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埋下了南京和民國都城話題
正文作者[思倪] 6
孫中山在北京因病去世,最后葬在南京。
從地理上講,北京周邊山勢綿延,寶穴多多,而南京地接江水,形勢受限,格局不大。顯然,從傳統(tǒng)的“龍脈”來說,南京肯定沒有北京好。
但是,孫中山留下的遺言,就是葬在南京。
南京長江大橋
這事有記載:1925年3月12日上午9時30分,孫中山在北平鐵獅子胡同行館逝世。
孫中山病勢垂危時,宋慶齡、孫科及汪精衛(wèi)、何香凝等就在病榻一角,商議他的后事。當(dāng)汪精衛(wèi)說出將孫中山死后葬在北京景山時,已昏睡過去的孫中山,此時突然醒來,說,“不對,不對,我要葬在紫金山?!?/p>
孫中山執(zhí)意葬在南京,主流觀點認為,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了中華民族史上首個憲政民主政府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tǒng),南京是孫中山的福地。
孫中山大幅畫像亮相北京天安門
其實這說法,只是孫中山要求葬在南京原因之一,真正的隱情是追隨明太祖朱元璋!
孫中山革命之初,就是以朱元璋為榜樣的。
他對朱元璋特別崇拜,繼承了朱元璋“恢復(fù)中華”革命口號。在此基礎(chǔ)上,孫中山提出了更高的革命要求,提出了“三民主義”口號。
所以,孫中山生前一直認為自己的事業(yè)比朱元璋、洪秀全更有革命性,更高尚——“前代革命為英雄革命,今日為國民革命?!?/p>
孫中山墨跡
在一班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努力下,孫中山領(lǐng)導(dǎo)的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滿清王朝。
1911年12月29日,孫中山被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
就任后僅月余,孫中山便辭去了臨時大總統(tǒng)一職。
1912年2月13日,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推薦袁世凱做大總統(tǒng)候選人。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職。
1912年4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正式解職。
孫中山當(dāng)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后與代表留影
過去認為,孫中山此舉是迫于北方袁世凱的勢力和革命黨人的妥協(xié),這是客觀的事實,但孫中山認為打天下并不一定就要跟朱元璋一樣做天下,在當(dāng)時的形勢下,讓袁世凱當(dāng)中華民國總統(tǒng),更有利于國家和民族,這既是革命目標(biāo),也是革命境界!
雖然話這么說,但辭了臨時大總統(tǒng)的孫中山還是十分失落的。
就在正式解職這天,即1912年4月1日,孫中山第一次說出了死后葬在南京的心愿。
這天,孫中山起身很早。
臨時大總統(tǒng)孫中山在辦公室前留影
孫中山留影的地方現(xiàn)狀
起床后,孫中山碰到人就說,從今天起我就是自由公民了。吃了早飯后,孫中山吩咐衛(wèi)士備幾匹馬來,到東郊去打獵。
孫中山在國民黨元老、曾任國民黨中央常務(wù)委員會主席的胡漢民等人陪同下,出了朝陽門,直奔明孝陵而去。
當(dāng)天,紫金山春光明媚,景色美不勝收。
南京紫金山,明孝陵位置
來到一處叫半山寺的地方,孫中山駐足而立。只見這里背負青山,前臨平川,氣勢十分雄偉。扶額南望,近見秦淮河,宛若玉帶束在金陵城腰上;十幾里外的方山隱隱可見,如群臣來朝。
孫中山當(dāng)即對身側(cè)的胡漢民(字“展堂”)和一班隨從說:“展堂,還有你們都來看,這地勢比明孝陵的獨龍阜還要好,前有照,后有靠,有山有水,氣勢雄偉,我真不明白,當(dāng)年明太祖為什么沒有選中這塊地方?!?/p>
南京紫金山
胡漢民說:“先生說得對,這里的確比明孝陵好,拿風(fēng)水來說,叫做前有照,后有靠,左右有砂環(huán)抱,加以秦淮河環(huán)繞,真是一大好墓地也。”
胡漢民知道孫中山有意葬此的想法,隨后又說一句,“這是大風(fēng)水,而明孝陵則是小風(fēng)水!”
果然孫中山對胡漢民笑著說:“我將來死后就葬在這里,那就好極了!”
