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站專欄作家 師北宸(微博)
9月3日,Google首席執(zhí)行官拉里·佩奇宣布,關閉產品實驗室(Google Labs)。這位天才做出了一個愚蠢的決定。
2004年4月1日,當Google推出它的電郵軟件Gmail,并聲稱擁有1GB容量時,全世界的人都以為Google在逗大家玩兒呢。結果到了4月2日人們發(fā)現(xiàn),這不是騙人的。這款從誕生開始,至今七年多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沒有之一的電郵軟件,最初是工程師利用百分之二十的時間在Google實驗室玩出來的。Gmail所采用的Ajax技術,在當年也還僅僅是個形同雞肋的極客們的玩具。這樣的場景,在斯坦福大學的宿舍或哈佛大學輟學生的車庫里已經上演了幾十年。極客們悶頭鼓搗出的一個小玩意兒,一推出便震驚世界。
為什么Google產品實驗室很重要?來看一組清單和數(shù)據(jù)。
從Google產品實驗室中畢業(yè)的產品,最知名的莫過于Gmail,其它從產品實驗室脫穎而出的產品,大家也不會陌生,它們有:Google Docs, Google News, Google Maps, Google Reader, Google Groups, Google Scholar, Google Trends...這個列表還可以寫出更多。
截至2011年3月,Google副總裁梅麗莎·梅耶(Marissa Mayer)宣布,Google地圖有1.5億用戶;截至2010年底,據(jù)Return Path消息,Gmail用戶達到1.93億。
查詢一下Alexa,從Google產品實驗室畢業(yè)的產品貢獻的頁面瀏覽量(Pageviews),前五名分別是Gmail,Docs,Maps,News和Groups,他們分別占Google總瀏覽量的38.87%,8.42%,7.19%,2.01%和1.05%。加起來一共為57.54%。也就是說,Google工程師們用百分之二十的時間創(chuàng)造了Google一半以上的瀏覽量,這還沒算產品實驗室中其它未來有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產品的潛在價值。
衡量一個產品是否優(yōu)秀,僅用瀏覽量和用戶數(shù)來評價并不具有足夠的說服力,但這也足以說明一定的問題。除了數(shù)據(jù)以外,翻開科技史,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歷史上很多技術發(fā)明都是因為人們的好奇或好玩而偶然出現(xiàn)的。這些技術在創(chuàng)造之初并未受到重視,過了幾百年甚至一兩千年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人們失去了有可能更早產生技術革命的機會。
技術的雛形:玩具
早在公元一世紀,希臘亞歷山大港人“英雄”希羅(Hero)就發(fā)明出了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汽轉球(Aeolipile),因為有足夠的奴隸干活,當時的希臘人造出了一堆蒸汽玩具僅僅用于自娛自樂。
(圖:《發(fā)明家和他們千奇百怪的點子》,麥可?戈登史密斯)
杰拉爾德·馬斯特(G.Mast)在《電影簡史》中談到電影發(fā)軔期時,描繪了一個有趣的模式:
“初期的電影人不是藝術家,而是一些搞修修補補小玩意的匠人……他們的目標不是創(chuàng)造美,而是展示科學器官。最早發(fā)明的攝影機和放映機啟動的一個趨勢是自我重復,每一個新發(fā)明做一番自我重復:這個發(fā)明本身被當作新奇的玩意兒……”
十世紀時,中國人發(fā)明了最原始的火箭,他們最初只用于節(jié)日的慶?;顒雍秃⒆觽兊挠螒?;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發(fā)明的電話在西部聯(lián)盟公司總裁威廉·奧頓看來,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電氣玩具”;愛迪生發(fā)明的留聲機最初被當作“新奇”的音樂盒子,而乙醚最初是在舞會上被當作讓人飄飄欲仙的眩暈劑。
輪子剛出現(xiàn)時,是應用于玩具,車床首先是用于制作鼻煙壺,一百年以后才用于重工業(yè)。金屬鑄件最初是在鐘鈴上完善的,后來才用于鑄造大炮。無線電原理剛出現(xiàn)時,首先裝配收音機的是業(yè)余愛好者……電腦也是這樣。
就像古希臘人發(fā)明的蒸汽機一樣,對他們而言,這些技術發(fā)明只不過是玩具。希里爾·史密斯(Cyril Stanley Smith)評價說,所有這一切都證明,技術可能起源于游戲和審美的沖動,而不是實際的需要。
千萬不要忽視這看上去與實際用途無關的游戲和審美沖動,在保羅·萊文森(Paul Levinson)看來,作為“玩具”的技術階段對技術的發(fā)展至關重要。
保羅·萊文森在媒介環(huán)境學上成就斐然,被稱為“數(shù)字時代的麥克盧漢”。他總結了技術演化所經歷的三個階段:玩具,鏡子與藝術。
掃視一下早期的電影,可以找到支持馬斯特結論的證據(jù):在技術文化的初期,技術占主導地位。情節(jié)、人物刻畫、少得可憐的內容都扮演輔助角色,只是為技術新玩意服務,實際上不過是技術低調的載體而已。
