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_少妇福利无码视频_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_一级毛片国产A级片

當前位置:首頁 > 話題廣場 > 歷史專區(qū) > 唐朝

949在線觀看唐朝豪放女專題之芥子園畫傳初集-畫論翻譯

芥末源花田草集

西一

今天人們喜歡真山水,和畫山水沒什么兩樣。

當其屏嶂列前、幀冊盈幾,面彼崢嶸遐曠、峰翠欲流、泉聲若答,時而煙云晻(暗)靄,時而景物清和,宛然置身于一丘一壑之間。不必蠟屐扶筇[1],而已有登臨之樂。

獨是難人畫猶不若其自能畫。人畫之妙從外入,自畫之妙由心出。其所契于山水之淺深,必有間矣。余生平愛山水,但能觀人畫而不能自為畫。間嘗舟車所至,不乏摩詰、長康[2]之流。降心問道,多蹙額(皺眉頭)曰:"此道可以意會,難以形傳。"予甚為不解。

今一病,經(jīng)年不能出游。坐臥斗室,屏絕人事。猶幸湖山在我?guī)紫?,寢食披對,頗得臥游之樂。因署一聯(lián)云:"盡收城郭歸檐下,全貯(貯)湖山在目中。"獨恨不能為之寫照,以當枚生《七發(fā)》[3]。因語家倩[4]因伯[5]曰:"繪圖一事,相傳久矣。奈何人物、翎毛、花卉諸品皆有寫生佳譜,至山水一途,獨冺冺(泯)無傳。豈畫山水之法洵可意會,不可形傳耶?抑畫家自秘其傳,不以公世耶?"因伯遂出一冊,謂予曰是先世所遺,相傳已久。予見而奇之,細為玩賞。委曲詳盡,無體不備,如出數(shù)十人之手。其行間標釋書法,多似吾家長蘅[6]手筆。及覽末幅,得"李氏家藏"及"流芳"印記,益信為長蘅舊物云。但此系家藏秘本,隨意點染,未有倫次,難以啟示后學耳。因伯又出一帙,笑謂予曰:"向居金陵芥子園時,已囑王子安節(jié)[7]增輯編次久矣。迄今三易寒暑,始獲竣事。"予急把玩,不禁擊(擊)節(jié),有觀止之嘆。計此圖原帙凡四十三頁,若為分枝、若為點葉、若為巒頭、若為水口,與夫坡石橋道、宮室舟車,(瑣)細要法無不畢具。安節(jié)于讀書之暇,分類仿摹,補其不逮,廣為百三十三頁。更為上窮歷代、近輯名流,?。▍R)諸家所長,得全圖四十頁,為初學宗式。其間用墨先后,渲染濃淡,配合遠近諸法,莫不較若列眉[8]。依其法以成畫,則向之全貯(貯)目中者,今可出之腕下矣。有是不可磨滅之奇書而不以公世,豈非天地間一大缺陷事哉?急命付梓。俾(bǐ使,~便考查)世之愛真山水者,皆有畫山水之樂。不必居畫師之名而已得虎頭之實[9]。所謂咫尺應須論萬里者,其為臥游不亦遠乎?

時,

康熙十有八年。歲次巳未,長至后三日。

湖上笠翁李漁題于吳山之層園。

[1] 蠟屐:以蠟涂木屐,語出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

筇:qióng 一種竹子。實心,節(jié)高,宜于作拐杖。

[2] 摩詰:王維,字摩詰;長康:顧愷之,字長康。

[3] 《七發(fā)》:漢代辭賦家枚乘的賦作。

[4] 家倩:指女婿。倩:qìng。

[5] 因伯:沈因伯,李漁之婿。

[6] 長蘅:李流芳(1575~1629)明代詩人、書畫家。字長蘅,一字茂宰,號檀園、香海、古懷堂、滄庵,晚號慎娛居士、六浮道人。

[7] 王子安節(jié):王概,字東郭,又字安節(jié)。

[8] 較若列眉:即"朗若列眉"指非常明白。

較:明顯,如"較然著明"。

[9] 虎頭:即東晉畫家顧愷之。顧愷之字長康,小字虎頭。

序二

《芥子園畫傳》,為秀水王安節(jié)先生所摹,湖上李笠翁序而刊之,三易寒暑而后卒[1]事。其摹繪之精,鐫刻之工,世無其匹,久已風行海內(nèi),丹青家罔[2]不家置一編矣。顧[3]是書成于康熙十有八年,迄今已二百余載。原版初印之本絕不可得,其坊間輾轉(zhuǎn)翻刻者,則又不免訛誤,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欲求善本實未易覯[4]。鴛湖巢君子余[5],為張子祥[6]先生入室弟子,間嘗[7]與其師談及《芥子園畫傳》之妙,欲就先生所藏之善本,重加校刊。未果,而先生捐館[8]。今先生文孫益卿茂才[9],克[10]成先志,以付石印。因巢君介[11]小樓主人王子松堂[12]丐[13]序于余,余于此事固門外漢,將何以序之哉?然重以松堂及巢君之命,不敢固辭[14],乃[15]就見聞所及,掇拾捃摭[16]以應之曰。畫傳固何自昉[17]哉?以予所知,最早者為南齊謝赫[18]之《畫品錄》[19],品第畫家優(yōu)劣,自陸探微[20]以下,凡二十七人,分以六品,各為之評。畫家之稱六法[21]始于是[22]書。次則陳姚最[23]所撰之《續(xù)畫品》,蓋[24]繼謝赫《畫品》而作。所錄凡二十人,系[25]以論斷,十有六篇。惟敘時代而不分品第,與謝書體例不同。又次則《貞觀公私畫史》[26],乃唐裴孝源所撰。其書雖以貞觀畫史為名,實則所錄皆隋代官庫之本,畫辟[27]亦終于隋楊契丹,蓋記隋室舊藏至貞觀初尚存者爾。前列畫名,后列作者之名,而以《梁太清目》[28]所有無分注于下。則欲考隋以前名畫之目者莫古于是書也。至張彥遠[29]又有《歷代名畫記》之作,其前三卷皆為畫論,四卷以下皆畫家小傳、逸文佚事,引據(jù)浩博,多可以資考證,不但品評丹青而已。《唐朝名畫錄》[30]為唐朱景元所著,所錄畫家分為神品、妙品、能品、逸品,神、妙、能各分三等,逸品則不分等。畫家之稱逸品,自[31]景元[32]始。又有《畫山水賦》[33]并附《筆法》[34],相傳為唐荊浩[35]所撰。然文皆拙澀[36],殆[37]出于他人所依托,以流傳已久,且所論畫法時有可采,故亦得傳至于今。至宋劉道醇[38]有《五代名畫補遺》[39]之作,則因胡嶠先作《梁朝名畫錄》,而劉氏補其遺,與《宋朝名畫評》并傳,蔚為大觀矣。《宋朝名畫傳》分為六門:曰人物,曰山水林木,曰畜獸,曰花柳翎毛,曰鬼神,曰屋木,每門又各分神、妙、能三品。古畫之分類記載自此書始。而黃休復[40]之《益州名畫錄》[41]繼之,所錄皆蜀中畫手,始于唐之乾元[42],訖于宋之乾德[43],凡五十八人,以逸、神、妙、能四品分隸[44],與朱景元書同例,惟移逸品于三品上,則見解稍異耳。其繼張彥遠《名畫記》而作者,則有宋郭若虛[45]之《圖畫見聞錄》,起五代,訖宋熙寧[46]七年,所分四門:曰敘事[47],曰記[48]藝,曰故事拾遺,曰近時[49]。所論多深解畫理,故馬端臨《文獻通考》[50]稱此書為書畫之綱領焉。宋郭熙[51]著《林泉高致集》:曰山水訓,曰畫意,曰畫訣,曰畫題。其子思[52]又補以注釋并續(xù)二篇:曰畫格拾遺,記熙生平真跡;曰畫記,則述熙在神廟得寵遇之事者也。李薦則有《德隅齋畫品》,米元章則有《畫史》,而《宣和畫譜》[53]則不著作者姓名,以十門分類,所載凡二百三十一人,畫六千三百九十六軸。識者謂大抵[54]皆米芾[55]所鑒別,故其書皆在《博古圖》上。此則畫學中之大觀矣。此外,如宋鄧椿[56]之《畫繼》,元湯彥[57]之《畫鑒》,皆足以觀。而國朝[58]則《石渠寶笈》[59],而外,如周亮工[60]之《讀畫錄》、王毓賢之《繪事備考》、厲太鴻[62]之《南宋院畫錄》、鄒一桂[63]之《小山畫譜》,大都皆發(fā)明畫理,足以為后學之津梁[64]。而《芥子園畫傳》,則綜諸家之大成,益[65]之以勾皴諸法,無不畢具,而又增以海上名人畫稿,雖未得門徑者觀之,亦不難自尋門徑,以漸窺其堂奧[66]。然則此書之有功于藝事也,豈淺鮮哉[67]?昔人言,善繪事者必得其壽,蓋以筆下皆生氣[68],故氣類[68]相感而得長生。然有生氣者要必有生理,不解其理則生氣亦無自而生。此書則明明以生理餉[69]人,俾[70]天下之寢饋[71]于其中者皆登仁壽之域,其存心之仁厚為何如矣。巢君之畫,直造[72]乎荊關[73]之巔,胸中丘壑[74]即足以覘[75]經(jīng)濟[76]而驗[77]文章。予于巢君雖非深交,而以所作之畫觀之,已足以知其為人。而益卿茂才之善承先志,尤足欽佩。吾知此書一出,足以名世,足以壽世,而成之者之名之壽,胥[78]于是乎卜[79]之矣。光緒十有三年,太歲[80]在疆圉大淵獻[81]鞠[82]有黃華之月,山陰高昌寒食[83]生桂笙何鏞[84]識于海上皋廡[85]小隱之南牖[86]下,江陰建初蘇裕勛謹書。

[1] 卒:完畢,終了,完成。

[2] 罔:無,沒有。

[3] 顧:文言連詞,但,但是,不過。

[4] 覯:gòu遇見。

[5] 巢君子余:巢勛,字子余,號松道人,又號松華館主,浙江嘉興人。畫學張熊,工山水,并能花鳥。臨摹《芥子園畫傳》石印行世。

[6] 張子祥:張熊,字壽甫,號子祥,晚年又號祥翁,浙江嘉興人。擅長花卉。

[7] 間:私下。

嘗:曾經(jīng)。

間嘗:間或,有時。

[8] 捐館:捐棄所居之館舍,即死亡。

[9] 文孫:舊時用為對他人孫子的美稱。

益卿:人名。

茂才:即秀才。明清時代科舉考中的秀才沿用此名。另通用為:優(yōu)秀人才。

[10] 克:能夠。

[11] 介:居中引見的人。

[12] 王子松堂:王松堂。

[13] 丐:乞求,企求。

[14] 固辭:固:頑固;固執(zhí)。辭:推辭;拒絕。

[15] 乃:表示順接。于是;便。

[16] 掇拾捃摭jùn zhí:拾取搜集。

[17] 固:原來。

自:從;由。

昉:曙光初現(xiàn)。引申為開始。

[18] 謝赫:南朝齊,生平不詳。工寫人物。撰《畫品錄》。

[19] 《畫品錄》后世多稱《古畫品錄》,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評論畫家藝術的論著?!懂嬈蜂洝穼ψ匀龂鴮O吳至蕭梁三百年間二十七位畫家的畫藝,按其優(yōu)劣分別納入六品,加以評論。

[20] 陸探微:南朝宋,吳(今江蘇蘇州)人,擅長人物。

[21] 六法:中國畫技法術語。品評人物畫的六項標準。

南朝齊·謝赫《古畫品錄》所舉"六法"為: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jīng)營位置、傳移模寫。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將"氣韻生動"、"骨法用筆"列為首要之法。

清代鄒一桂《小山畫譜》則認為:"以六法言,當以經(jīng)營為第一,用筆次之,賦彩又次之,傳摹應不在內(nèi),而氣韻則畫成后得之,一舉筆即謀氣韻,從何著手?以氣韻為第一乃賞鑒家言,非作家也。"其后論者益眾,并逐漸應用到山水、花鳥等畫科。

現(xiàn)代錢鐘書,重新作了標點:"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jīng)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摹寫是也。"(《管錐編》第四卷)。

[22] 是:此。

[23] 姚最:南朝梁,字士會,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人。著《續(xù)畫品》。

[24] 蓋:用在句首,表示推測。

[25] 系:連綴。引申為系統(tǒng)。

[26] 《貞觀公私畫史》:裴孝源著。該書第一部分記錄當時皇家及私人收藏繪畫二百九十余卷,記錄內(nèi)容包括作者、畫名、本別、件數(shù)等。第二部分記錄四十七所佛寺的壁畫,記錄內(nèi)容為寺名及畫家姓名。

[27] 畫辟:畫家。

[28] 《梁太清目》:又名《梁太清畫目》。南朝梁人著。作者不詳。

[29] 張彥遠:字愛賓,唐河東蒲州(今山東永濟縣)人,官至大理寺卿。著《法書要錄》《歷代名畫記》?!稓v代名畫記》共分十卷,結構恢弘,內(nèi)容精詳。該書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完整的繪畫通史,也具有當時繪畫"百科全書"的性質(zhì)。

[30] 《唐朝名畫錄》:又名《唐朝畫斷》或《唐畫斷》,朱景玄著。《唐朝名畫錄》為中國第一部繪畫斷代史。此書共收唐初以來二百年間畫家一百二十六人,對其中九十七人,依據(jù)親見之作品進行品評。

[31] 自:從;由。

[32] 元:同"玄",奧妙的地方。朱景元即朱景玄,唐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官翰林學士,著《唐朝名畫錄》。

[33] 《畫山水賦》:傳為荊浩著。

[34] 《筆法》:又名《筆法記》荊浩著。是荊浩繪畫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驗總結。