孫胡這段對話,是孫中山的兒子孫科后來記下的,這是孫中山希望死后葬在南京的最早記錄。
南京中山陵碑亭
后來孫中山也公開說:“待我他日辭世后,愿向國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
孫中山生前曾多次來到南京東郊紫金山。
早在1912年2月15日,在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的第三天,孫中山即親率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文武官員到紫金山謁明孝陵。
祭奠朱元璋時,孫中山宣讀了《祭明太祖文》,稱朱元璋為——“我高皇帝”。
“我高皇帝”四字,將孫中山追隨朱元璋的心跡表露無遺。
明孝陵神道
除了追隨朱元璋,孫中山圖慕南京風(fēng)水也不可否認。
中華民國定都南京,是孫中山力主的。
當(dāng)時,參與首都選址定奪的老人大都不同意定都南京。為什么?原因當(dāng)然并不單一,但與歷史上建都南京的王朝皆“短命”也有關(guān)系,大家心里都有陰影。
首個定都南京的王朝是三國時的吳國,這是蜀國丞相諸葛亮建議的,諸葛亮對吳大帝孫權(quán)說,南京是“帝王之宅”。
南京夫子廟前秦淮河
其時孫權(quán)躊躇滿志,來到時稱秣陵的南京定都,并易名“建業(yè)”,意思是在此建功立業(yè)。
在孫權(quán)定都南京后,僅過了半年世紀,孫吳就讓司馬西晉滅掉了。
更奇怪的是,接下來的朝代也幾乎都是短命王朝。除大明王朝遷都北京而存在近277年外,其他幾個,最長的是東晉王朝,存104年(公元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南朝灰飛煙滅,只剩下陵墓石刻(江蘇丹陽境內(nèi))
其他——
南朝宋:60年(公元420年-公元479年)
南朝齊:24年(公元479年-公元502年)
南朝梁:56年(公元502年-公元557年)
南朝陳:33年(公元557年-公元589年)
南唐:39年(公元937年-公元975年)
太平天國:14年(公元1853-公元1864年)
這種“短命現(xiàn)象”,曾引起了人們對南京帝都風(fēng)水的懷疑和非議。所以孫中山要將中華民國定都南京時,便產(chǎn)生了嚴重的分歧。
民國政府開會舊址(今南京“總統(tǒng)府”內(nèi))
1912年2月14日,臨時參議院召集會議,專門審議定都一事。會議采用投票表決的方法,以決定定都于何處。表決結(jié)果,讓心儀南京的孫中山十分意外:
北京:20票;南京:5票;武昌:2票;天津:1票。
這意思很明顯,大家都希望定都北京。
為此,孫中山當(dāng)時很惱火,決定第二天重新投票——必須選擇南京。
孫中山與黃興
黃興配合孫中山,甚至出言威脅參議者:“明日再不按先生意愿行事,我立即派憲兵將議員綁了出來!”
威逼之下,出席會議的27名參議員只得改變態(tài)度,最后投票結(jié)果是:
南京:19票;北京:6票;武昌:2票。
中華民國政府定都南京的復(fù)議案,由此得以通過。
但定都南京的中華民國也難逃短命魔咒,在大陸僅存38年(公元1912后-1949年),當(dāng)然這是后話。
南京“總統(tǒng)府”
孫中山為什么看好南京,他說——
“南京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三種天工,鐘毓一處,世界中之一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p>
如此青睞和心儀南京的風(fēng)水,死后想葬在南京,自然便好理解了。
但孫中山具體想葬在紫金山的位置,由于1912年4月1日那天,孫中山與胡漢民一起去紫金山打獵時未能留下標(biāo)記,也無人當(dāng)真記錄,所以在孫中山病逝后,陵墓選址就成了問題。
中山陵祭堂,堂后為放置棺材的墓穴
據(jù)南京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中山陵園史錄》(1989年11月版,南京出版社),遵照孫中山歸葬南京紫金山的遺愿,葬事籌備委員會成立前,北京治喪處就已派后曾任民國政府主席的林森,趕往南京初勘葬地。
林森返回北京后向治喪處作了匯報,由治喪處代表與當(dāng)時的段祺瑞政府接洽相關(guān)事宜。
孫中山葬事籌備處成立后,首先由家屬及葬事籌備處代表林煥廷、葉楚傖等人,到南京實地勘察墓址,并確定工作順序進行。
中山陵所在地貌
1925年4月21日早晨,宋慶齡、孫科等由上海抵寧,上午出席了南京各界追悼孫中山大會,下午即赴紫金山相地。
最后陵址選在朱元璋陵墓的東邊——民間俗稱的“上位”,即現(xiàn)中山陵的位置破土動工,營造總理陵墓。
明孝陵明樓,樓后為埋置棺槨的寶城
值得一提的是,后來蔣介石在中山陵的西面、朱元璋陵墓的東面,即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正氣亭位置,選了自己的墓地,意思是“比孫中山低一點,但比朱元璋高一點”。后因敗退臺灣,蔣陵一直沒有開建。
中山陵選址過程中,有不少有趣的事情,以后會在“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中,給各位網(wǎng)友繼續(xù)聊。
中山陵祭堂內(nèi)孫中山漢白玉雕像
中山陵碑亭內(nèi)孫中山墓碑
墓穴內(nèi)孫中山漢白玉臥像,真身深葬下面
1.《317年晉朝定都哪里專題之中華民國定都,首輪28票中20票選北京:孫中山力主南京的背后隱情》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317年晉朝定都哪里專題之中華民國定都,首輪28票中20票選北京:孫中山力主南京的背后隱情》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73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