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第一爐香》放在許鞍華的長句里,通過有爭議的晚期作品,我們能看到什么?許鞍華為什么不忘記張愛玲的小說?《第一爐香》這部電影真的沒用嗎?為什么經(jīng)過幾次嘗試,許鞍華仍然達不到她理想中的張愛玲世界?這背后和她一樣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導演如何以及為什么能從部分觀眾和粉絲那里獲得寶貴的豁免權?
文|安小敬
唯一的,罕見的
許鞍華導演的電影《第一爐香》一周前上映了。
在導演綿續(xù)了42年的職業(yè)生涯里,這部作品創(chuàng)造了許多罕見的唯一。從2018年開拍到2021年上映,影片的選角始終飽受爭議。影片上映前,宣發(fā)團隊所采取的全面下沉策略與張愛玲原著的經(jīng)典性之間,存在著巨大鴻溝,這種大膽在一部文藝片的推廣中非常罕見。
目前,《第一爐香》的豆瓣評分是5.5分,這個分數(shù)對曾經(jīng)6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3次獲得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以及威尼斯電影節(jié)終身成就獎的許鞍華來說,或將成為她作品序列中的最低分。
在作為導演的42年里,許鞍華創(chuàng)造了大量經(jīng)典作品:《投奔怒?!贰杜怂氖贰肚а匀f語》《男人四十》《姨媽的后現(xiàn)代生活》《桃姐》《天水圍的日與夜》……
2018年,在名為許鞍華:半部香港電影史的學術研討會上,學者戴錦華曾用三個唯一來概括許鞍華對于華語電影的意義:
唯一一個香港新浪潮第一浪的主將,而堅持始終貫徹始終;唯一一個在華語電影范圍之內(nèi)非常高產(chǎn)而且持續(xù)創(chuàng)作的女性導演;最早溢出香港地理、政治、歷史的邊界,最早在內(nèi)地創(chuàng)作并表現(xiàn)內(nèi)地小人物的生活的唯一一個香港導演。
在今年于B站上線的電影課程中,戴錦華再度肯定了許鞍華身上的這種唯一性:她是唯一一個從開始直到今天,一直一以貫之從容不迫地堅持自己在那個特定年代所開啟的電影藝術路徑……也是近乎唯一一個,一以貫之同時產(chǎn)量甚豐,當然也得獎眾多、風格多變的一個女導演,我視野當中最具實踐性的一位女性主義者,華語電影當中可稱女性電影的第一人。
圖源《好好拍電影》
這些稀缺的多重唯一,與《第一爐香》在過去兩年直至近期上映后所受到的巨大爭議和批評,形成了異常強烈的對照,也構成許鞍華導演生涯中少有的喧騰時刻。
這不僅是發(fā)生在受眾和創(chuàng)作者之間的一般接受分歧,也是一位導演在晚期風格的探索中所面臨的自身局限與眾聲喧嘩,同時也代表著北上的導演們在詭譎多變的電影市場中怪特又具有普遍性的遭遇。
在近日一條的采訪中,許鞍華承認,電影《第一爐香》距離她的理想還是有一些差距。不過,在鼎沸的一邊倒的聲浪中,也有不少觀眾和影迷給與了許鞍華一種有別于其他導演的寬容和豁免:
@尼佬:不論第一爐香如何,Ann 都是我最喜歡的香港導演。真勇敢的人。
@吉瑞爾:……在許鞍華的視角里知道了humanity這個詞語怎么理解怎么寫。所以無論她在電影事業(yè)上做怎樣的嘗試,我都愿意用一顆柔和和尊敬的心去感受評價她。
香港作家、編劇黃碧云曾這樣評價許鞍華,她的作品,不能逐一看…逐一看都會有缺點。整體看,就可以看到她的求索。
如果將《第一爐香》放置到這條漫長的求索中,透過這部備受爭議的晚期作品,我們能看到什么?為何許鞍華就是對張愛玲的小說念念不忘?《第一爐香》這部電影是否真的一無是處?為什么幾經(jīng)嘗試,她還是無法到達她理想中的張愛玲世界?這背后她和她的相同和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一位導演如何以及為何能夠從一些觀眾和影迷那里獲得寶貴的豁免權?
