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歸統(tǒng)一
1271年,波羅亞取建國號“隊員”,意思是根忽必烈《易經》“盆、干員”。
1276年,南宋臨安陷落,年僅6歲(虛歲)的恭宗趙?(xiǎn)和謝太皇太后向元軍統(tǒng)帥伯顏投降后被押解北上。1279年中國歷史上最慘烈的亡國絕唱在崖山奏響:由于皇帝趙昺(bǐng)的船只深陷重圍,43歲的丞相陸秀夫不愿讓天子受辱,便做出了一個震驚千古的決定———背負年僅8歲的幼帝投海自盡。隨行的近十萬民眾亦隨君主而去,數日之后,海上浮尸以十萬計……崖山海戰(zhàn),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在驚濤駭浪中灰飛煙滅,結束了自唐末藩鎮(zhèn)割據以來數個民族政權長期并存的分裂局面。
下圖(圖1)——宋蒙崖山決戰(zhàn)
2.中期朝政動蕩不安
至元三十一年(1294),元世祖忽必烈崩逝。自此之后直至惠宗登位(1333)的39年間,元朝政局動蕩不安,帝位更迭9次,在位最長者11載,最短者僅月余。而皇位轉移過程中往往伴隨著陰謀、弒殺,甚至大規(guī)模內戰(zhàn),其中最甚者當屬兩都之爭和明文之爭。
1)兩都之爭
致和元年(1328)七月,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在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病逝。丞相倒剌沙剛愎擅權,逾月不立新君。知樞密院事欽察人燕帖木兒,九月十三日迎貶居江陵的武宗次子圖帖睦爾入大都即位,是為文宗。同月,泰定帝年僅9歲的皇太子阿速吉八于上都被擁立為帝,該元天順。一山不容二虎、一國不容二君,“兩都之戰(zhàn)”一觸即發(fā)。
月余后的十月十三日,守備空虛的上都被圍,丞相倒剌沙出降,天順帝阿速吉八不知所蹤,武宗系終得入繼大統(tǒng),號令天下。
2)明文之爭
燕帖木兒迎請圖帖睦爾的同時,“宣言已遣使北迎”武宗長子和世瓎(lá)于西北宗藩封地。后燕帖木兒以“人心向背之機,間不容發(fā)”為由,示意圖帖睦爾搶先登位?!皟啥贾畱?zhàn)”告捷后,文宗圖帖睦爾面對1329年2月27日于漠北草原即位的明宗和世瓎,決定退位讓兄。(明宗乃文宗長兄,是帝位的法定繼承人。當年其叔父仁宗違背了“叔侄相繼”的諾言,改立親子碩德八剌即位后,流落極邊的明宗和世瓎獲取了世人的普遍同情)
1329年四月,文宗圖帖睦爾遣使奉獻帝璽。八月初二,明文兩宗會面于旺兀察都(元中都),宴請諸王、大臣與行殿。初六日,明宗“暴崩”,圖帖睦爾“疾驅”還都以復位。明文之爭告一段落。
3.元廷覆滅
時間到了1333年,這一年,13歲的妥懽帖睦爾即位,是為惠宗。初期,其“圖治之意甚切”,在脫脫的銳意輔佐下,復科舉、大興國子監(jiān)、修宋遼金三史,又開馬禁、減鹽額……,然后期卻逐漸怠政,沉湎享樂,內斗橫生,民變迭起。至正十一年(1351),席卷華夏大地的元末農民大起義爆發(fā)。
下圖(圖3)——元惠宗
1367年10月,滅陳友諒,拔張士誠后,朱元璋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率甲士25萬北伐。(朱元璋所定北伐方略為: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后進兵元都,則彼勢孤援絕,不戰(zhàn)可克。)
洪武元年(1368)八月初二,明軍入大都,作為全國統(tǒng)一政權的元朝覆滅。而惠宗妥懽帖睦爾早已倉皇北逃,不知所蹤。傳11帝,歷時98載的元朝走向終結,只得在歷史的卷紙堆中尋找其昔日的輝煌霸業(yè)。
1.《1279年元朝皇帝看這里!元朝皇帝世系圖表,不足百年傳11帝,是否如想象般復雜?》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系頁腳下方聯系方式。
2.《1279年元朝皇帝看這里!元朝皇帝世系圖表,不足百年傳11帝,是否如想象般復雜?》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72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