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_少妇福利无码视频_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_一级毛片国产A级片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話題廣場 > 歷史專區(qū) > 元朝

【1000元朝錢幣兌換】專題宋元明清古錢幣價(jià)格表

北宋時(shí)期的硬幣有三個(gè)主要特征。第一,錢文出現(xiàn)年號,接連鑄造的年號有45種,判別大多數(shù)是歷代罕見的。

二,貨幣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區(qū)域銅鐵錢兼用,顯示了一種割據(jù)的局面。三,錢幣的形態(tài)、錢文書體以及幣材呈現(xiàn)多多樣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開始添鑄紀(jì)年和監(jiān)名且書體漸趨單一,咸淳年間為了應(yīng)付通貨膨脹產(chǎn)生的財(cái)政因難鑄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幣“錢牌”。
公元前960年后周殿前都點(diǎn)撿趙匡胤于今陳橋(河南開封縣東北40里)兵變,黃袍加身,代后周稱帝,定都東京(開封)建元建隆,是為宋太祖,廢周帝為鄭王。雖建立了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quán)國家,但也是歷史上國力最弱的朝代,終宋一代(960-1279)無一位明君能治國安邦平天下。宋元通寶即鑄行建隆元年,乃宋代開朝錢,錢文仿唐開元錢,隸書直讀。徑2.5厘米。重3.6克左右,背有星、月紋,有銅鐵兩種,傳世以廣穿鐵母、元字右挑稀有。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月 1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雙星 1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星月 3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右桃元 8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鐵母 30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廣穿 8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普品 1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10元

太宗太平興國年間(676--983年)鑄,宋年號錢由此始,有銅鐵兩種,徑2.4厘米,重3.4克左右。錢文隸,真二體,背有星、月紋,以鐵母,廣穿錢為稀有。

太平通寶錄書小平背星 2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背月 15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合背 30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廣穿鐵母 350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廣穿 600元
太平通寶隸書折十大樣背巨星 22000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光背 20元

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鑄,有銅,鐵兩種,太宗親書真,行,草,三體錢文,開御書錢之先河,亦草書入錢文之始。旋讀光背,徑2.4厘米。重3.8克左右,以縮小淳化為稀有。
淳化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20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背星 80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鐵母 6000元
淳化元寶隸書小平縮水 1500元
至道元寶行書小平光背 0.50元

太宗至道年間(995-997)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行、草三體書為太宗親書。徑2.4厘米。重3.8克左右,傳世以合背錢為稀有。
至道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0.50元
至道元寶行書小平合背 30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0.50元 真宗咸平元年(998年)鑄,有銅鐵,輪廓精整,另見有各式寬緣厚肉之大型錢。錢文真書,旋讀光背,徑2.5厘米,重4克左右,咸平無珍惜錢。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合背 30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背四出 25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闊緣厚肉 180元
咸平元寶隸書折二闊緣厚肉 500元
咸平元寶隸書折五闊緣厚肉 1000元
咸平元寶真書折十大樣光背 45000元
景德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20元

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始鑄。有銅、鐵兩種,鐵氏只見折三。徑2.5厘米,重4克,鐵錢徑3.5厘米,以鐵錢折三少見。

景德元寶真書小平鐵質(zhì)光背 50元
景德元寶真書折二鐵質(zhì)光背 10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20元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書,旋讀。小平有大、小樣版別數(shù)種,徑2.4-2.5厘米,重4克左右,光背及背有星月紋。傳世以背星月紋為少見。鐵錢折三稀有。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星 18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星月 25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合背 3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二闊緣厚肉 5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鐵范銅 3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鐵母 10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闊緣厚肉 1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二光背 3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十光背 45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5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巨星 200元
天禧通寶隸書小平縮緣小字 20元

真宗天禧年間(1017--1021)鑄,有銅、鐵兩種,小平徑2.5厘米、重3.8克,折二徑2.8厘米,重4.7克,鐵錢亦有折二。其時(shí)斗米十錢。天禧以銅、鐵折二及合背為稀有。
天禧通寶真書小平光背 20元
天禧通寶真書折二光背 20000元


北宋
天圣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0.50元

仁宗天圣元年(1023)鑄,天圣錢文來源于天為二人,乾興元年(1022)二月,真宗死,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為皇太后,二人同理國事,即二人圣。分銅、鐵兩種,面文真,篆二體旋讀光背,小平徑2.5厘米,重4.1克左右,又有大小樣之分。鐵錢有折二錢,徑2.7-2.8厘米,制作精良。
天圣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20元
天圣元寶真書折二鐵母光背 20000元


明道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20元

仁宗道元年(1032)鑄。錢文明道,明指日、月明者屬陽,代表皇帝趙禎,月屬陰,代表皇太后劉氏,二者同朝聽政,故曰:日月之道明。有銅鐵,面文真篆兩體,旋讀光背,徑2.5-2.6厘米,重4.3克,鐵錢折二徑2.85厘米,重7.5克,為它譜所不載,因明道一年改元較其它錢少。
明道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20元
景佑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20元 仁宗景佑元年(1034)始鑄,分銅、鐵,錢文有真,篆二體,旋讀。光背無文,徑2.5厘米,重4克,版別較多。鐵錢有小平,折二徑3.2厘米,傳世以鐵錢折二為少見。
景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20元
皇宋通寶真書小平光背 20元

仁宗寶元二年(1039)始鑄,為避錢文重“寶”而造的非年號錢,應(yīng)與南宋“皇宋元寶”相區(qū)別,有銅、鐵兩種,錢文真,篆二體,直讀,光背,小平徑2.4厘米,重4克左右,折二篆書罕見,新發(fā)現(xiàn)一枚隸書折二,徑2.8厘米,重6.4克,據(jù)悉日本尚有一枚真書折二,惜末見拓圖。小平以九疊篆為珍稀品,鐵錢有小平、折二錢。
皇宋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10000元


皇宋通寶篆書小平九疊篆 14000元
皇宋通寶篆書折二光背 12000元
康定元寶隸書小平鐵錢 500元

仁宗康定元年始鑄,徑2.3厘米,重5.75克,因行用一年,所造又為鐵錢,故傳世極少
慶歷重寶真書小平直讀光背 100元

仁寶慶歷年間(1041--1048)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書,為宋氏重寶之始。慶歷二字分直讀,旋讀,小平徑2.5厘米,重3.2折十徑3--3.2厘米,重6.6-7克,當(dāng)十銅錢初鑄未久即作折三,折二錢用,傳世旋讀較少,鐵母更稀。

慶歷重寶真書小平旋讀光背 300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二直讀光背 500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二直讀光背 300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五鐵范銅 3000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五鐵母 10000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250元

仁宗至和年間(1054--1055)年鑄,元寶錢文為真,行、篆三體,旋讀,通寶錢為真,篆二體,直讀,重寶為折二,折三,錢文真書,小平徑2.4厘米,重3.8克,折二徑3厘米,重8.8克,折三徑3.4厘米,重10克上下。傳世元寶,通寶易尋,重寶錢為泉界所珍愛,尤以背文虢,坊者更足珍貴。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左挑 350元
至和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30元
至和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10元
至和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10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隸通 250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隸寶 300元
至和元寶真書折二光背 1700元
至和元寶真書折五鐵母光背 5000元
至和重寶真書折五背“坊” 40000元
嘉佑元寶真書折五背“號” 30000元 仁宗嘉佑元年(1056)鑄,錢文真篆二體,旋讀光背,徑2.5厘米,重3.8克,為小平對錢,傳有鐵錢,然未見存世。
嘉佑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10元
嘉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10元
嘉佑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10元
嘉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10元
治平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10000元 英守治平年間(1064-1067)鑄,錢文真、篆二體,有直讀,旋讀兩種,徑2.4厘米,重3.8克,光背小平,未見折二以上大錢。偶有背四出傳世,實(shí)為稀品
治平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10元

治平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100元
治平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100元
熙寧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1000元

熙寧元寶篆書小平背“衡” 250元
熙寧元寶真書小平背“衡” 180元
熙寧元寶篆書折二光背 0.5元
熙寧重寶真書折二光背 1元
熙寧重寶行書折二連飛點(diǎn) 10元
熙寧重寶篆書折二長冠“寶” 15元
熙寧重寶真書折三光背 20000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光背 10元

神宗元豐元年(1078)鑄,有銅、鐵、兩種,錢文分篆、隸、行三體,小平徑2.5厘米,重5克。折二徑2.8厘米,折三徑3-3.2厘米,版別可達(dá)百種,為宋錢中最多一種,隸書體、背穿上仰、俯月為貴。集隸書體元豐錢時(shí)須注意豐字頭,另有一種日本曲字頭元豐,最易魚目混珠。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10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背月 200元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背月 200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背星 10元
元豐通寶隸書小平小字光背 100元
元豐通寶隸書小平大字 1000元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大字 4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背星 5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背月 4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二長字 1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長字 1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五鐵范銅 1500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五鐵母 2800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五鐵范銅 15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五鐵母 2800元
元豐重寶篆書折十光背 40000元
元豐通寶半文錢篆書 50元

元佑元年(1086)宋哲宗繼位后,勵(lì)精圖治,經(jīng)濟(jì)漸有好轉(zhuǎn),平錢已不足計(jì)數(shù)(無法找零)而鑄的半文錢。形制與平錢相同,只是錢徑縮小,徑2.1-2.2厘米,重1.4-2.4克,大部分為2克。尚有紹圣元篆,行對錢,圣宋元寶篆行對錢,元佑通寶篆書錢,元豐通寶行書體等。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光背 0.3元 哲宗元佑年間(1086-1093)鑄,錢文有篆,行二體。旋讀,小平徑2.5厘米,重4克,折二徑3厘米,重7.8克,折三為鐵徑3.2--3.4厘米,以折三鐵毋稀有。背陜列罕。
元佑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10元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背星 10元
元佑通寶篆書小平背星 8元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合背 180元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背“陜” 25000元
元佑通寶篆書小平背“陜” 25000元
元佑通寶行書折二光背 0.8元
元佑通寶篆書折二光背 0.8元
元佑通寶行書折五鐵范銅 1800元
元佑通寶篆書折五鐵范銅 1800元
元佑通寶行書折五鐵母 4500元
元佑通寶篆書折五鐵母 4500元

