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淑明

一百多年前,約1888年,松陵三角山頂書巷沈家熙為新政,最小的兒子沈淑明(約1888-1918.9.25,名宿明、賈覺、胡天民)。

從此,小巷深處那聞名鄉(xiāng)梓的竹絲墻門里走出一代名師,后來成為吳江實驗小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是近代新式教育開創(chuàng)人之一,也是南社的早期社員。

▲費攬澄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沈叔明新學畢業(yè)后,回鄉(xiāng)執(zhí)教。當時,吳江各地的新式教育盛行,公立學堂和私立女學遍地開花。一心倡導新式教育、熱衷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的他與志同道合的費攬澄(1879-1925,名攬澄,字安定,號伯塤、覺遲)攜手,在松陵鎮(zhèn)文昌閣舊址、雷尊殿旁(北塘街倉橋東面)成立“吳江縣立第一初等小學堂”,俗稱雷尊殿小學。沈叔明既工詩文八股,又通外語新學,且精于新式教育,作為建校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是雷尊殿小學的首任校長。第一年,小學堂即招生八十多人,成為吳江城知名的新式學堂之一。

▲《垂虹雜詠》封面

這座小學堂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它建在文昌閣和雷尊殿的地盤上,占據(jù)了極佳的風水。為什么說它風水好呢?我們先看下文昌閣,《垂虹雜詠》里一首費善慶的詩可大致有所了解。

文昌宮

(費善慶)

文章祿命豈無司,會向梓潼拜舊祠。

新學代興舊祀廢,景賢堂里失吾師。

附注解:“按江震兩縣分祀文昌,一在城內(nèi)雷尊殿西偏,一在西門外梓潼觀內(nèi)景賢堂,中供鄉(xiāng)之賢,而有德者神位。民國改革,分別立為高小學校及中學校?!?/p>

文昌,本為星名,民間俗稱“文曲星”。文昌閣或稱文昌宮,保一方文風昌盛而建,所以,古時也是文人雅士的聚會場所。吳江,1726年時,分為吳江縣和震澤縣(以寶帶河為界,城中廣場北側的小河,東至小東水門),兩個縣各自建造了文昌閣,一座在城內(nèi)雷尊殿西面,另一座在西門外梓潼觀內(nèi)(靠近流虹橋)。

▲松陵古城圖

雷 尊 殿

關于雷尊殿,其實就是供奉雷神的大殿——雷祖殿。雷祖是中國古代神話中主雷雨之神,人類對雷神一向崇拜,道教認為,諸法之中,最厲害的是雷法。因此雷的功能不僅在于施雨,而且擴大到了主天之禍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因此,古代許多城市都建有雷神廟、雷祖殿。民間賭咒時,會用“雷劈火燒”、“五雷轟頂”等咒語。據(jù)《明史》的《禮志》記載,道家以六月二十四日為雷祖現(xiàn)身之日。每年這天,地方上要派官員致祭,以祈福消災。而在吳語區(qū),香火最盛的地方并非佛教寺廟,而是道教的道觀。自從漢時道教傳入?yún)堑?,歷朝歷代興建了許多道觀,成為本地一大特色。明盧熊《蘇州府志》有云:“東南寺觀之勝,莫盛于吳郡,棟宇森嚴,繪畫藻麗,足以壯觀城邑。”在吳江最熱鬧的地段“倉橋頭”東面(“倉橋頭”指中山街鬧市區(qū)這段),就有頗為壯觀的殿堂,燒香拜神的儀式莊重而虔誠,濃郁的道教文化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香客,活動興盛。

▲雷尊殿小學,吳江縣立第一高等小學的手工教室及屋內(nèi)操場,民國二年攝

穿插了風水寶地的山海經(jīng),那么言歸正傳,接著延續(xù)歷史軌跡聊小學堂。

到了清宣統(tǒng)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發(fā),西門外的江震小學堂停辦(此學堂就在西門鱸鄉(xiāng)亭邊),大量學生不得不涌向城內(nèi)。費攬澄趕緊在城南空地(現(xiàn)在盛家厙新橋西北堍)新建“吳江縣立第二初等小學堂”,俗稱盛厙小學。而沈叔明這邊也緊鑼密鼓開始擴建雷尊殿小學,他帶頭拆除了雷尊殿的部分廢棄廟宇,新造兩層樓房,增設了高小部,建成相當正規(guī)的7年制,當時是城里最大的完全小學。民國建立后,吳江全縣設置為18個市、鄉(xiāng)(吳江市、同里市、黎里市、盛澤市、震澤市、嚴墓市、周莊鄉(xiāng)、蘆墟鄉(xiāng)等),所有學堂改稱學校,民國2年(1913)雷尊殿小學更名為“吳江市立第一初高等小學”。

