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實現(xiàn)南北統(tǒng)一的王朝,也是我國歷史國土面積最大的朝代。
但元朝的出現(xiàn)就像煙火一般,發(fā)出最為耀眼的光芒之后,就沉寂了下去,使得它夾在宋和明之間顯得非常突兀。
宋朝319年的歷史,明朝276年歷史,元朝卻僅僅只有98年的歷史。
元朝滅亡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元朝統(tǒng)治者的野蠻統(tǒng)治,作為一個習慣用弓馬打天下的朝代,對文化輕視到了極致,這種輕視在科舉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
元朝98年間一共舉行了16次科舉,錄取人數(shù)才僅僅一千人,科舉進入朝堂的官員僅僅占朝堂文官的3%。
1、 元朝科舉的不公平
1206年蒙古汗國建立,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但大元建立之后,元朝并沒有開科舉。
直到1312年,元仁宗二年的時候,元仁宗才開始科舉取士。
也就是說,1271年到1312年這四十多年的時間里,元朝一直沒有開科舉,四十多年,足夠朝堂官員換兩三茬了,但元朝就是沒有開科舉。
沒有科舉,元朝如何選取官員呢?
舉薦、任人唯親、招募有能力的人,這些都是元朝取士的辦法,但這種雜亂的辦法不一定能夠取到有才之士,而且雜亂無章的入仕渠道也是元朝的一大弊病。
元仁宗自幼跟隨李孟學習儒家經典,雖然是蒙古族,但也是儒家子弟,他對科舉取士非常重視。
1311年元月繼位,次年就開始科舉取士,不僅如此,他還任用漢族官員,整頓朝堂,進行以儒治國,實現(xiàn)了元朝的復興。
如果按照元仁宗這樣的改革堅持下去,元朝不是沒有可能成為中國歷史最強勢的一個朝代,但是元仁宗僅僅在位九年就駕崩了。
元仁宗駕崩之后,皇位傳給了元英宗,元英宗不像元仁宗那么重視科舉,重視文官,元朝的中興也就此戛然而止。
上面不重視科舉,下面自然就不重視了,所以元朝是開創(chuàng)科舉以來,舉行科舉比例最低的一個朝代。
不僅如此,元朝統(tǒng)治者一方面重視武力,另一方面還忌憚漢族人掌握權力。
所以漢族人想要通過科舉進入元朝朝堂是難如登天,要想在元朝朝堂掌握權力,則完全沒有可能。
漢族人口眾多,但元朝給漢族的科舉名額是僅僅占整個科舉的一半,另一半名額被蒙古人和色目人占據著。
這個比例可能不太能體會得到。
舉個例子,假使有100個科舉名額,漢族三萬士子占據50個名額,蒙古人和色目人300人占據50個名額,這是完全不公正的。
除了名額上的限制,在考題方面,也不一樣,漢族人的考題不是難,而是非常難,錄取率也非常低。
而蒙古人和色目人,不僅考題簡單,錄取也容易,比如說六十分就及格的,蒙古人和色目人達到60分就錄取,漢人則需要達到80分才錄取,漢人士子完全就是在夾縫中求生存。
2、 雜亂的入仕渠道和尖銳的蒙漢沖突
科舉雖然對漢人非常不公平,但漢族士子依舊憑借頑強的生命力讓蒙古士子和色目人士子難以匹敵。
因此科舉取士并不受元朝統(tǒng)治者重視,甚至非常嫌棄。
為了朝堂穩(wěn)定,元朝統(tǒng)治者開發(fā)了無數(shù)取士通道,舉薦有,任人唯親也有。
只要能夠招募到蒙古人當官,元朝統(tǒng)治者無所不用其極,這對漢族士子又是一大沖擊。
除此之外,蒙漢沖突也不停爆發(fā),蒙古人雖然是統(tǒng)治者,但是蒙古人數(shù)量少,根本無法與龐大的漢人相媲美。
蒙古能夠打下江山主要是因為蒙古鐵騎強大,以及宋朝軍事實力不強。
但經過蒙古人多年的統(tǒng)治之后,漢人的鐵血也被激發(fā)了出來,開始不斷與蒙古人爆發(fā)沖突,一次兩次蒙古人還可以鐵血鎮(zhèn)壓,但沖突數(shù)量過多,蒙古人也受不了。
不僅民間沖突嚴重,上層沖突更為尖銳,蒙古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堅決不分權給漢人。
漢人士子通過科舉之后,也只能當作副手,沒有多少權力,本來就從夾縫中擠進來的士子們想著能夠建功立業(yè)。