北宋

紹圣元寶行書小平光背 200元

哲宗紹圣年間(1094-1097年)鑄,元寶錢文為篆,行,隸三體,分銅、鐵。小徑2.5厘米,重4克,折二徑3厘米,折三錢徑3.3厘米。通寶錢文真書;直讀,細(xì)小工整,今銅者好尋,鐵錢難得。紹圣以元寶隸書體稀有。廣罕亦罕。

紹圣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200元
紹圣元寶行、篆書小平背星 5元
紹圣元寶行、篆書小平背月 5元
紹圣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15000元
紹圣元寶行、篆書折五鐵母光背 6000元
紹圣重寶隸書折二光背 50000元
紹圣重寶真書小平小字 45元
紹圣重寶真書小平鐵母 4000元
紹圣重寶真書小平鐵母背“施” 15000元
元符通寶行、篆書小平光背 200元

哲宗元符年間(1098-1100)鑄。通寶錢文有篆、行,真三體,有銅、鐵兩種,小平徑2.5厘米,重4.2克,折二徑3厘米,重7.8克,折三為鐵錢徑3.4厘米,重寶唯見樣錢,徑約2.9厘米,元符錢以小平鐵母,折二鐵母,稀有。重寶樣錢更是鳳毛麟角。
元符通寶真書小平鐵母旋讀 4000元
元符通寶隸書小平鐵母背“上” 15000元
元符通寶隸書小平鐵母 12000元
元符通寶行、篆書折二光背 1元
元符通寶篆書折五鐵母 10000元
元符通寶隸書折二牙雕 無定價(jià)
建國重寶篆書小平光背 無定價(jià)

微宗建中靖國年間(1101年),初期鑄。錢文隸體直讀,背無文,徑約2.35厘米,重不詳。因與前朝年號相抵,改鑄非年號錢圣宋元寶,由于鑄量少,傳世僅有廖廖數(shù)枚,極珍罕
建國重寶真書小平光背 無定價(jià)
圣宋元寶行書小平光背 2元

微宗建中靖國年間(1101)鑄,系皇宋通寶后又一非年號錢,元寶錢文有篆、行、隸三體。分銅、鐵兩種,小平徑2.5厘米,重4克,折二徑3厘米,重7.8克,平錢中佳品,燦若群星,折三唯見鐵錢,徑3.2厘米,通寶以背當(dāng)五尤其珍貴。

圣宋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2元
圣宋元寶行、篆書小平美制 10元
圣宋元寶行書小平結(jié)“宋” 50元
圣宋元寶行書小平結(jié)“圣” 25元
圣宋元寶篆書小平中冠“寶” 60元
圣宋元寶行書小平通“寶”手 3000元
圣宋元寶篆書小平長字 850元
圣宋元寶真書小平長點(diǎn)“宋” 1100元
圣宋元寶真書折二長點(diǎn)“宋” 1500元
圣宋元寶隸書小平隸書 10000元
圣宋元寶篆書小平長冠“寶” 18000元
圣宋元寶行書折二鐵母 0000元
圣宋元寶行、篆書折二光背 1.20元
圣宋元寶隸書折二鐵母背月 10000元
圣宋元寶行書折五鐵母光背 8000元
圣宋元寶行書折五鐵范銅 2400元
圣宋通寶行書小平光背 15000元
圣宋通寶隸書小平鐵母直讀 20000元
圣宋通寶隸書小平背“當(dāng)伍” 30000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大字 200元

崇寧重寶背藏文四字譯讀為穿上:地,穿左,水,穿右;火穿下,風(fēng),其意蘊(yùn)含著兩層意思:(一)祝愿地水火風(fēng)彼此相全,眾生康泰安居樂業(yè),(二)把個(gè)人的祝愿引伸到國家社會(huì)范圍,祈禱民族團(tuán)結(jié)親睦共處,,風(fēng)調(diào)雨順天下太平。同進(jìn)并寓有警戒的涵義;否則,將招致災(zāi)難臨頭,禍患無盡?!        ?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瘦金體 150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抽示 160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闊示 600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折十書體 25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二私鑄 15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普品 2.5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短尾異“崇” 3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錯(cuò)范重文 1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隔輪 8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廣穿 2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背四決 5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合背 2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鐵范銅 14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三鐵母 22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大字 18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異重 5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高足貝 1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背月 1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背星 15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背“十” 15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精鑄細(xì)緣 1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普品 1.5元
崇寧元寶楷書小平銀質(zhì)小字 無定價(jià)
崇寧元寶隸書小平銀質(zhì) 30000元
崇寧元寶楷書小平銀質(zhì)大字 50000元
宗寧元寶隸書折二鐵母 20000元

北宋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普品 2元

微宗大觀元年(1107年)鑄,大觀年號,取《易》:“大觀在上”之意,分銅鐵兩種,錢文微宗親書瘦金體,小平有行書體,徑2.5厘米,折二輕2.8厘米,折三徑3.1厘米,折五徑3.5厘米,折十徑4.15厘米,以當(dāng)十大錢最精美亦最多。小平錢因通字部位不同,可分昂通、降通、斜通、大字小通等多種版別,傳世以合背,鐵母為珍品。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昂通 2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分頭“通” 15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斜“通” 1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小樣楷“通” 8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大樣楷“通” 30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寬“觀”精鑄 8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大樣樣錢 6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二光背 14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三光背 14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五光背 5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二合背 7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三“崇寧大觀”合背 5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十光背 25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十合背 45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鐵母 120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二鐵母 36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二鐵母銅 14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三鐵母 36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五十光背 2000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文“政”楷“通” 550元

微宗政和年間(1111--1117年)鑄,政和年號,取“庶政惟和”之意,通寶有銅、鐵二種、錢文人篆、隸、真三體,直讀光背;小平徑2.5厘米,折二徑3.15厘米。重寶為折二鐵錢,錢文瘦金體,直讀光背,徑3厘米,傳世以折二重寶鐵母數(shù)種珍品?!           ?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真“政”楷“通” 400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文“政” 8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文“政” 85元
政和通寶篆、隸書小平光背 1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大字 5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大字 55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銳禾 40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文政背“陜” 10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楷“通” 25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小樣文“政” 7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銀質(zhì)大字 600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鐵母 6000元
政和通寶隸、篆書折二光背 2元
政和通寶隸書折五鐵母 26000元
政和通寶篆書折三鐵母 3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折五鐵母寬緣 8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折三銀質(zhì) 40000元
重和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15000元 微宗重和年間(1118)鑄,年號重和,系取“和之以和”之意大敵當(dāng)前不知?jiǎng)?lì)精圖治,卻一再割地賠款,屈辱求和,名符其實(shí)的求和。錢文有篆,隸兩體,直讀光背,徑2.6厘米,重4克。篆少于隸,皆精美可愛。
重和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1300元
重和通寶隸書小平小字 400元


北宋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小字 400元

微宗宣和年間(1119--1125)鑄,錢文宣和乃皇上常處宣和殿名其年號,通寶分篆,隸二體,直讀;小平徑2.5厘米,折二徑3厘米,折三徑3.3厘米,小平背陜者錢文為瘦金體。元寶制作。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小字 1000元
宣和元寶隸書小平中字 1000元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中字 1000元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大字 1500
元宣和元寶隸書小平大字 17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白銅昂“通” 2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楷“宣” 4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楷“通 500元
宣和通寶隸、篆書小平普品 7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短寶開足 1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短寶開足 12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小字 15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小字 510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真“宣”廣穿 5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真“宣”廣穿 5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圓貝“寶” 70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圓貝“寶” 60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離“寶” 12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離“寶” 15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隔輪 5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隔輪 12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巨頭“寶” 70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巨頭“寶” 100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背星 6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旋讀銀質(zhì) 70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背“陜” 6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小型背“陜” 120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鐵母 800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鐵母 8000元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小型金質(zhì) 無定價(jià)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小型金質(zhì) 80000元
宣和通寶楷、隸、篆折二光背220元
宣和通寶隸、篆書折二光背 220元
靖康元寶篆書折二光背 1000元

欽宗靖康年間(1126--1127)年鑄,錢文系宰相提議,取“日靖四方承兆康民”二句,定年號曰,“清康”。分銅、鐵兩種,錢文篆、隸二體,通寶小平直讀;光背,徑2.3--2.5厘米,折二徑2.7厘米,折三徑3--3.15厘米。元寶書體與通寶同,旋讀;光背,小平徑2.4厘米,折二徑2.8厘米,折三徑3厘米。靖康錢均被泉家視為瑰寶。小平更為珍貴。

. 

