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恩令是漢武帝為鞏固中央集權(quán)而頒布的重要政令。這個政令要求諸侯王把自己的袋子分給自己的孩子。
后來根據(jù)這項政令,諸侯國被越分越小,漢武帝再趁機削弱其勢力。西漢自文、景兩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脹的諸侯王勢力,一直是皇帝面臨的嚴重問題。文帝時,賈誼鑒于淮南王、濟北王的謀逆事件,曾在《治安策》中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
其具體辦法是,讓諸侯王各分為若干國,使諸侯王的子孫依次分享封土,地盡為止;封土廣大而子孫少的人,就虛建國號,待其子孫生后分封。
漢朝原來施行的是郡縣制,所以制定推恩令是在郡縣制的基礎上做的改進,由以前的各諸侯所管轄的區(qū)域只由其長子繼承,改為由諸侯王的長子,次子,三子共同繼承。
推恩令的歷史背景
漢武帝時期,大一統(tǒng)帝國的國勢已相當強大了??墒钱敃r有三大問題存在:
一是諸侯王尚有一定的政治、軍事勢力,是一個不穩(wěn)定的因素;
二是土地兼并嚴重,社會動蕩不安,階級矛盾不斷發(fā)展;
三是匈奴不斷入侵,兩越不停制造事端,使得西漢王朝邊境不寧。
這三個因素促使?jié)h武帝決心進-步加強中央集權(quán),以避免外敵還未進攻,而王朝內(nèi)部就先行瓦解的局面。
推恩令是誰提出的?
關于推恩令是誰的提議這個問題,史料中是有明確記載的。推恩令的提議者是漢武帝時期的大臣主父偃。
主父偃是山東臨淄人,他的出身比較貧寒,有著因為在齊國受到儒生們的排擠,而周游過各大諸侯國的經(jīng)歷,但是他所到達過的所有諸侯國,都沒有給過他他想要得到的禮遇,最后主父偃選擇前往長安,也就是漢朝國都,皇帝的居所。
到達長安之后,主父偃直接就給漢武帝上書表達了想要面圣的想法,而且當天就成功被皇帝召見了,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nèi),他就被連升了四次,之后更是成為漢武帝設在宮中內(nèi)朝的大臣,其實也就相當于是皇帝的私人顧問了。
而有了這重身份之后,主父偃對當時的政治方面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力,對這個時期的漢朝而言,如何和平地解決掉諸侯勢大的事,是皇帝心中一直存在的難題,推恩令就是主父偃在這種情況下向漢武帝提議的。
之后又因為提出了很多符合漢武帝需要的建議,而得到了皇帝的歡心,這個時期的主父偃,可以說是風光一時,但是他最終因為貪污受賄,而被皇帝下令斬殺,導致全族被滅。
推恩令是主父偃的提議,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從這方面也能看出主父偃的確是有真本事,但是最終卻因為一個‘貪’字,把自己親手送上了絕路。
推恩令的主要內(nèi)容
推恩令是漢朝漢武帝時期推行的一個旨在減少諸侯的封地,削弱諸侯王勢力范圍的一項重要法令。主要內(nèi)容是將過去由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傳給嫡長子的情況,要求諸侯王把封地分為幾部分,用來傳給自己的幾個兒子,形成直屬于中央政權(quán)的侯國。
漢初,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長子單獨繼承的,其他庶出的子孫得不到尺寸之地。雖然文景兩代采取了一定的削藩措施,但是到漢武帝初年,“諸侯或連城數(shù)十,地方千里,緩則驕,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謀以逆京師”。諸侯國面積廣大且領有軍隊,嚴重威脅著漢朝的中央集權(quán)。
因此在公元前127年正月,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推恩令吸取了景帝時期晁錯頒布的削藩令引起七國之亂的教訓,規(guī)定諸侯王除了讓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余的庶子在原封國內(nèi)封侯,新封侯國不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郡來管理,地位相當于縣。
這些越分越小的百十個諸侯國,小到什么程度呢?“大國不過十余城,小國不過數(shù)十里”。而整個國家范圍內(nèi),“漢郡八九十”,也就是作為直屬中央的郡占全國國土面積的80%- -90%, 而且“形錯諸侯間,犬牙相臨,秉其扼塞地利”,意思是這些郡總是穿插進諸侯國土之間,郡的土地與諸侯國的土地犬牙交錯,使諸侯國不能連成片,并且郡縣總是占據(jù)或扼守著有利地形。
侯國再也無力與中央抗衡,中央集權(quán)得到有力的鞏固。這使得諸侯王國在名義上沒有被進行任何的削藩,以此避免激起諸侯王進行武裝反抗的可能。
于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導致封國越分越小,諸侯勢力大為削弱,從此“大國不過十余城,小侯不過十余里”,即使諸侯王膽敢倚仗自己擁兵自重進行叛亂,中央也能很快平叛。
推恩令還規(guī)定諸侯王死后,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國部分土地為列侯,列侯歸郡統(tǒng)轄。允許諸侯王推“私恩”把王國土地的一部分分給子弟為列侯,由皇帝制定這些侯國的名號。
按照漢制,侯國隸屬于郡,地位與縣相當。因此王國析為侯國,就是王國的縮小和朝廷直轄土地的擴大。推恩令下后,王國紛請分邑子弟,“于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
武帝以后,王國轄地不超過數(shù)縣,其地位相當于郡。這樣,諸侯王強大難制的問題,就進一步解決了。
推恩令有什么作用?
推恩令是漢朝漢武帝劉徹推行的一個重要法令,推恩令的作用就在于減少各個侯王的封地,并且削弱各個諸侯王的勢力。
其實西漢自文、景兩代開始,封建皇帝就一-直 面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如何遏制和減弱日益增長的的其他諸侯王的勢力。
武帝初年,有一些規(guī)模比較大的國家仍然有很多的池城,甚至有千里地方,他們阻眾抗命,極大的威脅了中央集權(quán)的進一步鞏固。漢朝初期o侯王的王位只能由嫡子繼承,庶出的兒子和孫子沒有繼承的資格。
所以,前127年, 主父偃提出了新的建議在向帝王的上書中,主父偃以為,如果侯王的孩子沒有自己的封地,仁孝之道就得不到弘揚。所以他就建議諸侯分別將自己的孩子封為列侯。
這樣一來,表面上是施德惠,其實真正的目的是瓜分他們的土地以達到削弱諸侯王勢力的目的。這個建議不僅符合劉徹鞏固專制主中央集權(quán)的,也巧妙的避開了各個諸侯反抗的可能。于是這個建議立即被采納,同年春正月,推恩令正式推出執(zhí)行。
推恩令的作用在于不僅使?jié)h武帝劉徹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中央集權(quán)制度,也從另-方面巧妙的減弱了各地諸侯的封地和勢力,他們沒有足夠的能力,自然他們也就不會有和中央集權(quán)對抗的膽量和想法。推恩令的作用還在于使國家得到安定,百姓免受戰(zhàn)亂之苦。
1.《【113年漢朝中央集權(quán)加強】推恩令簡介:推恩令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推恩令有什么作用》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113年漢朝中央集權(quán)加強】推恩令簡介:推恩令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推恩令有什么作用》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50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