沈叔明所處年代(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正值近代民族主義思潮的形成期。中國在甲午戰(zhàn)爭中慘敗,亡國滅種的危機感、救死不逞的緊迫感和難立足于世的恥辱感籠罩國人心頭。中國社會起了前所未有的急劇變化,迷夢驚醒,歷史進入一個重大轉折點。當時的有識之士已經(jīng)意識到民族復興之緊迫,進步的思潮空前活躍,中國近代文學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文學社團——南社于1909年11月13日在蘇州成立后,吸引了大批先進知識分子積極投入到民族復興的改良步伐中去,沈叔明是較早期的南社社員。

▲沈同

中國生物化學界的權威,著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教育家。

▲1980年1月中國科技代表團訪美參加AAAS年會時合影,前排左二為沈同

1915年,4歲的沈同(沈叔明之子)成為雷尊殿小學最年幼的學童,7歲時與費孝通成為同班同學,兩人并排坐在教室的最前列。后來他倆都成了國之棟梁,一位成了中國生物化學界的權威,著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教育家,歷任西南聯(lián)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教授。(P19:前排左二為沈同,1980年1月中國科技代表團訪美時,參加AAAS年會時合影。1980年由他領銜主編的《生物化學》上下冊教材,第一版榮獲國家教委高校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列入《中國優(yōu)秀科技圖書要覽》。1992年,他又同王鏡巖主編出版了第二版,被各校廣泛使用。我曾經(jīng)專門為沈同教授寫了一篇《吳江竹絲墻門里走出的俊杰:沈同》,登在《吳江檔案》第94期的???,吳江報上也能看到。)另一位成了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

▲費孝通照片

深受維新思想影響的沈叔明校長治學開明,要求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他廣招賢士,不僅招募了本地能人,還從外地引進了博物學、體育人才,開設了國文、算術、地理、修身、作文、理科、體操、鄉(xiāng)土志、歷史、圖畫等課程。很多年以后,著有《鄉(xiāng)土中國》、《江村經(jīng)濟》等論文而馳名中外的費孝通仍念念不忘雷尊殿小學堂里沈老師所授的《鄉(xiāng)土志》課程。雷尊殿小學不念“人之初,性本善”,而讀“人手足刀尺”和其他“新學”。當年他非常喜歡聽《鄉(xiāng)土志》,費老曾說:“記得有一位姓沈的校長,家里很清苦,冬天棉衣總不夠,但對我們學生非常好。他開了一門課程叫《鄉(xiāng)土志》,自己編寫,自己講授,教育我們愛國、愛鄉(xiāng)土、愛哺育我們成長的地方。他常說,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歷史風情,不要做一個沒有故鄉(xiāng)的人,到處流浪。后來,我立志研究中國社會,多少與這個有關系?!?/p>

相比現(xiàn)在高呼的素質(zhì)教育,一百年前的沈校長在基礎教育的實踐中更注重實效。他傳播的是孩子們熟悉的地方和感興趣的知識,比如他們常去玩耍的垂虹橋和鱸鄉(xiāng)亭的景致和變遷,還有諸如范仲淹的詩《松江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边@些美好的啟蒙在稚童心里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費老還深情地回憶:“每每想起‘但愛鱸魚美’和‘松江鱸魚肥’這些歌詠松陵的詩句,橋亭流水畫面,悠然在目,令人心曠神怡;同時腦際浮現(xiàn)著沈老師搖頭吟誦的神態(tài),更引人鄉(xiāng)思難收。”

當年,為了生動地上好一堂愛國主義課程,沈校長特意到街市上買來一串帶圓孔的餅,吳江人稱為戚餅。他邊分發(fā)給每個同學一個餅,邊講述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的故事(戚家軍在吳江打過漂亮的勝仗)。他說,這些餅用繩子串連起來就是戚繼光軍中的干糧。在日軍出兵侵入山東,對袁世凱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的時局背景下,沈校長的這堂課將愛國的種子深深扎入孩子們的心中。