靖康元寶隸書折二光背 700元
靖康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30000元
靖康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15000元
靖康元寶楷書小平光背 15000元
靖康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15000元
靖康元寶楷書小平銀質(zhì)光背 100000元
靖康元寶隸書小平鐵母 30000元
靖康元寶篆書小平鐵母 30000元
靖康元寶楷書折二光背 8000元
靖康元寶篆書折二光背 6000元
靖康元寶篆書折三光背 50000元
應(yīng)運(yùn)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400000元

北宋淳化安五年(994年)李順起義軍所建大蜀國應(yīng)運(yùn)元年鑄于成都,小平旋轉(zhuǎn),錢文隸書,徑2.4厘米,背上隱有孕星紋,此錢至為珍貴。


應(yīng)運(yùn)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250000元

元末群雄并起,各自為政,并自鑄貨幣,儼然一朝之政,但這些政府都是曇花一現(xiàn),鑄造的貨幣也是顯現(xiàn)一時(shí),后來均臣伏朱氏大明。

元末張士誠據(jù)高郵,號大周,自至正十三年改元天佑、毀銅佛鑄天佑通寶。

徐壽輝鑄天啟,天定二錢。

陳友諒殺徐壽輝后,改元大義,鑄大義通寶。

朱元璋起兵后,鑄大中通寶。

以上各錢,除大中之外,均極少見。明代幣制以紙幣為主,但也鑄造了不少銅錢,且品類繁雜。朱氏鑄錢,自大中始,開始背文紀(jì)地紀(jì)值,這是明代銅錢的一個(gè)特征,一直影響到清末鑄錢。且明代錢幣,一反往朝,均為通寶,而無元寶,主要避朱元璋之“元”字諱。

自洪武之后又鑄了永樂、宣德、弘治、嘉靖、隆慶、萬歷、泰昌、天啟、崇禎等貨幣。

到了明朝末期諸侯稱帝封王,各自為政,割據(jù)稱雄,自鑄貨幣展示出一朝暮景。

魯王監(jiān)國朱以海在江浙鑄大明,弘光帝朱由崧在南京造弘光,隆武帝朱聿鍵據(jù)福州鑄隆武,永歷帝朱由榔在肇慶改元永歷,鑄永歷通寶。明末,李自成與張獻(xiàn)忠,雄據(jù)南北,加速了明的滅亡,李自成在西安稱帝時(shí)曾鑄永昌通寶,張獻(xiàn)忠在成都即位,改元大順,鑄大順通寶。張獻(xiàn)忠義子孫可望入滇進(jìn)黔,稱東平王,鑄興朝通寶。

1674年吳三桂鑄利用通寶,耿精忠在福建鑄裕民通寶;1678年吳三桂又鑄昭武通寶;其孫吳世璠即位后鑄洪化通寶。

太祖洪武元年鑄。形制,錢輕,重同大中通寶,錢文楷書直讀,較規(guī)整,除光背無文者外,記值有:一,二,三,四,五。記重,為一錢,二錢,三錢,五錢,一兩。記地為;京、北平、浙三、豫、濟(jì)、鄂、桂、福、廣等九等。記地兼記值“桂一,桂二,廣二,二福,桂三,桂五,廣五,五福,京十,北平十,廣十,鄂十,濟(jì)十,桂十,十豫,十福,十浙等。同等錢各有差異小平徑2.4厘米,折二徑2.8厘米,折三徑3.15--3.3厘米,折五徑3.8--4厘米,折十徑4.4--4.5厘米,此錢以光背平錢,記錢較常見。

 

洪武通寶楷書小平背“一錢” 5元
洪武通寶楷書小平背“京” 5000元
洪武通寶楷書小平背“鄂“ 4500元
洪武通寶楷書小平背“北平” 10元
洪武通寶楷書小平背“浙” 10元
洪武通寶楷書小平背“濟(jì)” 7000元
洪武通寶楷書小平背“桂” 10元
洪武通寶楷書小平背“?!?10元
洪武通寶楷書小平背“豫” 80元
洪武通寶楷書小平背“桂一” 320元
洪武通寶楷書小平背“廣” 6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光背 13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背“二錢” 2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背“豫” 40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背“京” 100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背“北平” 8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背“濟(jì)” 55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背“桂二” 4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背“浙” 1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背“二?!?75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背“豫” 15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背“廣二” 55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三光背 13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三背“三” 40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三背“三錢” 3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三背“北平” 10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三背“鄂” 55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三背“浙” 12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三背“三?!?10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三背“京” 40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三背“濟(jì)” 40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三背“桂三” 55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三背“廣三” 60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三背“豫” 15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五光前 11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五背“五” 28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五背“五錢” 5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五背“北平” 12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五背“浙” 3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五背“濟(jì)” 55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五背“京” 40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五背“鄂” 60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五背“桂五” 55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五背“五?!?4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五背“豫” 28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五背“廣五” 55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十背“十” 35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十背“十一兩” 6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十背“北平十” 22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十背“十廣” 22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十背“京十” 12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十背“濟(jì)十” 22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十背“鄂十” 28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十背“十豫” 15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十背“桂十” 5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十背“十?!?15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十背“十浙” 150元

成祖永樂年間鑄,傳世以小平較豐,制作精美,面文有宋錢風(fēng)韻,筆劃清秀,徑2.5厘米,重4克上下。折三有兩枚,一枚為完整者,今已下落不明,殘角者錢徑3.4厘米,為已故蘇州籍錢幣學(xué)家王蔭嘉老先生以銀元五百枚購得,使國寶留存今日,永樂平錢傳世較多,流布甚廣。

永樂通寶楷書折三光背 50000元

永樂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5元
永樂通寶楷書小平銀質(zhì) 6000元

洪熙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無定價(jià) 明仁宗年鑄,面文楷書,直讀光背,徑約2.3厘米,重不詳,洪熙年號存在一年月仁宗即位,至洪熙五月死,僅九個(gè)月,因而鑄量特別少,一般是不容易見到的,已知僅發(fā)現(xiàn)兩枚,一枚存張叔馴處,錢幣學(xué)家王蔭嘉曾享過眼福,可惜今已不知流落何處?另一枚,羅伯昭生前已捐往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這枚已是海內(nèi)孤品。


宣德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20元 宣宗宣德八年鑄,傳世唯見小平錢。制作粗糙為明錢中較差者,面文楷書直讀,背無文,同等錢小不一。宣德錢較永樂錢少
宣德通寶楷書小平省一“德” 300元
弘治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15元 孝宗弘治十六年鑄。唯見小平錢,制作類宣德錢,楷書直讀,光背無文,尚有一種隸書錢,所見甚少,錢幣學(xué)家鄭家相曾獲當(dāng)十大錢財(cái)一枚,徑約3.9厘米,為存世少見。
弘治通寶楷書折十光背 無定價(jià)
嘉靖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10元 世宗嘉靖七年鑄。仿洪武錢制,分為五等,小平徑2.5厘米,重3--4.5克,折二徑2.8厘米,折三徑3.3厘米,折五徑3.9厘米,當(dāng)十徑4.5厘米,重24克以下。錢文楷書直讀,除光背者記重有:二錢,三錢,五錢。記值有:一兩。存世平錢較豐。

嘉靖通寶楷書折二背“二錢” 6500元
嘉靖通寶楷書折三背“三錢” 5000元
嘉靖通寶楷書折五背“五錢” 5000元
嘉靖通寶楷書折十背“十一兩” 5000元
嘉靖通寶楷書折十雕母背“十一兩” 無定價(jià)
嘉靖通寶楷書折五十光背 20000元
嘉靖通寶楷書折十大觀改范 2500元
嘉靖通寶楷書折二十光背 6000元
隆慶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60元 穆宗隆慶四年鑄。僅見小平,錢文楷書,直讀光背,制作精整,徑2.5厘米,傳世今已不易得,重為4克。
萬歷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3元 神宗萬歷四年。版別繁多,以小平多見,平錢除光背外,穿上有:星、月、工、公、正、天。穿右厘,合背等。徑2.4--2.5厘米,重3.4--4克,折二徑2.8--2.9厘米,礦銀小錢徑1.9厘米,背五錢徑3.5厘米,特大錢徑8.8厘米,傳世屬小平錢最豐,面文除規(guī)整楷書者,尚有少數(shù)“歷”,歷下長日寬日數(shù)種。

萬歷通寶楷書小平寬緣大樣 250元
萬歷通寶楷書小平大字 100元
萬歷通寶楷書小平背星 20元
萬歷通寶楷書小平背“天” 160元
萬歷通寶楷書小平背“月” 20元
萬歷通寶楷書小平背“正” 500元
萬歷通寶楷書小平背“河” 5000元
萬歷通寶楷書小平背“公” 100元
萬歷通寶楷書小平背“工” 60元
萬歷通寶楷書小平合背 150元
萬歷通寶楷書小平背“分” 80元
萬歷通寶楷書小平背“江” 600元
萬歷通寶楷書小平背“厘” 20元
萬歷通寶楷書小平背背紋 1500元
萬歷通寶楷書小平背“戶” 5000元
萬歷通寶楷書折二光背 40元
萬歷通寶楷書折二背包星月 800元
萬歷通寶楷書小平銀質(zhì)背“礦銀” 8000元
萬歷通寶楷書折二銀質(zhì)背“二錢” 45000元
萬歷通寶楷書折二背北斗星 800元
萬歷通寶楷書小平旋背 10元
萬歷通寶楷書特大型光背 無定價(jià)

泰昌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15元

熹宗天啟年間補(bǔ)鑄光宗年號錢,錢文尚工傳世僅見小平,楷書直讀,有光背,或星、月、合背、合號等,徑2.5厘米,重工業(yè)2.8克上下。存世尚不難求。
泰昌通寶楷書小平背月 15元
泰昌通寶楷書小平心泰 2800元
泰昌通寶楷書折二光背 3000元 熹宗天啟年間鑄,分三等,小平徑2.4厘米,重2.6--3.6克,折十徑4.5--4.8厘米,重18----30克,合背折十錢,徑4.4厘米,重21克,天啟通寶四字楷書直讀,除光背者外,尚有記值,記地,記重?cái)?shù)種。明天啟與徐天啟區(qū)別在于:明天啟首撇與第二筆相連成“盧”狀,集幣時(shí)稍加注意不難鑒別。另有合號錢多……