[35] 荊浩,字浩然,五代河南沁水(今濟源)人。善詩文,通經(jīng)史,工畫山水,創(chuàng)北派畫風。

[36] 澀:文章難讀難懂。

[37] 殆:大概;恐怕。

[38] 劉道醇: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著《圣朝名畫評》《五代名畫補遺》。《圣朝名畫評》又名《宋朝名畫評》,該書公三卷,分人物、山水林木、畜獸、花竹翎毛、鬼神、屋木六門,每門分神、妙、能三品,人物門又分上、中、下三等。共九十余人,各系以傳,傳后加以評語。

[39] 《五代名畫補遺》:又名《廣梁朝名畫目》。系補宋·胡嶠《梁朝名畫目》而作,約成書于《宋朝名畫評》后。錄畫家二十三人,分人物、山水、走獸、花竹翎毛、屋木、塑作、雕木七門,每門又分神、妙、能三品,各有小傳及評語。

[40] 黃休復:字歸本,宋江夏人。

[41] 益州:成都?!兑嬷菝嬩洝罚河置冻啥济嬘洝?,黃休復著。該書收錄唐乾元初至北宋乾德年間在益州見有畫跡的蜀地畫家五十八人,又各系小傳,對于畫跡的存亡,皆有著錄。

[42] 乾元:唐肅宗李亨年號,公元758至759年。

[43] 乾德:宋太祖年號,公元963至967年。

[44] 隸:附屬。

[45] 郭若虛:并州太原人,宋真宗郭皇后之侄孫,曾以賀正旦副使之職出使遼。著《圖畫見聞錄》又名《圖畫見聞志》。該書分六卷。卷一序論,通論畫學。卷二至卷四為紀藝,載會昌元年后至北宋熙寧七年二百三十三年間二百八十四位畫家小傳,并作評論。卷五卷六為故事拾遺和近事,專錄畫壇遺聞軼事。

[46] 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熙寧:宋神宗年號(公元1068——1077年)。

[47] 敘事:應為"敘論"。

[48] 記:應為"紀"。

[49] 近時:應為"近事"。

[50] 《文獻通考》:馬端臨著。該書分為二十四門,三百四十八卷,是一部記載上古到宋寧宗時的典章制度沿革的文化通史。郭熙:字淳夫,河陽溫縣(今河南溫縣)人。官翰林待詔直長。郭熙山水,取李成之法,能自出胸臆。著《林泉高致集》?!读秩咧录酚置读秩咧隆?。

[51] 郭熙、郭思著?!读秩咧隆肥俏覈嬚撌飞弦徊肯到y(tǒng)、完整地探討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專門性著作,不僅對以往山水畫創(chuàng)作實踐經(jīng)驗進行了全面總結,而且代表了當時山水畫的最高理論水平。

[52] 思:郭思,郭熙之子。官至龍圖閣直學士。

[53] 《宣和畫譜》:中國繪畫史上第一部系統(tǒng)品評宮廷藏畫的著作。書中共收魏晉至北宋畫家二百三十一人,作品總計六千三百九十六件,并按畫科分為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畜獸、花鳥、墨竹、蔬果十門,廣泛采集各家畫論、史實記載,結合御府所藏畫卷,按時代先后,加以品第。

[54] 大抵:大概,大略。

[55] 米芾:字元章,世居太原,后遷至襄陽。工書畫,精鑒賞。著《畫史》《書史》《寶章待訪錄》。

[56] 鄧椿:字公壽,宋四川雙流人,著《畫繼》。該書共十卷,載北宋熙寧七年至南宋乾道三年九十四年間二百一十九位畫家小傳,并私家所藏畫目,及評畫之語和遺聞軼事,搜錄甚博。

[57] 湯彥:湯垕 ,字君載,號采真子,通易理,工詩歌,著《畫鑒》,又稱《古今畫鑒》。

[58] 國朝:封建時代稱本朝為"國朝"。

[59] 《石渠寶笈》:是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宮廷編纂的大型著錄文獻,共四十四卷。

[60] 周亮工:字減齋,號櫟園、櫟下生、櫟下先生,清祥符(今河南開封)人。著《櫟園讀畫錄》《印人傳》《賴古堂集》。

[61] 厲太鴻:厲鶚,字太鴻,號樊榭,著《遼史拾遺》《東城雜記》《詩紀事》《南宋院畫錄》《南宋雜事詩》《絕妙好詞箋》《樊榭山房集》等。

[62] 鄒一桂:清畫家,字元褒,號小山,江蘇無錫人?!缎∩疆嬜V》皆論畫花卉法。并述顏色的煉制與使用?!揭阅z礬紙絹及畫等。

[63] 津梁:渡口和橋梁。亦比喻能起橋梁作用的事物。另:佛家謂以佛法引渡眾生。

[64] 益:增加;增補。

[65] 堂奧:房屋的深處,比喻深奧的道理或境界。

[66] 豈:難道。用于疑問或反詰句。淺:簡明易懂。鮮:鮮明。

[67] 哉:助詞,表示反問語氣。 生氣:使萬物生長發(fā)育的自然氣象。

[68] 蓋:表示推測。相當于"大概"、"推想"。 氣類:意氣相投。

[69] 餉:饋贈,贈送。

[70] 俾:使。

[71] 寢饋:寢:睡覺。饋:吃飯。寢饋,指時時刻刻都用心于某事。

[72] 造:達到。

[73] 荊關:荊浩、關仝。

[74] 丘壑:山水幽深之處,亦指隱者所居之處。謝靈運《齋中讀書》詩:"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杜甫《解悶》詩:"不見高人王右丞,藍田丘壑漫寒藤。"比喻深遠的意境。黃庭堅《題子瞻枯木》詩:"胸中原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這里所說的畫中的"丘壑",就是畫家依照自然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山水藝術形象,以及自然景觀在畫家頭腦中儲存的印象。

[75] 覘:看,窺視。

[76] 經(jīng)濟:經(jīng)世濟民。

[77] 驗:檢驗。

[78] 胥:全,都。

[79] 卜:預料;估計。

[80] 太歲:又名《歲陰》、《太陰》。在古代把木星稱為《太歲》,它的恒星周期近十二年,每次都停在同樣由西向東的二十八宿中的若干星官的領域中,由此產(chǎn)生了星歲紀年。按《爾雅·釋天》的說法,歲陽:太歲在丁曰"強圉yǔ", 歲陰:太歲在亥曰"大淵獻"。

[81] 疆圉(強圉yǔ)大淵獻:即丁亥年(公元1887年)。

[82] 鞠:通"菊",《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黃華。"季秋:舊歷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七、八、九月為秋季。古時兄弟姊妹的排行,有孟、仲、季的次序,孟為長,仲為次,季為三。據(jù)此,秋季之中,九月為季秋。菊有黃花,意指晚秋時節(jié)。

[83] 寒食:節(jié)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說清明前兩天)。

[84] 何鏞:字桂笙,署高昌寒食生,清山陰人。著傳奇《乘龍佳話》

[85] 廡:堂下周圍的廊屋。《后漢書·梁鴻傳》:"遂至吳,依大家皋伯通,居廡下,為人賃春。"

[86] 牖:窗戶。

青在堂畫學淺說

鹿柴氏[1]曰:論畫,或尚繁,或尚簡,繁非也,簡非也;或謂之易,或謂之難,難非也,易亦非也。或貴有法,或貴無法,無法非也,終于有法更非也。惟先矩度森嚴[2],而后超神盡變,有法之極歸于無法。如顧長康[3]之丹粉[4]灑落,應手而生綺[5]草,韓幹[6]之乘黃[7]獨擅,請畫而來神明,則有法可,無法亦可。惟先埋筆成冢[8],研鐵如泥,十日一水,五日一石[9],而后嘉陵山水[10]。李思訓[11]屢[12]月始成,吳道元[13]一夕斷手[14],則曰難可,曰易亦可。惟胸貯五岳,目無全牛[15],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馳突[16]董、巨[17]之藩籬[18],直躋[19]顧、鄭[20]之堂奧[21],若倪云林[22]之師右丞[23]山飛泉立,而為水凈林空,若郭恕先[24]之紙鳶放線[4],一掃數(shù)丈,而為臺閣牛毛繭絲,則繁亦可,簡亦未始不可。

然欲無法,必先有法,欲易先難,欲練筆簡凈,必入手繁縟。六法、六要、六長、三病、十二忌,蓋可忽乎哉?

[1] 鹿柴氏:王概自號。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學畫淺說》:是編分六法……諸端皆為學山水者說法,大半錄自前人成說,故遇有己見者,皆冠以'鹿柴氏曰'以別之。惜其于前人成說,未曾注明出處也。所說俱甚簡要,洵初學作山水者必讀之編也"。

[2] 矩度森嚴:法則嚴密。

[3] 顧長康: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義熙中為散騎常侍。博學多才藝。

[4] 丹粉:丹指朱砂,粉指蛤粉。丹粉泛指中國畫顏料。

[5] 綺:美麗。

[6] 韓幹:唐京兆藍田(今陜西西安)人,官至右武衛(wèi)大將軍。擅畫人物、花竹,尤工畫馬。

[7] 乘黃:傳說中的神馬,又作"飛黃"。

[8] 埋筆成冢:筆冢,埋筆的墳。唐·李肇《國史補》:"長沙僧懷素,好草書,自言得草圣三昧。棄筆堆積,埋于山下,號曰筆冢。"三昧,佛教語,意為"定"、"正定"等。即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此作奧妙、訣竅解。

[9]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詩云:"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山。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壯哉昆侖方壺圖,掛君高唐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東,赤岸水與銀河通,中有云氣隨飛龍。舟人漁子入浦溆,山木盡亞洪濤風。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松半江水。"

[10] 嘉陵山水:朱景玄《唐朝名畫錄》:"又明皇天寶中忽思蜀道嘉陵江水,遂假吳生驛駟,令往寫貌。及回日,帝問其狀,奏曰:'臣無粉本,并記在心'后宣令于大同殿圖之,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畢。時有李思訓將軍,山水擅名,帝亦宣于大同殿圖,累月方畢。明皇云:'李思訓數(shù)月之功,吳道子一日之跡,皆極其妙也,'"

[11] 李思訓:字建,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唐宗室,官至左武衛(wèi)大將軍。畫青綠山水,古雅超群。

[12] 屢:屢次。屢月,接連著,不止一月。

[13] 吳道元:吳道玄,字道子,唐河南陽翟(今禹縣)人。善畫,后人稱其為"畫圣"。長于人物,亦工山水,風格粗放。

[14] 一夕斷手:即一天畫完。斷手,收筆。

[15] 目無全牛:《莊子·養(yǎng)生主》載: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文惠君嘆其技藝之妙。庖丁云:平生解牛數(shù)千頭,而今解牛全以神會,目"未嘗見全牛",刀入牛身若"無厚入有間",而游刃有余,"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薪發(fā)于硎"。后以"庖丁解牛"作為神妙技藝的典型。

[16] 馳突:突破。

[17] 董、巨:指畫家董源、巨然。

[18] 藩籬:籬笆。比喻門戶或屏障。

[19] 躋:登,上升。

[20] 顧、鄭:顧是指晉代畫家顧愷之(長康);鄭是隋代畫家鄭法士。

[21] 堂奧:房屋的深處。比喻深奧的道理或境界。

[22] 倪云林:倪瓚,字元鎮(zhèn),號云林。元無錫(今屬江蘇)人。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參以荊浩、關仝,多畫太湖景色,清遠蕭疏。

[23] 右丞:指唐代畫家王維(701——761年),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故人稱"王右丞"。荊浩《筆法記》推崇王維,其稱"王右丞筆墨宛麗,氣韻高清,巧寫象成,亦動真思。"

[24] 郭恕先:郭忠恕,字恕先,五代河南洛陽人。能文章,精小學,工書法,尤擅篆籀隸楷,更以界畫聞名。

[25] 紙鳶:風箏。

紙鳶放線: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歧有富人主官酒酤,其子喜畫,日給醇酎,設幾案絹素及好紙數(shù)軸,屢以情言。忠恕俄取紙一軸,凡數(shù)十番,首圖一丱角小童持線車,紙窮處作風鳶,中引一線長數(shù)丈,富家子不以為奇,遂謝絕焉。"

[26] 蓋:通"盍",何,何不,何故。

[27] 謝赫:南朝齊,生平不詳。工寫人物。撰《畫品錄》

六法

南齊謝赫:曰氣運(韻)生動[1],曰骨法用筆[2],曰應物寫形[3],曰隨類傅(賦)彩[4],曰經(jīng)營位置[5],曰傳模移寫[6]。骨法以下五端,可學而成,氣運(韻)必在生知[7]。

[1] 氣運生動:應作"氣韻生動",指把描繪對象的精神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使作品具有藝術感染力。從《世說新語》可知,當時人物品藻成風,"美風儀"是一種時尚,而"氣韻"是評價人物優(yōu)劣的首要標準。這種以氣質(zhì)神韻為品評標準的風氣,直接影響了人物畫的品評標準。

[2] 骨法用筆—:以線造型,用筆注重骨力。從字面上看,"骨法"即用筆要肯定有力,它是書法用筆的一個重要特征。此為國畫表現(xiàn)上關于用筆的問題。即如何運用線描達到表達對象形體的重要技法。所謂"豐筋隆骨",正是在強調(diào)用筆力度的重要性。但若與當時人物品藻中對人的骨氣、骨象的論說聯(lián)系起來,則"骨法用筆"還有以筆線勾勒去表現(xiàn)人物風骨的意思。

[3] 應物寫形:也作"應物象形",就是要準確地描繪對象的形狀。

[4] 隨類傅彩:也作"隨類賦彩"。根據(jù)物象的類別,確定相應的色彩來描繪。這種色彩不是隨某一對象之色而定,而是隨它所歸屬的類別而定,是概括出來的色彩。隨描繪對象之類,在形象上賦予概括性的色彩表現(xiàn)。另外,類還包含了心理分類,即人的思想感情之層面,"類"是通過主體心理、意的控制,對諸多物理屬性進行選擇乃至綜合,尋求情、意與色、物之間的同構,表現(xiàn)為色與意、色與情、色與物、色與時等的歸合。"賦"帶有"授","給予"的意思,"賦彩"包括色彩表現(xiàn)方法和表現(xiàn)過程兩方面的含義。"隨"本有順從、依附之意,也包含主觀的選擇取向,即審美心理的控制。