賭徒心態(tài)
這是許鞍華第四次參與創(chuàng)作與張愛玲相關的文藝作品。此前的三次分別是1984年的電影《傾城之戀》,1997年的電影《半生緣》,2009年的話劇《金鎖記》。
加上最新的電影《第一爐香》,張愛玲的小說世界和女性形象,伴隨了許鞍華作為創(chuàng)作者的每一個十年。在媒體采訪中,許鞍華曾坦承,不斷改編張愛玲的作品,源于她對張愛玲的喜愛,她的作品對她而言是個巨大的誘惑。
1969年,許鞍華進入香港大學。這也是張愛玲曾經(jīng)學習的地方。她常常從港大的熱帶植物和花卉,從華洋雜處的人群中,識別出張愛玲在小說中描繪的舊日香港。她對張愛玲的喜愛,最初便源自文學帶來的審美和地域經(jīng)驗的熟悉。
及至她進入電影界后,張愛玲小說世界帶來的吸引,漸漸變成一個挑戰(zhàn)。在她改編的作品中,許鞍華認為只有《半生緣》比較合格,因為這個故事比較適合她來拍,比較樸素,不像其他那些需要靠氣氛和情調(diào)來表現(xiàn)效果。此外,由她導演、焦媛主演的話劇《金鎖記》,也獲得觀眾的認可。
如果將視野放大到所有由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電影中,那么其中最受肯定的毫無疑問是李安導演的《色戒》,以及關錦鵬導演的《紅玫瑰與白玫瑰》。
多年來,許鞍華認為自己始終沒有將張愛玲的世界好好地表達出來。機會再次出現(xiàn)是在2017年底,許鞍華接受邀請,擔任《第一爐香》的導演。
她一直知道許多想要翻拍張愛玲小說的導演,都挺痛恨她的。在播客臥談會中,許鞍華開玩笑地說,他們老是覺得這個女人,怎么講,粗枝大葉地把東西拍了,我們就不能重拍了(笑)。但她就是不能控制自己,我很想拍……我也知道拍得不是很好。
隨著生理年齡的增長,這種不能控制自己中,又加入許多來不及。在2014年電影《黃金時代》上映時,許鞍華曾在采訪中感慨,我年紀這么大了,如果在藝術上再不去冒險,就沒有機會了。
她不諱言自己身上作為導演的那種賭徒心態(tài)——雖然輸過幾把,但只要贏了一把就還想繼續(xù)賭?!兜谝粻t香》版權方找到她的時候,她想過拒絕,但想到這可能是最后的機會了吧,她答應了,希望這一次能把張愛玲拍得好一點。①
為了讓編劇王安憶更真切地與舊日香港的風物、氣味、植物、空氣濕度發(fā)生連接,她帶她走了好幾次澳門和香港的山海與老街區(qū)。
圖源《第一爐香》
戴錦華十分期待這兩位她所尊重的創(chuàng)作者的合作。她們分別是她最愛的中國作家和導演?;谒龑晌粍?chuàng)作者特質(zhì)的了解,在一次采訪中,戴錦華表示,一個當代中國的心靈(指王安憶)和一個年輕的靈魂(指許鞍華)如何去貼近張愛玲蒼涼的舊日世界,她對這個合作抱著期待也抱著懸疑,她不想對兩位創(chuàng)作者撒謊。②
對于這種隱隱的擔憂,許鞍華當時的回應是,改編張愛玲不一定是把她的精神完全體現(xiàn)出來,如果根據(jù)她的故事輪廓再發(fā)展一下,或者是挖到一個東西是大家都可以認同的,把它弄得比較好看也可以。
這種不一定要完全體現(xiàn)的不徹底改編思路,也被帶到了選角階段。原本許鞍華認為葛薇龍這個角色,最好是找一位新人飾演??墒歉疝饼埖膽蛱灾兀倚氯说脑捒峙乱垓v一年半載,最終她放棄了這個想法,決定在大陸女演員中找一個近似的就可以了。③
馬思純和彭于晏的選角一經(jīng)公布,引發(fā)巨大爭議。2018年底,馬思純發(fā)布劇本讀后感,再度引發(fā)聲浪。在近日一條的采訪中,許鞍華承認沒想到選角會引起這么大的爭議,網(wǎng)民的力量這么強大,是我太無知了。她回憶,選擇馬思純是因為看完《七月與安生》后,覺得她的愛情戲很好。
待影片進入?yún)⒄购蜕嫌城暗男l(fā)階段,抖音短視頻風格的預告片和推廣文案,又令張愛玲的書迷在內(nèi)的許多觀眾大為不解和憤怒——愛不是一個人的卑微,而是兩個人的勇敢,為愛而不得設立一個紀念日,乃至讀后令人驚悚的諧音?!捌嫌橙掌?1.10.22 =愛你,是,愛而不得,一次又一次刷新底線。
低劣反智的宣發(fā)與經(jīng)典文本之間的鴻溝,愈發(fā)激起受眾內(nèi)心的憤怒,以及營銷號的狂歡。畢竟,在上一部作品《黃金時代》上映前,宣發(fā)的口號以及海報的風格還是文青式的想怎樣就怎樣。
10月22日,電影上映,演員和角色之間的適配程度,再度引發(fā)激烈討論。片中的葛薇龍身體健壯,不是原著中穿姑媽的衣服也需要用別針把腰間折起來的狀態(tài)。在梁宅的第一夜,面對仆婦端來的點心燒麥,薇龍大嚼大咽,不像有能力來香港避難的上海家庭的女兒。
