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種原因,君主做錯事或者不能做出正確的事,這個時候臣子該怎么辦呢?
荀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君主行為失范,可能危及國家利益,有損社稷存續(xù),父兄大臣站出來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君主采納了就表達自己的贊賞,君主不采納,就退下,這是“諫”;
或者,君主采納了就表示肯定,君主不采納,臣子也絕不放棄,即使為此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這叫“諍”;
團結有見識的人形成合力,率領百官一起說服君主,矯正君主的過失,即使君主感到不舒心,被迫接受了大家的意見,但是國之大患得解,國之大害得除,由此君主更有尊嚴、國家更加安定,這叫做“輔”;
有能力抗拒君命,借重君主的尊嚴,糾正君主的決策,矯正君主的過失,從而解除國家的危難,免除君主的恥辱,其功績和美德給國家?guī)砭薮蟮呢暙I,這叫做“弼”。
伊尹和箕子稱得上諫臣,比干和伍子胥等可以稱為諍臣,平原君趙勝是趙國的輔臣,信陵君是魏國的弼臣。
比干挖心諫諍輔弼之臣,是堪當大任的國之棟梁,是君主的寶貴財富,英明的君主都會授予他們尊貴的爵位,厚待他們,但昏庸糊涂的君主卻把他們當成侵犯自己的奸臣。明君尊崇賞賜的,卻是昏君要懲罰的;昏君贊賞的,卻是明君所貶抑的。
所以古書上說:“從道不從君?!碑?shù)懒x和君主發(fā)生沖突時,臣子首先選擇遵從道義而不是服從君主,猶如亞里士多德所說:“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
不唯上,唯真理是從!
堅持正義的大臣在朝堂之上有地位,君主的決策就不會出現(xiàn)偏頗;諫諍輔弼之臣受到信任,君主就不會犯大錯;勇士有用武之地,敵人就不敢興風作浪;戍邊大臣無后顧之憂,則邊陲安寧,寸土不失。
所以,明君喜歡團結大臣,而昏君則喜歡唯我獨尊;明主尚賢使能,慶賀大臣的豐功偉業(yè),昏君則妒賢畏能,設法削弱大臣的功績。桀紂懲罰忠臣,賞識奸賊,這是最昏庸的,所以就滅亡了。
侍奉明君,大臣們只要服從君命就可以了,無需諫諍;侍奉一般的君主,大臣們需要諫諍,但無需諂諛;侍奉暴君,大臣們需要設法彌補君主的過失,減輕由此帶來的損害,但不能硬碰硬,強行直接糾正。
恭敬而謙遜,服從君命,雷厲風行,不以個人利益為中心作出選擇進退,無論是涉及自己的得失,還是決定他人的得失,都不不受私心的左右,以服從君主為天職,這是侍奉圣明君主原則。
對君主忠誠守信,但不刻意逢迎諂媚,正直剛強,寧折不彎,據(jù)實諫諍,不存害人之心,對就說對,錯就說錯,這是侍奉一般君主的原則。
善于調和但不隨波逐流,態(tài)度柔和但不隨意屈服,對君主寬容但不同流合污,明白曉暢地向君主闡明最正確的道理,但不和君主硬掰鬧僵,經常勸諫使君主接納正確的觀點,使君主的思想逐漸轉化改變,這是侍奉暴君的原則。
或生逢亂世,或被混亂的局勢裹挾,或生活在暴亂的國家,處境艱難,又無法脫離,那么對于暴君的所作所為,大臣如何應對?
侍奉暴君,就像駕馭未經訓練的馬匹,像撫養(yǎng)初生的嬰兒,像給饑餓的人吃東西,不能急躁,要見機行事。
乘他感到恐懼的時候,促使他改變錯誤;乘他擔心的時候,向他闡明事物的道理;乘他高興的時候,把治國的道理灌輸給他;乘他發(fā)怒的時候,鏟除朝中的奸賊,就是說,要曲線達到自己的目的。
暴君也會有閃光點,把他的小善做成社會熱點,直接批評攻擊暴君的惡,反而給他制造惡的流量。
大臣應該努力崇尚那些美好的事物,宣揚那些善的德行,遠離那些罪惡的事,回避那些敗壞道德的事,多談論君主身上的長處,不要議論他的短處,如此潛移默化,社會風氣就可能逐漸好轉。
正如《詩經》上說的:“國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眹一鑱y,大臣應該不忘匡正亂世的使命,堅持不懈默默地行動,不要大張旗鼓針尖對麥芒,以免傷害到自己而無法履行使命。
所以《尚書》上說:“從命而不拂,微諫而不倦,為上則明,為下則遜?!狈木粚梗瑘猿忠稽c點勸諫不放棄,那么君主可以變得明智,臣下又不犯上。
1.《樂德樂文史漫話_如何影響改變你的老板》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樂德樂文史漫話_如何影響改變你的老板》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shehui/1808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