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漢承秦制,但漢王朝繼承的秦制主要是中央制度,如三公九清,在地方制度上,漢王朝恢復了被秦廢除的分封制,軍隊(。

可歷史書上說,廢分封設郡縣是歷史進步,劉邦為什么搞歷史倒退呢?

一來是因為西漢建立過程中,高祖劉邦為了擊敗項羽,以封王為利益交換拉攏一批諸侯聯(lián)合對抗項羽,這些人就成了后來的漢初七大異姓王;二來是因為,劉邦認為秦朝二世而亡,很大的原因就是沒有分封宗室,以至于天下皆反的時候,沒有宗室可以拱衛(wèi)江山社稷。因此,劉邦在建立西漢后,一方面剪除不可靠的異姓王,另一方面分封宗室同姓王,形成了九個劉姓諸侯國。

同姓九王

可我們知道,前有平王東遷王權旁落,后有靖難之役叔侄相爭,只要分封諸侯,就沒有不壞事的,這就是漢初的第一個矛盾:中央集權和藩宗自治的矛盾

異姓王鏟除之后,劉邦和跟著自己打江山的功勛元老定下白馬之盟,約定:“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p>

你馬沒了...

這個白馬之盟非常有意思。這條著名的盟約,既沒有寫進漢朝的官方法典,也沒有以詔書的形勢昭告天下,這么重大的歷史事件居然沒有正式的歷史記載,反而是王陵、周亞夫等功勛集團成天拿著白馬之盟說事。

再來看白馬之盟的內容,“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這句很好理解,大漢王朝是老劉家的,不是劉家的不能稱王,這無可厚非。后半句“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就有趣了,這可不是告誡后人要賞罰分明,而是劉邦給豐沛老伙計們承諾的金飯碗。

豐沛老伙計幫我劉家守江山,我劉家保證老伙計們子孫萬代吃香的喝辣的,更直白點就是,劉家掌皇權,功勛集團掌相權,大家一起分享勝利果實,再次證明劉邦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

我們可以從西漢初期的丞相人選來印證,從第一位丞相蕭何往后分別是平陽侯曹參、舞陽侯樊噲、梁王呂產、武侯王陵、曲逆侯陳平、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這些人基本都是西漢建立過程中的大功臣。這構成了漢朝初年,中央朝廷的權力運作基礎。

你劉邦和豐沛的老伙計稱兄道弟,可老劉家的后人認不認呢?這又就是漢初的第二個矛盾:皇權和相權的矛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漢初的這幾任丞相中有一個另類,那就是呂王呂產,不僅做了丞相,最關鍵的是呂產的爵號是梁王!呂產為什么能做到“非劉氏而王者”,這就是接下來要說的呂后亂政了。

呂后亂政,代王劉恒承嗣皇位

呂后(呂雉),劉邦的發(fā)妻,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后,也是第一位垂簾聽政的皇后。每次看到呂后,我總會想起《權游》中的王后瑟曦。呂后和色后一樣,都是開國君主明媒正娶的結發(fā)妻子,卻都遭到了夫君的背叛,在親生兒子慘死后投身于權力斗爭的漩渦,一度走上巔峰最終又遭萬人唾棄,被后來者打倒在地。

瑟曦·蘭尼斯特

彭城之戰(zhàn),是劉邦一生的恥辱。劉邦帶著56萬大軍偷襲彭城,結果被項羽3萬楚軍打的大敗,為了保住性命,劉邦丟下自己的父親和老婆獨自逃跑,甚至為了減輕馬車的重量,將親生兒子和親生女兒幾次踢下車。

被劉邦拋棄的呂雉,做了三年的階下囚,不管呂雉曾經多么愛慕劉邦,從劉邦丟下她獨自逃跑的那一刻起,她的心里再也沒有了劉邦的位置,也正是從那一刻開始,呂雉蛻變?yōu)閰魏蟆K?,男人是靠不住的,要想在這亂世中搏得一處棲身之所,只能靠自己。

