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銳。
圖/受訪者提供黃銳:平衡之道
本刊記者/李靜
發(fā)于2021.10.4總第1015期《中國新聞周刊》
當一件事被載入歷史,時光隔得越久,越能看清它的價值,事件中的人也越發(fā)凸顯。黃銳,1979年“星星美展”的發(fā)起者,21世紀初“798藝術區(qū)”的構建者和推動者,這些發(fā)生于十幾或者幾十年前、意義早已超出美術界的事件,使他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史上最有聲望的藝術家、活動家和策展人之一。更多的人似乎覺得,黃銳的活動家身份要大于他的藝術家身份。
但他本人從未認可自己藝術家以外的任何標簽,他認為自己的價值自始至終在于對“藝術之無限”的追求,而不在此之外,如果一不留神順便有一些意外的成就,那是因為“無為”而所以“有為”。他一分鐘都沒有過任何疑問和商量,從未暗存另外的企圖和備案,“我是一個純粹的藝術家?!秉S銳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9月24日,作為一個純粹藝術家的最大規(guī)模個展——“黃銳:抽象之道”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開幕。包括繪畫、裝置藝術在內的數(shù)十件作品,系統(tǒng)梳理了黃銳從創(chuàng)作生涯初期至今以抽象語言和東方哲學思想展開的創(chuàng)作。
有道與無道
在展廳看似普通的設計中,黃銳將自己對于《易經(jīng)》的研究加入細節(jié)。例如展廳中間擺放供觀眾休息的長樹干,源自北京某大宅拆遷時拿下來的過梁,與另外兩個圓樹墩呼應為陽爻和陰爻。圓樹墩原定擺放于展廳正中間,黃銳思考后挪到距離畫作20厘米的位置?!疤臁⒌?、人”三幅畫鉚在架子上,畫面離墻10厘米距離,光線可以透過孔洞在墻上形成光斑。近些年,無論對空間還是對繪畫,黃銳都有嚴苛而具體的控制,他認為任何空間構成都有其規(guī)律蘊含其中。
UCCA策展人張南昭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布展時,黃銳常常提到“呼吸”二字,他認為不止畫面和觀眾需要呼吸,觀眾和畫面之間也有共同的呼吸韻律,無論黃銳畫面創(chuàng)作上的那些孔和洞,圓形、三角形,還是他自己設計的裝置,都有此意。
1983年,黃銳第一次接觸到《老子》《易經(jīng)》這些東方哲學,是從作家阿城那里得知的。那時,北京正在經(jīng)歷城市的加速擴張與舊城的現(xiàn)代化改建,黃銳以他出生、成長的北京為基點創(chuàng)作了與四合院建筑結構有關的系列作品。阿城看了,對他說,“你這些作品讓我想到老子的《道德經(jīng)》,我想辦法幫你借一本,你看看?!钡炔患鞍⒊侨ソ?,黃銳托人從臺灣買了一本。這成為他“空間結構”(以線條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不施明暗,沒有光影變化,強調突出物象的結構特征)系列的開端。在他的畫中,四合院作為將陰陽五行和尊卑等級融于空間設計的傳統(tǒng)建筑形式,面臨著新時代的挑戰(zhàn),他重新審視了四合院物理空間與精神空間的交互關系,并將其作為此后創(chuàng)作反復探討的母題之ー。
自此,《老子》等東方哲學文化與思想在之后的幾十年間對黃銳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持續(xù)性影響,五行八卦學說也成為他從具象繪畫轉向抽象創(chuàng)作的重要理論支撐。老子說:“愡兮恍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痹邳S銳2021年創(chuàng)作的大尺幅組畫《坤之觀》《乾之觀》《宇宙觀》中展現(xiàn)的寰宇氣象,或許可視為對于老子思想的物化再現(xiàn)。
新作品的對面,是黃銳早期的畫作,這是他所說的另一種“呼吸”或者“對話”。早期作品序列中的第一幅,就是1979年曾在“星星美展”上展出的《無限的空間》,這不僅是黃銳創(chuàng)作的第一件真正意義上的抽象作品,也是那個年代最早公開展示的抽象風格作品之一?;赝氖嗄昵暗摹靶切敲勒埂?,它不僅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開端,也是中國步入時代轉折期藝術運動與社會變革的見證。
“黃銳:抽象之道”展覽上的部分作品。圖/受訪者提供
“自由是一種語言,從畫上掉下來”
1952年,黃銳出生于北京西城一個四合院里。黃銳的媽媽熱情好客,他從小看著媽媽在院子里招待親人朋友,成年后的他繼承了這一點,1978年前后,黃銳家的院子常聚集寫詩、畫畫的同齡人,這些人后來都成為“星星美展”的資源。
