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后期,我國政府為了解決軍用車輛的需求問題,決定在國內規(guī)劃一個軍用車輛制造工廠,在這種背景下,1964年6月,經四川省機械廳批準,宜賓高壓電器廠更名為宜賓汽車制造廠,并同時決定引進法國貝利埃重汽技術來生產重型汽車。
10月24日,宜賓汽車制造廠更名為四川汽車制造廠,并于第二年7月搬遷至重慶大足縣雙路公社。
1966年6月15日,川汽在引進的貝利埃車輛技術的基礎上,生產制造出了我國第一代高通過性軍用汽車紅巖CQ260,這也標志著我國重型軍用越野汽車從此誕生。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在組建三汽未果后,國家相關部門將川汽、濟汽、陜汽進行了整合,組建了中國重型汽車工業(yè)聯(lián)營公司,同時作為重聯(lián)的主機廠部分隸屬關系一同劃歸機械部中國汽車工業(yè)總公司領導。
1983年8月,川汽在引進的德國曼恩3320系列卡車技術的基礎上,研發(fā)生產出了我國第一代大馬力重型卡車CQ30290,同時,為了滿足動力上的需求,川汽還引進了康明斯K系列和NH系列柴油發(fā)動機并在重慶本土化生產。
1983年12月17日,川汽與斯太爾公司簽訂了關于引進生產91 系列載重汽車、牽引車、自卸車、軍用越野車等車型的協(xié)議,雙方正式開展合作,兩年后的4月29日,國內首臺斯太爾重型載重汽車在川汽下線。
1985年10月29日,10.5噸紅巖CQ19210載重汽車試制成功,該車最大時速75Km/h,耗油30L/百公里,最大功率210馬力,處于國內重型汽車領先水平,并成為20世紀80年代民運市場主打車型。
隨著斯太爾的加入以及軍轉民的轉變,紅巖汽車實現(xiàn)了質的飛躍,1989年時,CQ30、CQ25、CQ19、CQ15相繼加入,紅巖的年銷量也突破了兩千臺大關。
2000年12月28日,隨著重慶重型汽車集團的成立,紅巖汽車正式被移交給了地方管理,并同時獲得了更大的自主經營權限,也是從這一年開始,紅巖汽車在中國的重卡市場的占有率連續(xù)三年排名第一。
2003年,重慶重汽與多部門合資成立了重慶紅巖汽車有限公司,同時紅巖還推出了9米的CQ6870和11米的CQ 8110兩款客車,開始進入客運領域。
不過,客車的推出非但沒能提升紅巖的銷量,反而極大的浪費了研發(fā)能力與產能,而無度擴張最終也給紅巖帶來了首次業(yè)績下滑。
2007年,銷量持續(xù)下滑的紅巖汽車和上汽集團、意大利依維柯商用車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上汽依維柯紅巖,新公司注冊資本13億元,其中上汽依維柯占股67%,重慶重汽占股33%。
合資公司成立后,新大康、金剛、斯太爾霸王三大經典車型繼續(xù)生產,2008年又基于紅巖成熟平臺研發(fā)了紅巖特霸系列,第二年又基于依維柯平臺研發(fā)生產了首款車型杰獅。
如今紅巖與上汽合資已經過去了十四年,從宜賓汽車制造廠到如今的合資車企,紅巖是否算是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呢?
感謝關注!我是北城觀車,為您講述汽車圈的故事,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指正。
1.《貝利埃汽車專題之從川汽到上汽,五十年的紅巖汽車,未來之路如何?》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貝利埃汽車專題之從川汽到上汽,五十年的紅巖汽車,未來之路如何?》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auto/3341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