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斷案如神鐵面無私,您首先會想到誰呢,我想包拯這個名字一定能讓您印象深刻,他一心為民不畏權(quán)貴怒鍘貪官污吏,他雖然官至極品確仍舊兩袖清風,他額前的月牙是他的獨特標志。
但是你知道歷史上真實的包拯是怎樣的嗎,你知道貍貓換太子的真實故事嗎,你知道包公的故事為什么能流傳后世嗎,本期視頻將帶您走近真實的歷史,去揭開歷史上真實的包拯 包青天的神秘面紗。
隨著《包青天》等一系列影視劇的火熱,包公可以說成了銀幕上最活躍的人物之一,在各大影視劇或者民間傳說中,包拯始終都是一位身材魁梧面容黝黑的壯漢形象,而他額前的月牙也是他最典型的標志,關(guān)于包公額頭上月牙的由來有很多傳說,有說是小時候被馬蹄踢的,有說是與生俱來的胎記,甚至還有人說包拯是天上文曲星轉(zhuǎn)世,而額頭上的月牙呢正是他異于凡人的標志。老百姓認為這個月牙能夠帶來光明,使包公能夠日斷陽夜斷陰。那么在真實的歷史上,包公真的是一位額頭上有個月牙的黑臉形象嗎?
其實關(guān)于包公的形象在正史中并沒有過多的記載,但是我們可以從流傳下來的包公畫像中一探究竟,在宋代流傳下來的畫像中我們可以看到,包公其實是一位面容白皙身材俊秀的書生形象,而他的額頭上也并沒有類似于月牙形狀的東西,那么問題來了,歷史上的包拯究竟為什么會變成黑臉形象呢?
民間傳說包拯因其斷案鐵面無私被稱為鐵面包公,而鐵呢一直都是黑色的,所以隨著時代的變遷,鐵面包公就漸漸變成了黑臉包公。還有一種說法表示,包公的故事在宋朝以后就被搬上地方的舞臺,舞臺上常用各種顏色的油彩繪制成臉譜,來刻畫人物的性格和特征,白色的臉譜代表奸詐多疑,例如三國時期曹操的臉譜就是白色的,而黑色的臉譜則代表正直無私,如咱們所熟知的張飛用的正是黑色臉譜,于是人們就給包公設(shè)計了黑色的臉譜,來表示他鐵面無私剛正不阿的性格特點,因此包公的黑臉形象就一直流傳于后世。
人們出于對包公的尊重,所以將其刻畫成鐵面無私的黑臉形象,顛覆了她的本來面目,一直以來啊,不管是在影視劇中還是在民間傳說中,包公都被演繹成斷案入神的奇才,甚至在其少年時代就屢次破解奇案,然而歷史上的包拯真的是個天才少年嗎?
根據(jù)相關(guān)的史料記載,包拯28歲時考取進士,但是這個時候的他因為父母都年邁,并沒有選擇留在官場,而是選擇辭官回鄉(xiāng)侍奉父母。后來包拯的父母雙雙離去,他又在父母的墳前守孝三年,最后在街坊鄰里的勸說下他才接受吏部的調(diào)選,而此時的包拯已經(jīng)三十八歲。三十八歲在古代已經(jīng)是一個相當高的年齡了,包拯人生第一份工作就是前往天長縣當縣令,而他第一次審理案件便是在他當天長縣縣令的時候。
根據(jù)《宋史 包拯傳》記載,包拯第一次審理的案件叫做牛舌案,說當時有一位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來到縣衙告狀,說自助機家的牛被人割了舌頭,但是也不知道是誰做的,而自己呢平日里安分守己沒有仇。包拯聽完后衣服胸有成竹的樣子,對那個農(nóng)民說,你回去把牛殺了拿到集市上去賣掉。在宋代的法律中明文規(guī)定,百姓是不得擅自宰殺耕牛的,農(nóng)民得到包拯的許可就照做了,第二天就有人到縣衙舉報這位農(nóng)民,告他違反法律私自宰殺耕牛,結(jié)果包拯直接將這個人抓了起來,經(jīng)過審問后這個人把一切都招供了。
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因為只有割牛舌頭的人才知道誰家的牛沒有舌頭,牛沒了舌頭吃不下東西,過不久就會死,所以一定會在還沒死的時候把牛宰了賣肉,而農(nóng)民一旦殺了牛賣了肉就觸犯了法律,這樣他就有機會去舉報從中獲取利益,而包拯正是利用了割舌者的這種心理,才巧妙地將案件破解掉。