天啟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3元
天啟通寶楷書小平背得 20元
天啟通寶楷書小平背月 15元
天啟通寶楷書小平背“新” 60元
天啟通寶楷書小平背“浙” 50元
天啟通寶楷書小平背“工” 8元
天啟通寶楷書小平背“戶” 8元
天啟通寶楷書小平背“壹錢” 850元
元天啟通寶楷書小平背“京” 650元
天啟通寶楷書小平背“院” 80元
天啟通寶楷書小平背“一分一錢” 3500
天啟通寶楷書小平背“一錢” 600
天啟通寶楷書小平背“旨奉” 1500
天啟通寶楷書小平背“一錢二分” 220元
天啟通寶楷書小平背“一錢” 700元
天啟通寶楷書小平白銅母錢 10000元
天啟通寶楷書折二背“戶” 150元
天啟通寶楷書折二背星 150元
天啟通寶楷書折二背“二”星 6000元
天啟通寶楷書折二銀質(zhì)背“二” 40000元
天啟通寶楷書折十光背 70元
天啟通寶楷書折十背“十一兩” 35元
天啟通寶楷書折十背“十” 45元
天啟通寶楷書折十背“府” 300元
天啟通寶楷書折十背“鎮(zhèn)十” 600元
天啟通寶楷書折十背“十一兩密” 2000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3元 思宗崇禎元年鑄。分四等近百種,為明代版別最雜,品種最多的貨幣,銅色雜陳可見黃、紅、白、同等錢大小不一。面文直讀,四字楷書,小平徑2.5厘米,折二徑2.8厘米,折五徑3.4厘米,折十徑4.4厘米,重28克。背紋除光背者,有星,月,奔馬,記重,記天干,記局,記地,記局兼記值以及吉語錢等,名目繁多,不勝枚舉。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一錢” 10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星 30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丁” 150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乙” 15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丙” 30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戊” 15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戶” 5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戶日” 25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嘉” 900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局” 10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廣” 30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旨” 2200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應(yīng)” 10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宮”月 15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加” 15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重” 30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上“寧” 15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下“寧” 300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府” 25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制” 450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制奉” 35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青” 15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清忠” 30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共” 180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忠” 40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合背 100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戶二” 30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背“工二” 120元
崇禎通寶楷書小平雕母 無定價(jià)
崇禎通寶楷書大型背“戶二” 30000元
崇禎通寶楷書大型背“四手” 4500元
崇禎通寶楷書折二背“監(jiān)二” 200元
崇禎通寶楷書折五背“監(jiān)五” 35元
崇禎通寶楷書折五背“工五” 250元
崇禎通寶楷書折五背“戶五” 30元
崇禎通寶楷書折十光背 2500元
崇禎通寶楷書折十背“壽” 5000元
大明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150元 南明魯王以海1645年在越稱帝,改元監(jiān)國始鑄大明通寶。傳世僅見小平,面文楷書,字體欠工,已現(xiàn)衰弱景象,背文有戶、工、帥等字,徑2.4厘米,重3--3.8克,傳世少見。
大明通寶楷書小平背“工”、“戶” 150元
大明通寶楷書小平背“帥” 350元
大明通寶楷書小平背“招” 7000元
弘光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5元 南明福王朱由崧弘光年在南京即帝位,時(shí)在1645年。并鑄弘光通寶,分小平,折二兩種,小平有楷隸二體,面文直讀。徑2.5厘米,重3.4克左右,折二徑2.8厘米,重6克上下。小平楷書背穿上星紋,隸書小平背穿上鑄一鳳字,折二背穿右鑄貳字,傳世者已難尋。
弘光通寶楷書折二背“貳” 500元
弘光通寶隸書小平背“鳳” 120元
弘光通寶隸書折二光背 10000元
隆武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8元 南明唐五朱聿鍵隆武元年鑄于福州,有小平、折二兩種,面文楷書,除光背者,穿上有星,工,戶,南,小平徑2.5厘米,重3.5克,折二徑6.3克上下,尚有鐵錢,傳世甚少。...
隆武通寶楷書小平背“工”、“戶” 8元
隆武通寶楷書小平背“南” 2500元
隆武通寶楷書折五光背 120元
永歷通寶楷書小平背“工”、“戶” 8元 南明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稱帝時(shí)鑄。此錢版式多種,可分四等,小平錢徑2.5---2.7厘米,重4--4.8克,折二錢3厘米,折五錢3.2厘米,折十徑3.5--4.5厘米,重10--26克,輕重大小懸殊較大,除光背者,小平錢背文,御敕督部道府留粵輔明定國,尚有記局,記值等,折五背文五厘,折十背文壹分。永歷帝在廣東堅(jiān)持十六年之久,于1662年被吳三桂父子絞死于昆明,故永歷錢傳世頗多。

永歷通寶楷書小平背“御” 200元
永歷通寶楷書小平背“道” 600元
永歷通寶楷書小平背“督” 30元
永歷通寶楷書小平背“國” 25元
永歷通寶楷書小平背“明” 25元
永歷通寶楷書小平背“定” 25元
永歷通寶楷書小平背“留” 20元
永歷通寶楷書小平背“部” 100元
永歷通寶楷書折二光背 20元
永歷通寶楷書折三光背 80元
永歷通寶行書折二光背 80元
永歷通寶篆書折二光背 80元
永歷通寶楷書折三背“五厘” 10元
永歷通寶楷書折十背“壹分” 25元
永昌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60元 明末李自成于1644年在西安建大順國,鑄,永昌通錢,傳世有小平、折五兩種,面文楷書直讀,光背無文,小平徑2.3--2.5厘米,重3.5克,折五徑3.4---3.75厘米,重8.3---14克。版別又分湖北版,陜西版,傳世較少。
永昌通寶楷書折五光背 60元
大順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15元 明末張獻(xiàn)忠于1644年在成都建大西國,,改元大順,鑄大順通寶錢。面文楷書,工整秀麗,除光背者,有工、戶、二字,徑2.6厘米,重3.5克,傳世戶字者難尋。

大順通寶楷書小平背“工” 25元
大順通寶楷書小平背“戶” 40元
大順通寶楷書小平背“川戶” 6000元
西王賞功楷書折十銅質(zhì) 50000元 張獻(xiàn)忠據(jù)蜀稱大西國之時(shí)鑄。時(shí)在1644年前后,此錢類當(dāng)十,一說賞功錢,面文楷書,直讀光背,徑約5厘米,傳世僅見金、銀、銅三品。
西王賞功楷書折十銀質(zhì) 150000元
西王賞功楷書折十金質(zhì) 無定價(jià)
興朝通寶楷書小平背“工” 5元 明末起義軍張獻(xiàn)忠義子孫可望入滇稱東平王,改號舉朝,于永歷三年在昆明鑄。分大中小三等,版別多,規(guī)格不一,面文楷書直讀,制作工整,興朝通寶系銀錢,小平錢折銀一厘徑2.4--2.8厘米,重8---11克,大錢背文壹分徑4.6---5厘米重18--35克,此錢又分云南版,遵義版兩種,傳世較豐。
興朝通寶楷書折五背“五厘” 10元
興朝通寶楷書折十背“壹分” 20元
利用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3元 明末,降清明將吳三桂鑄??滴跏晗谠颇戏磁?,建號大周,改元昭武,并鑄利用通寶錢,分四等,面文楷書直讀、小平錢徑2.4--2.5厘米,重3--4克,折二錢徑2.7厘米,重4--6克,折五錢徑2.9---3厘米,重6---8克,折十錢徑4---4.8厘米,重17--24克,小平錢除光背者,可見貴、厘、云,折二錢痛二厘,折五錢背五厘,折十錢可見背簡體一分繁體壹分,又分穿上下一分,穿左右一分籌。背文一分系指折銀一分行用,傳世較豐。

利用通寶楷書小平背“貴” 5元
利用通寶楷書小平背“厘” 10元
利用通寶楷書折二背“云” 20元
利用通寶楷書折二背“二厘” 20元
利用通寶楷書折五背“五厘” 15元
利用通寶楷書折五橫“五厘” 50元
利用通寶楷書折十背“壹分” 120元
利用通寶楷書折十背“一分” 15元
利用通寶楷書折十背橫“一分” 70元
利用通寶楷書折十背橫“壹分” 500元
昭武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5元 武三桂昭武元年鑄。分小平、折十兩種,面文楷、篆二體直讀,小平錢徑2.4厘米,重3.7克上下,楷書者背可見工字,余皆光背,折十錢徑3.5厘米,重10.5克。背篆書壹分,折銀一分行用。此錢書體優(yōu)美,制作精良。.
昭武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60元
昭武通寶篆書折五背“壹分” 80元
洪化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3元 吳三桂孫吳世番洪化元年鑄,傳世唯見小平錢,面文楷書直讀,大小版式甚多,徑2.2---2.5厘米,重3--5.4克,小錢光背無文,大樣錢背可見
洪化通寶楷書小平背“工”、“戶” 4元
洪化通寶楷書小平小型背“壹分” 3500元
裕民通寶楷書折二背“一分” 30元 清靖南王耿精忠據(jù)閩中叛亂建元裕民。并鑄裕民通寶錢,分三等,面文楷書直讀,小平錢徑2.6厘米,重3.2克,光背無文,折銀一厘使用。傳世界觀
裕民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15元
裕民通寶楷書折五背“壹分” 120元
裕民通寶楷書折五背“浙一錢” 300元

公元1644年,清軍攻入關(guān)內(nèi),清愛新覺羅·福臨至北京,即皇帝位,改元順治,成為清世祖。在北京設(shè)鑄錢局鑄錢,于工部、戶部開設(shè)寶源局、寶泉局,后隨著天下統(tǒng)一,在各地開錢局,并鑄“順冶通寶”。在清軍剛?cè)腙P(guān)時(shí),允許明錢流通,但不久即嚴(yán)禁使用明錢及其它古錢,獨(dú)行清錢。順治年間對制錢成分有明確規(guī)定,即銅七成,白鉛(鋅)三成,為合金,稱之為“黃銅”,一千銅錢稱為一串,年鑄一萬二千串稱為一卯即每開一期的額定數(shù)稱為“正卯”,正卯以后凡有加鑄數(shù)稱為“加卯”。順治錢制形式未能統(tǒng)一,按照背文可分為五種,也就是在錢幣界享有盛譽(yù)的“順治五式”。

一是仿明朝錢式,面文“順治通寶”,皆為光背無文。采用這種形式,主要是適應(yīng)關(guān)內(nèi)群眾的需要,也便于新舊錢之間的兌換。

二是仿會(huì)昌開元錢制,錢背文紀(jì)地紀(jì)局。如“戶”“工”為寶泉、寶源泉兩局所鑄。其它有“臨、宣、延、原、西、同、荊、河、昌、寧、浙、東、福、陽、襄、江、薊、廣、陜、云”等。錢重一錢二分。順治八年錢重改為一錢二分五厘。清朝初期制錢重量不斷變化,順治通寶錢漢字錢的大小輕重差異較大。有的錢局開鑄時(shí)間短,開鑄不久即停鑄,所以有的記局記地錢數(shù)量很少,其中“延”、“宣”、“薊”,存世甚少,極為罕見。