繼《七月與安生》后,演員在浴室中再次上演激情爭斗的一幕。每當劇情進行到激烈或絕望處時,演員總是抬頭揚起下巴,瞇著眼睛,囁嚅般講出類似疼痛青春的臺詞??贪宓难堇[,讓大銀幕前的觀眾難以進入八十年前的舊中國故事氛圍中。
影片的結尾,薇龍那句像是從胸腔吼出來的我愛你,你個沒心肝的!又將觀眾徹底從電影營造的氛圍中連根拔起,帶著錯愕和不安的心情,進入坂本龍一海水般無望和灰茫的配樂中。
顯微鏡和培養(yǎng)皿
亞熱帶,雨霧潮濕,空氣黏膩。高大的鳳凰樹盛開火紅的花朵。馬思純扮演的葛薇龍小姐,提著一只小箱子拾級而上,臺階兩邊是綠到發(fā)膩的滴水觀音,葉片如同一張張油亮的巨大的嘴。
這是電影的開頭。在小說《第一爐香》里,張愛玲這樣用文字描述了這種氛圍:
在黃梅雨中,滿山醉醺醺的樹木,發(fā)出一蓬一蓬的潮濕的青葉子味;芭蕉,梔子花,玉蘭花,香蕉樹,樟腦樹,菖蒲,鳳尾草,象牙紅,棕櫚,蘆葦,淡巴菰,生長繁殖得太快了,都有些殺氣騰騰,吹進來的風也有點微微的腥氣……
小說大致也講述了一個潮濕、腥氣又有些殺氣騰騰的故事。中學尚未畢業(yè)的葛薇龍,隨家人從上海來香港躲避戰(zhàn)亂。家中積蓄快盡,父母決定返回上海。薇龍想獨自留下繼續(xù)學業(yè)。為籌集學費和生活費,她硬著頭皮去求助早已和父親一族鬧翻的姑母梁太太。此后,她一步步自愿落入一張怪誕的大網(wǎng)和諸多不可歸納的關系中。
拋開選角和部分演員的表演問題,客觀來說,許鞍華的《第一爐香》基本完成了對這個故事的影像轉換。
圖源《第一爐香》
電影并非一無是處。在所有演員中,混血少女周吉婕的扮演者梁洛施,無疑是最貼合原著描述同時也是表現(xiàn)最佳的一位。此外,彭于晏飾演的喬琪喬,用表演和對人物的理解力,越過個人外形與原著小說描述間的差異,越過選角公布后的巨大爭議,出人意料地完成了一個相對合格且不乏亮點的喬琪喬。
當女主人公薇龍下定決心要進入那個陵寢般鬼氣森森的世界,去求助一手挽住了時代的巨輪,在她自己的小天地里,留住了滿清末年的淫逸空氣,關起門來做小型慈禧太后的姑媽時,她也已經(jīng)從空間和心理上都遠離了自己的家庭,成為那個時代無數(shù)出走的娜拉中的一個。
只是這位娜拉似乎毫無抵抗、自覺自愿就走入了墮落之旅。盡管許鞍華聲稱自己要拍一個純粹的愛情故事來愛一次,但由于張愛玲小說強大的限定性和生命力,最終呈現(xiàn)在銀幕上的,并非一個傳統(tǒng)的愛情故事,反而是一場顯微鏡下的愛欲戰(zhàn)爭,一只培養(yǎng)皿中高清的人性集中展示,以及一個有關娜拉出走故事的主題變奏。
現(xiàn)代文學研究學者許子東,在評價張愛玲小說的主題時,曾一言以蔽之:愛情戰(zhàn)爭。他認為,在張愛玲筆下,愛情故事不只是鮮花、月光、沙灘、溫情……還有的是策略,有的是計算,或者戰(zhàn)斗,或者博弈。張愛玲早期的小說《第一爐香》《金鎖記》《傾城之戀》都是如此。
電影《第一爐香》展示了這種充滿算計和博弈的愛。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許多無法歸類的幽微欲望和人性褶皺。它發(fā)生在薇龍和喬琪喬之間,也發(fā)生在姑媽和男人們的關系中。
關于一個好人家的女孩為何要自愿進入一種不堪的墮落生活,最終等于賣了給梁太太和喬琪喬,整天忙著,不是替喬琪喬弄錢,就是替梁太太弄人——這是整個故事誕生起,便縈繞在所有讀者心頭的疑問。
電影《第一爐香》用影像的方式詳細展現(xiàn)了整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薇龍曾有數(shù)次可以轉身離開的機會。
第一次是在孤身登門求見姑媽時,丫鬟睇睇和睨兒言語上的不敬,并沒有嚇退她。第二次是在打開衣柜,看到姑媽給她備下的各色新衣時,她立刻聯(lián)想到自己如同長三堂子買進一個人,但道德上的短暫不安并未令她卻步,她告訴自己,看看也好。第三次是姑媽攆走和喬琪喬父子私會的睇睇時,薇龍隔門聽到睇睇諷刺她是自己的接班人,這樣露骨的提示并未使她離開,因為經(jīng)過了三個月,她對于這里的生活已經(jīng)上了癮了。
直到姑媽的老相好司徒協(xié),突然在她手腕上套了一只金剛石手鐲,此時的薇龍終于意識到切近的危險的來臨。為解決司徒協(xié)帶來的威脅,她想到邀請喬琪喬共赴婚姻。然而空心的混血浪蕩兒,并不能給她想要的東西。
她終于去買了回上海的船票。生病、臺風,以及同船者的粗魯對待,又將她留在了香港。薇龍再次向姑媽求助,姑侄倆談妥了條件,又由姑媽去說服了喬琪喬。這不像結婚,反而像一場多頭的交易和買賣。