牛舌案的告破讓包拯享有斷案如神的美名,從此包公斷案的傳奇故事一直在后世廣為流產(chǎn),而貍貓換太子一案最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相傳在宋真宗趙恒時期,劉妃與內(nèi)監(jiān)郭槐合謀,以剝皮貍貓掉換李宸妃所生嬰兒,李宸妃被誣陷禍亂宮廷后離奇失蹤,后來包拯找回失蹤的李宸妃,重新審理此案查明真相,那么這其中又有怎樣的誤解呢,貍貓換太子一案是否真實發(fā)生并由包拯審理的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根據(jù)《宋史 李宸妃傳》記載,初仁宗在襁褓,章獻以為己子,人畏太后,亦無敢言者,終太后逝,仁宗不自知為妃所出也。這句話確實證明了宋仁宗不是皇后劉氏所生,只是被她收養(yǎng),直到劉氏去世,宋仁宗也不知道自己的親生母親是李宸妃,難道影視劇中李宸妃被陷害是真的嗎?
根據(jù)《宋史 李宸妃傳》記載,易梓宮,親哭視之,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銀養(yǎng)之,故不壞。這是說宋仁宗親自開棺查看,發(fā)現(xiàn)早在李宸妃去世之時,劉氏就以太后的規(guī)矩將其下葬,并沒有害死李宸妃的說法,也更沒有貍貓換太子的書法,由此我們可以得知貍貓換太子一案純屬空穴來風。
那么這一場并沒有發(fā)生的案件與包拯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根據(jù)相關(guān)的史料記載,在公元1050年,北宋都城汴京的大街上有一位名叫冷清的青年,他逢人就說自己是宋仁宗的皇子。他聲稱自己的母親以前在宮里當宮女的時候,被宋仁宗臨幸并以龍鳳肚兜作為信物,而后母親出宮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懷有身孕,而自己正是那個皇子。包拯將這件事上報給宋仁宗的時候,宋仁宗大驚失色,因為這肚兜確實是自己當年送出去的,難道這個叫冷清的青年真的是皇子?
后來包拯找到冷清的父母,包拯發(fā)現(xiàn)原來當年宮女出宮后重新嫁了人,并且第一胎還生了一個女兒,而這個女兒出生的時間是在宮女出宮一年后生下的,因此冷清和他的姐姐都不可能是宋仁宗的孩子。
這就是包拯有名的真假皇子案,由于貍貓換太子案和真假皇子案,都是涉及皇家血脈的案子,所以后人就戲劇性地將這兩個案子張冠李戴,因此貍貓換太子的奇案就流傳于后世。
根據(jù)相關(guān)的資料顯示,包拯擔任開封府尹的時間僅僅一年,那么民間為什么會流傳這么 多他在開封府審案的故事呢,而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北宋時期百姓伸冤的流程說起。北宋開封府規(guī)定,凡是有人要伸冤,不得直接上大堂,必須先寫好狀紙交由負責管理狀紙的官吏統(tǒng)計,再向開封府左右廳申請,由判官決定案件是否交由開封府府尹審理,當時稱這種制度為牌司。這樣一來老百姓的許多狀紙都石沉大海無法申訴。
但是自從包拯當上開封府府尹之后,他對開封府的司法制度進行了改革,他規(guī)定凡是有冤要告的人,都可以拿著狀紙直接進入公堂將狀紙交給自己,以便于伸冤的人可以直接在他面前訴說冤情。包拯提出的這項司法制度的改革,改變了百姓有冤難伸的局面,贏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愛戴,而這項改革在中國司法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
由于人們對包拯的膜拜,所以包公斷案的故事就在后世流傳開來,包拯也漸漸被后世所神話,他的事跡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1.《小董歷史紀實 包拯明明是面容白皙的書生,為何影視劇中都身材魁梧,面容黝黑?》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小董歷史紀實 包拯明明是面容白皙的書生,為何影視劇中都身材魁梧,面容黝黑?》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59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