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07年的正月,王陽明熬過詔獄的囚禁,帶著傷痛啟程離開京城,前往當時連地圖都無法找到的貴州龍場。

遙想當年,自己考試落第時,曾有多少人因著他父親的緣故登門慰問,而此時此刻,誰還敢和他沾上半點關系呢?

王陽明畫像

過去眾星供月,現(xiàn)在門羅可雀;過去呼朋喚友,稱兄道弟,現(xiàn)在無人問津,門庭冷落,能來送別的,必是錚錚鐵骨之人。

當然,這樣的人,注定不會太多——據(jù)文獻可考,前來給王陽明送別的,只有湛若水、崔銑、汪俊三人。

文人離別,自有詩文相送,以表達不舍與噓唏之情。

自古以來文人雖然相輕,但是真正的友情,早已超出文人之間的相輕以及唯利是圖的層面。

由此可見,官場中人自古以來,大都以利益為主——利益大于人情。

為什么如此說呢?

劇照:明代官場人物圖

因為古之官場中人,之所以大都重利益而輕人情,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即:

一、官場中人,若是沒有利益,人與人的交往很難繼續(xù)下去

有人說,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用這句話來形容官場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再適合不過了。

為什么?

因為當官的目的雖然不是為了獲得利益,但是若是一個人太過于自我,或者將自己獨立于眾人之外,不但很難得到重用,甚至位子都有可能保不住。

而這就是官場中人,大都以利益為重的主要原因——沒有利益,很難在官場中生存下來。

劇照:明代官場人物圖

王陽明所處的明代官場亦是如此。

當王陽明入詔獄時,父親王華也受到牽引,并被貶到南京。

所以,王陽明出獄之后,即將啟程前往貴州龍場時,能來或有勇氣來送別的人,也只剩下幾位好友了。

二、大多數(shù)文人進入官場之后,大都被利益所熏染

在古代,世人當官的夢想,大都是治國平天下。

但是,當自己有幸為官時,往生就會改變自己初衷,進一步的說,大多數(shù)人最初是以救百姓出水火為己任,后來卻發(fā)現(xiàn)當官之后,不但自己的初衷有所改變,而且還把百姓置于更加困難的處境之中。

劇照:明代官場人物圖

文人也不例外。

文人當官,也一樣無法避免被利益的熏染,成為一些唯利是圖的人。

王陽明的許多同窗就是如此,以至于很少有人來給他送別。

三、人情的本質(zhì),亦是利益

我們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所呈現(xiàn)出來的關系,就是人情。

而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有人情往來,歸根結底,仍是以利益為主,甚至可以說,沒有利益,人情就會大打折扣。

尤其是古代的官場,利益之交更顯得明目張膽,所謂“人走茶涼”就是這個道理。

劇照:明代官場人物圖

從王陽明的家族來看,父親王華被貶官,自己又被流放,其他官員很難從他們那里再得到利益,更何況宦官劉謹虎視眈眈,過去的同僚根本就沒有人敢去送別。

所以,自古以來的官場,尤其是古代官場,大都是利益大于人情,一旦失勢,就很少有人再去理會——根本就沒有人情可言。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每天都有內(nèi)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贊賞,歡迎轉發(fā)。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論語》《莊子》《壇經(jīng)》《道德經(jīng)》《暫坐》《紅樓夢》《金瓶梅》《廢都》《自在獨行》《人生哲思錄》《柏拉圖如是說》《史記》《王陽明全集》《菜根譚》《大學》《禮記》《天道》《孫子兵法》《王弼集校釋》《周易》《詩經(jīng)》《左傳》《明儒學案》

1.《問過藍天 王陽明:自古以來的官場,大都是利益大于人情》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問過藍天 王陽明:自古以來的官場,大都是利益大于人情》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4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