薇龍的墮落史就這樣在大銀幕上徐徐展開。背后究竟是自愿還是被迫,是因為一柜子華服,一間自己的房間,還是人對冒險之旅的永恒好奇,又或者是天性中想要去經(jīng)歷更大密度情感的隱秘快感和自毀欲望,還是新舊世界交接之際、荒渺天地之間無路可去的活到哪里算哪里(小說中薇龍語),甚至一種直截了當?shù)脑綁櫬湓娇鞓罚?/p>
在小說中,薇龍曾經(jīng)抽離出來,以旁觀者的身份點評自己的生活:雖然臟,卻有幾分狂歡的勁兒。
許鞍華的《第一爐香》,首次用影像語言呈現(xiàn)了這種臟并狂歡著的生存狀態(tài),但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最終電影所構筑的世界,距離張愛玲手術刀般對人性的精確解剖和冷峻旁觀,以及原著小說因文本的開放性所攜帶的無窮意涵之間,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在《自己的文章》中,張愛玲曾這樣表達自己的人生觀和文學觀,這時代,舊的東西在崩壞,新的在滋長中,但在時代的高潮到來之前,斬釘截鐵的事務不過是例外……我甚至只是寫些男女間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沒有戰(zhàn)爭,也沒有革命……我不把虛偽與真實寫成強烈的對照,卻是用參差的對照的手法寫出現(xiàn)代人的虛偽之中有真實,浮華之中有素樸……
電影的最后半小時,是許鞍華和王安憶著意填補的婚后內(nèi)容。在香港半山梁氏大宅荒淫無稽的空氣中,婚后的薇龍、喬琪喬、姑媽,以及不時到來的潮汕商人司徒協(xié),真的一起過起日子來。正如同《金鎖記》中的兒媳袁芝壽講出的家庭真相:瘋狂的世界,丈夫不像個丈夫,婆婆不像個婆婆……
一日,薇龍從蜜月中告假,要陪司徒協(xié)去上海。這大概就是小說中薇龍幫姑媽弄人、幫喬琪弄錢的日常呈現(xiàn)。彭于晏扮演的喬琪,在此時露出一種摻雜了不快的不忍——這大概是這個輕浮無根的混血浪蕩子,在小說結束處之外,少有地展露了內(nèi)心。薇龍顯然被他的孩子氣和片刻溫情所捕獲,再度義無反顧地沉入人生荒誕的泥潭中。
在中國的傳統(tǒng)小說和五四以來的新文學中,一直有救風塵的主題。在這個古老主題中,男性總是代表拯救者或啟蒙者的形象,女性則代表需要被拯救或者被啟蒙的大眾的形象。而在《第一爐香》里,這個位置被調(diào)轉了。
最終,是薇龍這個一路自甘墮落的女性,給喬琪喬提供了一份物質(zhì)生活的保障——這不僅解構了古老的救風塵,也極大顛覆了五四以來的浪漫愛情神話。而當這個臟并狂歡的奇詭故事在當今的銀幕上大膽出現(xiàn)時,它又以一種少數(shù)派的存在成為近年中國電影市場中,越來越難見到的復雜和曖昧的故事類型。
圖源《第一爐香》
新人
在新的故事類型之外,電影《第一爐香》還塑造了過去影視作品中甚少出現(xiàn)的兩種人物。
第一種是喬琪喬所代表的南國混血兒角色。張愛玲筆下的舊中國大家庭里,常常出現(xiàn)男主人早逝或者缺席的局面。此時,整個宗法制家庭的權力旁落到年長的老太太或者媳婦手中。
《金鎖記》的姜家,《傾城之戀》的白公館,《第一爐香》的梁宅,《怨女》的姚家,《留情》中的楊家都是如此。代表父權的年老男子們不僅常在故事中缺席,他們的后代,也往往以一種孱弱和被去勢后的形象出現(xiàn)。
有的是身體上的去勢,如《金鎖記》中罹患軟骨病的姜二爺。此外,絕大多數(shù)男子呈現(xiàn)精神或者心理層面的病態(tài)和孱弱。比如,《金鎖記》中的姜三爺和長白,《茉莉香片》中的聶傳慶,《留情》中的米先生。正如張愛玲所描述的,他們是永遠長不大的酒精缸里的孩尸。
《第一爐香》中的喬琪喬也是這樣的去勢形象。他的母親是來歷不明后來又消失的番國女人。他的父親喬誠爵士,巴結英國人得來一個頭銜,作為封建時代的遺老,擁有二十幾房姨太太。
在這個新舊駁雜但父權仍舊籠罩一切的大家庭里,喬琪喬是家中出類拔萃的不成材,在家中十幾個華洋血統(tǒng)混雜的孩子中,他老子頂不喜歡他,他手里沒錢,可以想見老頭死后也不會有錢留給他,除了玩之外,什么本領都沒有。
他從不掩飾自己的虛浮和沒有未來。當梁太勸他和薇龍結婚,他直白告訴她,我沒有婚姻自主權。我沒有錢,又享慣了福,天生的是個招駙馬的材料。
在那片漂浮的島嶼上,他不過是一個英俊的無根的空心人。小說中,作者借薇龍的嘴評價他,太聰明了,人生觀又太消極,周圍的人沒有能懂得他的,他活在香港人中間,如同異邦人一般。
妹妹周吉婕多次指出混血兒這個群體,在香港半殖民半封建空間中的尷尬處境,這兒殖民地的空氣太濃厚了,……我們受的外國式的教育,跟純粹的中國人攪不來。外國人也不行!這兒的白種人哪一個不是種族觀念極深的?