[5] 經(jīng)營位置:根據(jù)素材構思、布置畫面。顧愷之稱為"置陳布勢",今人稱為"構圖"、"章法"。經(jīng)營位置就是指人物畫不但要安排好人與物的位置,還要考慮到人與物的關系。

[6] 傳模移寫:也作"傳移模寫",臨摹前人的優(yōu)秀作品,向遺產(chǎn)學習。

[7] 生知:謂不待學而知之。宋王禹偁《神童劉少逸與時賢聯(lián)句》詩序:"生性如生知,辭如老成。"謂畫風格韻味乃畫家個性表現(xiàn),故言不待學而生知。

[8] "六法"最早出現(xiàn)在南朝齊·謝赫《古畫品錄》,對原文進行斷句,多有爭論,現(xiàn)代錢鐘書,對其重新作了標點:"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jīng)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摹寫是也。"(《管錐編》第四卷)。

六要 六長

宋劉道醇曰:氣運(韻)兼力[1],一要也。格制俱老[2],二要也。變異合理[3],三要也。彩繪有澤[4],四要也。去來自然[5],五要也。師學舍短[6],六要也。

粗鹵求筆[7],一長也。僻澀求才[8],二長也。細巧求力[9],三長也??窆智罄韀10],四長也。無墨求染[11],五長也。平畫求長[12],六長也。

[1] 氣運兼力:應為"氣韻兼力",指作品的神韻與骨力力求統(tǒng)一。

[2] 格制俱老:"老",是宋人所推崇的一種風格與境界,它既是一種技法的精到,也是由技術的精到而達到的一種風格上的老辣。"格制俱老"意指作品從造型、布局到用筆,都要老到、成熟。

[3] 變異合理:繪畫不可拘泥于形似,在夸張、變形的同時還要由"理"來制約,變化要合于規(guī)律。

[4] 彩繪有澤:色彩要明快潤澤調(diào)和,追求色彩的美感以及視覺效果上的悅目。

[5] 去來自然:構圖合理,畫面上的來龍去脈要自然。

[6] 師學舍短:師法古人要取其所長,去其所短,避免"習氣"。

[7] 粗鹵求筆:畫法在粗狂放縱的風格中要求有筆法可尋。方薰《山靜居畫論》:"氣格要奇,筆法須正。氣格筆法皆正,則易入平板。氣格筆法皆奇,則易入險惡。前人所以有'狂怪求理,鹵莽求筆'之謂"。

[8] 僻澀求才:在狹隘的題材與風格中,而有獨創(chuàng)。以才補偏,以偏顯才。布顏圖《畫學心法問答》:"所謂僻澀求才之才,于畫家最為關鍵。才者長也,通也,理也。惟山水家有此求通之法,而各畫工不與焉"。

[9] 細巧求力:畫風細密精巧而不失力度。

[10] 狂怪求理:畫面結構、筆墨顯得狂怪,但描寫的景物情趣,很合畫理。

[11] 無墨求染:用墨雖少而韻味足。唐岱《繪事發(fā)微》:"渲淡者,山之大勢,皴完而墨彩不顯,氣韻未足,則用淡墨輕筆重疊搜之,使筆干墨枯,仍以輕筆擦之,所謂無墨求染。"布顏圖《畫學心法問答》:"山水畫學能入神妙者,只此一法,最為上上。所謂無墨者,非全無墨也,干淡之馀也,干淡者實墨也。無墨者虛墨也。求染者,以實求虛也。虛虛實實,則墨之能事畢矣。"

[12] 平畫求長:也作"平畫求奇",畫面在平淡中而有奇致。蔣和《學畫雜論》:"布置落筆,必須有剪裁,得遠近回環(huán)映帶之致??串嬕囗毜眉舨梅?,平畫求長是也。"

三病

宋郭若虛[1]曰:三病[2]皆系用筆。一曰板,板則腕弱筆癡,全虧取與[3],狀物平褊[4],不能圓渾。二曰刻,刻則運筆中疑[5],心手相戾[6],向[7]畫之際,妄生圭角[8]。三曰結,結則欲行不行,當散不散,似物滯礙,不能流暢。

十二忌

元饒自然[9]曰:一忌布置拍密[10],二遠近不分[11],三山無氣脈[12],四水無源流[13],五境無彝(夷)險[14],六路無出入[15],七石只一面[16],八樹少四枝[17],九人物傴僂[18],十樓閣錯雜[19],十一滃澹失宜[20],十二點染無法[21]。

[1] 郭若虛:宋并州太原人,神宗熙寧中為朝官。著《圖畫見聞志》。

[2] ?。喝秉c,錯誤,問題。

[3] 全虧取與:取與:取舍。全虧取與,對物造型取舍無法。李日華《紫桃軒雜輟》:"繪事要明取予。取者形象仿佛處以筆勾取之,其致用雖在果毅而妙處則貴玲瓏斷續(xù),若直筆描畫,則板結之病生矣。予者筆斷意含,如山之虛廓,樹之去枝,凡有無之間是也。"

[4] 褊:通"扁",狹小,狹隘。

[5] 運筆中疑:行筆過程中遲疑不決。

[6] 戾:違背。心手相戾:心與手相互違背。

[7] 向:應為"勾"。

[8] 圭角:圭,瑞玉,上圓下方,圭角是說圭有棱角。筆劃過于顯露。妄生圭角,比喻筆畫上不應有的突起、棱角。

[9] 饒自然:元代畫家,字太虛,工詩善畫,深得馬遠筆法。著《繪宗十二忌》,該書簡明扼要,雖稱"十二忌",卻從正反兩方面論述了山水畫創(chuàng)作時應注意的諸多技術問題,為歷代山水畫家所珍視。

[10] 布置拍密:也作"布置迫塞"。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論忌》:"布置迫塞者,全幅逼翳不能推宕。凡布景要明虛實,虛實在乎生變,生變之訣,'虛虛實實,實實虛虛'八字盡之矣。以一幅而論,如一處聚密,必間一處放疏以舒其氣,此虛實相生法也。至其密處有疏(如山石樹屋,凡出頂處,須避疏留眼,毋相逼撞是也),疏處有密(如海闊藏以波濤舟楫,天空則接以飛鳥云煙是也),此實中虛,虛中實業(yè)。明乎此庶免迫塞之忌"。

[11] 遠近不分: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論忌》:"遠近不分者,遠與近相連,近與遠無異也。夫近須濃,遠須澹,濃當祥,澹當略。惟其略也,故遠山無紋,遠樹無枝,遠人無目,遠水無波。以其祥也,故山隙石凹,人物須眉,樹葉波紋,瓦鱗幾席,井然可數(shù)。而由近至遠,由遠而至至遠,則微茫仿佛,難言其妙。宜望真景以法取之,其中深意在目中,斯在圖中矣。"

[12] 山無氣脈: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論忌》:"山無氣脈者,所謂瑣碎亂疊也,凡山皆有氣脈相貫,層層而出,即聳高跌低,閃左擺右,皆有余氣連絡照應,非多覽真山不能會此意也。若寫無氣脈之山,不獨此山固為亂砌,即通幅章法亦是亂布耳。無氣脈當為畫學第一病。"

[13] 水無源流: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論忌》:"水無源流者,無源頭出處也。夫石底坡腳,有清流激湍,其上要有長泉涓涓而下,方為有源之水,此理易知;然兩山之間夾流飛瀑,上須高山,乃有出處,此理人多失察。蓋必有高山,其下方有積潤,水乃山之積潤而成也。況本山特聳,泉宜腳出,若泉向高山之頂而來,頂之上又無再高之山,則水之來也,豈非從天而下耶?孤峰掛瀑,譬諸架上懸巾者,此之謂也。"

[14] 境無彝(夷)險: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論忌》:"境無夷險,蓋古人布境有巉巖崒嵂者,有深翳曲折者,有平遠空曠者,有層層重疊者,其境不一,每圖中雖極平淡,其間必有一變險阻處,合人意想不到,乃入化境也。" 彝:常理;一定的法則。

[15] 路無出入: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論忌》:"路無出入者,塞斷不通也。水隔宜接以橋梁,石遮當留以空淡。或旋環(huán)屋畔,或掩映林間,似斷非斷,不連而連。前有去,后有來,斯之謂有出入。"

[16] 石只一面: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論忌》:"石只一面,一面之石便成石板矣。又云分三面者,正一面,左右二面也。然此言其概耳,必將皴法交搭多面以成崚嶒,凹中凸,凸中凹,推三面之法而作十面八面亦無不可。且左右圓轉(zhuǎn)運化,向背陰陽不露筆畫痕跡,如出天然,無尋常落筆處,方得石之體貌也。"

[17] 樹少四枝: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論忌》:"樹少四枝,四枝者前后左右四便之枝,非四條樹枝之謂也。近人寫樹只從左右出枝,前無掩身,后無護體,縱有千枝萬枝,不過兩邊之枝,是即少四枝矣。必知此忌而后枝干有交搭處,且四便玲瓏穿插掩護,則雖三枝兩枝,亦見不盡之意,奚必定要四枝哉?"四便:猶四側。便,通"偏"。

[18] 人物傴僂:傴僂:腰背彎曲。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論忌》:"人物傴僂者,駝背縮頸,無軒昂高雅象。然不但此也,蓋山水中安置人物處,為通幅之主腦,山石林屋皆相顧盼,豈徒人像人,物似物已哉?古人之清如鶴,飄若仙,以此亦就寫人物一端而言,至隨處點景,宜俯宜仰,當坐當立,仍須與山林亭宇相照應,應得山水中人物一定不易之法,當以此忌于傴僂之外也。"

[19] 樓閣錯雜: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論忌》:"樓閣錯雜者,間架層疊安置失宜也。凡一圖之中,樓閣亭宇乃山水之眉目也,當在開面處安置,蓋眉目應在前而安在后,應在右而安在左,則非其類矣。是以畫樓閣屋宇,必因通幅形勢穿插,斜正高低,或露或掩,審顧安妥,與夫間架之方圓曲直不相拗撞,乃為合式。"

[20] 滃:形容水盛、云起。澹,同"淡"。滃淡:指墨色的濃淡。唐岱《繪事發(fā)微》:"然用墨不可太濃,濃則失其真體,掩沒筆跡,而落于濁。亦不可太淡,淡則氣弱而怯也。須要自淡漸濃,不為墨滯。古云:'惜墨如金。'是不易用濃墨也,過與不及皆病也。"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論忌》:"濃淡失宜,不獨近濃遠淡已也。蓋山石必有陰陽,有陰陽則有明晦,有明晦則有濃淡矣。更有渲淡接氣以補意到筆未到之處,故或無或有,如煙如云,生動活潑之機,全向墨中濃淡微妙而出。濃淡得宜,則通幅生動;濃淡失宜,則全圖死煞。學者最宜留心也。"

[21] 點染無法: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論忌》:"點染無法,夫畫成用色,如錦上添花,庖中調(diào)味,得其法則粗惡亦艷而甘,不得法雖華美反成劣壞。故點染合宜,如春宜潤,夏宜深,秋宜淡,冬宜黯。又如綠中點襯以紅,濃中渲染以淡,非止一端。即此之類在人靈變,不能指一而概也。"

三品

夏文彥[1]曰:氣運(韻)生動,出于天成,人莫窺其巧者,謂之神品。筆墨超絕,傅染得宜,意趣有余者,謂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規(guī)矩者,謂之能品。

鹿柴氏曰:此述成論也。唐朱景真[2]于三品之上,更增逸品。王休復[3]乃(通"迺")先逸而后神妙,其意則祖于張彥遠[4]。彥遠之言曰: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成謹細。其論固奇矣,但畫至于神,能事[5]已畢,豈有不自然者?逸則自應置三品之外,豈可與妙、能議優(yōu)劣?若失于謹細,則成無非無刺[6]、媚世容悅,而為畫中之鄉(xiāng)愿[7]與媵[8]妾,吾無取焉。

[1] 夏文彥:字士良,號蘭渚,元代浙江吳興人,后遷居江蘇松江。擅長繪畫,精于鑒賞。撰《圖繪寶鑒》。

[2] 朱景真:即"朱景玄"。唐代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官翰林學士。著《唐朝名畫錄》。

[3] 王休復:應為"黃休復"。字歸本,宋代江夏人。著《益州名畫錄》。

[4] 張彥遠:字愛賓,唐代河東蒲州(今山東永濟縣)人,官至大理寺卿。張家世代好尚書畫,自高曾祖起便刻意鳩集歷代書畫名跡,家藏極富。彥遠頗承家傳,見多識廣,著《法書要錄》《彩箋詩集》《歷代名畫記》。

[5] 能事:擅長的本領。

[6] 無非無刺:沒有過錯和令人譏諷之處。

[7] 鄉(xiāng)愿:指貌似謹愿忠厚,實與惡俗同流合污的人。

[8] 媵:古代諸侯之女出嫁,從嫁的妹妹和侄女。后指妾。

分宗

禪家有南北二宗[1],于唐始分。畫家亦有南北二宗,亦于唐始分,其人實非南北也。北宗則李思訓父子[2],傳而為宋之趙幹[3]、趙伯駒、伯骕[4]以至馬遠[5]、夏彥之[6];南宗則王摩詰[7],始用渲澹(淡)[8],一變勾斫之法[9],其傳為張璪[10]、荊浩[11]、關仝[12]、郭忠恕[13]、董源[14]、巨然[15]、米氏父子[16],以至元之四大家[17],亦如六祖[18]之后,馬駒[19]、云門也[20]。

[1] 畫家亦有南北二宗:方薰《山靜居畫論》:"畫分南北兩宗,亦本禪宗南頓北漸之義。頓者根于性,漸者成于行也。"

[2] 李思訓父子:李思訓、李昭道。

[3] 趙幹:五代南唐江寧(今江蘇南京)人,后主時畫院學生。擅畫山水。

[4] 趙伯駒、伯骕:趙伯駒,字千里,宋宗室。擅金碧山水。弟伯骕,字希遠,亦擅金碧山水,與兄齊名。

[5] 馬遠:字遙父,號欽山。宋代,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出生錢塘(今浙江杭州)。與其曾祖、祖父、父、伯、兄均為畫院待詔。山水多作一角之景,人稱"馬一角"。