三是權(quán)錢錢也叫一厘式錢,即在背面除有局名外,穿左邊鑄有“一厘”二字,比前一種少了“延、西、荊、襄、云、五局”,“一厘”是指權(quán)銀,一文銅錢折銀一厘,一千文銅錢值銀一兩,此錢從順治十年時(shí)鑄行,到十七年停鑄。各局所鑄不盡相同,大小輕重有變化。

四是滿文錢,面文為“順治通寶”漢文,背文則用新滿文,穿左右滿文為“寶泉”或?qū)氃?規(guī)定每錢重一錢二分順治十四年因停外省鑄錢,因此僅在北京鑄行。

五是滿漢文錢,面文“順治通寶”漢文,背文紀(jì)局名改為穿左為滿文錢局名,穿右為漢文錢局名,順治十七年,戶部商議決定重開各省錢局,除寶泉、寶源兩局所鑄制錢仍為滿文錢局外,其它各省錢局所鑄錢背文都為滿漢文錢,共有十二局:即“臨、寧、原、宣、同、江、東、河、薊、昌、浙、陜?!贝朔N錢式制作較好。鑄量最多,存世也較多。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月,清世祖去世,康熙帝繼位。只保留戶部寶泉局和江南省江寧局鑄“康熙通寶”制錢,其余各局停鑄。后于康熙六年各省恢復(fù)鑄行,此后又相繼停鑄行??滴跬▽氬X鑄行時(shí)間長達(dá)六十年,鑄量較多,但版本較簡單,北京寶源,寶泉兩局沿“順治通寶”滿文錢式,背文滿文,其它各地錢局所鑄,背文滿漢文局名各一字,民間為方便記憶把這錢錢局名串成了一首詩“同福臨同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臺(tái)桂陜云漳”此外還有“鞏”、“西”兩種,但數(shù)量不多,要收集全不易??滴跬▽氬X有大小兩種,重量也有變化,起初每文重一錢四分,康熙二十三年減為一錢,四十一年時(shí)又改回一錢四分,并規(guī)定每千文兌銀一兩。同時(shí)推出一種輕錢,每文重七分,千文兌銀七錢。促使銅錢重量不斷變化的原因有以下幾點(diǎn):一是要維持一個(gè)銅錢兌換一兩白銀的規(guī)定,此規(guī)定創(chuàng)于元朝,經(jīng)明朝,民間已習(xí)慣,到了清初時(shí),因?yàn)槊磕臧足y輸入量增加,銀價(jià)下降,同時(shí)銅產(chǎn)量浙減,而銅價(jià)不斷上漲,錢價(jià)因此增高,一般老百姓的收入因錢價(jià)上漲而相對減少,購買力同時(shí)下降,生活成為問題。政府也因?yàn)檫@些原因要竭力平抑錢價(jià),使老百姓的購買力提高,解決生活問題,使社會(huì)穩(wěn)定。二是對付私鑄,順治康熙兩朝,因內(nèi)戰(zhàn)不斷,銅的生產(chǎn)運(yùn)輸都成問題,民間缺銅,供不應(yīng)求,銷錢為器是有利可圖的,政府雖一再規(guī)定嚴(yán)禁,但因有利誘,仍有鋌而走險(xiǎn)之人,每年毀于私鑄的數(shù)以萬計(jì),影響很壞,而私鑄情況就更嚴(yán)重了。清政府雖用嚴(yán)刑厲法對之,但仍未收到好的效果。于是政府一方面嚴(yán)令二品以下官員不得私藏銅器,各寺廟不得鑄造銅像及法器,同時(shí)增加錢的重量,使私商無利可圖。又鑄造輕錢,使老百姓方便周轉(zhuǎn)流通。到了康熙中后期,雖然表面上太平盛世,但因?yàn)槿丝谠鲩L加速,生產(chǎn)增加則有限,物價(jià)無法降低,農(nóng)民一年的收入,只能免強(qiáng)溫飽而已,但凡遇到天災(zāi)人禍,便難以維持,康熙帝本人也因此常自嘲:“康則康矣,熙則未必”,生產(chǎn)上不能增加,社會(huì)財(cái)富便不能增加,僅僅依靠平抑物價(jià)等手段不能使國民收入增加,而當(dāng)時(shí)的清政府只能做到這一點(diǎn),只能用增加減少錢的重量以抵制私鑄。

“康熙通寶”滿文錢式中有十二地支套錢,為福建省造,現(xiàn)存世有“子、丑、寅、巳、未、申、酉、戌”八種。此外康熙通寶錢中有一種異品,后人稱為“羅漢錢”。此錢比通常的“康熙通寶”略小,為京師寶泉局造,此錢“熙”字有異筆,錢銅色金黃,鑄作精良。關(guān)于此錢傳說很多,一是說因?yàn)榭滴跄觊g西部邊境發(fā)生叛亂,朝廷派大將年羹堯前去平定。因軍響難以為繼,正一籌莫展時(shí),有一寺院僧侶主動(dòng)獻(xiàn)出寺內(nèi)所有銅器和十八尊金身羅漢以作鑄錢用。年大將軍因此感動(dòng),命鑄錢時(shí)故意留了點(diǎn)“小秘密”,以便日后回收重塑佛像,但事情泄露,也就無法回收了。另一說是在康熙六十大壽時(shí),戶部寶泉局用金羅漢鑄錢,并將這種錢放在寺廟羅漢的腹內(nèi)充做佛贓,在皇帝壽辰時(shí)分贈(zèng)給各級官員以作紀(jì)念,等等??滴踉谖涣荒辏泿虐l(fā)行量很大,所以“康熙通寶”傳世較多。

康熙于公元1772年去世,清世宗雍正即位。雍正帝即位后,仍以杜絕私鑄,平抑物價(jià)入手,防止白銀外流,實(shí)行銅錢緊縮政策。于雍正元年鑄行“雍正通寶”,沿康熙四十一年制,錢重一錢四分,力求精美標(biāo)準(zhǔn),大小分二類,大錢與“康熙通寶”大錢相仿,小錢直徑2.4厘米,當(dāng)時(shí)全國共有二十多個(gè)錢局,都是康熙時(shí)局,雍正規(guī)定一省只設(shè)一個(gè)錢局,于四年時(shí),改山西局為寶晉局,山東局為寶濟(jì)局,臺(tái)灣省局為寶臺(tái)局等等。九年時(shí)又在江南增設(shè)了江寧寶安局,在西南分別設(shè)立了四川寶川局,貴州寶黔局,湖北寶武局等,又停撤了臨、清、宣府、薊、同、等局,一省一局的政策最終得以實(shí)現(xiàn),私鑄情況也有減少,后來西北戰(zhàn)事擴(kuò)大,西南邊鑄也發(fā)生叛亂,戰(zhàn)事頻起,雍正十一年時(shí),再次實(shí)行銅錢減重,變?yōu)槊课囊诲X二分,后清朝百余年制錢重量要求沒有變化。順治通寶錢背文格式,一律按照前朝寶泉、寶源泉錢式,背文穿左為滿文“寶”字,穿右為滿文錢局名,其中“川、桂、陜、福、臺(tái)”等,極少見到。由于雍正帝錢法嚴(yán)謹(jǐn),私鑄較少,所以雍正通寶制錢上都邊闊字正,形態(tài)工整。

雍正帝于雍正十七年死于熱河行宮,清高宗即位,改元乾隆。鑄行“乾隆通寶”要求仍重一錢二分,該錢書法鑄工都比雍正時(shí)更為精美。最初清政府仍繼續(xù)執(zhí)行通貨緊縮的政策。錢局較雍正時(shí)有所增減,首先在乾隆四年,停了寶河、寶鞏、寶濟(jì)三局,于乾隆五年時(shí)開寶福局,七年開寶桂局,十年開寶直局。乾隆朝以前的制錢不加錫,以銅、鉛、鋅配制,稱之為“黃錢”,在乾隆五年規(guī)定在鑄錢銅料之中加百分之二的錫,稱為“青錢”。官方說是為杜絕私錢,實(shí)則無異于減重。“乾隆通寶”版式很多,錢文方面京局的多用宋體寶浙局多用楷書,寶陜、寶順兩局用隸書,但大多數(shù)地方錢局用宋體。乾隆四十年時(shí),私鑄情況日盛,各省官員出現(xiàn)盜鑄,政府對此無計(jì)可施,加上云南銅產(chǎn)量逐年遞減,導(dǎo)致銅價(jià)飛漲,鑄錢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清政府繼而又采取了通貨緊縮政策,先后停鑄了寶直、大理、廣西、臨安等局,同時(shí)鼓勵(lì)商人從海外進(jìn)口銅材。但是這些措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私鑄雖有所減少,但官錢不見增加,民間交易缺錢,就出現(xiàn)了使用古錢的現(xiàn)象。到了乾隆五十年后,又相繼開了寶直等局,同時(shí)放寬了鑄錢的標(biāo)準(zhǔn),所以導(dǎo)致乾隆后期制錢的質(zhì)量參差不齊,大不如初的情況。此外在乾隆朝時(shí)期在新疆出了“乾隆通寶”紅錢,是以新疆產(chǎn)銅為原料,在新疆地區(qū)鑄行的,此后各朝均有鑄行。

