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君權神授”這一思想的指引下,古代的君王對于封禪這件事情,似乎一直都是比較熱衷的。但是在封禪的過程中,也有很多的講究之處,并且伴隨著很多的規(guī)矩。有的君王雖然也是九五之尊,貴為一朝天子,但是卻沒有資格進行封禪。

古時候的君王,在老百姓的心中,就是上天特意派來管理整個國家發(fā)展的人,所以君王封禪,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這個王朝的發(fā)展更加的穩(wěn)固和有序?!豆茏印分杏嘘P于封禪,就有明確的記載,封禪的“封”所指的就是祭天,直白的理解便就是一朝天子,登上泰山之后筑壇祭天。

而封禪的“禪”所指的就是祭地,更加直白一點的就可以理解為,一朝天子在泰山下的小丘陵,除地祭拜土地。特別是在太平盛世又或者是天降祥瑞之際時,就會開展比較隆重的祭祀大典。那古代的這些帝王,到底因為什么才要去封禪?是因為手中的權利,還是想要獲得永生?

一、古代帝王為何熱衷于泰山封禪

1、君權神授

在戰(zhàn)國時期,當時的齊國和魯國這些國家,還算是有些實力的。當時齊國和魯國的一些儒家學生也認為,在這五岳之中,泰山的高度居于榜首。所以帝王們,在祭祀的時候就應該首選泰山。

就像秦始皇,還有漢武帝,這些君王都曾經在泰山上舉行過封禪大典?!段褰浲x》中,對于封禪也有所提及,明確的表示:“易姓而王,必封泰山”。從這里就可以看得出來,君王們在封禪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就是君權神授。

2、利用人的思想

就在漢朝未被建立之前,一個國家在正常運行中所舉行的這些盛典里面,最為隆重的就是封禪。所以很多的君王,為了能夠讓整個國家更好地運行下去,也為了能夠利用民間的這一習俗,讓國家的祭祀儀式也能夠顯得越發(fā)的濃重一些。從而利用老百姓對于上天的敬畏,從而引導老百姓像敬畏上天一樣敬畏國家,敬畏君王。進一步把“君權神授”這種思想深深的植根在老百姓的意識里。

當時的生產力等各個方面的發(fā)展還是比較薄弱的人們,對于很多的自然現象,完全沒有辦法科學的看待和正確的理解。所以就產生了一種心理方面的崇拜,特別是對風雨雷電以及日月山川,都是無比的敬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習俗,也就是祭祀。而作為封建統(tǒng)治權力最為鼎盛的君王,就借助于這樣的方法,彰顯自身的權力和尊嚴。

3、獲得永生

歷史上的這些帝王,第一位進行封禪的就是秦始皇。為了能夠讓這一次封禪大典順利的開展,秦始皇召集了很多齊魯之地的儒家學士,這些人各抒己見,在最后就選定泰山。而秦始皇就再一次表演了一趟祭天的儀式,因為在秦國的時候,他已經走了這樣一個流程,來到齊魯之地后,再一次重演,也算是讓封禪這件事,圓滿的落下帷幕。

并且秦始皇不遠千里來到了齊魯之地,難道當真是為了完成封禪大典嗎?要這樣想可就大錯特錯。他這一路,并非是為了看看風景,也不是為了能夠更加好玩,而是為了能夠尋得一種可以長生的辦法。就像很多權力特別大的帝王,在暮年的時候都會竭盡全力的去尋找這樣的辦法,比如說信奉道士們所淬煉出來的長生不老丹藥。

4、爭奪權力

漢武帝在最開始的時候,之所以會選擇封禪,并非是為了尋找一種長生不老的法子,而是為了權力的爭奪。盡管當時的漢帝國還是比較強大的,但是對于后宮攝政這件事情,漢王朝的發(fā)展仍舊沒能逃過魔爪。

因為呂后的存在,以及呂后的一番運作,漢王朝差點都成為了呂家的基業(yè)。有人會說,是因為孝惠皇帝在當時比較仁慈,做事情甚至有一些唯唯諾諾。但漢武帝并非是仁弱之人,但王朝的發(fā)展似乎仍舊沒能逃過來自于太后的魔爪。

在漢武帝第一次想要封禪的時候,似乎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大臣以及相關的負責人都已經把整個封禪典禮的綱要和流程擬定好了,但這一場封禪大典,仍舊沒能如期而至。只因為竇太后在當時竭盡全力的去反對這件事情。

正是經歷了這件事情之后,漢武帝和竇太后之間的這一層紙也就被捅碎了。這也就意味著漢武帝和竇太后之間的戰(zhàn)爭就此拉開序幕,同樣在漢武帝背后所站著的就是儒家的弟子。

