很多物資都需要和中原購買。這條道路的開辟,滿足了雙方的需求,促進了兩國經濟的發(fā)展。漢武帝為了擴大漢朝的經濟貿易,還派人去開辟一條同樣羅馬的新道路。可惜由于種種原因,最終羅馬這條道路沒有打通。不過,霍去病在祁連山打敗匈奴,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

絲綢成為搶手貨

絲綢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布料,它的制作工藝很復雜。現(xiàn)在這門手藝幾乎快要失傳了,能夠手工制作絲綢的作坊已經不多。純手工制作的絲綢成為難得的珍品。純手工的絲綢產品基本上是有價無市的。其他國家雖然也能生產絲綢,但是品質就不如我們國家。畢竟我們在絲綢制作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制作的工資藝肯定是無人能及的。這不是自夸也不是夸張,而是有史為證的。

從西漢開始,絲綢就已經是社會中高端的產品了,而且西漢不惜一切代價開辟絲綢之路就是為了出口絲綢。如果我們的制作工藝不好,就不會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可。也就沒有必要開辟一條專門的貿易線路了。絲綢不同于其他的布料,它是蠶絲制作而成的。想要制作出精美的絲綢布料就需要從養(yǎng)蠶開始。養(yǎng)蠶也需要技術,而且蠶的生存條件是有限額。對于溫度和濕度以及環(huán)境水質有著嚴格的要求。在我國也只有溫暖的江南一帶適合養(yǎng)蠶。因此,受到種種局限蠶絲成了珍貴的物品。

由蠶絲制作的絲綢更是緊俏的物品。在現(xiàn)在的技術下我們都無法用機器代替人工去抽絲。可見制作工藝的難度有多大,在幾千年的傳承中智慧的中國人不斷的改進制作工藝。在產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是這種商品仍然是供不應求的。很多人來到中國都會被絲綢制品所吸引。絲綢的價格雖然昂貴,但是依然不影響它的銷售。在整個國際市場上,絲綢制品都是很受歡迎的。

羅馬使計帶走蠶種

我們國家自古以來就有養(yǎng)蠶的習慣,而且還可以用蠶絲來制作衣服和工藝品。這些商品在古代社會就是昂貴的商品。只有上層社會的人才能買得起。不僅我們國家的人喜歡絲綢,外國人也很喜歡這種商品。古代社會的貿易雖然比不上現(xiàn)代社會。但是,古代的貿易卻是因為絲綢而興起和繁榮的。漢武帝開辟絲綢之路就是因為絲綢供不應求。為了讓更多的絲綢出口國外,才打造了一條貿易之路。

在我們國家開辟絲綢之路后,很多國家和我們建立起了貿易往來。當時的貿易伙伴就包括了羅馬。羅馬是當時西方國家的文明中心,羅馬對我們的絲綢也是愛不釋手。為了獲得我們的絲綢他們不遠萬里前往長安。不過,商人永遠看重的是利益,為了能夠節(jié)省成本,他們打起了我們養(yǎng)蠶的技術。羅馬是沒有桑蠶的,所以為了能夠生產絲綢他們想把桑蠶帶回羅馬。這當然是不可能的,那個時代雖然沒有海關。但是對于進出口貿易往來的盤查也是很嚴格的。

為了保護我們的這項技術我們當然不可能讓他們把桑蠶帶回去。可是,羅馬商人卻用瞞天過海的辦法將蠶帶走了。原來他們把桑蠶放在竹子中,在竹子表面打上可以透氣的孔洞,并且在竹子里塞滿了桑葉。竹子本來就不是稀罕的物品,所以關口是不會嚴查的,他們就是鉆了這個空子才將蠶帶走的。雖然他們帶走了桑蠶,但是他們的技術還是欠缺的。生產的絲綢質量不能和我們的相比。不過,這也沖擊了漢朝絲綢的出口。

結語

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在古代交通不發(fā)達的年代,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之前漢武帝就沒有打通通往羅馬的道路。不過,漢武帝開辟的絲綢之路卻把我國和羅馬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和羅馬進行了長久的貿易往來,互通有無。羅馬人也從我們這里帶走了制作絲綢的方法。不過他們的技術始終是不到位的,他們制作的絲綢產品遠遜于我們。這就是耍小聰明的結果,如果他們正大光明的和我們學習,那么他們也可以擁有超高的技術。可見做人要正直,我們是一個樂于分享的國家。他們想要學習這種技術我們肯定很樂意分享的??上?,他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參考資料

《蠶婦》

1.《人文紀史 外國商人盜走一根竹竿,涉險通過重重關卡,讓我國一行業(yè)損失慘重》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人文紀史 外國商人盜走一根竹竿,涉險通過重重關卡,讓我國一行業(yè)損失慘重》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86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