黃銳沒有進過美術學院,但不能說他不是科班出身,6歲起,他跟隨同學的父親——張大千的入室弟子謝天民學水墨畫基礎課。再大一點,開始對文學、音樂感興趣,趁大人不在家,他偷偷聽家里的唱片,和一些年輕人傳閱巴爾扎克、莫泊桑。他感覺藝術是比語言更直接的溝通,召喚出人性。也許是這個原因,他覺得自己從十幾歲起就和同齡人的想法不同。那時,他和同學一起參加運動,同學們激動得跳著叫著,都哭了,黃銳哭不出來,也無法融進群體性的狂熱。相反,他渾身發(fā)冷,他不能問周圍的人,“為什么要哭?”他怕人家說,“你為什么不哭?”他只能問自己:“怎么搞的?我不能跟著大家一起喊,不能一起感動嗎?”答案是不能。這件事給他很大沖擊,他成了運動中一個脫離出來的角色,從精神上脫離了。回家的路上,黃銳決定,再不參加這種活動了,這是他印象里第一次察覺到自己想法中有所謂先鋒的基因。
十六歲,他去內蒙古插隊落戶,度過了幾年在“殘存的底線”掙扎的日子,但也有收獲——結識了當年到訪的青年詩人北島,開始接觸詩歌。返城后,黃銳在北京第三皮件廠當上工人,但自小養(yǎng)成的藝術素養(yǎng)和較早接觸的西方現(xiàn)代思想,將他帶到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前端。那時,他的詩人朋友北島、多多等人開始大量創(chuàng)作作品,他羨慕詩歌即興、即時的感染力,而自己這樣的書畫青年質疑寫實主義,想尋求更直接更具表現(xiàn)力的手段,卻苦于無路。
直到1978年4月,中國美術館舉辦“法國19世紀農(nóng)村風景畫展”,黃銳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了西方繪畫的真品,并與現(xiàn)代主義鼻祖塞尚和梵高的作品見面?;貞浧鹚氖昵暗哪谴萎嬚梗S銳仍然記得自己與許多同齡中國人受到的激蕩,“我在這次畫展里看到,自由是一種語言,從畫上掉下來。我一直等待這一天,沒有想到這一天自己悄悄地過來了?!?/p>
那年10月,黃銳與詩人北島、芒克創(chuàng)辦純文學獨立刊物《今天》,并擔任美術編輯。在為《今天》的出版做籌備工作的過程中結識木刻家馬德升、作家阿城等藝術青年,黃銳家的院子熱鬧了起來,這使黃銳萌生了組織藝術展覽的想法,“做一場鎮(zhèn)住全國的展”。
1979年,黃銳和馬德升一起籌備,先看作品后定人選,很快聚集起二十幾位業(yè)余藝術家,他們?yōu)檫@場民間美術展,取名為“星星”。
9月27日,當中國美術館內正在展出《建國三十周年全國美展》,館外花園東墻的鐵柵欄上、樹上卻起起伏伏地掛滿了奇怪的油畫、水墨畫、木刻和木雕?,F(xiàn)在看來,展出的畫作題材大多只是畫普通人肖像或者尋常風景,并沒有什么激烈的政治性和先鋒性,但在那個“文藝為政治服務”的年代,人們驚訝于“星星美展”作品中藝術家們的自我表達。在展覽的前言中,黃銳寫道:“我們,三名藝術的探索者,把勞動的些微收獲擺在這里。世界給探索者提供無限的可能?!?/p>
“星星”共舉辦了兩屆,開始是露天,后來進入中國美術館,參觀者從各地趕來,轟動一時。參加“星星”的藝術家絕大多數(shù)沒有接受過學院美術教育,他們的畫作因此體現(xiàn)出一種“業(yè)余”,也正因此,陳丹青曾對星星的成員感慨,在央美,大家畫的是習作,而“星星”則一開始就創(chuàng)作作品。
當時的中國,沒有畫廊,沒有藝術市場,但“星星”的出現(xiàn)使中國當代藝術逐漸吸引西方的目光。北京的外國人圈子開始流傳一句話:“上午去八達嶺,下午去馬德升家。”中國的畫家們有了第一批收藏者。
1984年,黃銳移居日本,參加“星星”的李爽、王克平、馬德升等人也相繼出國,告別中國藝術舞臺。承接著“星星”開場,“八五新潮”美術運動開始,隨后各種藝術群體及美展在全國范圍風起云涌般展開。
如今,在人們已經(jīng)不再提起“星星”的幾十年后,黃銳認為,“星星”的基因仍然保存在一代代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里,“星星”并未走遠。名列“2020胡潤中國藝術榜”第2位的畫家劉野曾經(jīng)說,“星星”對他創(chuàng)作的影響相當于“精神上的父親”。
在2020年北京OCAT研究中心舉辦的 “星星1979” 文獻展上,曾經(jīng)參加“星星畫展”如今已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的薄云說,如果說“星星美展”在今天還留下什么意義,那就是對主流話語的質疑。在藝術上,“星星”的畫作也許并不算具有挑戰(zhàn)性,但是在精神性上,“星星”的反叛性是開創(chuàng)性的。
“798”只要活著就是我的理想