雖然漢武帝在當時所看重的就是儒家學說的這些弟子,但是漢朝的朝堂之上,大臣們所最為信奉的還是道家。站在這個層面來看,這也是一場儒家和道家的爭斗,可回歸為原本來看,還是一場權力的斗爭。

就在漢王朝發(fā)展如日中天的時候,統(tǒng)治者只要延續(xù)著王朝的命脈,不發(fā)生什么樣的大動蕩就可以了,但是手中的權力還是需要牢牢緊握的。就像漢武帝繼位的時候,人們都已經特別的富足,并且還產生了一股攀比之風。

倘若對于這樣的情況不加以嚴管的話,勢必會造成一系列的動亂。然而竇太后完全不這樣認為,竇太后能夠感覺的就是,孫子和她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xù)到竇太后離世,儒家的學子們才開始得以大展手腳。而此時的漢武帝才真真正正感受到了,把所有的權力牢牢的握在自己手上的快感。

二、封禪帶來的影響

1、確立文化和政治

一場盛大的儀式,在開展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不僅僅是政治,還有文化。并且在這個儀式的開展過程中,君王也能夠借助于封禪大典的神圣性和崇高性,進而強化自己手中的權力,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最有力的說明就是漢武帝的封禪儀式,不僅把天子的尊嚴和王道以及仁政相結合,還把禮儀教化都凸顯了出來。

2、贏得更多的權利

古代王朝發(fā)展的過程中,必不可缺的就有禮義和制度。如果僭越了禮儀,這將是特別大的忌諱。在禮儀和制度的面前,這就像是一道不能夠逾越的鴻溝。而封禪大典,就可以作為所有禮儀秩序里面的大宗。借助于這樣的方式來展開政治方面的斗爭,其實是比較常見的。最有力的說明就在唐朝,就像武則天在當時,就讓擔任禮部尚書一職大許敬宗“議封禪儀”。

3、震懾周邊民族

要想維護王朝的穩(wěn)定發(fā)展,維護君王手中的權利和利益,國內一番和平與安定之外,王朝周邊的這些民族,如果出現了不安定因素,也需要及時的壓制和處理。而最有力的做法就是讓周邊民族感到威懾。就像在政治決策里面,所必須要考慮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周邊民族的震懾。然而在當時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封禪。

最強有力的說明還是漢武帝封禪,就在漢武帝實行封禪的時候,12部將軍親自率領這18萬騎兵,一路高舉著錦旗,綿延不絕,足足有上千里之遠。出了長城之后,一路向北,到達邊陲地帶,緊接著登單于臺。如此興師動眾的行為,又怎會對這周邊民族起不到一定的震懾作用呢?

三、歷史上的泰山封禪

1、管仲所言

管仲就曾經說到:古時候到泰山這個地方舉行封禮大典,以及禪禮大典的君王就足足有72家,然而他所記錄下來的僅僅只有12家而已。就比如說伏羲,又比如說炎帝,再比如說黃帝。這些君王都曾經,舉辦過聲勢浩大的封禪活動。

2、孔子所述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來,當時的帝王如果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的話,這些帝王個人所做出的貢獻就比較多。并且在這之后,孔子也對封禪這件事情有相應的論述?!读嚒分芯陀邢鄳挠涊d,就在姓氏改換之后而稱王后,君王就會去泰山進行封禮大典。并且孔子在當時,對于泰山封禪這樣的事情也是比較支持的。與此同時,還對那些沒有德性,已經沒有建樹的帝王,去封禪行為,展開了諷刺和批評。

結語:

在古時老百姓們對于自然界的一些現象,完全沒有辦法認清,對于很多的事物都是比較恐懼的,所以他們對于神靈就特別崇拜。也正因如此,帝王在泰山封禪,老百姓更是深信不疑。就像在王朝發(fā)展的過程中,都是立足于農耕文明的基礎之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穩(wěn)固民心和凝聚民心,最直接有利的做法就是讓老百姓接受君權神授的思想。讓老百姓能夠接受君王,并且敬畏君王。但是根據相應的統(tǒng)計,在這封禪的帝王里,大多數帝王都是為了能夠讓老百姓更加信服自己,更加敬畏自己,從而服從于自己的統(tǒng)治和管轄。

但是站在另一個角度來看,作出這一舉動的帝王,大多數都是王朝發(fā)展過程中的轉折點。比較有力的說明就是秦始皇以及漢武帝,還有隋文帝和唐玄宗。

參考文獻:

《五經通義》

《管子》

《六藝》

1.《以酒以詩 古代帝王封禪到底是為了什么?是權力和永生》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以酒以詩 古代帝王封禪到底是為了什么?是權力和永生》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41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