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絳邑公主既生得不好,又嫁得不好。而且絳邑公主的嫁得不好,還多少和館陶公主有點關系。
絳邑公主是漢文帝劉恒的女兒,但母親則是位不知名的姬妾,也就是說,絳邑公主是庶出。
比起館陶公主是竇皇后的女兒,絳邑公主已經(jīng)輸在了起跑線上。
幸運的是,漢文帝就這兩個女兒,還都算寶貝,沒舍得讓他們嫁給匈奴和親。這已經(jīng)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有朋友就說了,明明是絳邑公主嫁給絳侯周勃的長子周勝之嫁的好啊,人家封邑就有絳縣的八千一百八十戶之多。
更牛的是,絳侯是徹侯,類似于后世的世襲罔替,基本和西漢老劉家的王一樣,是封國內的最高統(tǒng)治者。真的是又有地位,又有實惠。
而館陶公主嫁給了誰呢?嫁給了堂邑侯陳嬰的孫子陳午,雖然堂邑侯也是列侯,卻是漢武帝那一堆功臣里的倒數(shù)第二,封邑才六百戶,后來給劉邦的異母弟楚元王劉交當丞相,才增加到1800戶封邑。
那怎么能看出漢文帝寵愛館陶公主呢?
看封號就知道了。
人家館陶公主是漢文帝繼位后就被冊封為館陶公主。封地就在館陶縣,貴比王侯。嫁給堂邑侯陳午,那就真的是陳午在尚公主,有夫憑妻貴的意思。
到了漢景帝登基,館陶公主又被封為館陶長公主。漢武帝繼位,劉嫖又被封為館陶大長公主。一次都沒落下。步步高升。
而絳邑公主,是嫁給絳侯之后,被稱為絳侯公主,又被稱為絳邑公主。有點妻憑夫貴的意思。
這一里一外,可就看出不一樣來了吧。我們可以猜一猜,兩位公主,誰在嫁人之后的日子,更好過一點?
也許漢文帝是想補償一下絳邑公主這個庶出的閨女,沒辦法,封建王朝,有各種制度管著,漢文帝也不能為所欲為,只能讓絳邑公主嫁的好一點,求個一輩子衣食無憂也就不錯了。
不過啊,世事難料,絳邑公主還真的嫁得不太好。
絳邑公主的夫君絳侯周勝之是周勃的長子,周勃的次子,正是大名鼎鼎的,周亞夫。
周亞夫作為次子,當然沒權力繼承絳侯的爵位,但是人家周亞夫挺爭氣,會帶兵,治兵很嚴。
《孫子兵法》有云,為將之道,智信仁勇嚴五個方面缺一不可。
周亞夫帶的兵,能直接把漢文帝擋在細柳營外不讓進,你是皇帝也不好使,沒有軍令,誰也不行!
結果那個神神道道擅長看相的許負就說了,三年之后,你封侯!
周亞夫說了,我不信。
結果,公元前162年,也就是漢文帝后二年,周勝之因為殺了人,被拿掉了絳侯的爵位。文帝讓大家推舉周勃的一個好兒子來繼承爵位,周亞夫順利當選。
要是按館陶公主是公元前177年嫁人,絳邑公主也是這個時間段嫁人的話。那么絳邑公主也就過了十來年的好日子。
而周亞夫則在漢景帝后元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43年,含冤入獄,絕食自盡。
換句話說,即使是絳邑公主一家依仗著周亞夫,還能過得可以的話,到這一年,老周家就徹底沒有好日子了。
其實,我們稍微留意一下的話,即使是周亞夫之死沒有連累到周勝之絳邑公主一家子,絳邑公主的日子,也不會過得太好。
因為在周亞夫去世之前,漢景帝前元七年,也就是公元前150年,還發(fā)生了一件事。
漢景帝的太子劉榮被廢為臨江王。同年四月,膠東王劉徹被立為太子,他的母親同時被立為皇后。
那和絳邑公主有啥關系呢?
絳邑公主的公爹不是絳侯周勃嗎?
而周勃,正是在跟隨漢高祖劉邦平滅第一個叛亂的西漢異姓王燕王臧(zāng)荼(tú)之后,被封為絳侯。
臧荼有個孫女,叫臧兒,因為父親和叔叔們都逃往匈奴,所以淪為平民。
臧兒有個女兒,叫王娡。
王娡先是嫁給了一戶農家金王孫,生了個女兒,叫金俗。
臧兒不太甘心就此沉淪,又找了個人,給女兒看相。
那人說王娡貴不可言,能生個天子出來!
“專家”一“鑒寶”,臧兒哪能忍得住,竟然就強行把王娡從金王孫家要了出來。
想盡各種辦法,最終把王娡送進了當時的太子劉啟的府中。
劉啟和王娡一見鐘情。王娡給劉啟生下了兩個女兒一個兒子。
這個兒子,就是未來的漢武帝,劉徹。
漢景帝劉啟有多寵劉徹和王娡呢。
封太子劉榮的同年,就封劉徹為膠東王,這是封建制度不允許的。
漢景帝劉啟還活著呢,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妻妾不可以有太后這個稱呼,但是,因為薄皇后在,沒法給王娡更好的名分,就直接封王娡為膠東王太后,算是母憑子貴。最后又一起升格,稱為太子和皇后。
咱們捋一捋,就是絳邑公主的公爹周勃,滅了漢景帝皇后王娡的外曾祖父燕王臧荼一家。
您說,景帝一朝,甚至漢武帝一朝,單從皇后王娡這頭來說,會對絳侯一家,有啥善意嗎?能說絳邑公主嫁給絳侯,是嫁的好嗎?