到日本后,黃銳得以更加直接地接觸到中國以外的前衛(wèi)藝術運動生態(tài)。80年代中期,正是日本藝術界“具體派”和前衛(wèi)書法活躍時期,“具體派”藝術家白發(fā)一雄和前衛(wèi)書法家榊莫山都對黃銳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他也把自己的創(chuàng)作拓寬到攝影、裝置等更多元的面向。但他在日本也是孤獨的。十年前,黃銳曾對中國媒體說,在中國雖然同樣孤獨,可是在自己國家的歷史背景下,孤獨也是一種角色,“如果一直在日本,我不可能代表日本的孤獨。”
2001年,黃銳決定回國,他發(fā)現(xiàn)了798。798原為上世紀50年代由德國援助建設的“北京華北無線電聯(lián)合器材廠”,即“718聯(lián)合廠”,總建筑面積23萬平方米,建筑風格為典型的包豪斯式設計,簡潔實用。1964年,718聯(lián)合廠撤銷建制,改為798工廠等六家單位,2000年整合重組為七星集團,大片廠房閑置,租金也低,原定于2006年拆除。
黃銳踏入798的那一刻,就被包豪斯式建筑迷住了,他幾乎立刻告訴物業(yè),“我要租下這里,我要馬上簽合同。”而后是緊鑼密鼓的裝修、擴大院子、拆掉過于破舊的建筑。
2002年,黃銳把日本的“東京畫廊”介紹進來,做了“北京東京藝術工程”,這就好像是一個活廣告,邵帆、趙半狄、徐勇……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被吸引而來,798蛻變得愈發(fā)時尚和多元,形成獨特的藝術氛圍。
但沒過多久,物業(yè)就通知他們停止活動,廠房租金也不斷升高,藝術家被要求離開,798藝術區(qū)面臨拆除。2004年,在大部分人打算放棄,只等房租到期搬走的時候,黃銳策劃并舉辦了“大山子藝術節(jié)”,成功吸引了媒體乃至國際社會的關注,次年舉辦第二屆,798藝術區(qū)放射出理想主義的光芒,更多的藝術家和畫廊慕名而來,藝術再造了798。
2004年,北京被列入美國《財富》雜志一年一度評選的世界有發(fā)展性的12個城市之一,其中一條入選理由便是798。2006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把798藝術區(qū)列入北京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聚集區(qū)。同年,朝陽區(qū)區(qū)委與七星集團等單位共同組建的798藝術區(qū)建設管理辦公室成立,798徹底擺脫了被拆除的命運。
但由于與管理部門的分歧,黃銳最終無法逃離撤離798的命運,2006年,“大山子藝術節(jié)”——這個他一手創(chuàng)辦起來的純民間形態(tài)的藝術形態(tài),也由798藝術區(qū)建設管理辦公室接手轉為官方形式,并改了名字。
如今,早已成為網(wǎng)紅文化地標的798,每天都有無數(shù)時尚達人或藝術工作者穿梭于此,它卻已經(jīng)與黃銳無關。黃銳能夠包容地看待藝術區(qū)當下的模樣,盡管它已經(jīng)世俗化?!拔彝馑裉斓氖浪谆??!秉S銳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因為這也許是798唯一的出口,只要798還活著,且“有生命地呼吸著”,他認為自己的理想就已經(jīng)實現(xiàn)。
研究《老子》《易經(jīng)》二十幾年,他已經(jīng)把這種東方哲學的精神深度融進自己整個的創(chuàng)作和生活中,曾經(jīng)認為冷靜的幾何線條與感性的抽象表現(xiàn)不可調和的他,創(chuàng)作時已在兩者間尋得平衡。思想中有藝術家的前衛(wèi)、先鋒,與人交往時又有活動家的迂回圓融且懂得經(jīng)營,這又是另一種平衡。如今已經(jīng)69歲的他,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他認為這同樣源自平衡。
離開798之后,黃銳在北京東北五環(huán)外尋得一塊地,重新安頓了工作室和居所,在不斷改造自己又不斷自省的平衡中創(chuàng)作并生活著,盡管更廣為人知的是他策劃出的那些事件,但他仍然堅持用畫作宣泄語言所不能闡述的自由空間。他近些年畫作的中心總留有孔洞,他說這是受日本鐮倉明月院中的圓窗啟發(fā)而做的留白處理,與那扇被稱為“悟道之窗”的窗戶一樣,孔洞打開了作品的平面空間,也指向畫面之外的生機。正如他想要在畫作中對觀者表達的:“我給你看到的是有限,可我給你傳達的、我所理解的,是一種無限?!?/p>
1.《【黃銳】他締造了798,發(fā)起過星星美展,還曾創(chuàng)辦過《今天》》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黃銳】他締造了798,發(fā)起過星星美展,還曾創(chuàng)辦過《今天》》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yule/3166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