她曾發(fā)愿要逃出去,總不見得普天下就沒有我們安身立命的地方,但最終也同薇龍和哥哥一樣逃無可逃,成為父親喬誠爵士陰森的大宅墻上,墓碑一般排開的合影照片中的一張慘白的邊緣的小臉。
或許正是這種混血兒身上的刻骨孤獨和絕望感,疊加荷爾蒙和美好臉龐的誘惑,極大激發(fā)起薇龍對喬琪的憐愛和占有欲。她明知自己只是一個極普通的上海女孩子,而喬琪也不過是此間一個極普通的浪子,她還是將自己和他綁在了一起沉淪。
彭于晏出人意料地塑造出這個華麗又孱弱的混血兒形象。這幾乎也是電影銀幕上,首次出現(xiàn)被封建父權制和宗法制大家庭去勢和閹割的無根混血兒形象。
在一條的采訪中,許鞍華肯定了彭于晏的表現(xiàn),認為他為這個本來很壞很輕浮的人物,加入了一種不安的底色。王安憶原本也懷疑彭于晏是否能呈現(xiàn)應有的人物復雜度,觀影后她認為這個中國銀幕上很稀缺的形象,以后也會被想起來。④
圖源《第一爐香》
除此之外,電影《第一爐香》還鮮有地塑造了梁太太為代表的大宅中的瘋女人形象。薇龍的姑媽梁太太,年輕時不愿接受家族安排的婚姻,為嫁給富商梁季騰做第四房姨太太,不惜和家人鬧翻。捱到富商去世,美人也老去了,但眼睛沒有老。
在《第一爐香》中,姑媽和薇龍的生命歷程,未嘗不是一種參差對照。姑媽對婚姻的自我決斷,不僅是一百年前發(fā)生的出走故事,也是二十年后發(fā)生在侄女薇龍身上的墮落敘事,甚至在今天香港、澳門的半山富豪區(qū),在八卦周刊幾十年的直播中,在世界每一個銷金窟和歌舞場中正在發(fā)生的富豪們與三太、四太的故事。
張愛玲式故事的魔力不僅在于它擊穿了時空的限制,更在于揭開表面的故事外殼,看故事的人陡然發(fā)現(xiàn),原來不僅有人主動被吃,更嚇人的是,被吃的后來也去吃了人。
這不難讓人聯(lián)想到魯迅的《狂人日記》。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女人自己害了女人——梁太先害了自己,姑媽又害了侄女。但張愛玲并沒有停留在美劇《美國夫人》的層面——女性互害、女性內(nèi)斗導致了群體的困境。
她更向前進了一大步,追溯歷史文化如何對每一個女性進行編碼和塑形。即使沒有王安憶和許鞍華在電影中,為梁太太填補和拍攝的前史,從梁太太這個人物身上,我們依然能穿過鬼氣森森的霉味空氣,看到在無法掙脫的歷史、文化、性別、宗法之網(wǎng)中,在常年欲望的隱秘饑渴中,在精神的被虐和施虐中,一個女人如何成為一個惡魔,成為一個瘋狂的復仇者,成為陰森古宅和冰涼金鎖中一個無所不在、令人窒息的獄卒,一個永遠不可能填滿她內(nèi)心的饑荒的瘋女人。⑤
更為冷酷的是,不論對姑媽還是薇龍而言,這種難堪的處境,未必完全是外部力量強加給她的,更已內(nèi)化為她自己的一種心理欲求⑥。而同時作為狂歡者和復仇者的她們,在對秩序進行破壞和解構的同時,也無意中再度維持了這種秩序。
當曾經(jīng)的被虐者梁太,成為新的施虐人姑媽;當曾經(jīng)想要逃離的獵物薇龍,成為新的獵人——在施虐與受虐關系的反復輪換中,在親人、夫妻、情人之間互為倀鬼,倀鬼又互吃的怪異關系中,從宗法制的歷史遠景中走出的女性,其沉重的自身,與這個一邊在腐爛一邊在新生的世界,互為捆綁,一起墜沉。⑦
這是至今依然無法精確歸類的人際關系和情欲實踐。張愛玲沒有簡單將女性視作純粹的受害者,而是注意到了在人性的皺褶深處,存在許多無法歸因和辨析的謎云。從這個角度來說,許鞍華對《第一爐香》的改編,不夠鋒利和華麗。
在電影中,為了給梁太太這個人物填補前史和補充前情,同時也是為了增加某種道德感,許鞍華用閃回的方式,拍攝了梁太嫁入梁府以及梁家舉辦葬禮的片段,但這些補充都因太過具體,而顯得有些多余和沒有回味。
圖源《第一爐香》
某一種愛
許鞍華為何拍不好張愛玲?這種來自道德感的束縛和考量,或許正是她無法用電影到達張愛玲極致文學世界的一個原因。
關于這種道德感,在2018年的許鞍華:半部香港電影史研討會上,許鞍華、王安憶和戴錦華曾有過一番討論。王安憶說,她和許鞍華在討論《第一爐香》劇本的時候,就是想克服一種道德感。因為里面的人都那么壞,許導演就說,我們做了一輩子好女人,你就讓我做一次壞人,我們就克服這個道德感。⑧
戴錦華聽后回應,你們兩個和張愛玲之間隔著的不是道德感,而是某一種愛??赡苣銈冃睦镉心骋环N不能放棄的愛,而在張愛玲那里,我不能說她沒有愛,但是她沒有你們這樣的愛。
戴錦華所說的這種愛,并非情感或者愛欲,而是指向個體存在的世界觀和作為創(chuàng)作者本身的基底色調(diào)。與始終冷眼旁觀一切,甚至在筆下對自己也不留半點情面的張愛玲相比,許鞍華看向世界的目光以及四十年來的創(chuàng)作基底始終是暖色調(diào)的。
這兩位世界知名的女性創(chuàng)作者,也并非毫無關聯(lián)和相同特質(zhì)。她們都是將創(chuàng)作維持了一生的人,都曾是故土和國族的異鄉(xiāng)人。最重要的是,她們都是日常生活的熱忱描繪者和香港故事的講述者。
張愛玲對日常生活抱有極高敬意。在小說和散文中,她工筆畫一般地描繪自己的衣食住行。她喜歡聽街道傳來的市聲,非得聽見電車響才睡得著覺,她享受微風中的藤椅,吃鹽水花生,欣賞雨夜的霓虹燈,從雙層公共汽車伸出手摘樹巔的綠葉……
在《自己的文章》中,她這樣寫道,我發(fā)現(xiàn)弄文學的人向來是注重人生飛揚的一面,而忽視人生安穩(wěn)的一面。其實,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人生安穩(wěn)的一面則有著永恒的意味,雖然這種安穩(wěn)常是不安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時候就要破壞一次,但仍然是永恒的。它存在于一切時代……沒有這底子,飛揚只能是浮沫……
許鞍華也是日常生活這個永恒底子的歌頌者。上世紀70年代,從英國學習電影回來后,許鞍華在香港本地電視臺工作了數(shù)年時間。她拍攝普通香港人的故事,拍攝香港奇奇怪怪的民間風俗。
進入電影界后的四十年,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始終是許鞍華無法將鏡頭挪開的地方。在成名作《投奔怒?!分校f自己并無意去突出政治,她最感興趣的是具體而細微地刻畫生活。
在后來的作品中,我們不斷看到許鞍華對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溫情注視:《女人四十》里,阿娥為了省錢,站在魚檔前面等魚翻肚皮?!短焖畤娜张c夜》,貴姐囑咐兒子去遠一些的便利店買報紙,因為那家會送一包免費紙巾。這部電影,甚至拍攝了近二十次日常吃飯的場景。
圖源《天水圍的日與夜》
在日常生活構筑的底子之外,許鞍華和張愛玲身上還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她們都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個人主義者。
在《許鞍華說許鞍華》一書中,許鞍華曾這樣解釋,為何張愛玲會風靡她那一代的導演。
可能上海40年代同現(xiàn)在的香港很像,她所面對的,我們其實可以認同……沒有大口號……就是做好自己的創(chuàng)作……你不可以批評她的小說是閨房文學,同現(xiàn)實脫節(jié)。我想問什么叫現(xiàn)實?我在閨房,同你去市政局參選,都是現(xiàn)實,為什么一定要覺得那現(xiàn)實比這現(xiàn)實崇高呢?