公元1796年,高宗讓位,仁宗登基,改元嘉慶,嘉慶年間,清政府允許百姓使用白銀,并且再次整頓錢制,增加鑄造量,鑄行“嘉慶通寶”,最初所鑄力求工整美觀,錢重一錢二分,面文仍用宋體,背文為滿文局名。但有背文于穿左用草書,穿左用楷書,有“福、壽、康、寧、桂”也有穿右為滿文“寶”字,穿右為楷書“福、壽、康、寧”連在一起為一種吉語,是錢局為吉慶所鑄之錢,也叫“吉語錢”,參與流通。在嘉慶年間,由于政府開支加大,官爐偷工減料,各地方錢局所鑄制錢質(zhì)量下降,造成有的文字不清,錢重減輕,錢體減小,錢質(zhì)低劣,等等,民間把這種制錢稱為“局私錢”以至到嘉慶末年,朝廷對此束手無策,下旨允許缺銅的錢局自行停鑄,如要繼續(xù)出錢,必須足重一錢二分,否則罪其省府。因此各省紛紛停鑄。市面上的銅錢有所減少,使得物價(jià)也跟著下跌了。

從順治到嘉慶是清朝的盛世期,社會(huì)生產(chǎn)較穩(wěn)定,在錢制上是明朝的延續(xù),在發(fā)行制度上較前朝更加健全一些,所有皆為小平錢,有利于流通。

公元1802 年,清宣宗繼位,改元道光,鑄行“道光通寶”,錢制沿乾隆,嘉慶成例,道光年間,因?yàn)轼f片的非法輸入日漸嚴(yán)重,白銀外流加大,日甚一日,銀價(jià)上漲,以往千銀兌白銀一兩的情況不能維持了,道光二十五年御史劉良駒奏稱:“京中紋銀每兩易制錢幾及兩千文,外省則每兩易制錢二千二三百文不等?!便y貴錢賤,銅錢購買力下降,政府是賠本鑄錢。西南各省錢局不斷減重,由一錢兩分,減為七八分,民間私鑄錢更是減輕到三四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銀價(jià)暴漲,各省錢局發(fā)生嚴(yán)重虧損,紛紛停鑄。到道光末年,只剩下京師兩局,寶云、寶浙等幾局出錢,寶川、寶直、寶黔仍屬私鑄,是地方官員與錢局人員勾結(jié)鑄造。因而“道光通寶”制錢大小輕重不一,比較正規(guī)的在2.2厘米左右,輕小的就不一了,且相當(dāng)普遍。

道光三十年,清宣宗去世,文宗即位,第二年改元咸豐,戶部準(zhǔn)命各錢局鑄“咸豐通寶”制錢。三年推出“咸豐元寶”及“咸豐重寶”大錢,咸豐錢幣版本極多,有近千種。(詳見咸豐錢幣)

清文宗于咸豐十一年七月死于熱河,清穆宗繼位,改元祺祥,鑄有“祺祥通寶”、“祺祥重寶”而后改元為同治,于同治元年開鑄“同治通寶”制錢,面文仿宋,楷書都有,各地所鑄之錢參差不齊,輕重不一。

“祺祥”年號定于咸豐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廢于同年十月五日,短短六十九天,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短命年號。而祺祥錢也因此而鑄行時(shí)間短促,尚未流通,就被廢行了,因而傳世甚少,極難見到。祺祥錢分“祺祥通寶”和“祺祥重寶”,僅有寶泉局、寶源局、寶云局、寶蘇局有鑄?!办飨橥▽殹睆郊s2.7厘米,重一錢二分,面文楷書,順讀?!办飨椤敝貙殹皬郊s3.5厘米,重七錢四分,為當(dāng)十錢,此錢做工較精整美觀,因存世較少為收藏者重視。

同治錢因鑄錢虧損等原因,鑄行很不正常,時(shí)鑄時(shí)停,現(xiàn)常見約有寶泉、寶源、寶蘇、寶浙、寶鞏、寶昌、寶川、寶桂、寶直、寶云、寶東等局錢,其余皆少見或僅見樣錢。同治年間僅鑄行了當(dāng)十以下大錢,開鑄的錢局有:寶源、寶泉、寶云、寶鞏和新疆阿克蘇等局,大小輕重也不一,新疆局及寶鞏局曾鑄有當(dāng)五錢,新疆寶伊局有當(dāng)四錢。同治時(shí)期本就鑄錢不多,民間又普遍使用白銀,而且外國機(jī)制銀元的輸入頗多,且成色制度均有保證,使用頗方便,故而銅錢的使用也就日見減少了。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清穆宗去世,慈禧太后迎立自己的胞妹(醇親王福晉)的兒子入繼為帝,改元光緒,先后鑄行過“光緒元寶”和“元緒重寶”,“光緒通寶”,通寶制錢鑄于公元1875-1908年之間,錢重從開始的一錢逐步減至八分,最后減至六分,該錢書法為楷書,此外寶福局也鑄過篆文錢,光緒通寶錢背文為滿文記局名,也有星月紋,字有寶河、寶真、寶津、寶云、寶黔等,還有銘“千字文”者(即背穿上各見“千字文”中一字,為宇、宙、日、月、往來等字)。另外在戊子年(公元1888年)出過一種背穿左為“戊子”右為“河”字的戊子錢。光緒十五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廣東從英國購買的機(jī)器制造我國歷史上第一批機(jī)制幣,不再為方孔圓錢形狀了,此后相繼在各省推廣實(shí)行,遂步取代了“方孔圓錢”。

光緒帝于三十四年十月,(公元1908年)去世,此前一天慈禧太后去世,醇親王之子溥儀繼位,改元宣統(tǒng),為封建社會(huì)的最后一位皇帝,宣統(tǒng)年間,全國各省幾乎都已停鑄制錢,僅寶泉局鑄過一種重一錢的“宣統(tǒng)通寶”小平錢,數(shù)量也不多,分為大小兩種,新疆地區(qū)有“宣統(tǒng)通寶”紅錢,以及寶廣、寶福兩局出過機(jī)制幣。寶泉局所出的大錢直徑在2.4厘米,小樣錢直徑1.8厘米,因?yàn)殇邇x登基時(shí)只有3歲,加上錢也不大,因此民間把此錢稱為“小宣統(tǒng)”、“小宣統(tǒng)”面文書法為楷書,背文為滿文局名?!靶y(tǒng)通寶”是我國封建社會(huì)最后一個(gè)王朝的最后一位帝王鑄行的最后一種方孔圓錢。方孔圓錢的鑄行從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鑄行“半兩錢”到“宣統(tǒng)通寶”結(jié)束,經(jīng)歷了兩千年的歲月,是我國乃至世界鑄幣史上的一個(gè)奇跡。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二” 60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戶” 8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一” 4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戶” 4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工” 1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工” 12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同” 7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浙” 1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2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陽” 7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左“延” 40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延” 250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延” 45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南” 500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宣” 1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宣” 15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寧” 1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昌” 6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東” 1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荊” 8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荊” 20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河” 2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同一厘” 60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東”上下“一厘” 130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東一厘” 1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福一厘” 2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戶一厘” 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工一厘” 8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江一厘” 2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原一厘” 2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宣一厘” 2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薊一厘” 3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浙一厘” 1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河一厘” 1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昌一厘” 1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陽一厘” 15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十二種監(jiān)局 4元
順治通寶楷書大樣背上“?!?500元
順治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泉局 5000元
順治通寶楷書折二雕母背“原” 20000元
順治通寶楷書折十背“十一兩” 500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羅漢錢 10元 圣祖康熙年間鑄,面文楷書直讀,背記局,分滿文,滿漢文二種,滿文錢仿順治四式,背寶泉、寶源二局,滿漢文錢仿順治五式,穿左為滿文寶,穿右為漢文記局名;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臺(tái)桂陜云漳。尚有鞏西二字,徑2.5--2.7厘米,重3.8--5.6克。另有少數(shù)背星、月紋及合背錢,記地支錢。當(dāng)十大錢徑4.7厘米,傳世以背鞏,西,當(dāng)十大錢罕見,背大字廣,南,面文雙點(diǎn)通背東者亦少見。記地支錢更罕。.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十四種監(jiān)局 3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小“臺(tái)” 4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大“臺(tái)” 15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西” 300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鞏” 200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漳” 1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桂” 2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南” 3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廣” 100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大清” 80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南”星月 40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子” 250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丑” 250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寅” 250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巳” 250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干支“?!?2500元
雍正通寶楷書小平寶源局雕母 12000元 世宗雍正年間鑄,胤禎得隆科多,羹堯之助,以謀取得帝位。雍正通寶面文楷書,直讀,背穿左為滿文寶字,穿右滿文記局,泉源浙武河昌云蘇南安黥鞏濟(jì)晉臺(tái)川。雍正錢按順治四式,形態(tài)工整,規(guī)格統(tǒng)一。在清代諸錢中居少而精地位,一般徑2.6--2.8厘米,重3.6--4.5克。存世尚有寶黔折二大錢,徑3.1厘米,甚罕見,合背錢亦稀少。

雍正通寶楷書小平寶泉局雕母 15000元
雍正通寶楷書小平多局監(jiān)造普品 3元
雍正通寶楷書小平背寶安局 10元
雍正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晉局 10元
雍正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濟(jì)局 10元
雍正通寶楷書小平背寶川局 80元
雍正通寶楷書小平背寶南局 180元
雍正通寶楷書折二背寶黔局 2000元


乾隆通寶楷書小平多局監(jiān)造普品 1元 高宗乾隆元年始鑄。面文楷書直讀,背文沿雍正滿文穿左為寶,穿右為鑄局名,新疆紅錢穿左滿文,穿右為維吾爾文。計(jì)有泉源直蘇昌浙福武南川濟(jì)晉陜鞏安云黔臺(tái)伊,庫車,葉爾羌,葉爾奇木,阿克蘇,烏汁,喀會(huì),和田。幣材多用黃銅、青銅、新疆用紅銅,一般徑2.2--2.5厘米,重2.4--4.8克,分大樣,小樣,少數(shù)錢背有星、漢字,又有記年,記值,合背,吉語等錢。傳世以雕母珍貴。

       