[6] 夏彥之:夏珪,字禹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寧宗朝畫院待詔。山水多去半邊,人稱"夏半邊"。

[7] 王摩詰:王維,字摩詰。山水畫由著色轉(zhuǎn)向水墨。

[8] 渲澹:即破墨。澹為"淡"。"破墨山水"即把墨加水分破濃淡不同的層次,用以渲染,代替青綠顏色,并能用水墨表現(xiàn)出山形的陰陽向背。渲澹為王維首創(chuàng)。

[9] 勾斫:先用中鋒鉤勒山石輪廓,然后用斧劈皴顯示砍削之勢。由于北方山水奇兀,所以用鉤斫示其雄壯,用青綠重色見其沉厚。

[10] 張璪:字文通,唐代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官至檢校祠部員外郎。善畫山水松石。撰《繪境》。

[11] 荊浩:字浩然,五代河南沁水(今濟源)人。善詩文,通經(jīng)史,工畫山水,創(chuàng)北派畫風。著《筆法記》。

[12] 關仝:五代長安(今陜西西安)人。畫山水師荊浩,有出藍之譽,時稱"關家山水"。

[13] 郭忠?。鹤炙∠龋宕幽下尻柸?。能文章,精小學,工書法,尤擅篆籀隸楷,更以界畫聞名。

[14] 董源:字叔達,五代進賢(今江西進賢)人。擅畫江南山水,意趣高古。

[15] 巨然:僧巨然,江寧人。工畫山水,筆墨秀潤。

[16] 米氏父子:宋代畫家米芾及其子米友仁。

[17] 元之四大家:元代畫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zhèn)。

[18] 六祖:即唐代高僧慧能(638—713),新興人,佛教禪宗南宗創(chuàng)始人。亦作"惠能",世稱禪宗六祖,俗姓盧,原籍范陽(今屬北京)。

[19] 馬駒:唐佛教禪宗高僧,名道一,本姓馬,故后世也稱馬祖或馬祖道一(709——788)。主張"自心是佛"、"凡所見色,即是見心"的道理。

[20] 云門:即云門宗,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之一。五代文偃(864—949)創(chuàng)始于韶州云門山(今在廣東乳源)光泰禪院,故名。

重品

自古以文章名世,不必以畫傳而深于繪事者,代不乏人,茲[1]不能具載。然不惟其畫惟其人,因其人想見其畫,令人亹亹[2]起仰止之思者:漢則張衡[3]、蔡邕[4],魏則楊修[5],蜀則諸葛亮[6](亮有《南彝圖》以化俗),晉則嵆康[7]、王羲之[8]、王廙[9](書畫皆為逸少師)、王獻之[10]、溫嶠[11],宋則遠公[12](有《江淮名山圖》),南齊則謝惠連[13],梁則陶弘景[14](弘景以《羈放二牛圖》謝梁武征聘),唐則盧鴻[15](有《草堂圖》),宋則司馬光[16]、朱熹[17]、蘇軾[18]而已。

[1] 茲:此,這。

[2] 亹亹wěi:深遠的樣子。形容勤勉不倦。

[3] 張衡:字平子,漢代南陽西鄂人。性巧,明天象。善畫。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昔建州浦城縣,山有獸,名駭神,豕身人首,狀貌丑惡,百鬼惡之,好出水邊石上,平子往寫之。獸入潭中不出?;蛟拼双F畏人畫,故不出也??扇ゼ埞P。獸果出,平子拱手不動,潛以足指畫獸,今號為巴獸潭(見郭氏《異物志》)。

[4] 蔡邕:字伯喈,漢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南)人。通經(jīng)史、音律、天文,善辭章。工篆隸。著《蔡中郎集》。

[5] 楊修:字祖德,華陰人。聰明有俊才。善圖人物。

[6] 諸葛亮: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諸葛亮,字孔明。彥遠按,常琚《華陽國志》:'亮以南夷之俗難化,乃畫夷圖以賜夷,夷甚重之'"。

[7] 嵇康:字叔夜,三國魏铚人。豐姿俊逸,博學多通,善鼓琴,工書畫,著《嵆康集》。

[8] 王羲之:字逸少,官至右軍將軍。工書法,亦善丹青。

[9] 王廙:字世將,東晉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擅屬詞,工書畫。

[10] 王獻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工書畫。所作鳥獸牛馬,風神超越。

[11] 溫嶠:字太真,太原祁縣人。善畫。

[12] 遠公:釋惠遠,本姓賈,東晉雁門樓煩(今山西寧武西)人。博綜六經(jīng),尤善莊、老。為凈土宗初祖。

[13] 謝慧連:陳郡陽夏人。官至司徒府參軍。書畫并妙。

[14] 陶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隱于句容句曲山,自號華陽隱居。喜琴棋,工草隸,好著述。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武帝嘗欲征用,隱居畫二牛,一以金籠頭牽之,一則逶迤就水草。梁武知其意,不以官爵逼之。朝中有事,多詢之,號山中宰相。"

[15] 盧鴻:字浩然,唐代洛陽人。隱居嵩山。工書,擅畫山水樹石?!缎彤嬜V》記載盧鴻:"畫《草堂圖》,世傳以比王維《輞川》。草堂蓋是所賜,一丘一壑,自己足了此生,今見之筆,乃其志也。"

[16] 司馬光:字君實,夏縣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寶元進士,著《資治通鑒》《涑水紀聞》等。

[17] 朱熹:字元晦,號晦庵,別號紫陽,徽州婺源(古時由徽州管轄,今屬江西)人。著《四書章句集注》《周易本義》《詩集傳》《楚辭集注》。

[18]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精詩文,擅畫竹石。

成家

自唐宋荊、關、董、巨,以異代齊名,成四大家;后而至李唐[1]、劉松年[2]、馬遠、夏圭,為南渡四大家;趙孟頫[3]、吳鎮(zhèn)[4]、黃公望[5]、王蒙[6]為元四大家;高彥敬[7]、倪元鎮(zhèn)[8]、方方壺[9],雖屬逸品,亦卓然成家,所謂諸大家者,不必分門立戶而門戶自在,如李唐則遠法,思訓、公望則近守董源,彥敬則一洗宋體,元鎮(zhèn)則首冠元人,各自春秋,赤幟[10]難拔,不知諸家肖子,今日屬誰?

[1] 李唐:字晞古,宋代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山水變荊浩、范寬之法,創(chuàng)大斧劈皴,筆法簡括豪放,氣勢宏偉開闊,為南宋四大家之首。

[2] 劉松年:宋代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淳熙畫院學生,光宗紹熙間為畫院待詔。山水師張訓禮,筆墨精嚴,設色妍麗。

[3]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工書法,畫取法董源、李成。著《松雪齋集》。

[4] 吳鎮(zhèn):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元代浙江嘉興人。山水師法巨然,筆力雄勁,墨氣沉厚。

[5] 黃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大癡道人,元代江蘇常熟人。山水宗法董源巨然,水墨淺絳俱佳。著《寫山水訣》。

[6] 王蒙:字叔明,號香光居士、黃鶴山樵,元代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山水宗法董源、巨然,稠密幽深,郁茂蒼茫。

[7] 高彥敬:高克恭,字彥敬,號房山道人。元代大都(今北京)房山人。官至刑部尚書。工山水,師法米氏、董源,筆墨蒼潤。

[8] 倪元鎮(zhèn):倪瓚,字元鎮(zhèn)。

[9] 方方壺:方從義,字無偶,號方壺,元代貴溪(今屬江西)人。能詩文,工書法。擅寫云山,取法董源、巨然、二米,畫風放逸。

[10] 赤幟:《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督軍與趙軍大戰(zhàn)井陘口。當時韓信背水設陣,并派人馳入趙軍壁壘,拔趙幟,立漢幟,以奇計打敗趙軍。赤幟,即漢軍所有的赤色旗幟。后比喻自成一家。

能變

人物自顧、陸、展、鄭[1],以至僧繇[2]、道元[3]一變也。山水則大小李[4]一變也,荊、關、董、巨[5]又一變也,李成[6]、范寬[7]一變也,劉、李、馬、夏[8]又一變也,大癡[9]、黃鶴[10]又一變也。

鹿柴氏曰:趙子昂[11]居元代,而猶守宋規(guī)。沈啟南[12]本明人,而儼然元畫。唐王洽[13]若預知有米氏父子,而潑墨之關鑰[14]先開。王摩詰若逆料[15]有王蒙,而渲淡之衣缽[16]早具?;騽?chuàng)于前,或守于后?;蚯叭丝趾笕酥簧谱兌茸宰冄??;蚝笕烁趾笕酥荒苌剖厍叭硕鴪宰允匮蒣17]。然變者有膽,不變者亦有識。

[1] 顧、陸、展、鄭:晉代畫家顧愷之、陸探微,隋代畫家展子虔、鄭法士。

[2] 僧繇:即六朝畫家張僧繇。

[3] 道元:唐代畫家吳道子,又名道玄。元同"玄"。

[4] 大小李:即大小李將軍,畫家李思訓和他的兒子李道昭。

[5] 荊、關、董、巨:荊浩、關仝、董源、巨然。

[6] 李成:字咸熙,祖上本是唐宗室,居長安。后避地營丘。能詩,善琴、弈。山水師荊浩、關仝,自成一格。

[7] 范寬:字中立,宋代華原(今陜西耀縣)人。畫師李成、荊浩,風格雄強沉厚。

[8] 劉、李、馬、夏:南宋四大家劉松年、李唐、馬遠、夏圭。

[9] 大癡:元代畫家黃公望,字子久,號大癡。

[10] 黃鶴:元代畫家王蒙,字叔明,號黃鶴山樵。

[11] 趙子昂:趙孟睿腫影骸

[12] 沈啟南:沈周,字啟南,號石田。長州(今蘇州吳縣)人。工詩文善書畫。

[13] 王洽:唐代畫家,性疏野,相傳每醉酒,潑墨于絹素,隨其形狀,涂抹山石云水,號稱"潑墨"。

[14] 關鑰:門閂和鎖鑰,鎖門的工具。比喻事物緊要的部分。

[15] 逆料:預料。

[16] 衣缽:僧尼使用的袈裟和食器。中國禪宗初祖至五祖師徒間傳授道法,常付衣缽為憑證,稱為衣缽相傳。后泛指老師傳給學生的學業(yè)、知識。

[17] 堅自守焉:堅守優(yōu)秀傳統(tǒng)。

計皴

學者必須潛心畢智,先功某一家皴,至所學既成,心手相應,然后可以雜采旁收,自出爐冶,陶鑄諸家,自成一家。后則貴于渾忘,而先實貴于不雜。約略計之:

披麻皴、亂麻皴、芝麻皴、大斧劈、小斧劈、云頭皴、雨點皴、彈渦皴、荷葉皴、礬頭皴、骷髏皴、鬼皮皴、解索皴、亂柴皴、牛毛皴、馬牙皴,更有披麻而雜他點,荷葉而攪斧劈者。至某皴創(chuàng)自某人,某人師法于某,余已具載于山水分圖之上,茲不贅。

釋名

淡墨重疊旋旋[1]而取之,曰斡淡;以銃[2]筆橫臥惹[3]而取之,曰皴;再以水墨三四[4]而淋之,曰渲;以水墨袞[5]同澤之,曰刷[6];以筆直往而指之,曰捽;以筆頭特下而指之,曰擢;擢以筆端而注之,曰點;點施于人物,亦施于苔樹。界引筆去謂之曰畫;畫施于樓閣,亦施于松針,就縑素[7]本色,縈拂[8]以淡水而成煙光,全無筆墨蹤跡,曰染;露筆墨蹤跡而成云縫水痕,曰漬;瀑布用縑素本色,但以焦墨暈其旁,曰分;山凹樹隙,微以淡墨滃溚[9]成氣,上下相接,曰襯。

《說文》[10]曰:畫,畛[11]也。象田畛畔也。《釋名》[12]曰:畫,掛也,以彩色掛[13]象物也。尖曰峰,平曰頂,圓曰巒,相連曰嶺,有穴曰岫,峻壁曰崖,崖間崖下曰巖,路與山通曰谷,不通曰峪,峪中有水曰溪,山夾水曰澗,山下有潭曰瀨,山間平坦曰坂,水中怒石曰磯,海外奇山曰島。山水之名,約略如此。

[1] 旋旋:緩緩。

[2] 銃:用銃子打眼或除去。

[3] 惹:應為"惹惹",輕盈的樣子。

[4] 三四:多次。

[5] 袞:同"滾",混同。

[6] 刷:即水墨或墨色混合一次平涂。

[7] 縑素:書畫所用的白絹??V,細絹。

[8] 縈拂:輕掃。

[9] 滃溚:渲染。

[10] 《說文》:即《說文解字》。漢許慎撰。該書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完備的字典。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個,分列五百四十個部首。列小篆為字頭,先釋其義,后解字形。

[11] 畛:田地間的小路。界限。

[12] 《釋名》:后世亦稱《逸雅》,東漢劉熙撰,訓詁書。

[13] 掛:彰顯。

用筆

古人云:有筆[1]有墨。筆墨二字,人多不曉。畫豈無筆墨哉?但有輪廓而無皴法,即謂之無筆;有皴法而無輕重向背、云影明晦,即謂之無墨。王思善曰:使筆不可反為筆使。故曰"石分三面"。此語是筆亦是墨。

凡畫有用畫筆之大小蟹爪者,點花染筆者,畫蘭與竹筆者,有用寫字之兔毫[2]湖穎[3]者,羊毫[4]雪鵝柳條[5]者,有慣依毫尖者,有專取禿筆者,視其性習,各有相近,未可執(zhí)一。

鹿柴氏曰:云林之仿關仝,不用正峰[6],乃更秀潤,關仝實正峰也。李伯時[7]書法極精,山谷[8]謂其畫之關鈕[9]透入書中,則書亦透畫中矣。錢叔寶[10]游文太史[11]之門,日見其搦管[12]作書,而其畫筆益妙。夏昶[13]與陳嗣初[14]、王孟端[15]相友善,每于臨文見草而竹法愈超。與文士熏陶,實資筆力不少。又歐陽文忠公[16]用尖筆干墨作方闊字,神采秀發(fā),觀之如見其清眸豐頰,進趨曄[17]如[18]。徐文長[19]醉后拈寫字敗筆,作拭[20]桐[21]美人,即以筆染兩頰,而豐姿絕代,轉(zhuǎn)覺世間鉛粉[22]為垢,此無他,蓋其筆妙也。用筆至此,可謂珠撒掌中,神游化外。書與畫均無歧致。不寧唯是,南朝詞人直謂"文為筆"?!渡蚣s[23]傳》曰:"謝元暉[24]為詩,任彥升[25]工于筆。"瘐肩[26]吾曰:"詩既若此,筆又如之。"杜牧之[27]曰:"杜詩韓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28]"夫同此筆也,用以作字、作詩、作文,俱要抓著古人癢處,即抓著自己癢處;若將此筆作詩、作文與作字畫,俱成一不痛不癢世界,會須早斷此臂,有何用哉?