劉邦也知道,他和呂后的感情已經無法挽回,昔日的貧賤夫妻最終變成政治斗爭上的權力伙伴,而他們的合作基礎就是嫡長子劉盈,未來的漢惠帝。

只要劉盈能成功即位并坐穩(wěn)皇位,那么呂后和她背后的外戚勢力就能保住自己的權勢。因此,呂后一定要處死韓信和彭越,既是為了西漢政權的穩(wěn)定,也是為劉盈將來登基掃清障礙??闪钊诉z憾的是,劉邦對自己的這個兒子并不喜歡。

呂后做階下囚的那段時間,劉邦和年輕貌美的戚夫人好上了,還生了個兒子叫劉如意。劉邦覺得劉如意很像自己,漸漸有了將皇位傳給劉如意的想法。

想來劉盈也是可憐,小的時候家里窮,呂雉只好把他帶在身邊干農活,那混賬劉老三就知道和狐朋狗友喝酒;等劉邦稱王后,又遇上兵禍,被親生父親一腳踢下馬車,要不是夏侯嬰叔叔,怕是都死了好幾回了;等到天下大定后,自己身為嫡長子,父親卻不喜歡自己。這般悲慘的命運或許就是劉盈生性仁弱的原因。

好在呂家的勢力足夠強,還有張良、周昌等功勛集團的支持,廢劉盈改立劉如意的事情一直沒有成功。就這樣,劉盈在劉邦死后,有驚無險地登上了皇位,即漢惠帝。

不過,漢惠帝的命實在是不好,只做了七年的皇帝就英年早逝,和色后一樣,兒子的突然離世成了壓倒她們的最后一根稻草。為了保住呂家的權勢,呂后開始了自己的作死之路。

漢惠帝登基后,為了加強對惠帝的控制,呂后強行安排魯元公主的女兒張氏為做惠帝的皇后。張皇后可是惠帝的親外甥女啊,這樣的亂倫關系讓身為舅舅的惠帝一直無法接受,以至于惠帝死后,張皇后還是處子之身?;莸蹧]有嫡子,呂后便將庶子劉恭的生母處死,對外謊稱劉恭是張皇后的兒子,來了一招貍貓換太子。

漢朝太后專權是出了名的,都是呂后帶的好頭

劉恭知道生母被呂后害死后,年僅八歲的他執(zhí)意要為母親報仇,不久后又被呂后處死,改立惠帝四子劉弘為帝,安排外戚呂祿的女兒做劉弘的皇后??刂屏嘶实壑螅瑓魏髪Z權的觸手很快伸向了開國功勛和地方宗室。

高后元年(187年),呂后封侄子呂臺為呂王,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侄孫呂通為燕王,魯元公主的兒子張偃為魯王,此外還有一大批呂家外戚被封為侯,甚至連呂后的妹妹呂媭都被封為臨光侯。

白馬之盟中說過,“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眳魏蠊淮蚱瓢遵R之盟,這就是在挑戰(zhàn)劉邦和功勛集團約定好的利益分配體系,招來了功勛集團的強烈反對。權力就這么多,利益就這么大,呂后大封外戚王侯,這不就是明目張膽的虎口奪食嘛。

另外,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梁王、趙王、燕王這三個王位屬于劉邦分封的同姓九王,呂后封呂家外戚為梁王、趙王、燕王,那原來的劉姓諸侯王呢?趙王劉友被呂后軟禁絕食而死;梁王劉恢,因愛妃被呂氏謀害,殉情自殺;燕王劉健病逝后,遺腹子被呂后處死,封國被廢。

呂后分封呂氏諸王侯,不僅得罪了功勛集團,也得罪了地方的劉姓宗室,中央朝廷又因為連續(xù)廢殺皇帝而搞得烏煙瘴氣,呂后亂政也就走到了盡頭。

高后八年,呂后病逝,丞相陳平、太尉周勃聯(lián)合劉襄、劉章、劉興居等宗室,以迅雷之勢誅滅呂氏外戚勢力。別看呂后在世時呂家人耀武揚威,西漢王朝的軍政大權一半都在功勛集團手中,呂后一死,自然是樹倒猢猻散。而在呂氏覆滅后,劉邦四子,代王劉恒,被后世吹上天的漢文帝閃亮登場。