最后才發(fā)現(xiàn)只能當一個副手存在,蒙漢沖突從民間發(fā)展到了朝堂,最后席卷了整個文人階層,元朝統(tǒng)治變得岌岌可危。
元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民族矛盾,蒙古族和漢族本身就存在矛盾,存在沖突,而元朝統(tǒng)治者對漢人士子的態(tài)度,無疑激化了蒙漢矛盾。
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讀書人就是一個民族的口舌,蒙古人壓制漢族讀書人,就是在不斷激起整個漢人的憤怒。
元朝和清朝都是外族建立的政權,從清朝能夠統(tǒng)治中國兩百多年,我們就可以明白,一個相對公平公正的取士制度有多么重要。
3、 文人的社會地位以及元朝野蠻統(tǒng)治催生出的文化
自秦漢以來,甚至從秦漢數(shù)到明清,歷朝歷代元朝文人的地位是最低的,唐宋的統(tǒng)治體系是士農工商。
而到了元朝,統(tǒng)治體系是官、吏、僧、道、醫(yī)、工、匠、娼、儒、丐,儒生被排到了第九位,比娼妓的地位都要低一些。
這就是元朝的文人的地位,雖然說文人造反十年不成,但文人卻是統(tǒng)治的根基,元朝鐵騎是能打,但打下來的土地誰來治理,民生、水利、桑種這些工作的統(tǒng)籌謀劃都要靠文人。
但元朝整個社會都看不起文人,這種生存地位如此低下,文人怎么可能進入統(tǒng)治層次,怎么可能參與政事。
整個元朝,文人在政治上的貢獻都是非常有限的,由于元朝的統(tǒng)治體系和取士制度,無數(shù)文人流落在野外,才華沒有用武之地。
這些富有才華的文人在政治上沒有出路,于是開始向民間,向文學發(fā)展,開發(fā)出了元曲和雜劇。
因為不再心存僥幸,要進入仕途,這些文人全身心投入了創(chuàng)作,以至于在短短98年的時間里,就讓元曲發(fā)展成為能和唐詩宋詞并列的文學體裁,讓雜劇成為了一種經典的文學體裁。
雜劇和元曲的出現(xiàn),讓元朝這個短暫的野蠻王朝在文學方面有了很重要的影響力。
從國家穩(wěn)定來說,元朝的統(tǒng)治體系是不合理的,取士方式是有誤的,但正是這種有誤的統(tǒng)治方式,讓無數(shù)對仕途絕望的文人向著文學領域靠攏了,從而催生出了元曲和雜劇。
而且由于元朝重文輕武,對文化領域管理非常寬松,讓整個元朝形成了一種自由的多元化的文學氛圍。
在元朝對文人的壓制下,一種可以稱為庶民文學的文學分支生根發(fā)芽了,并且表現(xiàn)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政治上的失意,仕途的無望,以及色目人被重用,士大夫被下放,讓漢族士大夫的文化地位在元朝史無前例的下降了,動搖了元朝的統(tǒng)治根基,但催生出來的庶民文化卻讓人側目。
元朝存在98年,很多學者因為元朝的野蠻統(tǒng)治而選擇忽略不研究它,但元朝在文學上的影響是重大的。
它將中國文學趕入民間,讓中國文學綻放出新的生命,不到百年的時間,中國文學就形成了獨特的民間文化,這種文化直接影響到了明清小說文化的發(fā)展。
結語
論及統(tǒng)治的智慧,漢人的經過了無數(shù)大一統(tǒng)王朝,從秦朝到宋朝,中間還有強盛的唐朝。
這些智慧才是國家統(tǒng)一最為重要的,蒙古重用蒙古官員,而不用漢族官員,元朝的敗亡已經注定了。
蒙古和清朝完全相反,其結果也非常顯目,清朝統(tǒng)治二百多年,元朝只有98年。
明朝雖然短暫,但卻對中國歷史頗為重要,它就像一個錯誤的證明,用了九十八年的時間,證明了統(tǒng)治一個國度,沒有文明光靠弓馬是絕對行不通的。
我是小楚,一個有態(tài)度°的文史科普作家。歡迎您的關注、點贊、收藏、評論四連。
1.《【1206年誰建立了元朝】專題野蠻的元朝不需要科舉,98年后他亡了》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1206年誰建立了元朝】專題野蠻的元朝不需要科舉,98年后他亡了》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72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