[1] "有筆"的主要含義:首先是謝赫所說的"骨法用筆"把用筆當成是主要手段,即既用筆塑造對象的形體結構,又用筆表現(xiàn)"骨力"、"骨氣",要有力。其次,中國畫的用筆要講究"書法入畫",即把從書法中所學到的用筆功夫運用到繪畫中。再次是用筆要有變化。用筆就是要講究點、鉤、皴、擦之法,有輕重、疾徐、偏正、曲直、干濕、側筆、園筆、中鋒、偏鋒、順鋒、逆鋒之別。這"筆"即是用毛筆蘸墨或色在紙、絹上畫出的筆痕,又是運筆過程中的抑揚頓挫、提按轉(zhuǎn)折等各種變化。

[2] 兔毫:毛筆的一種,用兔毛制成,故名。古代出宣州(今安徽宣城)溧水縣中山,在縣東南十五里?!队臆姽P經(jīng)》:"中山兔肥豪長故可用。"

[3] 湖穎:湖筆。產(chǎn)于浙江湖州。湖筆又稱"湖穎",這是它最大的特點。所謂"穎",就是指筆頭尖端,有一段整齊而透明的鋒穎,業(yè)內(nèi)人稱之為"黑子"。"黑子"的深淺,就是鋒穎的長短,這是用上等山羊毛經(jīng)過浸、拔、并、梳、連、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因而,湖筆以鋒穎名重于世,已成為中國毛筆的代名詞。

[4] 羊毫:毛筆的一種,用山羊毛制作。其中宿羊毫存放多年,脂肪已干化,容易著墨;陳羊毫有些剛性;穎羊毫精細,尖端透明;凈羊毫無雜質(zhì),羊毫性均柔軟,筆頭肥厚滋潤,適宜書寫行書。

[5] 雪鵝柳條:筆名。

[6] 峰:應為"鋒"。

[7] 李伯時:李公麟,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宋代舒城(今屬安徽)人,官至朝奉郎。工書畫,精鑒賞。

[8] 山谷: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宋代分寧(今江西修水)人。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善行草書。

[9] 關鈕:比喻關鍵,根本。

[10] 錢叔寶:即明畫家錢榖,字叔寶,號罄室子。明代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山水師文征明,疏朗穩(wěn)健。編有《續(xù)吳都文粹》等。

[11] 文太史:明代畫家文征明,曾授職翰林院待詔,故人稱文太史。

[12] 搦nuò管:握筆。

[13] 夏昶chǎng:字子昭,號自在居士,明代江蘇昆山人。擅畫墨竹,師王紱。

[14] 陳嗣初:陳繼,字嗣初,明代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擅文,寫竹尤奇。

[15] 王孟端:明代畫家王紱,字孟端,號友石,無錫(今屬江蘇)人。工畫山水,多學王蒙。著《友石山房集》。

[16] 歐陽文忠公: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宋代吉水(今屬江西)人。曾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著《新五代史》《歐陽文忠集》。

[17] 曄:火光很盛的樣子。

[18] 如:作助詞,同"然"。

[19] 徐文長:徐渭,字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明代山陰(浙江紹興)人。工書善畫。

[20] 拭:擦。

[21] 桐:輕脫貌?!稘h書·廣陵厲王劉胥傳》:"毋桐好逸。"

[22] 鉛粉:鉛華。用于涂面的化妝品。

[23] 沈約:字休文,南朝梁武康人。官至尚書令。博學善屬文,著述頗豐。

[24] 謝元暉:南齊人,工詩。

[25] 任彥升:任昉,字彥升。南朝梁樂安博昌(今山東壽光)人。善屬文。與沈約詩并稱"任筆沈詩"。

[26] 庾肩吾:字子慎,南朝梁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擅詩賦,工書法。著《書品》。

[27] 杜牧之:杜牧,字牧之,唐代萬歷年人。累官中書舍人。善屬文。有《樊川集》。人號稱"小杜",以別于杜甫。

[28] 杜詩韓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杜牧《讀韓杜集》:"杜詩韓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搔。天外鳳凰誰得髓,無人解合續(xù)弦膠。"杜指杜甫,韓指韓愈。倩:請。麻姑:葛洪《神仙傳?麻姑傳》:"麻姑鳥爪。蔡經(jīng)見之,心中念言,背大癢時,得此爪以爬背,當佳。方平已知(蔡)經(jīng)心中所念,即使人牽經(jīng)鞭之。謂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謂爪可以爬背耶?'但見鞭著經(jīng)背,亦不見有人持鞭者。"

用墨

李成惜墨如金[1],王洽潑墨沈成畫[2]。夫?qū)W者必念"惜墨潑墨"四字,于六法三品,思過半矣。

鹿柴氏曰:大凡舊墨,只宜畫舊紙、仿舊畫,以其光芒盡斂,火氣全無,如林逋[3]、魏野[4],俱屬典型,允宜并席。若將舊墨施于新繒[5]、金箋[6]、金箑[7]之上,則翻[8]不若新墨之光彩直射。此非舊墨之不佳也,實以新楮繒,難以相受,有如置深山有道之淳古衣冠于新貴暴富,座上無不掩口胡盧[9],臭味何能相入?余故謂舊墨留畫舊紙,新墨用畫新繒、金楮[10],且可任意揮灑,不必過惜耳。

[1] 李成惜墨如金:黃公望《寫山水訣》:"作畫用墨最難。但先用淡墨,積至可觀處,然后用焦墨濃墨,分出畦徑遠近,故在生紙上有許多滋潤處。李成惜墨如金是也。"

[2] 王洽潑墨瀋成畫:朱景玄《唐朝名畫錄》:"王墨者,不知何許人,亦不知其名,善潑墨山水,時人故謂之王墨。多游江湖間,常畫山水松石雜樹,性多疏野、好酒,凡欲畫圖障,先飲,醺酣之后,即以墨潑。或笑或吟,腳蹙手抹,或揮或掃,或淡或濃,隨其形狀,為山為石,為云為水,應手隨意,倏若造化,圖出云霞,染成風雨,宛若神巧。俯觀不見其墨污之跡,皆謂奇異也。"

[3] 林逋:字君復,宋代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高隱于西湖之孤山。工詩善行草和繪事。

[4] 魏野:字仲先,號草堂居士,先世蜀(今四川)人,遷居陜州(今河南陜縣)。隱居不仕。工詩,以平樸閑遠見長。

[5] 繒zēng:古代對絲織品的統(tǒng)稱。

[6] 金箋:箋:供題詩、寫信用的精美紙張。所謂金箋是指書畫用紙。金箋紙又分為泥金箋和冷金箋兩種。鋪滿的稱"泥金",撒成散點的稱"冷金"。

[7] 箑shà:扇子。

[8] 翻:反而,反倒。

[9] 胡盧:笑聲。

[10] 楮:木名。皮可制桑皮紙,因以為紙的代稱。

重潤渲染

畫石之法,先從淡墨起,可改可救,漸用濃墨者為上。董源坡腳下多碎石,乃畫建康[1]山勢,先向筆畫邊皴起,然后用淡墨破其深凹處,著色不離乎此,石著色要重。董源小山石,謂之礬頭[2]。山中有云氣,皴法要滲軟[3]。下有沙地,用淡墨掃,屈曲[4]為之,再用淡墨破。

夏山欲雨,要帶水筆暈開,山石加淡螺青于礬頭,更覺秀潤。

以螺青入墨或藤黃入墨畫石,其色亦浮潤[5]可愛。

冬景借地為雪,以薄粉暈山頭,濃粉點苔。畫樹不用更重,干瘦枝脆,即為寒林。再用淡墨水重過加潤之,則為春樹。

凡畫山,著色與用墨必有濃淡者,以山必有云影,有影處必晦。無影有日色處必明,明處淡,晦處濃,則畫成儼然云光日影浮動于中矣。

山水家畫雪景多俗,嘗見李營丘[6]雪圖,峰巒林屋,盡以淡墨為之,而水天空闊處,全用粉填,亦一奇也。

凡打[7]遠山,必先以香朽[8]其勢,然后以青以墨一一染出。初一層色淡,后一層略深,最后一層又深,蓋俞遠者得云氣愈深,故色愈重也[9]。

畫橋梁及屋宇,須用淡墨潤一二次,無論著色與水墨,不潤即淺薄。

王叔明[10]畫,有全不設色,只以赭石淡水潤松身,略勾石廓,便豐采絕倫[11]。

[1] 建康:即今南京。

[2] 礬頭:山頂堆積小石,形如礬石,故名。

[3] 滲軟:筆法溫潤,適宜表現(xiàn)江南多土而滋潤的山石。

[4] 屈曲:曲折。

[5] 浮潤:滋潤。

[6] 李營丘:李成,字咸熙,上代居長安,后遷營丘,后世稱李營丘。

[7] 打:布置。

[8] 香朽:將檀香(衛(wèi)生線香)點燃后熄滅,用來在宣紙上打草稿?,F(xiàn)在多用柳炭條作為打稿的朽筆。

[9] 清·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論遠山:"……予少年讀《芥子園畫傳》云:'遠山愈遠者,得云氣愈深,故色愈重。'此一'重'字于心不能無憾。后游山觀海,歷覽遠景,每留心分別遠山為真畫譜,所見皆是愈遠愈杳,從未見遠山而色反重也。蓋近山無云遮蔽,故皴紋畢露而見綠色,綠色乃山草本色也。云氣色白,白色愈深,則山色愈淺。故近山深綠,由深綠至于淺綠,而遠山則白云色,深綠為白掩,故綠變藍,由深藍而至淺藍,由淺藍而至不見藍,豈不是愈遠愈杳乎?'重'字改作'淡'字方妥。"

[10] 王叔明:王蒙,字叔明。

[11] 絕倫:無與倫比。

天地位置

凡經(jīng)營下筆,必留天地。何為天地?有如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間方主意[1]定景。竊見世之初學,據(jù)爾[2]把筆,涂抹滿幅,看之填塞人目,已覺意阻,那得取重于賞鑒之士

鹿柴氏曰:徐文長論畫,以奇峰絕壁,大水懸流,怪石蒼松,幽人羽客[3],大抵[4]以墨汁淋漓,煙嵐?jié)M紙,曠若無天,密如無地為上。此語似與前論未合,曰:文長乃瀟灑之士,卻于極填塞中具極空靈之致,夫曰曠若,曰密如,于字句之縫,早逗露[5]矣。

[1] 主意:應為"立意。"

[2] 據(jù)爾:應為"遽爾"。匆忙。

[3] 羽客:道士的別稱。羽,含有"飛升"之意。羽人、羽士都是道士的別稱。幽人羽客:泛指隱士。

[4] 大抵:大都,大致。

[5] 逗:句中的停頓;句讀。

露:顯露。

逗露:透露。

破邪

如鄭顛仙[1]、張復陽[2]、鐘欽禮[3]、蔣三松[4]、張平山[5]、汪海云[6]、吳小仙[7],于屠赤水[8]《畫箋》[9]中,直斥之為邪魔[10],切不可使此邪魔之氣繞吾筆端。

去俗

筆墨間寧有稚氣,毋有滯氣[11];寧有霸氣,毋有市氣。滯則不生,市則多俗,俗尤不可侵染。去俗無他法,多讀書,則書卷之氣上升,市俗之氣下降矣,學者其慎旃[12]哉。

[1] 鄭顛仙:鄭文林,號顛仙,明代閩人。

[2] 張復陽:名復,字復陽,道士,明代浙江平湖人。善詩能書,工山水、人物。

[3] 鈡欽禮:號南越山人,明代浙江上虞人。工詩,精繪事,筆墨粗豪。

[4] 蔣三松:蔣嵩,號三松,明代金陵人。山水宗吳偉,喜用焦墨,行筆粗莽,多越矩度。

[5] 張平山:張路,字天馳,號平山,明代祥符(今河南開封)人。擅人物、山水,筆勢狂放。

[6] 汪海云:汪肇,號海云,明代休寧人。工畫山水、人物,氣勢磅礴。

[7] 吳小仙:吳偉,字士英,號小仙,明代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工畫人物,兼擅山水,筆墨放縱。

[8] 屠赤水:明代文學家、戲曲家屠隆(1542——1605),字長卿,號赤水、蓬萊仙客、鴻苞居士,浙江鄞縣人。博學多才,詩文、戲曲、書畫造詣皆深。擅作長詩,尤精戲曲,著有《縣花記》《修文記》《彩毫記》三種,書法擅行、草書。另著有《白榆集》《由拳集》《鴻苞集》《觀音考》等多種。

[9] 《畫箋》:屠隆著。此書論及畫論、鑒賞、裝池等問題。

[10] 邪魔:唐岱《繪事發(fā)微》:"至南宋畫院,刻畫工巧,金碧輝煌,始失畫家天趣。其間如李唐、馬遠,下筆縱橫,淋漓揮灑,另開戶牖,至明戴文進、吳小仙、謝時臣皆宗之,雖得一體,竟于古人背馳,非山水中正派。"屠隆《畫箋?邪學》:"如鄭顛仙、張復陽、鐘欽禮、蔣三松、張平山、汪海云輩,皆畫家邪學,徒呈狂態(tài)者也,俱無足取。"