最早版本的Android手機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玩具,泡過Android論壇的用戶就知道,討論區(qū)里大家討論最多的三個話題就是刷機,刷機,以及刷機。對于一些愛嘗鮮以及不怕折騰的用戶們來說,刷機成了他們使用手機過程中很大一部分樂趣,很多時候他們也借著刷這么難用的系統(tǒng)來滿足他們在數(shù)碼產品上的優(yōu)越感。
在這些初級形態(tài)里,用戶的樂趣存在于技術的工藝流程中,不在工藝的結果,而在工藝本身。在技術的玩具階段,技術實際上就是內容。
點燃技術發(fā)展的烈火往往來自技術之外,社會、經濟、媒介甚至是物質條件匯合成為輔助技術發(fā)展的外部條件。接踵而至的結論是:玩具階段可能是后續(xù)階段的前提,但決不保證繼后的技術發(fā)展。在缺乏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技術“玩具”可能會長期“定格”在初始階段。可是若沒有技術“玩具”的出現(xiàn),偉大技術的演化也沒了塔基。
從玩具到實用
愛迪生的電影機發(fā)明后不久,呂米埃兄弟(the Lumieres)攝制了很多真實生活里的事件:工人下班走出工廠,嬰兒吃飯,火車進站。在早期的“紀錄片”里,電影技術的新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895年,《火車進站》引起觀眾驚叫、搖晃和躲避,說明電影開始有一個新的焦點——內容。在這部影片里,火車正喀嚓喀嚓地轟入一個真實的火車站。拍攝的角度使觀眾確信,火車正向他們迎面軋來。
1893年,愛迪生收回他對留聲機的控制權,準備用它來推銷通俗音樂唱片。這標志著留聲機的重點從技術轉向內容。另外一個界定標準就是,“玩具”階段的技術,比如電影在早期簡陋的電影機上僅僅是向個人播放,但是后期的“現(xiàn)實”電影卻走向了廣大的觀眾,人們成群結隊地到電影院看電影。2004年4月1日,Google發(fā)布采用了Ajax技術的Gmail,也讓人們成群結隊地使用本來是極客玩具的Ajax技術——雖然絕大多數(shù)用戶不知道這是什么技術,但他們能體會到“Gmail比其它電郵軟件好用”這種感受。
技術演化的第三階段:藝術
剪輯是電影從現(xiàn)實記錄轉向通俗藝術的關鍵:不同的時間地點拍攝、反映不同現(xiàn)實的片段,可以憑借起來并放映出一個為人接受的一氣呵成的新的現(xiàn)實。
蘇珊·朗格(Susanne Langer)說:每一個新發(fā)明無論是蒙太奇、音軌還是染印法問世時,電影迷都驚呼,電影“藝術”完蛋了。當然,新奇的發(fā)明還來不及完善就迫不及待地開始探索時,它就以粗糙的狀態(tài)招搖過市,并引起轟動了……一般地說,沒一次這樣的進步總是伴隨著一股特別壞的垃圾狂潮。然而,藝術還是闊步前進。
活動車篷汽車起初的實用功能是通風涼快,但這空調制冷的功能勝過通過涼快的功能后,有一段時間,活動車篷汽車幾乎銷聲匿跡,如今,敞篷車回來了,但那是一種象征意義或藝術派頭,而不是為了實用。說白了就是為了“扮酷”。敞篷車是實用功能轉向藝術功能的例子。
網絡代碼會變成藝術嗎?在達·芬奇的年代,繪畫并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達·芬奇用自己的工作推動繪畫成為一種偉大的表達方式。同樣,網絡技術到底能夠有多酷,取決于每一個從業(yè)者能夠用這種新媒介做出怎樣的工作。相信作為發(fā)明家的達·芬奇也樂見他的后人們將網絡技術創(chuàng)造成為一門藝術。
技術金字塔
媒體與傳記偏愛那些在大學宿舍和車庫里鼓搗出來的震驚世界的產品。但在這些偉大的產品之外,絕大多數(shù)產品的受眾僅僅是極少數(shù)的極客。
但若沒有那些只有少數(shù)用戶但數(shù)量極多的產品作為金字塔底,偉大的產品又將從何處涌現(xiàn)呢?產品長尾的力量不容小覷。
在技術發(fā)展歷史過程中,很多技術出現(xiàn)的時候,或者因為當時配套技術的缺失,或者因為社會制度或經濟制度哪怕僅僅是因為某個奴隸主的喜好,都會將技術扼殺在萌芽中。無數(shù)被扼殺的技術中,有些被人記錄了下來,可能絕大多數(shù)已經完全消失。時間越久遠,尤其是沒有文字的時代的人們,曾發(fā)明過多少我們現(xiàn)在未知的技術?不知道。而即使有文字記載,也常常讓后人扼腕嘆息,如果當時這項技術廣泛傳播或哪怕僅僅是流傳下來了該多好啊。機械時代的技術,需要使用物理材質作為載體,制造、運輸、儲備與保養(yǎng)都需要耗費相當多的金錢、人力與資源。而電子時代,大大降低了技術創(chuàng)造和延續(xù)的門檻——一個人,一臺電腦,一根網線,一小塊在線空間足矣——為更多長尾技術的保留和延續(xù)提供了可能。每一項技術或許只有一千個用戶,一百個用戶,但你永遠也不知道,其中的某項技術,會成為下一個Google。Google產品實驗室已經關閉,歷史或將證明拉里·佩奇這一決定的愚蠢。
(師北宸供本站專稿,轉載請注明出處)
作者簡介:師北宸,互聯(lián)網從業(yè)者。曾做過社交網站,媒體編輯。不懂技術的技術愛好者,關注技術對社會的影響,希望作一枚討論互聯(lián)網常識的數(shù)字彌母。
1.《google實驗室 谷歌關閉實驗室太愚蠢》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google實驗室 谷歌關閉實驗室太愚蠢》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keji/475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