只是在個人主義之下,兩人的底色大不相同。許鞍華從來沒有張愛玲式的對人性的精準解剖和冷峻審視。由于個人稟賦、成長土壤和歷經(jīng)世事的巨大差異,作為導演的許鞍華始終對人和人性本身,抱有根本性的相信和暖意。這也是多年來,許鞍華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拍好張愛玲小說的重要原因。
在自己的電影作品中,許鞍華總是愿意去放大這種不忍和溫情,她也愿意去體諒每一個普通人生存中的難堪和不得已?!杜怂氖分校瑔毯觑椦莸墓?,身上有諸多令人難以接受的父權大家長作風,比如,他一定要讓兒媳給自己換拖鞋。
繞開這些不快,許鞍華試圖用一種想象性的解決方式來面對困境。電影快結束前,阿娥和公公從養(yǎng)老院出來,走在春夏之交的林蔭道上。空中突然飄下七葉樹的種子,像一場記憶中的北方的雪。下雪了,罹患阿茲海默的公公,像孩童一樣跑著,追逐半空中的飛絮。
這就是許鞍華無法克制的愛和傾注在普通人身上的浪漫和詩意?;氐诫娪啊兜谝粻t香》,也正是這種愛和不忍,讓許鞍華無法真正極致、徹底和鋒利地展現(xiàn)舊中國人們潮濕、曖昧的生存圖景。
關于張愛玲的小說世界,著名文學評論家夏志清曾這樣描述:人的靈魂通常都是給虛榮心和欲望支撐著的,把支撐拿走以后,人變成了什么樣子——這是張愛玲的題材。
這顯然不是許鞍華擅長的題材。在電影《第一爐香》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與扇耳光和浴室中激烈的打斗無關,與幾無波瀾的飯局和麻將局無關(可以想象李安拍攝的版本),也與大宅中陰森、怪誕的金錢交易和情欲勾當無關——最令人觸動的,反而是農(nóng)歷新年前,薇龍和喬琪開車下山,像一對尋常的夫婦那樣去逛新春廟會。這一天的薇龍,一團高興地過年,跟孩子一樣。
他們畢竟不是真正的尋常夫妻。當爛醉的外國水兵誤將薇龍認作風塵女,喬琪終于平生第一次救了風塵?;氐杰嚿?,彭于晏扮演的喬琪,眼中忽然閃過不忍,那些醉泥鰍,把你當做什么人了?
薇龍反問,我跟她們有什么分別?她們是不得已,我是自愿的。車開動了,在黯淡的車窗內(nèi),喬琪點燃了一只香煙。他此刻的溫情和不忍是真的,但這一切也像香煙的火星子一樣短促,一朵橙紅色的花,花立時謝了,又是寒冷與黑暗。
這無疑是彭于晏在整部電影中的高光時刻,也是整部電影最接近張愛玲蒼涼美學的一刻。許鞍華放大了片刻的不忍和溫情,但也立即用原著中沒有的那句我愛你!你個沒良心的,將人從張愛玲的世界中連根拔出。
圖源《第一爐香》
妥協(xié)與豁免
除了基礎性的世界觀和創(chuàng)作底色帶來的阻隔,許鞍華無法拍好張愛玲小說的原因,還在于她漫長職業(yè)生涯中,一直存在的某種潦草、隨意和妥協(xié)。
《第一爐香》的選角,她明知應該找一位新人來飾演葛薇龍,但想到尋找和調(diào)教新人恐怕要用掉一兩年的時間,或許是出于版權期限的限制,或許是出于其他可以想見的原因,她最終選擇了馬思純。
這種將就和妥協(xié),在她過去的作品拍攝中也常常發(fā)生。電影《傾城之戀》的選角繆騫人和周潤發(fā),同樣充滿爭議。許鞍華曾回憶,當時翻拍這部小說,是因為急于離開邵氏,希望快點拍完早點走……自己欠了邵氏的錢,我是很怕欠人錢的,索性快快拍完還錢走人。⑨
等到開拍帶有自傳性質(zhì)的電影《客途秋恨》時,公司堅持讓張曼玉來擔任女主,因為卡司的級別會影響票房。當時,張曼玉并不是她最想請的演員,但最終還是半推半就,我總是因為這些事情,不斷妥協(xié)。⑩
圖源《客途秋恨》
到了《姨媽的后現(xiàn)代生活》,許鞍華對兩位剪輯師的版本都不太滿意,她覺得這部片子其實可以剪得花哨一點,但她最后還是聽了剪輯師的,雖然心中很不服氣。
現(xiàn)代文學研究學者許子東,是電影《第一爐香》的學術顧問之一。在《許子東細讀張愛玲》一書中他回憶,在某次有關《黃金時代》的講座中,他認為讓馮紹峰演蕭軍,不大合適,因為他太靚仔。許鞍華告訴他,原來是讓他演另一個角色,端木蕻良,可是他就自己挑了要演蕭軍,為了票房,就讓他演。
香港知名攝影師關本良,曾這樣評價他的合作者許鞍華,她很靈活應變,不一定要百分百完美,或一定要是她想象的東西,她不是這種人。她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變換及隨機應變,這也是一種很香港的精神,她總會有辦法表達出她的風格。但這個風格不需要是完美的。?