[11] 滯:不流暢。

[12] 旃zhān:"之焉"的合音。相當于代詞"之"。

設色

鹿柴氏曰:天有云霞,燦然成錦,此天之設色也。地生草樹,斐然[1]有章,此地之設色。

人有眉目唇齒,明皓紅黑,錯陳于面,此人之設色也。

鳳擅苞[2],雞吐綬[3],虎豹炳蔚[4]其文,山雉[5]離明[6]其象[7],此物之設色也。

司馬子長[8],援據(jù)[9]《尚書》[10]、《左傳》[11]、《國策》[12]諸書,古色燦然,而成《史記》[13],此文章家之設色也。

犀首[14]張儀[15],變亂黑白,支[16]辭博辯,口橫海市,舌卷蜃樓,務為鋪張,此言語家之設色也。

夫設色而至于文章、至于言語,不惟有形,抑且有聲矣。嗟乎,大而天地,廣而人物,麗而文章,贍而言語,頓成一著色世界矣。

豈惟畫然,即淑躬[17]處世,有如所謂倪云林淡墨山水者,鮮[18]不唾面[19],鮮不噴飯[20]矣。居今之世,抱素[21]其安施耶[22]。故即以畫論,則研丹攄[23]粉,稱人物之精工。而淡黛輕黃,亦山水之極致。有如云橫白練,天染朱霞,峰矗曾[24]青,樹披翠罽[25],紅堆谷口,知是春深;黃落車前,定為秋晚。胸中備四時之氣,指上奪造化之工,五色實令人目聰哉。

又曰:王維[26]皆青綠山水[27],李公麟[28]盡白描[29]人物。初無淺絳[30]色也,昉[31]于董源,盛于黃公望,謂之曰"吳裝"[32],傳之文、沈[33],遂成專尚矣。

黃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淺淺施之,有時再以赭筆勾出大概。

王蒙多以赭石和藤黃著山水。其山頭喜蓬蓬松松畫草,再以赭色勾出,時而竟不著色,只以赭石著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

[1] 斐然:有文采的樣子。

[2] 擅:占有;獨有。苞:物叢生曰苞,為草木通稱。

[3] 吐:放出;開放。綬:絲帶。

[4] 炳蔚:形容文采的鮮明華美。《文心雕龍·原道》:"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5] 雉:野雞。

[6] 離明:色彩繁雜明麗。

[7] 象:形象。凡形之于外者皆稱象。

[8] 司馬子長:司馬遷,字子長,漢代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著《史記》。

[9] 援據(jù):依據(jù)。

[10] 《尚書》:亦稱《書經(jīng)》,是上古時期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事著作的匯編。研究商周歷史的重要資料。

[11] 《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蹲髠鳌肥俏覈谝徊繑⑹略敿?、體系完整的編年體史書。記載了起自魯隱公元年,訖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共二百五十五年間春秋列國的政治、外交、軍事、文化等方面的有關活動,是研究春秋時代社會歷史的一部重要文獻。

[12] 《國策》:即《戰(zhàn)國策》,是戰(zhàn)國時代的史料匯編。初由戰(zhàn)國末年或秦漢時人搜集輯錄成書,西漢劉向重加編校,共三十三篇,定名為《戰(zhàn)國策》。此書分十二策,分記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諸國之事。其時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統(tǒng)一六國,約二百四十年。

[13]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傳紀體通史。紀事從傳說的皇帝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止,包括以漢族為主體的三千年發(fā)展的歷史。

[14] 犀首:官名,屬武官。

[15] 張儀:戰(zhàn)國魏人。初與蘇秦同學,秦慧王以為相,游說六國,破秦合縱而為連橫,號曰武信君。

[16] 支:調(diào)度;指使。

[17] 淑:善良。躬:自己;自身。

[18] 鮮:少。

[19] 唾面:表示鄙棄?!妒酚?孟嘗君列傳》:"如復見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20] 噴飯:典出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言其寄詩一首與友人文與可,文氏夫婦恰好于晚飯時收到,讀后失笑噴飯滿桌。后來形容事情可笑便說"令人噴飯"。

[21] 抱:心里存著。素:白色的生絹。樸素的;不加修飾的?!独献印な耪隆罚?#34;見素抱樸,少私寡欲。"(保持本有的純真,不為外物所誘惑。)

[22] 安:疑問詞,哪里。施:實行。耶:表示句末語氣。

[23] 攄:應文"濾"。

[24] 曾:通"層"。重疊的。

[25] 罽jì:一種毛織品。

[26] 王維:字摩詰,唐代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開元初擢進士,官至尚書右丞。以詞學知名,晚年隱居藍田輞川,以琴詩繪畫自娛。

[27] 青綠山水:以石青、石綠為主色的山水畫,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

[28] 李公麟: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宋代舒城(今屬安徽)人。官至朝奉郎。工書畫,精鑒賞。

[29] 白描:源于古代的"白畫"。用墨勾勒物象,不施色彩者,謂之"白描"。

[30] 淺絳:淺即是淡淡之意,絳即赭色。淺絳即在水墨勾勒基礎上,以淡淡的赭石或花青顏色敷于畫上,多用于山水畫。

[31] 昉:起始。

[32] 吳裝:亦稱"吳家樣"。中國畫的一種淡著色風格。相傳始于唐代吳道子的人物畫,故名。吳道子人物畫以線造型,賦色簡淡,世稱"吳裝"。湯垕《古今畫鑒》:"吳道子筆法超妙為百代畫圣,早年行筆差細,中年行筆磊落揮霍如莼菜條。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動,方圓平正,高下曲直,折算停分,莫不如意。其傅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縑素,世謂之'吳裝'。"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一:"嘗觀(吳道子)所畫墻壁卷軸,落筆雄勁,傅彩簡淡,或有墻壁間設色重處,多是后人裝飾。至今畫家有輕拂丹青者,謂之吳裝。"

[33] 文、沈:文征明、沈周。

石青

畫人物可用滯笨之色,畫山水則惟事[1]輕清[2]。石青[3]只宜用所謂梅花片一種,以其形似故名。取置乳缽[4]中,輕輕著水乳細,不可太用力,太用力則頓成青粉矣。然即不用力,亦有此粉,但少耳。研就時傾入磁[5]盞,略加清水攪勻,置少頃,將上面粉者撇起,謂之油子。油子只可作青粉用,著人衣服,中間一層是好青,用畫正面青綠山水,著底一層顏色太深,用以嵌點夾葉及襯絹背,是之謂頭青、二青、三青。凡正面用青綠者,其后必以青綠襯之,其色方飽滿。

有一種石青,堅不可碎者,以耳垢少許彈入,便研細如泥,墨多麻亦用此,出《巖棲幽事》[6]。

[1] 事:從事。

[2] 輕清:清淡。

[3] 石青:產(chǎn)自銅礦。品種很多,有空青、曾青、白青、沙青、藏青之分,均以其外形和產(chǎn)地不同而命名。空青,以中空形似楊梅。據(jù)《圖經(jīng)本草》記載:"今饒、信州時有之。狀若楊梅,其腹中空。破之有漿,絕難得。"扁青緬甸產(chǎn)稱甸青,云南產(chǎn)稱滇青。曾青,由深淺層片組成,可研制出淡青金色的淺天青。沙青,原產(chǎn)西藏,形若沙粒。

[4] 乳缽:研藥末等用的器具,形狀略象碗。

[5] 磁:應為"瓷"。

[6] 《巖棲幽事》:陳繼儒,字仲醇,號眉公,明代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工詩善文,兼能書畫。著《巖棲幽事》。

石綠

研石綠[1]亦如研石青法,但綠質(zhì)甚堅,先宜以鐵椎擊碎,再入乳缽內(nèi),用力研方細。石綠用蝦蟆[2]背者佳,亦水飛[3]作三種,分頭綠、二綠、三綠,用亦如用石青之法。青綠加膠,必須臨時,以極清膠水投入碟內(nèi),再加清水溫火上略熔[4]用之,用后即宜撇去膠水,不可存之于內(nèi),以損青綠之色。撇法:用滾水少許,投入青綠內(nèi),并將此碟子安[5]滾水盆內(nèi),須淺,不可沒入,重湯頓之[6],其膠自盡浮于上,撇去上面清水,則膠凈矣,是之謂出膠法。若出不凈,則次遭取用,青綠便無光彩。若用,則臨時再加新膠水可也。

[1] 石綠:天然礦物質(zhì),產(chǎn)于銅礦,優(yōu)質(zhì)礦石具有深淺變化的綠色條紋,很像孔雀翎毛的翠綠色,所以又稱孔雀石。

[2] 蝦蟆:蛤蟆。

[3] 水飛:水飛即用水漂。中國畫顏料的研漂方法大致為"淘、澄、飛、跌"四個步驟。水飛,就是用水把上浮的部分撇到另一盤碟中,留下來下沉的部分。

[4] 熔:應為"溶"。

[5] 安:安置;安放。

[6] 重:重復,再。湯:熱水。頓:放置;停留。這里指澄清。湯頓,用熱水燉。

朱砂[1]

用箭頭者良,次則芙蓉塊疋[2]砂,投乳缽中研極細,用極清膠水,同清滾水傾入盞內(nèi),少頃將上面黃色者撇一處,曰"朱標[3]",著人衣服用。中間紅而且細者,是好砂,又撇一處,用畫楓葉、欄楯[4]、寺觀等項。最下色深而粗者,人物家[5]或用之,山水中無用處也。

[1] 朱砂:天然晶體礦石,產(chǎn)于汞礦,又稱辰砂。以明凈光亮、形似箭頭、鏡面馬牙為最好的材料。朱砂的原料以深紅、品色鮮艷者為佳,但因其產(chǎn)地的不同,朱砂的顏色、色調(diào)會有所不同。朱砂硬度適中,比較容易加工。在制作朱砂之前要對原料進行篩選,清除雜質(zhì),放入乳缽搗碎,經(jīng)研、淘、澄、飛等方法加工而成。

[2] 疋pǐ:"匹"的古體。

[3] 標:應為"磦"。

[4] 欄楯:即欄桿。直的為欄,橫的為楯。

[5] 人物家:畫人物的人。

銀朱[1]

萬一無朱砂,當以銀朱代之,亦必用磦朱,帶黃色者,水飛用之,水花不入選。(近日銀朱,多摻入小粉,不堪用。)

[1] 銀朱:化學色,可以代替朱砂用,但色久容易變色。

珊瑚末[1]

唐畫中有一種紅色,歷久不變,鮮如朝日,此珊瑚屑也。宣和內(nèi)府印色,亦多用此,雖不經(jīng)用,不可不知。

[1] 珊瑚末:珊瑚是珊瑚蟲的尸體化石,用紅珊瑚制成的粉紅顏色,其色相和質(zhì)地都很好,又叫珍珠色。用珊瑚粉作為人物畫仕女的面色非常合適,具有特殊的效果,而且色彩穩(wěn)定。

雄黃[1]

揀[2]上號[3]通明雞冠黃,研細水飛之法,與朱砂同。用畫黃葉與人衣,但金上忌用,金箋著雄黃,數(shù)月后即燒成慘[4]色矣。

[1] 雄黃:天然礦物質(zhì),產(chǎn)于砷礦,結晶狀體,有油質(zhì)的光澤,黃色調(diào),可入藥,并具有微毒。雄黃質(zhì)地松軟易碎,制色前要將深淺不同的顏色分開,搗碎研磨成粉狀,置火上煮,以去其雜質(zhì)。曬干,加入適量白酒研細,再用膠水飛漂,可出兩種顏色,干后調(diào)膠使用。

[2] 揀:挑選。

[3] 上號:等級高的。

[4] 慘:色彩暗淡。

石黃[1]

此種山水中不甚用,古人卻亦不廢[2]。《妮古錄》[3]載:石黃用水一碗,以舊蓆片覆水碗上置灰,用炭火煅之,待石黃紅如火,取起置地上,以碗覆之,候冷細研,調(diào)作松皮及紅葉用之。

[1] 石黃:天然礦物質(zhì),色調(diào)為正黃色。

[2] 廢:廢棄。

[3] 《妮古錄》:陳繼儒著。主要談論書畫,評論鑒賞,頗有深致,遺聞軼事,亦足資參證。

乳金[1]

先以素盞[2]稍抹膠水,將枯徹金箔,以手指(剪去指甲)蘸膠一一粘入,用第二指團團摩搨[3],待干,粘碟上。再將清水滴許,拓開,屢干屢解[4],以極細為度(膠水不可著多,多則浮起不容細擂[5],只以濕而可粘為候[6])。再用清水將指上及碟上一一洗凈,俱[7]置一碟中,以微火溫之,少頃金沈[8],將上黑色水盡行傾出,曬干碟內(nèi)好金,臨用時稍稍加極清薄膠水調(diào)之,不可多,多則金黑無光。又法:將肥皂[9]核內(nèi),剝出白肉,熔化作膠,似更輕清。

[1] 乳金:泥金。將金、銀箔研磨成細末加工成可直接用于繪畫的金屬色,確切地講是將金箔或銀箔在盤子中,通過手指的力量和膠水的作用,將其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并依附在盤子之上。

[2] 素盞:白色小杯子。

[3] 摩搨:搨,同"拓",摩搨,研磨。

[4] 解:溶解;溶化。

[5] 擂:研磨。

[6] 候:隨時變化的情狀;征候。

[7] 俱:一起;一同;全;都。

[8] 沈:與"沉"通用。

[9] 肥皂:肥皂莢(肥皂角),豆科,落葉喬木,高達20米。莢果寬長圓形,肥厚,果肉供洗滌及藥用。

傅粉

古人率[1]用蛤粉[2]。法以蛤蚌殼煅過,研細,水飛用之。今閩中下四府堊[3]壁,尚多用蚌殼灰,以代石灰,猶有古人遺意。今則畫家概[4]用鉛粉矣。其制以鉛粉將手指乳細,蘸極清膠水于碟心摩擦,待摩擦干,又蘸極清膠水,如此十數(shù)次,則膠粉渾熔,搓成餅子,粘碟一角曬干。臨用時以滾水洗下,再清清滴膠水數(shù)點,撇上面者用,下[5]則拭去。研粉必須手指者,以鉛經(jīng)人氣,則鉛氣易耗耳。