因為王娡這位新科的皇后,可不是個簡單的女人。
劉徹能當上皇太子,和王娡與館陶公主的共同運作,有著直接的關系。
文帝的時候,長安缺糧食,一個措施就是讓徹侯和藩王們之國。就是回自己的封邑吃飯去。朝廷負擔太重,供養(yǎng)不起了。
絳侯周勃就是那時候二次罷相,起個帶頭作用回到絳縣去了。
而嫁給堂邑侯的館陶公主,也跟著陳午回去了。
景帝的母親的太后竇漪房眼睛瞎了,就以此為借口,把文帝的弟弟梁王留在了長安。
雖然史無記載,但是估計應該也是這時候館陶公主也借勢回了長安。
這一次,可就沒絳邑公主什么事了。
雖然說起來竇太后也算絳邑公主的嫡母,但畢竟不是自己生的,簡單說就是沒這么親近。
這一遠一近,一在天邊一在眼前,區(qū)別可就大了。
館陶公主既然回到了大漢朝廷的中心,那就借著出入皇宮的方便,開始積極地為自己和老陳家的堂邑侯穩(wěn)固權勢,謀取利益。
這事還真不能全怪館陶公主。文帝的時候,諸侯王和西漢朝廷的矛盾已經(jīng)凸顯出來了。文帝先后平滅了濟北王劉興和淮南王劉長的兩次叛亂。
到了景帝的時候,又出現(xiàn)了七國之亂。最終被漢景帝平滅之后,實行了推恩令,大大削弱了諸侯王的割據(jù)勢力。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更是以“酎金奪爵”的方式,兵不血刃,削去了106個列侯的爵位。
所以,還真的沒法對館陶公主的這些活動太過指責。
而館陶公主用的方法也比較別出心裁,她不斷地向漢景帝進獻美女,討弟弟的歡心。
不過,有得就有失。當館陶公主的女兒陳阿嬌到了七歲,館陶公主想把陳阿嬌嫁給太子劉榮的時候,就遭到了劉榮的母親栗姬的強烈反對。
理由很簡單,館陶公主太過分,老是給漢景帝進獻美女,栗姬漸漸失寵,栗姬能不恨始作俑者館陶公主嗎?
館陶公主見一計不成,立刻轉向了劉徹。
與劉徹的母親王娡一拍即合。
這事定下來,館陶公主就開始不遺余力地在漢景帝耳朵邊說栗姬的壞話,說劉徹的好話。
慢慢漢景帝就有廢長立幼的心思了。
本來漢景帝是不太信的。可巧栗姬不太會做人,有一次漢景帝覺得自己身體不太好,把兒女們都托付給栗姬,結果栗姬竟然不愿意!
這下讓漢景帝對栗姬的看法就很不好了。
等到公元前151年,無子失寵的薄皇后被廢,王娡就開始活動了。
她的辦法很聰明,讓大臣上奏請立栗姬為后,畢竟栗姬的兒子劉榮是太子,母憑子貴,說得過去。
漢景帝大怒,把上奏此事的九卿之一的大行令當場殺了。
廢立之事,能是你一個大行令可以議論的?
大怒之余,竟然順勢把太子劉榮也廢掉了。館陶公主長期的努力,終于收獲了成果。
在王娡和館陶公主的共同努力之下,劉徹當了太子,王娡當了皇后,而館陶公主搖身一變,成了未來漢武帝的岳母。
前面咱們說了,王娡和絳邑公主嫁的絳侯家又算是有“世仇”,這樣一比較,館陶公主真的是生的又好,嫁的又好。
從漢朝的制度來看,絳邑公主并不能說是“無人問津”。依據(jù)漢制,公主必須嫁給列侯。不存在像后世“榜下捉婿”,抓個金榜題名的狀元郎當駙馬。畢竟也無狀元郎可抓,漢朝還是“察舉制”。
而駙馬這個稱呼也是從漢朝駙馬都尉這個名稱來的。
這個時期,基本可以做到“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畢竟駙馬都尉是兩千石的官職。待遇還是不錯的。
當然,咱們前文也分析過了。館陶公主因為是嫡出,相比較絳邑公主,確實贏在了起跑線上。
而西漢王朝,從漢高祖劉邦的妻子呂后開始起,漢朝的女性參與和干涉朝政,就比其他朝代的女性要多得多。
之后的文帝的妻子竇漪房,文帝的女兒館陶公主,景帝皇后王娡的母族,王娡的母親臧兒也被封為平原君,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都是非常鮮明的例子。
當然,也是有漢一朝外戚專權的由來。影響到東漢時外戚專權和宦官掌權輪流禍害東漢王朝,是東漢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說到館陶公主的所謂受寵,也和館陶公主自身善于權謀,積極主動為自己謀劃有著重要的關系。
從館陶公主的身上,我們確實可以感受到那句話:
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
1.《大紅花897 漢文帝僅有兩個女兒,為何館陶公主備受寵愛絳邑公主卻無人問津?》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大紅花897 漢文帝僅有兩個女兒,為何館陶公主備受寵愛絳邑公主卻無人問津?》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52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