文帝削藩,眾建諸侯而少其力

劉邦有九個兒子,劉恒排行老四,本來皇位輪不到劉恒來做,可呂后死前,劉邦的九個兒子要么離世要么被呂后害死,劉恒反倒是成了劉邦現(xiàn)存的幾個兒子中最年長的了,這塊全天下最大的餡餅就這樣砸在了劉恒的頭上。這等好事放在別人身上保不齊就會利令智昏,可劉恒卻相當的老謀深算,年僅24歲就表現(xiàn)出了相當深的城府。

《美人心計》漢文帝

在入京登基的路上,劉恒數次派親信進入長安打探消息,確認京城局勢;入主未央宮后,連夜任命親信宋昌為衛(wèi)將軍,接管宮中衛(wèi)戍部隊,而后又在當夜下詔,肯定了陳平、周勃等人誅滅呂氏的正義之舉,同時大赦天下,彰顯仁君之姿。

劉恒正式即位為漢文帝后,封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封太尉周勃為右丞相,封大將軍灌嬰為太尉,給立下從龍之功的功臣加官進爵,同時將呂后封王時期侵奪的封地原原本本還給各劉姓諸侯王,表明自己和宗室兄弟子侄們站在同一陣線。一系列操作下來,劉恒很快就恢復了呂后亂政時期被破壞的政治生態(tài),使西漢王朝重新走上正軌。

坐穩(wěn)皇位之后,劉恒開始審視自己的處境,當時的漢朝共有三股勢力:

一是皇帝劉恒和他背后的代國。劉恒是在呂氏被誅后的一片混亂中以代王的身份承嗣大統(tǒng)的,從劉恒即位以來不斷籠絡功臣和宗室可以看出,劉恒的這個皇位是不牢固的,陳平、周勃今天可以扶持劉恒上位,保不齊后面就不會把劉恒扳倒換別人做皇帝,因此劉恒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做代王時培植的勢力。

二是以陳平、周勃為首的功勛集團。這些人當年跟著劉邦從沛縣起家,是一起嫖過娼一起扛過槍的生死兄弟,早就抱成一團共同進退,只要自己的利益不被侵犯,他們沒有那么在乎誰當皇帝。

《絳侯周勃》程十發(fā)繪

三是地方上的劉姓諸侯王。這些人是劉恒最大的威脅,尤其是齊王劉肥一脈跳的最歡。曹姬是劉邦當小混混時的情人,并有了一個私生子,取名劉肥。后來,劉邦為了干革命,拋棄了曹姬,娶了有錢有勢的呂后為妻子(劉邦渣男啊)。劉邦稱帝后,為了彌補對劉肥的愧疚,封劉肥為齊王,只要百姓中有會說齊國話的,統(tǒng)統(tǒng)劃為齊國封地,因此齊國成為宗室之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富裕的諸侯國。呂后亂政時劉肥已經病逝,他的三個兒子劉襄、劉章、劉興居聯(lián)合陳平、周勃等誅滅呂氏,可讓劉襄等人沒想到的是,皇位最后落在了劉恒的頭上,這使得劉襄等人耿耿于懷。

《楚漢傳奇》曹氏

分析完內外局勢后,劉恒決定先從功勛集團下手,也就是皇權和相權這對矛盾。

功勛集團和宗室不一樣,像陳平、周勃、灌嬰這樣的功臣基本都是朝廷高官,扎堆待在長安城中,互為姻親和政治同盟,但凡劉恒有什么政策讓功勛們不滿意,他們就集體上書,搞得劉恒下不來臺,那要怎樣瓦解功勛集團對皇權的干預呢?