許鞍華也曾說過,自己不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電影人,她不喜歡慢慢思考,想清楚才做,我性格不屬于這類,不喜歡萬事俱備、天衣無縫,而是喜歡快速搞定,一鼓作氣的做法。并且,她只講求大的感覺,并不追求每一個鏡頭都要精確設計。?
背后一方面是為老板考慮。這是香港電影人身處工商社會——在一個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社會拍攝電影的職業(yè)自覺。另一方面也來自自始至終貫穿于她職業(yè)生涯中的迫切感和窘迫感。許鞍華曾告訴導演關錦鵬,她把每一部電影都當成最后一部來拍,因為她不知道下一部戲還找不找得到人投資。
老板不是來做慈善的。只要能一部接一部拍下去,許鞍華并不在意百分百的完美。她一直對自己的戲評價不高,宣傳的時候,她不太敢提出不滿意的地方,不然老板會不高興。
許多矛盾的組合逐漸在許鞍華的身上共存:人們究竟該如何理解倉促、妥協(xié)、不必追求完美和6座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杯、3座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杯的并立?如何理解一位榮膺國際電影節(jié)終身成就獎的創(chuàng)作者,始終對自己作品的低評價和對自己失敗者的身份認同?
香港著名影評人李焯桃認為,這些看似矛盾的地方,實際上成就了獨屬于許鞍華的一種特性,那便是盡管她對電影的執(zhí)著和投入毋庸置疑,其作品卻不時出現(xiàn)一些明顯的制作上的缺陷。有時是制作經(jīng)費或時間所限,有時是劇本未完成便開拍,有時是后期制作倉促……但說到底,都是由于她對自己作品的質(zhì)量堅持得不夠。因為她不是那種自覺是藝術家、對作品有完美主義追求的導演,反而有照顧老板的投資、工作人員的福利以及人際關系等『非藝術』的考慮,而容易作出藝術上的妥協(xié),以致影響作品的成績也在所不惜。?
對擁有英國文學及比較文學專業(yè)學術背景的許鞍華來說,系統(tǒng)批評和客觀分析一部作品并非難事。但她一向喜歡貶低自己的作品,或不承認它們的成功。李焯桃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對一直身處窘迫拍片環(huán)境和職業(yè)生涯曾幾次起落的許鞍華來說,熬過一次成功,要比熬過一次失敗來得困難。
比如,像《投奔怒海》這樣連她自己也無法否定的成功,便令她要等到《傾城之戀》失敗后才平復。而這種個性,與電影行業(yè)中自我膨脹又容易自大的同行相比,無疑是兩個極端,卻未嘗不可視為她能堅持四十年,對創(chuàng)作不離不棄的一股動力。
許鞍華生產(chǎn)作品時的那種不夠嚴格,和她對已完成作品的那種過度苛刻,又成為大量影迷最為她感到氣結的地方。
然而,李焯桃認為,平心而論,大家在『怒其不爭』之余,心底也明白這就是許鞍華的為人,而片如其人,若有一天她在這方面執(zhí)著起來,說不定她那一貫的人文關懷和寬容胸襟也煙消云散,隨時會得不償失。
這或許也部分解答了為何《第一爐香》,不論放到許鞍華自身的作品序列,還是所有經(jīng)由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電影中,都算不上佳作,但許多觀眾依然將寶貴的豁免權給了導演許鞍華。
許鞍華在片場 圖源《第一爐香》官微
在神與狗之間
傳說許鞍華是香港所有導演中走路最多的人。朋友們都知道,她生活在香港的每一天,幾乎都在為電影看景。
攝影師關本良在《好好拍電影》中回憶,有一次去看景,鞍一見到一個景剛好是她想要的,立刻張大雙眼,眼睛放光地跑過去,沒見到前面有塊石頭就跌倒了。
她還很喜歡一個人坐小巴到廣東的小鎮(zhèn)去。特別喜歡在車上的那種感覺,不停地有人上車下車,到了哪里我就下去走一走,喝點茶。一個鎮(zhèn)跟另一個鎮(zhèn)只隔那么一點,但是風俗習慣就有很大的不同了。?
學者戴錦華一直有一個堅固的原則,為保持對作品起碼的公正,她從不跟藝術家打交道。但許鞍華是例外,她愛她的作品,但是更愛她的人。
當她以好友的身份進入她的生活,她發(fā)現(xiàn)許鞍華今天依然住在香港的尋常街巷中,原來很多那些電影當中感人至深的人物是真的有原型,她甚至使用了他們原本的姓名,然后表述他們原本的生活。?
