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寒風凜冽,白雪皚皚籠蓋山巒,湖面被層層黑冰封鎖,大地干燥皸裂,曾經(jīng)郁郁青青的草原,卻是衰草連連,一望無際,毫無生機。遠處不時傳來胡笳蒼涼之音,偶有戰(zhàn)馬嘶嘶悲鳴,吟嘯陣陣,但聞悲風蕭條之聲。
蒼穹之下,一座毛氈帳篷孤零零地趴在草原之中。帳中一名壯漢,卻是一名漢族男子,他頭戴胡弁,身裹羊皮緊身衣,頹然坐在豪華的氈毛毯上,茶幾上一盞馬燈,火苗搖曳暗淡,帳外陣陣蕭瑟之聲不時飄進帳內(nèi),敲擊他的耳鼓,回望身邊,胡人妻子已經(jīng)沉沉入眠。他就這樣孤獨一人地坐著,久久不能入眠。早晨一覺醒來,耳邊又傳來胡笳曲聲聲,夾雜著馬鳴陣陣,他不禁悲從心起,黯然神傷,潸然淚下。
他就是漢朝的降將李陵,飛將軍李廣之長孫。匈奴單于非常器重李陵,對他禮遇有加,封右校王,地位顯赫,并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李陵很少主動去王庭參與議事,每當單于召喚,面對一張張異族的臉龐,都讓他心中生出無限的惆悵。親愛的父母妻兒,永遠留在了遠方的天堂,曾經(jīng)的故舊好友天各一方,他就這樣孤零零地陷入在了廣袤蕭條的北地,置身于陌生的胡人堆里了。
其情可悲,其境可嘆。我不由地想起范仲淹的《漁家傲》來: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單于扣留,蘇武寧死不背叛大漢王朝,不惜伏劍自刎以明志,匈奴于是將蘇武流放到荒無人煙的北海牧羊。
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李陵和蘇武是故交好友,單于于是派他去北??赐K武。李陵熱情宴請款待蘇武,席間游說蘇武投降,他告訴蘇武,蘇母已故,蘇妻也已改嫁,你蘇武一個人在此盡忠,漢朝沒有人知道,不如和他一起歸順單于,一起享受榮華富貴。
蘇武說,我已經(jīng)死了,但我生是漢朝的人,死是漢朝的鬼。你李陵一定要為難我,那我就死在你的面前。李陵羞愧無比,喟然嘆曰,我的罪惡太大了!其后,李陵竟感無顏面對蘇武,讓他的胡人妻子代他送了蘇武數(shù)十頭羊作別。
后來,漢朝巧妙戳穿了匈奴關(guān)于蘇武已死的謊言,派遣使節(jié)來迎接蘇武歸漢。李陵和衛(wèi)律二王一起設(shè)宴送別蘇武。乘衛(wèi)律王起身如廁的機會,漢使轉(zhuǎn)達了漢昭帝希望右校王李陵歸漢的意思,李陵沒有說話,指了指身上的胡服作為答復。
蘇武回到長安以后,修書一封致李陵,招李陵歸漢。李陵手捧蘇武書,獨坐孤燈下,不禁悲苦交加,怨由心生,情難自已,奮筆疾書,回書拒絕蘇武之情。也許情緒過于激動,以致“前書倉卒,未盡所懷”,所以再作《答蘇武書》。前書已佚,唯存后書。
伏筆作答之際,當年血戰(zhàn)匈奴大軍的慘烈景象一幕幕浮現(xiàn)在眼前。
據(jù)李陵回憶,他奉漢武帝之命,率領(lǐng)步兵五千出征匈奴,深入北地,與匈奴主力十萬大軍正面相遇,步兵對騎兵,實力懸殊,但漢軍在李陵的號令下,如虎狼之師,斬將搴旗,打得敵人狼狽逃竄,漢軍乘勝追擊,追亡逐北,掃除殘敵,斬其驍帥,何等快意恩仇。后世岳武穆《滿江紅》這樣抒發(fā)自己的性情:“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壯懷激烈的心情,李陵和岳飛完全一樣。
匈奴大震,舉國興師,單于親率逾十萬精兵,將李陵部團團圍困。漢軍毫不怯戰(zhàn),一以當千,殊死決斗,奮勇砍下敵人的頭顱,戰(zhàn)場上尸橫遍野,最后李陵身邊只剩下不足百人,但戰(zhàn)斗意志絲毫不減,如天兵天將一般,大家雖然傷痕累累,但只要李陵振臂一呼,馬上拔地而起,大刀向敵人砍去,令胡騎作鳥獸散。
即使弓箭已絕,手無寸鐵,仍與敵人徒手肉搏,毫不退縮,猶如天地震怒,令胡虜膽戰(zhàn)心驚,單于覺得李陵是無法戰(zhàn)勝的,決定引兵而去。但軍侯管敢叛變,泄露漢軍已經(jīng)山窮水盡的實情,單于回馬再戰(zhàn),李陵被俘投降。
李陵為什么不戰(zhàn)死沙場,而選擇投降?