乾隆通寶楷書小平背上“福” 250元
乾隆通寶楷書小平背右“?!?220元
乾隆通寶楷書小平背阿克蘇局 5元
乾隆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雕母 4500元
乾隆通寶楷書小平合背 150元
乾隆通寶楷書小平背寶陜局雕母 8000元
乾隆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母錢 1500元
乾隆通寶楷書折十背寶鞏局 5000元
乾隆通寶楷書特大型背寶泉局 38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泉局 10元 仁宗嘉慶年間鑄。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穿左為寶,穿右為鑄局名;泉源直蘇昌浙福武南川晉陜鞏云東黔,伊,阿克蘇,幣材含鉛錫各半,故錢質(zhì)灰暗脆弱,一般徑2.2---2.6厘米,重2--4克,少數(shù)錢可見星月紋,另有吉語錢,如??祲蹖?,天下太平等。此時(shí)的大清朝已是日薄西山。傳世元珍稀品。

       

嘉慶通寶楷書小平背“桂” 5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桂” 100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寶直局 4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寶蘇局寬緣 100元
嘉慶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雕母 50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源局雕母 6000元
嘉慶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源局雕母 60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十背寶川局 3500元
道光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泉局 10元 宣宗道光年間鑄。形制同嘉慶錢,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名:泉源直蘇南昌武川浙福晉陜廣桂云東黔,伊犁,阿克蘇,庫車,寶新。道光錢制作粗糙,大小不一,輕重懸殊,一般徑2.2--2.4厘米,重2.5--3.6克,清廷由于入不敷出,新疆阿克蘇,庫車,寶新三局始鑄虛值析五,當(dāng)十錢,亦是清錢虛值錢之始。傳世幾無稀罕之品。

      

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壹分” 300元
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十八年” 20元
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阿克蘇局精鑄 500元
道光通寶楷書折三背阿克蘇局 1000元
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寶蘇局雕母 8000元
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雕母 5000元
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源局雕母 4500元
咸豐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鐵母 2000元 文宗咸豐年間鑄。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滿漢文記局,漢文記值,記重,種類繁多,小平錢稱通寶,當(dāng)四,五,八十,五十,稱重寶,當(dāng)八十,百,二百,五百,千稱元寶,其時(shí)軍費(fèi)大增,國庫空虛,使物價(jià)飛漲,貨幣嚴(yán)重貶值。小平錢徑2.2---2.6厘米,重2.4---4.2克。同是重寶錢,當(dāng)五十大者徑6厘米,重80克,小者徑4.6厘米,重30克,當(dāng)百元寶錢更是盡出洋相,重者296克,輕者36克,形制極其混亂。咸豐錢品類浩繁,僅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達(dá)917種,鑄局有:泉源直薊福陜昌河德晉云東武桂浙濟(jì)臺(tái)蘇鞏川黔南廣,伊犁,迪化,葉爾羌,庫車,阿克蘇,喀會(huì),傳世以小平雕母,寶福局計(jì)值,計(jì)重錢少見,新疆寶迪局當(dāng)八十為珍品。

                                                                
咸豐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雕母 4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二背寶泉局“當(dāng)五”戴書 6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大樣背“伍文” 3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拾文” 8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拾文” 28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十鐵線珍寶背“當(dāng)十” 2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雕母 5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寶泉局 35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星月“當(dāng)五十” 5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二十背寶泉“當(dāng)百” 3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二十背寶泉“當(dāng)百”星月 8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五十背寶泉“當(dāng)百”雕母 1000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五十背寶泉局“當(dāng)五百” 500元
咸豐元寶楷書特大型背寶泉局“當(dāng)千” 900元
咸豐重寶楷書小平背寶源局“當(dāng)五” 2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二背寶源局“當(dāng)五” 5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源局“當(dāng)十” 5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二十背寶源局“當(dāng)百” 40元
咸豐元寶楷書大型背寶源局“當(dāng)五百” 500元
咸豐元寶楷書大型背寶源局“當(dāng)千” 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源局“當(dāng)十” 1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寶直局“當(dāng)五十” 6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二十背寶直局“當(dāng)百” 80元
咸豐重寶楷書小平背寶薊局“當(dāng)五” 6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小平背寶薊局“當(dāng)十” 8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薊局“當(dāng)十” 7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寶薊局“當(dāng)五十” 28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二十背寶薊局“當(dāng)百” 1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濟(jì)局“當(dāng)十” 1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寶濟(jì)局“當(dāng)五十” 150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五十背寶濟(jì)局“當(dāng)百” 1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二背寶德局“當(dāng)十” 4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德局“五十” 25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二十背寶德局“當(dāng)五十” 20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二十背寶德局“當(dāng)百” 25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陜局“當(dāng)十” 1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陜十” 220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五十背寶陜局“五百” 3000元
咸豐元寶楷書特大型背寶陜局“當(dāng)千” 3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鞏局“當(dāng)十” 8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二十背寶鞏局“五十” 35元
咸豐重寶楷書大型背寶鞏局“當(dāng)百” 5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五十背寶鞏局“五百” 300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五十背寶鞏局“當(dāng)千” 300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二十背寶河局“當(dāng)五百” 4200元
咸豐元寶楷書折五十背寶河局“當(dāng)千” 5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浙局“當(dāng)三十” 2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二背寶浙局“當(dāng)二十” 18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寶浙局“當(dāng)四十” 3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十大型背寶浙局“五十” 3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二十背寶浙局當(dāng)頭“百” 20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浙當(dāng)十” 5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浙四十” 5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五十” 2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特大型背“浙當(dāng)百” 7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當(dāng)頭十” 3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十大清背寶福局“一十” 25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二十背“二十” 1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寶桂局“五十” 8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寶昌局“五十” 25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寶安局“當(dāng)五十” 28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寶云局“當(dāng)五十” 3500元
咸豐重寶楷書小平背寶迪局“當(dāng)八” 10元
咸豐重寶楷書小平背寶迪局“當(dāng)十” 5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寶迪局“當(dāng)五十” 500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二十背寶伊局“當(dāng)五十” 240元
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寶伊局“當(dāng)四” 280元


祺祥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 3800元 穆宗祺祥年間鑄。其時(shí)穆宗初登帝位,由載垣,肅順八大臣輔佐政,改元祺祥,并鑄祺祥通寶,重寶錢。未久慈禧攝政即改元同治,祺祥錢未及通行。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計(jì)局,小平徑2.5---2.8厘米,重寶當(dāng)十錢徑35厘米,重12.5克上下。又有合背錢,祺祥錢傳世均甚少。


祺祥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源局 2800元
祺祥通寶楷書小平背寶蘇局 20000元
祺祥通寶楷書小平背寶云局 1000元
祺祥通寶楷書小型背寶鞏局 35000元
祺祥重寶楷書折五背寶源局“當(dāng)十” 3500元
祺祥重寶楷書折五背寶泉局“當(dāng)十” 6800元
祺祥重寶楷書折五背寶鞏局“當(dāng)十” 35000元
同治通寶楷書小平多局監(jiān)造普品 2元 穆宗同治年間鑄。因咸豐大錢造成混亂,平錢用途日減,致使許多省局停鑄,此錢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計(jì)有:泉源直蘇昌浙福濟(jì)云廣桂鞏川東武臺(tái)陜南晉黔,伊犁,阿克蘇,此錢銅差質(zhì)輕,一般徑2.2--2.5厘米,重2--3.6克,近期發(fā)現(xiàn)一枚背滿漢文,寶東錢,徑2.5厘米,重5.5克,以輔西氏古錢大辭典,套子錢20品描圖之缺,重寶面文同小平錢,背有計(jì)值者,徑2.3--3.8厘米,重6--12克,傳世當(dāng)十個(gè)別局較少見。

同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寶云局“八” 15元
同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雕母 7000元
同治通寶楷書小平部頒各局樣錢 700元
同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新十” 8元
同治通寶楷書小平背阿無蘇局“當(dāng)五” 5元
同治通寶楷書折五背寶泉局“當(dāng)十” 10元
同治通寶楷書折五部頒各局樣錢 1200元
同治通寶楷書折五背寶伊局“當(dāng)四” 2000元
同治通寶楷書折三背寶鞏局“當(dāng)五” 8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金”、“宇” 8元 德宗光緒年間鑄。通寶面文多為楷書,少數(shù)局亦有篆書,背滿文記局名,漢文年叫記年錢。計(jì)有:泉源蘇直浙昌福武南晉陜川廣桂云黔津沽漳河吉寧東奉新,伊犁,庫車,阿克蘇。另有背記值,星月紋及合背錢,一般徑2--2.4厘米,重1.8--3克。廣東,福建,天津,吉林有機(jī)制錢,山西寶晉局鑄大通寶錢徑4.8厘米,重24.2克,吉語錢等。重寶面文較通寶錢清秀工整,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名,漢文記值,傳世以雕母為珍品,貴州發(fā)現(xiàn)一枚通寶當(dāng)百小錢,徑2.4厘米,重2.73克,試問此錢何以流通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日”、“往” 8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來”、“列” 8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宙” 8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下“村” 1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蘇”精品 18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白銅背上“?!?15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桂” 25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星月 25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源局雕母 55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部頒各局樣錢 800元
光緒通寶楷書折五背寶泉局“當(dāng)十”雕母 650元
光緒通寶楷書折二背寶蘇局“當(dāng)五” 10元
光緒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源局“當(dāng)十” 10元
光緒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源局“當(dāng)十” 10元
光緒通寶楷書折五部頒各局“當(dāng)十” 12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寶薊局機(jī)制 14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庫平廣一錢” 25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官板四分” 6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寶直局機(jī)制 500元
光緒通寶楷書折二背奉天紫銅機(jī)制幣 180元
天子萬年楷書折五背江南局機(jī)制幣 5000元  
一統(tǒng)大清楷書折五背江南局機(jī)制幣 3000元  
宣統(tǒng)通寶楷書小平小型背寶泉局 7元 清末代皇帝宣統(tǒng)年間鑄。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泉源福廣,小平錢徑1.2---2.4CM,當(dāng)十徑2.5--3.7CM,近期發(fā)現(xiàn)庫車當(dāng)十錢,寶新當(dāng)十錢新疆紅錢,為宣統(tǒng)通寶增加新品,徑2.2CM,重3.6克傳世較多。

.     