許鞍華是香港的女兒。她在這里長大,在這里受教育,在這里拿獎學金去英國讀電影。待她回來后,這座城市給予她創(chuàng)作靈感,讓她做到事,有工開,有最好吃的菠蘿包,有最好喝的奶茶。
她也是這座城市最耐心和最深情的拍攝者。當華語世界中許多與她同代際或者晚于她入行的導演,都逐漸完成轉型或停下創(chuàng)作時,這位74歲的導演,依舊在以一種打好這份工的心態(tài),好好拍電影。
在文念中拍攝的紀錄片《好好拍電影》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可愛的許鞍華。
她至今仍會為第二天的拍攝而失眠。同朋友飲醉后,她會念莎士比亞。在港大念書時,想到他媽的,反正都不會有人約我去跳舞……我就帶本書去看。
她認真想過減肥,減重之后要穿吊帶衫。最好也做下整容,把鼻梁弄高一點,法令紋去掉,眼角不要太垂??墒寝D頭就在茶餐廳大嚼菠蘿包。
電影《女人四十》的結尾,公公和阿娥蹲在花田邊。公公問阿娥,你知不知道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啊。什么?人生,是很過癮的。
圖源《女人,四十》
許鞍華的人生是很過癮的。她是一個終生都在創(chuàng)造著的人,她就是自己的關系和DNA延續(xù)本身。在華語世界的導演群落,許鞍華是少有的從不給自己設限,胃口極大極駁雜,始終以自由態(tài)度去探索電影世界的純真心靈。
拋開職業(yè)生涯中諸多的妥協(xié)和不追求完美,許鞍華說自己的底線其實一直沒有改變過。那就是,只要能一直拍戲,拍到我想拍的東西,或者放一些我的東西進去,如果有人看,收支平衡,我能繼續(xù)拍,就很滿足了,下一部要是還有進步,就更好了……沒有想過要怎么樣,對財富更沒要求了。?
要達到這樣的底線并不容易。在導演陳果看來,許鞍華一直孤軍作戰(zhàn),她沒有簽任何公司,沒有在任何山頭占一個位置。能夠在殘酷涼薄的電影工業(yè)中生存下來,陳果覺得,她不只是奇葩,也是一個奇跡。
在戴錦華看來,許鞍華的獨特性在于,她的電影不光是半部香港電影史,也是20世紀中國變遷歷史的影像畫廊。她沒有被既已設定的文化、歷史、政治坐標所捕獲,她剛好是現(xiàn)實主義的力度,在最素樸意義上的堅持,她始終朝向普通人,并且忠誠于他們,而今天,這樣一種情感走向,這樣一種方式已經(jīng)不再存在了。
作家黃碧云相信,許鞍華會一直拍下去。因為,她的電影,就是她的生活,她的人,她的光彩與粗糙,缺陷與完整。她會矢志不渝地,在不完美與缺陷之中,尋求和諧與完整的掙扎。
與許鞍華多次合作的演員蕭芳芳,曾聽張叔平說,電影導演是神,也聽導演嚴浩說過,做電影導演是狗。蕭芳芳覺得,這么多年來,Ann在神與狗的中間找到了一個平衡。
許鞍華自己怎么想呢?在2017年出版的《許鞍華說許鞍華》中,她這樣回答:
我之所以喜歡拍戲,是因為我同社會接觸很多時候是通過職業(yè)關系,如果我不拍戲,哪個睬我?我去拍戲,我的工作就是去了解人,我可以參與別人的悲歡離合,又不用上身,你說多好。你可以有個角色去做,名正言順去了解人,同時又可以拍出來,又是一件積極的事,很適合我的要求呀!其實很難找到一個角色我可以做到的,在生活上我沒什么約束,不屬于任何宗教團體,無家庭,年紀、性別各方面都屬于社會邊緣人,但拍戲我就可以去做,這個身份對我來說非常好,為何要放棄呢?
我真的不是什么大導演,希望死之前努力成為其中之一,但現(xiàn)在還不是。至于四十年的拍攝生涯,有時就是為了糊口,要賺錢。因為我不懂做其他的事,又沒有資格做舞女,于是就繼續(xù)拍電影;有些是實際的原因,有些是為了自尊,我想拿回一些東西……這些是很大的動力;還有些是對事情的興趣,本身是喜歡那事情,可能暫時做得不好,但既然接受了這工作,就發(fā)誓不會中途退出。
1975年,學成回到香港的許鞍華在胡金銓導演
引文注釋:
①澎湃新聞:《王安憶寫劇本,許鞍華將開拍張愛玲〈第一爐香〉》,2018-10-15
②新京報:《許鞍華電影周:她的電影是半部香港電影史,也是20世紀中國歷史》,2018-10-14
③鳳凰網(wǎng):《專訪許鞍華:〈第一爐香〉不敢用新人,想嘗試拍網(wǎng)劇》,2018-07-31
④南方周末:《專訪電影〈第一爐香〉編劇王安憶:給張愛玲填坑,難在隱匿的東西太多了》,2021-10-25
⑤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⑥⑦ 姚玳玫:《想象女性:海派小說的敘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⑧新京報:《許鞍華電影周:她的電影是半部香港電影史,也是20世紀中國歷史》,2018-10-14
⑨⑩?? ?鄺保威:《許鞍華說許鞍華》(修訂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年
?南方人物周刊:《許鞍華:我不懂導演以外的事情》,2006-04-17
?戴錦華b站課程:《性別與凝視》,2021
?上海書評:《許鞍華談電影 談上海 談〈第一爐香〉》,2018-10-14
1.《【11朵白玫瑰代表什么】專題第一爐香:在「神」與「狗」之間》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11朵白玫瑰代表什么】專題第一爐香:在「神」與「狗」之間》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shehui/2059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