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秦歷史的文章書籍中,歷史研究特別多和詳細。但是大多數(shù)不適合科普。普通人看到的秦朝歷史知識大部分來自教科書和影視作品,大部分只知道秦始皇。

實際上在秦國統(tǒng)一大業(yè)中,秦始皇只是貢獻最突出的一個,但秦始皇的貢獻若與秦統(tǒng)一相比,可能十分之一都不及。漫長的長達500年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無數(shù)個歷史事件堆疊的結果。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出生在趙國首都邯鄲。當時的時代背景是戰(zhàn)國晚期,歷史上劃分的春秋戰(zhàn)國跨度達550年,以春秋五霸的晉國被韓趙魏瓜分為分水嶺,自此出現(xiàn)戰(zhàn)國七雄。一直到戰(zhàn)國中期,周朝雖然名存實亡,但幾大諸侯國并沒有立即稱王。實際上,直到秦始皇出生之后,東周才徹底滅國。所以春秋戰(zhàn)國也稱東周時期。

在秦始皇登上歷史舞臺之前,諸侯國紛爭已經(jīng)有五百年。各國勢力此消彼長。秦國是西遷的國家,在其發(fā)展歷史上,影響重大的有秦穆公、秦孝公以及秦惠文王。秦穆公滅掉西方戎族十二國,開疆辟土,在春秋時期成功躋身第四大國。當時實力最強盛的是晉國,晉國的快速崛起超過“尊王攘夷”“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齊國,這也和秦國的扶持有關,但是晉國在強大后反而限制秦國發(fā)展,秦國一直在正統(tǒng)中原地區(qū)的西邊,和西戎部落爭斗,國力逐漸衰弱。

秦國的再次興起,得益于韓趙魏“三晉”聯(lián)盟的土崩瓦解。秦國大敗三晉中最強的魏國,一雪前恥,報了當年魏國吳起五萬力克秦軍五十萬的宿仇。之后秦孝公即位,開始了“商鞅變法”,秦國國力空前,一舉成為七國之首,實力超過當時的齊國。

秦惠文王即位后,秦國稱王。商鞅雖死,但“秦法未敗”。魏國國力衰敗,趙國成為三晉中的霸主。秦國不斷蠶食三晉的領地,齊國則是與秦國達成了戰(zhàn)略合作,成東西之勢,侵占夾在中間的三晉。與此同時,從魏國轉投楚國的吳起,在楚國變法,楚國國力逐漸強盛,后來打敗吳國,改寫了當時的政治版圖。

在這之后,就到了一個時代的轉折點。合縱連橫的外交策略出現(xiàn),大國間的博弈,精彩與復雜程度,難以簡單描述。不過,我們理解的合縱連橫,主角是蘇秦和張儀,實際上,蘇秦要比張儀晚很多,張儀的對手是魏國的公孫衍,他才是合縱的倡導者。

從公元前307年到公元前247年秦王嬴政登臺。這60年間,天下動亂紛爭的程度,遠超以往。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因與力士比武,舉鼎不幸被砸身亡,死時23歲,沒有子嗣。秦昭襄王幼年在燕國做人質,趙武靈王想要借他控制秦國,在秦昭襄王舅舅魏冉的幫助下,成功即位。趙武靈王大概做夢都想不到,他當年的這一選擇,會在日后斷送了趙國的命運。

秦昭襄王在位55年,是歷史在位最長的君主之一。彼時七國的陣營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趙國與魏國一向積怨,但是趙國卻救過燕國,所以趙國與燕國可以說是穿一條褲子的。魏國被幾大國聯(lián)合削弱之后,早就不是秦國對手,與韓聯(lián)手攻秦,結果被白起打敗,損失24萬人。赫赫有名的白起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秦昭王的舅舅魏冉舉薦的。魏冉一生四任秦相,權傾朝野。

到了公元前283年,齊國滅宋,引發(fā)其他六國的憂患,最終五國攻齊,連下70城,雖然后來收復,但是唯一能與秦國抗衡的齊國就此一蹶不振。隨后,秦國命白起攻打楚國,在南方稱霸的楚國,國君荒淫無度,朝政荒廢,被秦擊敗,被迫遷都。彼時七國中,只有雄踞北方的趙國還對秦國構成一定威脅,其余五國在實力上相距甚遠。

秦國擊敗楚國后,秦趙相持約20年,趙國涌現(xiàn)一大批優(yōu)秀將領,包括趙奢和廉頗。決定命運的就是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zhàn),趙國被秦國設計,偷襲不成,反被包圍。長平之戰(zhàn)曠日持久,史料雖有紛爭,但多數(shù)證據(jù)表明,持續(xù)時間超過20個月。