李陵在信中辯稱,他心中并沒有投降,而是要尋找機會,報效漢室。當初,范蠡甘愿受辱,陪同越王勾踐在吳國為奴,但最后完成了滅吳復越的復仇壯舉。曹沫對齊三戰(zhàn)皆敗,魯國被迫割地求和,曹沫沒有自殺謝罪,魯莊公也絲毫不加罪于他。在簽約儀式上,曹沫只身執(zhí)匕首劫持齊桓公,索回魯國被割讓的土地。范蠡和曹沫就是我李陵心中的榜樣。
那如今為什么拒絕歸漢?
李陵列舉了幾大理由。
第一,漢武帝不分青紅皂白,殺了我李陵老母妻兒,夷三族,此切齒之痛。我李陵率區(qū)區(qū)五千步卒深入匈奴腹地千里,殺敵無數(shù),身陷絕境不得已投降匈奴,功大于罪。漢武帝聽信讒言,有負于我。
第二,漢朝皇帝任用親信小人,陷害忠臣?!胺凉δ苤?,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倍捄巍⒎畤?、周勃、竇嬰曾被羈押下獄,晁錯被誅殺,韓信和彭越甚至被剁成肉醬,周亞夫和賈誼被陷害而不得善終。這些都是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的元勛,或者是命世將相之才,卻得到如此下場,誰不為之痛心哉?我李陵的祖父飛將軍李廣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不堪貴戚衛(wèi)青的羞辱,含憤自刎疆場。此功臣義士所以負戟而長嘆者也。
第三,你蘇武只身出使虎狼之地,受盡屈辱,不辱使命,此天下所希聞,古今所未有也,理當享封土之爵,受千乘之賞。結(jié)果漢皇帝對你無尺土之封,只獎勵了二百萬,授予的職位不過是個主管民族事務(wù)的典屬國,列三公之下。
李陵說,漢朝如此嚴刑峻法而吝嗇賞賜,薄情寡恩,欲使遠聽之臣望風馳命,此實難矣!你們尚且如此遭遇,何況曾經(jīng)投降的我李陵呢?想想這些我甚至都不再后悔當年投降匈奴了,所以,我是不會歸漢的?!班岛踝忧?,夫復何言?相去萬里,人絕路殊。生為別世之人,死為異域之鬼。長與足下生死辭矣。”
李陵《答蘇武書》被收錄進了《昭明文選》,可見也是一篇力作了。這封信文采斐然,李陵的悲苦之情,讀者感同身受,后人讀后,無不唏噓不已,對李陵的遭遇不免生出很多的同情。但是,李陵的辯解卻是蒼白而無力的。由于篇幅的原因,我不再一一對照細細分析,只簡略地談幾點看法:
首先,辯解是毫無意義的。欲取信于人,不要自己嘴巴講,果真心胸坦蕩,無需言語,世人自然就會相信那顆真誠的心。王猛投降前秦苻堅,謝安能夠取得淝水之戰(zhàn)的勝利,王猛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歸晉后,未見他發(fā)一言為自己的投降辯解。
人要茍活,總能找出無數(shù)的理由。但是,終究是死了。再辯解,也是無法復活的了。青史留名,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是歷史上偉大的人物,至少也是真性情的英雄豪杰??嘤跁r勢所迫,甘于做一個凡夫俗子,未嘗不可。
其次,一個人的功過得失,自有他人評說,功大于過,不是自己能夠下的結(jié)論。衛(wèi)青、霍去病都曾率領(lǐng)輕騎深入匈奴腹地,皆凱旋而歸,揚我漢威。比較之下,李陵兵敗,在漢朝皇帝和大臣的心理上,不能博得足夠大的同情,其情可恕。
漢武帝最早的詔命是讓李陵押解輜重,負責后勤保障。李陵自己請命,只需五千精兵便可直搗黃龍,就像他自己信中所言“希當大任”,這是搶了一個殺敵立功的機會。李陵犯了立功心切,輕敵冒進的錯誤,其勇可嘉,其情可諒,于理難恕。
李陵不歸漢朝的理由再多,概括起來只有兩個字: “權(quán)衡”,就是計算。因為計算,就會口出怨言。在國家利益面前,豈容小我思前顧后,在個人利益上面加減乘除。很多人不明白,在浩浩蕩蕩的歷史長河中,一個人的得失完全是無足輕重的,這很無情,但卻是現(xiàn)實。只有舍小我,才能成就大我。李陵《答蘇武書》最大的敗筆就是露出了那個“小”字。
#漢朝那些事#
1.《樂德樂文史漫話 李陵《答蘇武書》—— 一個變節(jié)者的悲歌》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樂德樂文史漫話 李陵《答蘇武書》—— 一個變節(jié)者的悲歌》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41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