1918年,沈叔明染上了痢疾,不幸病故。而立之年的他正當躊躇滿志、大展抱負之時,可惜英年早逝,30年的人生歷程短暫而精彩。

▲民國時期的雷尊殿小學堂師生合影。后排右一徐貴通,是我的老鄰居

之后接任的校長是周迦陵。到了民國16年(1927),市立第一初高等小學改為城中小學。

1937年7月7日,日軍制造“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緊接著八一三松滬會戰(zhàn),吳江緊鄰上海,立刻被戰(zhàn)火波及,城區(qū)內(nèi)大小學校都被迫停課。當時,我們是上海前線的大后方,許多傷兵經(jīng)吳江轉運別處。上海那邊打得激烈的時候,吳江這邊有抗日后援會,派人搖船、擔擔架等等積極支援。所以日軍多次飛機空襲吳江,轟炸全縣達11 次。縣立中學在進攻中被夷為平地,103間房屋全部變廢墟。雷尊殿小學處于市中心,城區(qū)最高地段,也難逃炮火攻擊。(1994版《吳江縣志》: 1937年11月18日,日軍侵占吳江縣城。次年,設立偽政府。)因校舍被毀,城中小學后來就并入三多橋小學,易名為“吳江縣立模范學校”。

▲雷尊殿小學堂正門

▲吳江市實驗小學正門,西塘河邊

民國34年(1945)抗戰(zhàn)勝利后,縣立模范學校更名為城西小學。次年,改為松陵鎮(zhèn)中心國民學校。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當年9月學校重命名為“城廂區(qū)首席中心小學”。1951年,改為松陵鎮(zhèn)三多橋中心小學。1954年,更名為下塘街小學。1964年秋,學校由下塘街遷到雷尊殿原址,易名為松陵鎮(zhèn)中心小學。 1969年,校內(nèi)進駐了工宣隊,一度成為松陵鎮(zhèn)工農(nóng)五七學校。1972年,改為松陵鎮(zhèn)第一小學、松陵鎮(zhèn)中心小學。1979年,榮列首批江蘇省實驗小學,遂更名為吳江縣松陵鎮(zhèn)實驗小學。1984年,改成吳江縣實驗小學。1992年撤縣建市,改成吳江市實驗小學。1993年8月,吳江師范附?。ㄓ?989年新辦)并入,實驗小學本部遷入永康路84號,雷尊殿原址作為分部(現(xiàn)在的幼兒園)。2012年,吳江撤市改區(qū)并入蘇州,學校再次面臨更名,為蘇州市吳江區(qū)實驗小學。

▲沈魯

▲青年沈魯

如今,沈氏家族秉承“追求真理、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理念而熱衷教育事業(yè)的后人也頗多,最貼近本土的是沈魯老師。他師范畢業(yè)后,一直在吳江松陵從事教育工作,并且很長時間就在他祖輩創(chuàng)立的小學堂任教。他不僅是實驗小學的教員、校長、書記,也是鱸鄉(xiāng)小學的創(chuàng)立者、首任校長,在松陵可謂家喻戶曉,一名優(yōu)秀的教學帶頭人,資深的教育管理精英。沈氏家族三代人與實驗小學的淵源,如此地巧合,如此地延續(xù),在教育歷史的長河中,也是不多見的。

“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币话倌昵?,每逢清明節(jié),沈叔明校長會領著全體師生一起去植樹,松陵公園七陽山上栽植的那些小松樹已經(jīng)長成參天大樹?;赝倌?,回望松陵雷尊殿小學堂走出的一代代英杰,沈校長親手啟蒙的莘莘學子,除了長成棟梁的沈同、費孝通,更有北方交大教授鈕步云、北京天文館顧問李鑒澄、郵電部總工錢家鰲等諸多“大樹”。吳江實驗小學沿著雷尊殿小學堂的軌跡穩(wěn)健前進,大樹的枝椏在藍天下盡情舒展,后續(xù)的小樹苗在百年積淀的沃土中一批批茁壯成長。

▲百年古樹胡禿子:靜虛空闊深盤旋,見證百年續(xù)新生

在松陵中心北巷,實小幼兒園城中校區(qū),有一棵枝葉茂盛的百年古樹,它叫“胡禿子”,別名“幽谷巨人”。沒有人知道它的精確樹齡,是何人栽下的?我想,也許是雷尊殿的道士栽于道觀中,也或許是雷尊殿小學堂的首任校長沈叔明新建校舍時種下的。那盤曲的枝干,蒼郁的樹影,靜靜隱匿鬧市一隅,它正像一位幽谷巨人,靜虛空闊深盤旋,見證著小學堂的百年滄桑,也象征著歷代實小師生的奮發(fā)精神。

作者:云巛

1.《【吳語學堂】從雷尊殿小學堂到實驗小學,看看這座小學一百多年的發(fā)展歷史》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吳語學堂】從雷尊殿小學堂到實驗小學,看看這座小學一百多年的發(fā)展歷史》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yule/3163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