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隋朝也是繁榮富庶的強大帝國。隋文帝養(yǎng)犬在位24年,社會穩(wěn)定、人口增長、民生富裕、國稅日增,歷史被稱為“開荒的統(tǒng)治”。
可以說,沒有隋朝奠定的制度框架和國家規(guī)模,就沒有后來那個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盛世唐朝。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以百年老店的姿態(tài)高調開局的朝代,卻僅存在了三十七年,便葬送在隋煬帝楊廣的手上。 這到底是為什么?
其實,楊廣并不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二代。他不但從小天賦異稟,擁有很高的文學才華,而且謙恭克己,勤勉自律,在道德上毫無瑕疵;成年后,他在政治和軍事方面的表現(xiàn)更是出類拔萃,引人矚目。所以,早在年輕時代,楊廣就是楊堅夫婦心目中最優(yōu)秀的兒子,也是帝國臣民心目中最賢明的皇子。正因為此,身為次子的楊廣才能打破“嫡長繼承制”原則,成功奪取長子楊勇的儲君之位,進而登基為帝。 然而,看上去如此優(yōu)秀的楊廣,最終卻把隋朝推進了萬劫不復的深淵,自己也以暴君之名被牢牢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究其原因,并不在于楊廣無能,恰恰相反,而是——他對自己的能力太過自負了! 出于這種自負,楊廣堅信,在繼承楊堅留下的雄厚國力的基礎上,自己一定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締造一份彪炳千秋的皇皇帝業(yè)。為了盡快完成這份“大業(yè)”,楊廣剛一登上帝位,就迫不及待地邁開了大興土木和盲目擴張的步伐,又以雷霆萬鈞之勢展開了一連串對外擴張和強勢外交。 到了大業(yè)七年(公元611年),隨著各項工程的竣工和周邊諸國的歸附,一幅名叫“大業(yè)”的盛世藍圖仿佛已經完美地展現(xiàn)在楊廣面前。然而,在楊廣看來,這張藍圖還不夠完美,因為上面還有一個小小的斑點——高麗。一直以來,高麗表面上向隋朝稱臣,實則常懷叵測之心。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高麗就曾出兵進犯遼西,隋文帝征調水陸大軍三十萬討伐高麗,不料行至中途,便遭遇洪水和瘟疫,大軍被迫班師回到長安,傷亡人數(shù)竟達十之八九。 從此,高麗就成了隋朝君臣無法忘卻的一塊心病。 大業(yè)三年(公元607年),高麗王高元無視楊廣讓他入朝覲見,置若罔聞。楊廣大怒,隨即開始擴充軍備,準備發(fā)動對高麗的戰(zhàn)爭。 事后來看,正是這場戰(zhàn)爭最終拖垮了隋朝。 因為,自從楊廣即位以來,系列大型工程和連續(xù)對外擴張已經極大地消耗了隋朝的國力,長年被征發(fā)徭役的老百姓更是不堪重負。此時的隋帝國已然民生凋敝、饑荒四起,各種社會危機正在急劇醞釀,隨時可能爆發(fā)。然而,極度自負、好大喜功的楊廣卻對此視若無睹,執(zhí)意發(fā)布了東征高麗的戰(zhàn)爭動員令。 于是,隋朝覆亡的悲劇就此注定。 大業(yè)七年,當楊廣駕駛著帝國這駕戰(zhàn)車不顧一切地沖上戰(zhàn)爭軌道時,他并不知道,等待在他前方的,將是一個人亡政息、身死國滅的萬丈深淵……
1.《隋朝滅亡的原因》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隋朝滅亡的原因》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67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