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女的那個舒先生,我在星球座的時候。愛也不看,撓著頭猶豫不決。是愛情。
貞女出了那個丑,成了我的紅合。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詩經(jīng)·邶風·靜女》
△靜女詩意圖(來自網(wǎng)絡,侵刪)
《詩經(jīng)·邶風·靜女》是一首流傳幾千年,至今膾炙人口的名篇。
依照我們現(xiàn)在的理解,這是一首愛情詩,詩中寫了男孩女孩在一個融融春日相約效游的故事。
開篇寫兩人相約城墻角,男孩子去了,卻沒有發(fā)現(xiàn)戀人,只好心急火燎地等?!瓉砼⒆釉鐏砹耍徊贿^她躲在了一個地方在偷看男孩的“笑話”。
詩的最后寫效游歸來,女孩順手把一枝嫩白茅送給了男孩,男孩如獲至寶,自言自語道:茅草啊茅草,不是你本身多美,而是因美人而美!
詩歌生動地刻畫了一對熱戀中的男孩女孩特有的心理與性格:女孩活潑、嬌媚,男孩憨厚、深情。
不過,這首詩帶給了我們一個疑問:
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這個女孩子是活潑、外向的,何以稱之為“靜女”?
△荑,白茅芽(網(wǎng)圖,侵刪)
01
最早為“靜”做出解釋的是《毛詩正義》:“靜,貞靜也。女德貞靜而有法度,乃可說(悅)也?!?/p>
后世多延續(xù)了它的說法解釋為“嫻靜”、“貞靜嫻雅”等,這構成了主流。
現(xiàn)在為女孩子取名喜用“靜姝”,也是取“嫻靜美好”的意思。
其實《詩經(jīng)正義》對“靜”的解釋和詩中女子的形象并不顯矛盾。他整體上的理解是這樣的:
這是寫衛(wèi)君想找一個好女子替代無德的原老婆。他相中了“靜女”。這個女子具有一切后妃的美德:
貞靜(“靜”)、美麗(“姝”)、守禮穩(wěn)重(把“愛而不見”解釋成“待禮而動”,把“俟我于城隅”解釋成“自防如城隅”)……這樣當然是“君子好逑”了!
《詩經(jīng)正義》用帝王后妃、美刺諷諫那一套來解釋此詩,讓現(xiàn)代人啞然失笑,但又無話可說!
△思婦(網(wǎng)圖,侵刪)
02
后來,《靜女》總算從君王家回歸到普通百姓家。
宋代王質(zhì)認為這是寫民間男女之事的,但他所處的時代讓他沒有想象力或者膽量認定這是戀愛詩,他說這首詩是寫征夫、思婦的:
“當是其夫出外為役,婦人思而候之。此是其夫辭。夫自牧而歸,女隅城而候,當是官役稍苛,牧夫遲歸。婦人思君子之深,出門亦非獲已,然猶不敢遠至城之外,而潛處城之隅,足見其靜也。”(《詩總聞》卷五)
什么意思呢?王質(zhì)認為這是丈夫外出服役,婦人因思夫心切而去城隅守候。因不敢出城,就藏在城墻角——這不是“靜”是什么!
盡管可以自圓其說,在王質(zhì)的解釋下,我們印象中在暖暖春陽下活潑潑女子,就成了壓抑惆悵、畏葸膽怯的“靜女”了!
△仕女(網(wǎng)圖,侵刪)
03
到了清代,馬瑞辰又提供了新的解釋,這一解釋,離我們心目中的“靜女”就更近了。
他說:“靜當讀靖,謂善女,猶云淑女、碩女也。”
這首先說明,馬瑞辰已經(jīng)推翻了前人的“后妃之德”、“思婦之怨”的說法,把讓這首詩回歸到初民那種自由洋溢的時代背景下了。
但是,這一回歸,就使“貞靜嫻雅”和女子活潑的形象產(chǎn)生了矛盾,于是他必須重新解釋“靜”。
為了證明他解釋的正確性,他又從《詩經(jīng)》中尋找旁證:
“《鄭詩》‘莫不靜好’,《大雅》‘籩豆靜嘉’,皆以靜為靖之假借?!保R瑞辰《毛詩傳箋通釋》)
——他說“莫不靜好”和“籩豆靜嘉”的“靜”都通“靖”,從而“靜好”、“靜嘉”內(nèi)部就形成了同義復指。
△仕女(網(wǎng)圖,侵刪)
04
下面說說悅?cè)A自己的看法。
其實,把“靜”解釋成“貞靜嫻雅”與詩中女子的活潑也并不矛盾:靜女之“靜”是女孩子在男子心中的總體印象,而她的活潑則是在特殊情境下的另一性格側(cè)面的表露。
男女交往之初,面對陌生人,女孩子往往是矜持的;但是眼前人一旦變得熟悉,進而由“眼前人”變成“心上人”,女孩子的性格和心態(tài)就會產(chǎn)生很大的變化,心理上輕松了,那么再莊重的女孩也會有撒嬌、賣萌的一面。
就像《紅樓夢》的黛玉,初進賈府是這樣的:“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而在大觀園中和姐姐妹妹處慣之后,那種“促狹鬼”的性格就顯露無遺了,對寶玉更是毫無機心,毫不設防。
而《靜女》中的女主人公正是黛玉的狀態(tài)——面對自己心儀而信賴的人,她才能“愛(通“薆”,隱藏)而不見”,和戀人開開玩笑,甚至戲謔般地以“柔荑”(嫩茅草)相贈?!@正說明,她已以心相托了。
而男孩子不了解女孩子百變的心思,他的印象里女孩子還是那個矜持的、嫻靜的樣子,所以在女孩有約而未現(xiàn)身時,他充滿了焦急,以至抓耳撓腮,走個不停(“搔首踟躕”)!
總之,在“靜女”的“靜”、“動”之間,就形成了很大的張力,進而刻畫人物更加生動、有力。
△《詩經(jīng)》
小結(jié)
正所謂“詩無達詁”,對于《詩經(jīng)》,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解說,而種種解說,都又受制于詮解人時代的影響,想要還原成《詩經(jīng)》那個時代本初的樣子,真的很難!
所以,“靜女”的“靜”與“不靜”,倒不是什么大問題了。
1.《【一張清代美女網(wǎng)圖】《詩經(jīng)》:“靜女”不靜,那么,這個“靜”字是我們理解錯了?》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一張清代美女網(wǎng)圖】《詩經(jīng)》:“靜女”不靜,那么,這個“靜”字是我們理解錯了?》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31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