長平之戰(zhàn)為后人留下的只是40萬趙國士兵被坑殺,實際上長平之戰(zhàn)的經(jīng)過更是讓人驚嘆。趙王無能,撤廉頗,換趙括,又去秦國求和,未能實現(xiàn)合縱。趙括雖然有其父趙奢的光環(huán),也有軍事才華,終究太年輕,最后戰(zhàn)死沙場,還落得個“紙上談兵”的千年笑柄。而秦國的白起,也因這一役,成為戰(zhàn)國數(shù)百年歷史上排名第一的軍事將領。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最后坑殺40萬趙國士兵,而是整個戰(zhàn)役中趙國損失45萬,坑殺的人數(shù)遠不到45萬,但是也是個冷兵器時代很龐大數(shù)字。

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zhàn)結束,六國皆無力再與秦抗衡。

公元前256年,西周公與六國約定聯(lián)合伐秦,諸侯不至。秦大怒,伐周,西周公赴秦磕頭謝罪,并獻三十六邑、三萬人口。同年,周赧王郁憤而終,西周文公亦離世,秦輕取九鼎。周亡。

一年后,歷史上最聲名顯赫的人物,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完成中華大一統(tǒng)的男人,走上了歷史舞臺。彼時距離他即位還有13年,距離他親政還有22年,到他名垂青史還有39年。

秦始皇的父親,眾所周知曾在趙國做人質。不過大多數(shù)人不知道,秦始皇父親的父親在秦昭襄王死后,守孝一年,加冕三天就暴斃。然后秦始皇父親上位,不過也只做了三年,就病死了。這段傳奇歷史,離不開另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呂不韋。

呂不韋是個徹頭徹尾的商人,而商人的共同點,就是敢冒風險。呂不韋審時度勢,散盡千金為異人樹立名聲拉攏華陽夫人,將在趙國做人質的異人送回秦國。從接觸異人,到其即位,耗時長達十數(shù)年,呂不韋畫了一個大餅,最終吃到了這個餅。

異人回到秦國,因為華陽夫人是楚國人的原因,更名子楚。后被立為太子。最終成為楚王。呂不韋則成為秦國的丞相,封侯,食邑十萬戶,家中奴仆上萬。呂不韋沒想到的一件事就是秦莊襄王即位后只活了三年,而呂不韋和嬴政的關系卻不是那么好。更沒料到的是一朝君子一朝臣,嬴政羽翼豐滿之后,會對他痛下殺手。這一點確實令人費解,以呂不韋的智商與謀略,為何在秦始皇身邊十數(shù)年,未能獲得秦始皇的信賴。

歸根結底,呂不韋骨子里還是個商人,而秦始皇是個政治家。結局早就寫好。

嬴政13歲即位,直到22歲,才開始親政,真正獨攬大權,則又用了10年左右的時間。在長達近20年的時間里,秦國其實一直處于保守的狀態(tài),到了后來則是內部激烈的權利爭奪。對于其他六個國家來說,也是最后的時機,但是這個時候的六國之君,顯然只是待宰的羔羊。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親政。秦始皇的母親趙太后身邊的舍人嫪毐發(fā)動叛變,在秦始皇舉行冠禮時攻打蘄年宮,被秦始皇早已埋伏的三千精兵擊敗,后被秦始皇處以車裂之刑。他的母親趙太后被關進萯陽宮,與嫪毐所生的兩個孩子被殺。次年,呂不韋在河南封地被罷黜,發(fā)配蜀地。呂不韋自知前途已盡,喝下毒酒自殺。

掃除國內的舊臣之后,贏政開始重用尉繚,李斯等人,李斯運用師從荀子所學的帝王之術,推行統(tǒng)一戰(zhàn)略。其在秦始皇的統(tǒng)一大業(yè)上功勛卓著,深得信任,直至秦始皇去世都一直在秦始皇身邊。

秦始皇之所以能夠結束近五百年的割據(jù)混亂局面,除了秦國前代國君的努力,也離不開秦始皇的政治軍事才能。而六國在短短十年內亡國,斷送數(shù)百年根基,則離不開一個“利”字。

實際上,到了戰(zhàn)國中期,各國的上層把持政權者,多數(shù)都由貴族變?yōu)槠矫癯錾淼娜耸?。各國君主都廣開門庭,招賢納士,門客盈門。雖然一定程度上吸納了大量的人才,但是不乏雞鳴狗盜,濫竽充數(shù)之輩。這些人往往更看重自身的利益,經(jīng)常會因形勢變化而投奔不同的君主。“說客”成為當時極為重要的角色,在秦王掃平六國的過程中,基本上都用到了金錢的策略,秦始皇散重金,收買敵國權臣,極大的降低了戰(zhàn)爭的損耗。加速了統(tǒng)一進程。

秦始皇之所以使用金錢收買對方權臣,大概和秦始皇從小到大耳濡目染呂不韋的商人思維有關。呂不韋用錢將嬴政的父親從趙國人質變?yōu)榍貒?,秦始皇早已領略金錢改變人心的力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自稱“始皇帝”。39歲的秦始皇開啟了中國大一統(tǒng)時代,拉開了兩千年的封建帝國大幕。

1.《歷史紅塵:回望兩千年前秦國統(tǒng)一之路》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歷史紅塵:回望兩千年前秦國統(tǒng)一之路》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27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