宣統(tǒng)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 20元
宣統(tǒng)通寶楷書小平小型背寶鞏局機(jī)制 10元
宣統(tǒng)通寶楷書小平小型背寶福局機(jī)制 25元
宣統(tǒng)通寶楷書小平小型雕母寶泉局 6500元
天國通寶楷書折五背“通寶” 30000元 太平天國于癸好三年占領(lǐng)南京時(shí)鼓鑄的折十大錢,面文“天國”楷書直讀,背文“通寶”橫讀,徑3.75CM,穿0.95CM重27克,通寶者,表示太平天國通用之寶,因此錢為過渡性錢幣,發(fā)行時(shí)間十分短暫,后改稱“圣寶”“通寶”錢銷毀改鑄圣寶錢,故流傳至今,亦極罕見,發(fā)現(xiàn)地區(qū)僅限南京附近。


天國通寶楷書折五背“圣寶” 230元
太平天國楷書小平宋體背“圣寶” 200元 太平天國鑄。洪秀全于咸豐三年定都南京,并正式鑄行太平天國錢,幣材金,銀,鉛鐵俱有,然以銅幣為主,形制分小平錢徑1.9厘米,重2.2克,折五錢徑2.85厘米,當(dāng)十徑3.8---4.2厘米,當(dāng)五十徑4.8--5.2厘米,錢文多為宋體字,次為楷書,國字方框內(nèi)從王,名稱不一,有太平天國,天國,背文有通寶,圣寶,初期與后期相比,差別很大,實(shí)與國力有關(guān),大花錢徑33.5厘米,重達(dá)4500克,太平天國錢因其制作精美,廣受喜愛,傳世以面文:太平天國,背文圣寶者最為長見。


太平天國楷書折五宋體背“圣寶” 600元
太平天國楷書折十宋體背“圣寶” 1100元
太平天國楷書折五十宋體背“圣寶” 1700元
太平天國楷書折二背“圣寶” 120元
太平天國楷書折五背“圣寶” 500元
太平天國楷書折二十背“圣寶” 650元
太平天國楷書小平背“太平” 150元
太平天國楷書小平背“圣寶” 25元
太平天國楷書小平大樣背“圣寶”母錢 7000元
太平天國隸書小平大樣背“天國” 220元
太平天國隸書小平背“圣寶” 2000元
太平天國楷書特大型背“圣寶” 70000元
平靖通寶楷書小平背右“中” 1000元 清晚其天地會(huì)鑄幣,三合會(huì)首領(lǐng)李文茂攻占廣西和柳州,自稱平靖王,并鑄平靖勝寶錢,面文楷書直讀,形制較通寶欠佳,背文按各軍番號鑄前營,后營,左營,右營,中營及御林軍,長勝軍七種文字,徑2.7厘米,重7--11克,此錢類似錢牌,以表明持有者所在單位。次年李文茂戰(zhàn)敗身亡。所鑄不多,傳世難得一見。


平靖勝寶楷書小平背“長勝軍” 3800元


平靖勝寶楷書小平背“前營” 1200元
平靖勝寶楷書小平背“后營” 1200元
平靖勝寶楷書小平背“中營” 1200元
平靖勝寶楷書小平背“左營” 1200元
平靖勝寶楷書小平背“右營” 1200元
太平通寶楷書小平背月“明” 300元 上海小刀會(huì)咸豐四年鑄,面文隸書,直讀,背日、月、或穿下明字,日、月相合乃一明字,以示反清復(fù)明之目標(biāo),徑2.4厘米,重3.2--4.5克,小刀會(huì)之太平通寶鑄行僅一年,故傳世不豐。
太平通寶楷書小平背“文” 500元
天朝通寶楷書小平背“永” 600元 清晚期天地會(huì)所鑄會(huì)錢,面文隸書,直讀,背穿上銘一永字或穿下永字,經(jīng)2.3---2.4CM,重4克上下。傳世少見。 
皇帝通寶楷書小平小樣背“浙” 400元 清晚期天地會(huì)所鑄會(huì)錢,面文隸書,直讀,背穿上圣,穿右圣,又有背滿文寶漢文浙錢,徑2.4CM,重5克。背滿文者為混在清錢中攜帶,以避清軍耳目。傳世較多。
皇帝通寶楷書小平背“圣” 2000元
開元通寶楷書小平背“武” 1500元  清晚期天地會(huì)所鑄會(huì)錢,面文隸書,直讀,開元較通寶大,背穿銘一武字,或穿上,或背右,徑2.3---2.5cm,傳世難得一見。
嗣統(tǒng)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1000元  咸豐十年天地會(huì)系統(tǒng),貴州張保山起義軍鑄幣,他自托大明后裔,號秦王,建元嗣統(tǒng)。面文拙補(bǔ)楷書,直讀,光背無文,徑2.3--2.5CM,重4.5--7克傳世不多。屬罕見品。.
明道通寶楷書小平背“天” 1500元  清晚期天地會(huì)所鑄會(huì)錢,面文楷書混厚拙補(bǔ),直讀,背穿上天字,徑約2.5cm,傳世不多見。

1.《【1000元朝錢幣兌換】專題宋元明清古錢幣價(jià)格表》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shí),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diǎn),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1000元朝錢幣兌換】專題宋元明清古錢幣價(jià)格表》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jìn)行證實(shí),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shí)性、完整性、及時(shí)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shí)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47358.html

上一篇

100元朝鮮幣能換多少人民幣看這里!一百塊人民幣在朝鮮能買到什么?帶你看看最真實(shí)的朝鮮

下一篇

1225年元朝看這里!元朝罕見漢宰相:一位唯一11朝元老宰相,一位唯一元史漏載宰相

【1000元朝錢幣兌換】宋元明清古錢幣價(jià)格表

【1000元朝錢幣兌換】宋元明清古錢幣價(jià)格表

1000元朝錢幣兌換相關(guān)介紹,北宋時(shí)期的硬幣有三個(gè)主要特征。第一,錢文出現(xiàn)年號,接連鑄造的年號有45種,判別大多數(shù)是歷代罕見的。 二,貨幣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區(qū)域銅鐵錢兼用,顯示了一種割據(jù)的局面。三,錢幣的形態(tài)、錢文書體以及幣材呈...

1000元朝錢幣兌換專題之有關(guān)元朝的十個(gè)有趣冷知識(shí)

1000元朝錢幣兌換專題之有關(guān)元朝的十個(gè)有趣冷知識(shí)

1000元朝錢幣兌換相關(guān)介紹,元朝始于1271年,滅亡于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比較短命的大一統(tǒng)王朝。 下面小編整理了有關(guān)元朝比較有趣的十條冷知識(shí),一起來看看吧。 元朝全盛時(shí)期版圖 10,元朝的法律 游牧民族打仗是好...

關(guān)于1000元朝錢幣兌換我想說你認(rèn)識(shí)這些錢嗎?

關(guān)于1000元朝錢幣兌換我想說你認(rèn)識(shí)這些錢嗎?

1000元朝錢幣兌換相關(guān)介紹,4月末,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從2019年8月30日開始發(fā)行2019年版5套的消息。 其中紙幣因增強(qiáng)了色彩飽和度而引起了一波不小的討論,有人說它顏值高得舍不得花,也有人表示這鮮艷得像是開了美顏加了濾鏡。 ...

【1000元朝錢幣兌換】專題元朝末年,財(cái)政支出為什么會(huì)膨脹到財(cái)政收入的400多倍?

【1000元朝錢幣兌換】專題元朝末年,財(cái)政支出為什么會(huì)膨脹到財(cái)政收入的400多倍?

1000元朝錢幣兌換相關(guān)介紹,文|郭敏 忽必烈在詔書中承認(rèn)金銀的地位,為什么要加上“不得不”字樣,因?yàn)榉缮显褂矌藕徒疸y。 比如至元十九年(1282)中書省頒發(fā)的《整治鈔法條劃》、至元二十四年(1287)尚書省頒行的《至元寶...

關(guān)于1000元朝錢幣兌換我想說十年鈔票變廢紙:人類歷史上第一個(gè)紙幣帝國,是如何被通膨玩死的

  • 關(guān)于1000元朝錢幣兌換我想說十年鈔票變廢紙:人類歷史上第一個(gè)紙幣帝國,是如何被通膨玩死的
  • 關(guān)于1000元朝錢幣兌換我想說十年鈔票變廢紙:人類歷史上第一個(gè)紙幣帝國,是如何被通膨玩死的
  • 關(guān)于1000元朝錢幣兌換我想說十年鈔票變廢紙:人類歷史上第一個(gè)紙幣帝國,是如何被通膨玩死的

【1000元朝錢幣兌換】專題元朝紙幣制度的成敗得失,對中國紙幣制度造成深遠(yuǎn)影響

  • 【1000元朝錢幣兌換】專題元朝紙幣制度的成敗得失,對中國紙幣制度造成深遠(yuǎn)影響
  • 【1000元朝錢幣兌換】專題元朝紙幣制度的成敗得失,對中國紙幣制度造成深遠(yuǎn)影響
  • 【1000元朝錢幣兌換】專題元朝紙幣制度的成敗得失,對中國紙幣制度造成深遠(yuǎn)影響
【1000元朝錢幣兌換】專題元朝紙幣對于當(dāng)時(shí)的中國和世界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

【1000元朝錢幣兌換】專題元朝紙幣對于當(dāng)時(shí)的中國和世界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

1000元朝錢幣兌換相關(guān)介紹,元朝的歷史不算悠久,但也不短。元朝時(shí)期,朝廷利用貨幣手段達(dá)到了統(tǒng)一全國經(jīng)濟(jì)、發(fā)展內(nèi)、對外貿(mào)易的目的。 今天的人看待元朝,多半只注意到他的武功和疆域,卻忽略了紙幣。而從一開始皇帝決定用紙幣而不用銅錢,還...

【1000元朝錢幣兌換】元代紙幣的世界影響

  • 【1000元朝錢幣兌換】元代紙幣的世界影響
  • 【1000元朝錢幣兌換】元代紙幣的世界影響
  • 【1000元朝錢幣兌換】元代紙幣的世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