[1] 率:通常。

[2] 蛤粉:蛤粉色調(diào)穩(wěn)定,歷久不變。制作蛤粉,選擇埋在地下多年,已成鈣質(zhì)的文蛤蚌,將鈣化的蛤蚌去除雜質(zhì)搗碎,研磨篩成粉狀,放入乳缽內(nèi)干研,直到聽不到研磨之聲,粉粘乳錘,而后加入清膠水再進行研磨,撇出細者沉淀出膠,曬干或蒸干均可,干后再用乳缽干研成粉末過籮收存。

[3] 堊:用白土涂刷。

[4] 概:都。

[5] 下:多余。

調(diào)脂

諺云:"藤黃莫如口,胭脂[1]莫上手"。以[2]胭脂上手,其色在指上經(jīng)數(shù)日不散,非用醋洗不退。須用福建胭脂,以少許滾水略浸,將兩筆管如染坊絞布法,絞出濃汁(亦須澄出木棉之細渣滓),溫水頓干用之。

[1] 胭脂:植物色,用紅藍花、茜草、紫草茸合制而成的顏色。制作胭脂,將各種材料搗碎,擠絞出紅色的汁液,去除渣滓,放入銅鍋內(nèi)煎熬,待顏色稍濃,傾入銅筒內(nèi),每次銅筒內(nèi)可放入十至十五個棉餅,然后用鐵桿下壓,反復幾次壓擠使棉餅完全浸透顏色時取出曬干即制成了胭餅。胭餅保存非常方便,使用時需將棉餅制成胭脂膏。將棉餅剪成小條放入銅鍋內(nèi)用文火煎熬,水不宜多,以能淹過棉條多一點為宜,煎熬至兩小時,稍冷即用筆管將棉餅撈出擰擠干凈,再將胭脂水放入鍋內(nèi)用微火繼續(xù)煎熬,熬到顏色只剩下十分之三四的樣子,分別把顏色倒入準備好的干凈碟子中,移入有屜的鍋內(nèi)不加蓋蒸,蒸到七八成干時,取出任其自干,干透將碟子用紙封存留用。

[2] 以:因為。

藤黃[1]

《本草·釋名》載郭義恭[2]《廣志》,謂岳、鄂等州,崖間海藤花蕊敗落石上,土人收之,曰"沙黃",就樹采擷[3],曰"蠟黃",今訛為"銅苗",為"蛇矢[4]",謬甚。又周達觀[5]《直獵記》[6]云:黃乃樹脂,番[7]人以刀斫樹,枝[8]滴下,次年收之者。其說雖與郭異,然亦皆言草木花與汁也,從無蟒蛇矢之說,但氣味酸、有毒,蛀牙齒,貼之即落,舐[9]之舌麻,故曰:"莫入口"耳。當揀一種如筆管者,曰筆管黃,最妙。

舊人畫樹,率以藤黃水入墨內(nèi),畫枝干,便覺蒼潤。

[1] 藤黃:又稱月黃、筆管黃,植物色,可入藥。海藤樹為常綠喬木,是熱帶金絲桃科植物,藤黃為熱帶植物海藤樹枝干的汁液,產(chǎn)于越南、緬甸、泰國等地。藤黃有老嫩之分,作為繪畫顏色應選色嫩者,用手指沾水輕輕磨之即出色者為佳。藤黃以筆管黃為最好。采集時在樹皮上切口,所流出水質(zhì)的黃液,用竹管承接,干透后自然形成中空的圓柱形。藤黃本身含有膠質(zhì),使用時不需要加膠,直接用手沾水研磨或用水筆蘸取,色即隨筆而下。藤黃遇熱色澤變灰,只能用涼水溶化。

[2] 郭義恭:西晉人。著《廣志》。

[3] 擷:摘下,取下。

[4] 矢:古代用做"屎"。

[5] 周達觀:字草庭,號草庭遺民,溫州永嘉(今浙江永嘉)人。著《真臘風土記》。

[6] 《直獵記》:直獵,又作"真臘",即今柬埔寨。周達觀曾經(jīng)出使真臘,著《真臘風土記》,該書真實地反映了當時柬埔寨各方面的情況,特別是對吳哥文化有詳細記載。

[7] 番:稱外國的或外族的。

[8] 枝:應為"汁"。

[9] 舐:用舌頭舔。

靛花

福建者為上。近日棠[1]邑產(chǎn)者亦佳,以漚藍[2]不在土坑,未受土氣,且少石灰,故色迥異他產(chǎn)??吹寤ǚǎ殥滟|(zhì)極輕,而青翠中有紅頭泛出者,將細絹篩濾去草屑,茶匙少少[3]滴水入乳缽中,用椎細乳,干則再加水,潤則又為擂[4]。凡靛花四兩,乳之必須人力一日,始浮出光彩。再加清膠水洗凈杵缽,盡傾入巨盞內(nèi),澄之,將上面細者撇起,盞底色粗而黑者,當盡棄去。將撇起者,置烈日中,一日曬干乃妙。若次日則膠宿[5]矣。凡制他色,四時皆可,獨靛花必俟[6]三伏[7]。而畫中亦惟此色用處最多,顏色最妙也。

[1] 棠:古邑名。春秋楚地。在今江蘇六合。公元前559年楚子囊率師于棠以伐吳,即此。

[2] 漚藍:漚制藍靛一般在秋末冬初,將已成熟的靛之蓼藍進行收割。如用石灰漚制,則將植物放入池中或大缸中加水,上壓重石以將植物全部浸入水中為準,大約兩天的時間取出,將泡好的石灰水倒入缸內(nèi),用木桿上下?lián)v動,隨搗隨加石灰水,以搗出靛花者為佳,然后進行沉淀,制成藍靛。將藍靛塊放入缽內(nèi)干研成粉末,用籮輕輕篩去雜質(zhì),加入膠水再研磨,當研磨到極細時,加水沉淀,浮在上面的就是花青色。

[3] 少少:稍稍。

[4] 擂:研磨。

[5] 宿:變質(zhì)。

[6] 俟sì:等待。

[7] 三伏:特指末伏的十天。

草綠

凡靛花[1]六分,和藤黃四分,即為老綠;靛花三分,和藤黃七分,即為嫩綠。

[1] 靛花即花青,色相呈深藍色偏冷,為植物色,用蓼藍、大青葉等植物的枝葉泡制而成,俗名藍靛。古代民間用它做染料來染布匹。

赭石

先將赭石[1]揀其質(zhì)堅而色麗者為妙,有一種硬如鐵與爛如泥者,皆不入選。以小沙盆水研細如泥,投以極清膠水,寬寬[2]飛[3]之,亦取上層,底下所澄粗而色慘者棄之。

[1] 赭石:又稱岱赭。品種很多,有赭褐、赭黃、赭紅,均為天然礦物顏料,因產(chǎn)地不同,色調(diào)也有所區(qū)別。產(chǎn)于赤鐵礦、磁赤鐵礦,其色調(diào)穩(wěn)定。赭石制作比較簡單,把選好的赭石原料去除雜質(zhì),洗凈曬干,放進乳缽搗碎,先干研到極細時再加入膠水研磨,研磨到一定時間加入溫水攪拌均勻進行沉淀,較粗的材料沉淀在下面,將浮在上邊的黃膘倒出,加適量明膠蒸干收膏就可以使用了。

[2] 寬寬:緩緩;舒緩;松緩。

[3] 飛:即水飛。

赭黃色

藤黃中加以赭石,用染秋深樹木,葉色蒼黃,自與春初之嫩葉淡黃有別。如著秋景中山腰之平坡、草間之細路[1],亦當用此色。

[1] 細路:小路。

老紅色

著樹葉中丹楓鮮明,烏桕冷艷,則當純用朱砂;如柿栗諸夾葉,須用一種老紅色,當于銀朱中加赭石著之。

蒼綠色

初霜木葉,綠欲變黃,有一種蒼老黯淡之色,當于草綠中加赭石用之;秋初之石坡土徑,亦用此色。

和墨

樹木之陰陽,山石之凹凸處,于諸色中陰處、凹處俱宜加墨,則層次分明,有遠近向背矣。若欲樹石蒼潤,諸色中盡可加以墨汁,自有一層陰森之氣浮于丘壑間。但硃色只宜淡著,不宜和墨。

余將諸件重滯之色,紛羅[1]于前,而以赭石靛花清凈之品,獨殿于后者,以見赭石靛花二種,乃山水家日用尋常,有賓主之誼焉。丹砂、石黛有如峨冠[2]博帶,揖讓雍容[3],安得不居前席,有師行之法焉。凡出師以虎賁[4]前攻,羽扇[5]幕后,則丹砂、石黛皆吾虎賁也。又有德充[6]之符焉。滓穢[7]日以去,清虛[8]日以來,則赭石、靛花又居清虛之府。藝也,而進乎道矣[9]。

[1] 紛:雜亂。紛羅:紛紛羅列。

[2] 峨冠:高。

[3] 揖讓:古代賓主相見的禮節(jié)。雍容——文雅大方,從容不迫的樣子。

[4] 虎賁:古時指勇士、武士。

[5] 羽扇:用鳥翅膀上的長羽毛制成的扇子。指軍中如諸葛亮一類的能出謀劃策的軍師、謀士。

[6] 德充:充實道德。

[7] 滓穢:污濁邪惡。

[8] 清虛:清凈虛無。

[9] 道:道是天地萬物之本。老子認為,萬物本體和生命之源的"道",是有與無的統(tǒng)一,亦即實與虛的統(tǒng)一。他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即是說"道"是超言絕象不可言傳的,但人生的最高境界卻在得道,即體悟宇宙之大化?!兑捉?jīng)》:"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變化的法則是無形的,故稱為"道"。畫道通于宇宙自然之道,反映著繪畫藝術的根本規(guī)律,是繪畫活動一切技法形式的內(nèi)在依據(jù)。

藝也,而進乎道矣:寄道于技藝中?!肚f子。養(yǎng)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幕菥唬合玻圃眨忌w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郭慶藩注:"直寄道理于技耳,所好者非技也。"

絹素

古畫至唐初,皆生絹,至周昉[1]韓幹后,方以熱湯半熟,入粉,搥如銀板,故人物精彩入筆。今人收唐畫,必以絹辨,見文粗,便云不是唐,非也。張僧繇[2]畫,閻本立[3]畫,世所存者,皆生絹。南唐畫,皆粗絹。徐熙[4]絹或如布。宋有院絹,勻凈厚密,有獨梭絹,細密如紙,闊至七八尺。元絹類宋,元有宓機絹,亦極勻凈,蓋出吾禾[5]魏塘宓家,故名。趙子昂、盛子昭[6]多用之。明絹,內(nèi)府者亦珍等宋織。

古畫絹淡墨色,卻有一種古香可愛,破處必有鯽魚口[7],連有三四絲不直裂也,直裂者偽矣。

[1] 周昉:又名景玄,字仲郎,唐代京兆人,官至宣州長史。善畫人物。

[2] 張僧繇:南朝吳(郡治今江蘇蘇州)人。天監(jiān)中歷官至右將軍、吳興太守。以丹青馳譽于時,與顧愷之、陸探微齊名。

[3] 閻本立:應為"閻立本"。唐代,官至右相,善畫道釋、人物及鞍馬。

[4] 徐熙:五代南唐鐘陵(今江蘇南京)人。擅畫花竹、草木。

[5] 吾禾:王概對家鄉(xiāng)秀水的稱呼。

[6] 盛子昭:盛懋,字子昭,元嘉興武塘(今屬浙江嘉興)人。工山水、人物。

[7] 鯽魚口:宋代絹的制造技術較高,加工精細。作偽者雖將絹染成舊色,但只要仔細查看其質(zhì)地的韌性就可發(fā)現(xiàn):真正的舊絹比較松脆,甚至一觸即破,其自身的破裂處呈"鯽魚口"的形狀,并有細微的"雪絲"連著,即尚未發(fā)暗的絲;新絹染舊,則不僅沒有松散發(fā)脆的現(xiàn)象,而且不會有自然破裂的鯽魚口和露出的雪絲。偽作造成的是直裂。

礬法

絹用松江織者,不在銖[1]兩重,只揀其極細如紙而無跳絲者,粘幀子(即掙子也)之上、左、右三邊(其邊若緊,須打濕粘,不爾則扯不開矣)。幀下以竹簽簽之。以細繩交互纏幀(莫結死結),待上礬后扯平,無凹無偏(然后打死結),如絹長七八尺,則幀之中間,宜上一撐棍。凡粘絹必俟[2]大干方可上礬,未干則絹脫矣。礬時排筆無侵粘邊,侵亦絹脫矣,即候干不侵粘處。因梅天吐水,而絹欲脫,則急以礬摻[3]邊上。又萬一侵邊而有處欲脫,則急以竹削鼠牙釘釘之。礬法:夏月每膠七錢,用礬三錢。冬月每膠一兩,用礬三錢。膠須揀極明而不作氣者。近日廣膠[4],多入麰麺[5]假造,不堪用。礬須先以冷水泡化,不可投熱膠中,投入便成熟礬矣。凡上膠礬,必須分作三次,第一次須輕些,第二次飽滿,而清清上之。第三次則以極清為度。膠不可太重,重則色慘,而畫成多迸裂之虞[6]。礬不可太重,重則絹上起一層白鋪[7],畫時滯筆,著色無光彩。凡畫青綠重色,畫成時,宜以極輕礬水,以大染筆輕輕托色,上裱時方不脫落,絹背襯處亦然。礬時,幀子宜立起,排筆自左而右,一筆挨一筆橫刷,刷宜勻,不使其漬處一條一條如屋漏痕,如此細心礬成,即不畫亦屬雪凈江澄,殊可締玩[8]。若畫遇稍粗之絹,則用水噴濕,石上捶眼匾[9],然后上幀子礬。