文帝二年十月,左丞相陳平逝世,右丞相周勃晉升左丞相。劉恒抓住機會,召集功勛們說道:“朕聞古者諸侯建國千余,各守其地,以時入貢,民不勞苦,上下歡欣,靡有違德。今列侯多居長安,邑遠,吏卒給輸費苦,而列侯亦無由教訓其民。其令列侯之國,為吏及詔所止者,遣太子。”

簡單翻譯一下,你們這幫勛貴有封地不就封,成天待在長安擱我眼前晃悠,我不嫌煩,幫你們從封地運送錢糧到長安的官吏都覺得煩了,趕緊的都給我滾回封地去,這樣才能幫我管教百姓,實在脫不開身的,也要派兒子去。

劉恒這一道“逐客令”,以“吏卒給輸費苦,而列侯亦無由教訓其民”為由,名正言順的勛貴趕回了封地,將功勛集團趕出了權力中心。此外,劉恒還很貼心的讓周勃做表率,帶領列侯返回封國,順道解除了周勃的丞相之職,換上更好掌控的張蒼做丞相。

功勛們想要發(fā)作,可劉恒一沒有去你爵位,二沒有削你封地,只是念在吏卒費苦,百姓無教,讓大家回家養(yǎng)老,況且按照禮制王侯們本就應該待在封國。

其實只要給足優(yōu)待和臉面,勛貴們還算好解決的,畢竟不聽話的刺頭早就被劉邦干掉了。相較于功勛集團,宗室諸侯王才是劉恒的心中大患,幸運的是,老天派了一位策論高手幫助劉恒,這個人就是賈誼。

《過秦論》

賈誼的《過秦論》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但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他另一道策論——《治安策》。策論一開篇,賈誼就戳穿了天下太平的假象,認為國家的局勢已經到了危險的境地,直指漢朝最大的隱患——諸侯國!在賈誼看來,不論是異姓諸侯王,還是同姓諸侯王,全都不靠譜,遲早都是要造反的,要想徹底解決諸侯王的問題,只有“眾建諸侯而少其力”這一條路。

那什么是“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呢?簡單的說,就是諸侯王死后,王位和封地絕不能由嫡子一個人繼承,而是要分成好幾塊,分封給所有的子嗣,這樣一來,諸侯國就會越分越小,直到“地盡而止”。這可以說是徹徹底底的陽謀,諸侯王們明知道眾建諸侯會讓諸侯國的實力越來越弱,可做兒子的,誰不想分一份家產,朝廷通過“眾建諸侯”,將中央和諸侯國的矛盾,轉化為諸侯國中嫡子和庶子的內部矛盾,不可謂不高明。

朱允炆直呼:高明啊

賈誼的《治安策》后,簡直說到了劉恒的心坎里了,那就別廢話趕緊分封吧。

文帝二年,齊王劉襄病逝,劉恒將齊國一分為三,劉襄的兒子劉則承襲齊王,劉襄的兩個弟弟劉章、劉興居分別封為城陽王和濟北王。同年,將趙國一分為二,趙王劉遂不變,封他的弟弟劉辟疆為河間王。

文帝十六年,齊王劉則壽終正寢,文帝把齊國一分為六,再加上之前分出來的城陽國和濟北國,坐擁七十二城的齊國被文帝拆分成八個諸侯國,與西秦并稱的東齊,已然失去了威脅。同年,將淮南國一分為三,封劉安為淮南王,劉賜為廬江王,劉勃為衡山王。

按照文帝構想,再有一兩代人的時間,諸侯國就會因不斷分封而徹底失去威脅,可他等不到那個時候了,后面的任務只好交給了自己的兒子漢景帝劉啟。不過劉啟沒有他爹那樣的好性子,放棄了“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既定策略,改為直接削藩,最終釀成了七國之亂。

-

作者:大胡

地史館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1.《西漢戰(zhàn)爭:“隱秘的角落”,被文景之治光環(huán)掩蓋的七國之亂》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西漢戰(zhàn)爭:“隱秘的角落”,被文景之治光環(huán)掩蓋的七國之亂》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30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