[1] 銖: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等于舊制(十六兩為一斤)的一兩。

[2] 俟:等待。

[3] 摻:混合。

[4] 廣膠:黃明膠,產(chǎn)自廣東、廣西,黃色透明,成方條形狀。無臭味,加水溶化,用上層輕膠。

[5] 麰麺:大麥磨成的面粉。

[6] 虞:憂慮、憂患。

[7] 白鋪:白霜。

[8] 締玩:諦視玩味,即細心觀賞。

[9] 石上捶眼匾:即在石頭上把絹的經(jīng)緯線捶匾。眼,指粗絹上突起的絲。

紙片

澄心堂[1]宋紙及宣紙[2],舊庫匹紙[3],楚[4]紙,皆可任意揮毫,濕燥由我。惟宣紙中之一種鏡面光及數(shù)揭而粗且薄之高麗紙[5],云南之砑金[6]箋,與近日之灰重水性多之時紙,則為紙中奴隸,遇之,即作蘭竹,猶屬違心也。

[1] 澄心堂:即澄心堂紙,南唐時產(chǎn)于徽州(今安徽南部的歙州地區(qū))的佳紙。宋蔡襄敘此紙:"其為出江南池、歙二郡,今世多不作精品。"南唐后主李煜對此紙甚為喜愛,在南京宮里澄心堂中設造紙作坊,特意用自己讀書批閱奏章的場所——澄心堂貯藏此紙,故名為澄心堂紙。

[2] 宣紙:唐時產(chǎn)于宣州涇縣(今安徽省涇縣)的紙品。宣紙的生產(chǎn)是以青檀樹皮和稻草為主要原料,經(jīng)過浸泡、灰掩、蒸煮、漂白、打漿、水撈、加膠、貼烘等十八道工序和近百種操作過程,歷時一年方可造成。紙質(zhì)優(yōu)良柔韌,細膩勻整。宣紙發(fā)展到現(xiàn)代更是纖維長、耐拉力大、吸水性好、紋理美觀、搓折無損、著筆深固、墨韻層次清晰、經(jīng)久耐藏。宣紙有"紙中之王"和"紙壽千年"之美譽。

[3] 匹紙:北宋末年,產(chǎn)于安徽歙州一帶的巨型紙張,稱為匹紙。其原料取用韌皮纖維,所造紙張柔韌而薄,纖維交錯均勻,故又稱為皮紙。明·文震亨《長物志》中載:"有匹紙,長三丈至五丈。"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中載:"太紙質(zhì)用楮樹皮與桑穰、芙蓉膜等諸物者為皮紙。"

[4] 楚:應為"楮"。

[5] 高麗紙:古代高麗國(又稱高句麗,后為衛(wèi)氏朝鮮所并)生產(chǎn)制作的紙,又稱高句麗紙、高麗貢箋。明·屠隆《紙墨筆硯箋》中載:"高麗紙以綿、繭造成,色白如綾,堅韌如帛,用以書寫,發(fā)墨可愛,此中國所無,亦奇品也。"它與我國制作的桑皮紙相比,簾紋多粗,紙紋距大。

[6] 砑金:猶鍍金,涂金。謂以金涂飾器物。曹文晦《書所見》詩:"柳黃鶴袖桃花裙,釵梁砑金光射人。"砑即用卵石碾壓或摩擦紙面。

點苔

古人畫多有不點苔者,苔原設以[1]蓋皴法之慢亂,既無慢亂,又何須挖肉做瘡?然即點苔,亦須于著色諸件一一告竣之后,如叔明[2]之渴苔,仲圭[3]之攢苔,亦自不茍也。

[1] 設以:專門用來。

[2] 叔明:元·王蒙,字叔明。

[3] 仲圭:元·吳鎮(zhèn),字仲圭。

落款

元以前多不用款,或隱之石隙。恐書不精,有傷畫局耳。至倪云林[1]字法遒逸,或詩尾用跋,或跋后系詩。文衡山[2]行款清整,沈石田[3]筆法灑落,徐文長[4]詩歌奇橫,陳白陽[5]題志精卓,每侵畫位,翻[6]多奇趣。近日俚[7]鄙匠習,宜[8]學沒字碑[9]為是。

[1] 倪云林:元·倪瓚,號云林。

[2] 文衡山:明·文征明,先世為衡山人,故號衡山。

[3] 沈石田:明·沈周,號石田。

[4] 徐文長:明·徐渭,字文長。

[5] 陳白陽:明·陳淳,字道復,初名淳,號白陽,吳郡人。擅畫寫意花鳥,與徐渭并稱"白陽青藤"。

[6] 翻:反而。

[7] 俚:鄙俗。

[8] 宜:適宜。

[9] 沒字碑:泰山登封臺下有無字的石碑,傳為秦始皇所立。此處譏諷粗俗畫匠不適合在畫上題款。

煉碟

凡顏色碟子,先以米泔水[1]溫溫煮出,再以生姜汁及醬涂底下,入火煨頓[2],永保不裂。

[1] 米泔水:即淘米水。

[2] 煨頓:用文火慢慢燉熟或加熱。

洗粉

凡畫上用粉處黴[1]黑,以口嚼苦杏仁水洗之,一二遍即去。

[1] 黴:同"霉",發(fā)霉。

揩金

凡金箋[1]、金扇上,有油不可畫,以大絨一塊揩之,即受墨矣。用粉揩固去油,但終有一層粉氣。亦有用赤石脂[2]者,終不若大絨之為妙也。

[1] 金箋:涂有金粉的書畫用紙。

[2] 赤石脂:砂石中硅酸類的含鐵陶土。

礬金

凡金箋金起[1]難畫,及油滑膠滾畫不上者,但以薄薄輕礬水刷之,即好畫矣。如好金箋畫完時,亦當上以輕礬水,則付裱無迸裂粘起之患。

往余侍[2]櫟下先生[3],先生作近代畫人傳。亦曾問道于盲[4],有所商榷,余退而成畫董狐[5]一書,自晉唐以迄[6]昭代[7],或人系一傳,或傳列數(shù)賢,客[8]有指為畫海者,尚剞劂[9]有待,茲特淺說俾[10]初學耳,然亦頗不惜筆舌誘掖[11],不惟讀書之士,見而了然畫理,即丹青之手[12],見而亦皇然讀書??驮唬捍擞忻绺褚瞇13],余急掩其口。時已未[14]古重陽新亭客樵[15]識[16]。

[1] 金起:灑金紙上的金片浮起。

[2] 侍:陪從在尊長身邊。

[3] 櫟下先生: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又有陶庵、減齋、緘齋、適園、櫟園等別號,學者稱其為"櫟園先生"、"櫟下先生"。明末清初文學家、篆刻家、收藏家。

[4] 問道于盲:比喻不明事理。

[5] 董狐:春秋時晉國的太史。周人辛有的后裔,世襲太史之職。亦稱"史狐"。晉靈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晉卿趙盾因避靈公殺害而出走,未出境,其族人趙穿殺靈公。董狐認為責在趙盾,便在史策上直書:"趙盾弒其君。"舊時譽為"良史"。后稱直筆記事的筆法為"董狐筆"。

[6] 迄:至;到。

[7] 昭代:政治清明的時代。舊時文人常用以美其本朝。

[8] 客:朋友。

[9] 剞劂:雕刻用的曲刀和曲鑿。后借指書籍的雕版。

[10] 俾:同"裨"。裨益,益處。

[11] 誘掖:引導扶植。

[12] 丹青之手:即畫中國畫的人?!稘h書·蘇武傳》:"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丹青開始作為色彩的代名詞,后來指中國畫為"丹青"。

[13] 有苗格:格:來,至。有苗格,有苗歸附。《書·大禹謨》"七旬,有苗格"。苗不服于舜,舜派禹去征討。苗民三旬接受征令,七旬歸附。

[14] 己未:公元1679年。

[15] 新亭客樵:李漁原名仙侶,字謫凡,號天徒,后改號笠翁。其著作上常署名新亭客樵、隨庵主人、覺世俾官、湖上笠翁、伊園主人、覺道人、笠道人等。

[16] 識:記。

樹譜

畫樹起手四歧法

畫山水必先畫樹,樹必先干,干立加點則成茂林,增枝則為枯樹。

下手數(shù)筆最難,務審陰陽向背,左右顧盼,當爭當讓,或繁處增繁,或簡而益簡①。

故古人作畫,千巖萬壑不難一揮而就,獨于看家本樹大費經(jīng)營。若作文者先立間架,間架既立,潤色何難。

當熟四歧,后觀諸法。四歧者,即畫家所謂石分三面,樹分四枝也。然不曰"面"而曰"歧"者,以見此法參伍變幻,直若路之分歧。熟之,則四歧之中,面面有眼;四歧之外,頭頭是道②。千頭萬緒,皆由此出。

二株畫法:

二株有兩法,一大加小,是為負老;一小加大,是為攜幼。老樹須婆娑多情,幼樹須窈窕有致。如人之聚立,互相顧盼。

二株分形。二株交形。

大小二株法。

三株畫法:

雖屬雁行,最忌根頂俱齊,狀如束薪③,必須左右互讓,穿插自然。

三株對立法。

五株畫法:

不畫四株竟作五株者,以五株既熟,則千株萬株可以類推,交搭巧妙在此轉(zhuǎn)關。故古人多作五株,而云林更有《五株煙樹圖》。若四株,則分三株而加一,加兩株而疊畫即是,故不必更立。

鹿角畫法:

此法最有致,宜寫秋林,不雜他干?;蛞詽饽佑诒姌渲?,有如雞群之鶴也。

如作初春,上可加嫩綠小點;作霜林,則以朱暨赭④雜點紅葉。

蟹爪畫法:

必須鋒芒畢露,如書家所謂懸針者是??膳浜扇~皴,以筆法皆主犀利也。

焦墨畫之,再以淡墨罩染,便成煙林。寫向寒山,四圍墨暈,遂為珠樹。

露根畫法:

樹生于山腴土厚者,多藏根;若嵌石漱泉于懸崖千仞⑤、鐵壁萬層之地,則含岈古樹,每多露根,直若遺世仙人,清癯蒼老,筋骨畢露,更足見奇耳。

若作雜樹,一叢中間偶露一二,以破板直亦可,然必須審其樹之懸癭累節(jié)者方妥⑥。若盡為之,則又似鋸齒釘耙,未為雅觀。

梅花鼠足點。梅道人喜畫之⑦。

菊花點樹。 胡椒點樹。

含苞畫法:

初春樹皆枝節(jié)萌生,及秋盡葉脫,有如骨節(jié)直露,皆用此法。

迎風取勢畫法。

李唐每用此于孤石危峰。

云林多畫之。

根下襯貼小樹法。

樹中襯貼疏柳法。

點葉法:

點葉、勾葉,不復分明某家用某點,某樹用某圈者,以前后各樹中俱載有古人點法。點法雖不同,然隨筆所至,于無意中相似者亦復不少,當神而明之,不可死守成法。

介字點。

個字點。

菊花點。

胡椒點。

梅花點。

垂藤點。

小混點。

鼠足點。

松葉點。

水藻點。

大混點。

尖頭點。

柏葉點。

藻絲點。

梧桐點。

椿葉點。

攢三點。

垂頭點。

平頭點。

攢三聚五點。

聚散椿葉點。

仰頭點。

刺松點。

個字間雙勾點。

破筆點。

杉葉點。

仰葉點。

垂葉點。

密竹。

垂藤點。

水草。

疏竹。

新篁。

夾葉法。

1.《949在線觀看唐朝豪放女專題之芥子園畫傳初集-畫論翻譯》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949在線觀看唐朝豪放女專題之芥子園畫傳初集-畫論翻譯》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42165.html

上一篇

【58萬唐朝人】大唐地產(chǎn)上市首日破發(fā),廈門女首富黃晞的資本局“浮出水面”

下一篇

907年唐朝滅亡,干貨看這篇!唐帝國覆滅的兩大原因

949在線觀看唐朝豪放女看這里!追尋英雄的祖先(作者:芯尼 朗誦:王著坤)

  • 949在線觀看唐朝豪放女看這里!追尋英雄的祖先(作者:芯尼 朗誦:王著坤)
  • 949在線觀看唐朝豪放女看這里!追尋英雄的祖先(作者:芯尼 朗誦:王著坤)
  • 949在線觀看唐朝豪放女看這里!追尋英雄的祖先(作者:芯尼 朗誦:王著坤)

949在線觀看唐朝豪放女專題之「心隨藝術」中國油畫百家之 NO.9 劉海粟

  • 949在線觀看唐朝豪放女專題之「心隨藝術」中國油畫百家之 NO.9  劉海粟
  • 949在線觀看唐朝豪放女專題之「心隨藝術」中國油畫百家之 NO.9  劉海粟
  • 949在線觀看唐朝豪放女專題之「心隨藝術」中國油畫百家之 NO.9  劉海粟
949在線觀看唐朝豪放女看這里!對“民族國家”和“國族”問題的理論思考

949在線觀看唐朝豪放女看這里!對“民族國家”和“國族”問題的理論思考

949在線觀看唐朝豪放女相關介紹,作者簡介:陳玉平(1946-),男,重慶東梁人,西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民族理論與政策,歷史學。 四川 成都 610041 內(nèi)容提要:從近代資產(chǎn)階級“民族國家”的產(chǎn)生和2...

949在線觀看唐朝豪放女,干貨看這篇!圖揭80年代絕色女星:李小璐媽媽清純 潘虹撞臉王菲

  • 949在線觀看唐朝豪放女,干貨看這篇!圖揭80年代絕色女星:李小璐媽媽清純 潘虹撞臉王菲
  • 949在線觀看唐朝豪放女,干貨看這篇!圖揭80年代絕色女星:李小璐媽媽清純 潘虹撞臉王菲
  • 949在線觀看唐朝豪放女,干貨看這篇!圖揭80年代絕色女星:李小璐媽媽清純 潘虹撞臉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