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光潛,選自朱光潛《談美》,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9月
什么是美?在普通人眼里,美是事物固有的。有些角色天生麗質(zhì),有些生來丑陋。比如贊美一個美女。你說她像一朵花,一顆星,一只輕燕。你永遠不要說她像布袋,犀牛,癩蛤蟆。這就明確承認了花、星星、光燕之類的東西本來就漂亮,布袋、犀牛、蛤蟆之類的東西本來就丑。
說美女漂亮,就像說她高、矮、胖、瘦。她的高矮胖瘦是她星星決定的,是母親子宮帶來的。她漂亮也是,跟你沒關(guān)系。這個觀點并不局限于普通人,很多哲學家、科學家也是這么認為的。所以他們花了很大力氣去實驗最漂亮的顏色是紅色還是藍色,最漂亮的形態(tài)是曲線還是直線,最漂亮的色調(diào)是g還是f,然而這種普遍的觀點顯然有很大的困難。如果美本來就是事物的一個屬性,那么長眼睛的人應該能看到它,承認它是美的,就像人的身高,可以用腳來衡量。高的話大家就說高,矮的話大家就說矮。
然而,對于美的評價并沒有公認的標準。如果你說一個人漂亮,我說她不漂亮,你怎么說服我?有些人喜歡辛稼軒,討厭溫飛青。有的人喜歡溫飛青,討厭辛稼軒。誰對誰錯?作為同一個對象,有人說美,有人說丑。從此可以看出,美就是一切這句話有問題。所以有一派哲學家說,美是心的產(chǎn)物。
怎么美都是心的產(chǎn)物,只是他們的說法不一致??档抡J為,審美判斷是主觀的但又是普遍的,因為人心的結(jié)構(gòu)是彼此相同的。黑格爾認為美是在個別事物中看到“概念”或理想。比如你覺得峨嵋山美是因為它表現(xiàn)了“莊嚴”和“沉重”的概念。你覺得《孔雀東南飛》好看是因為它表現(xiàn)了愛情和孝順兩種理想的沖突。托爾斯泰認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包含宗教和道德的教訓。此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說法。如果陳述不一致,只有可能都是錯的,不都是好的,就像一道數(shù)學題生出很多不同的答案。
大約哲學家犯了相信理性的錯誤,對藝術(shù)的欣賞大多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當我們覺得某樣東西是美的時候,我們是純粹直覺的,不是康德所說的下一步判斷,也不是黑格爾、托爾斯泰一般所說的從個別事物中看到普遍原理;因為這些都是科學或?qū)嵺`活動,美感不是科學或?qū)嵺`活動。不僅如此,美不完全在物,但也不是與物無關(guān)。看到峨眉山只能感受到莊嚴和沉重,看到小土堆卻感受不到莊嚴和沉重。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事物首先要有讓人覺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靠內(nèi)心去創(chuàng)造美。
在我們看來,美不完全在外在的東西,也不在人的內(nèi)心。是婚后生的寶寶。美感從形象的直覺出發(fā)。形象屬于事物但不完全屬于事物,因為沒有我就沒有理由看到形象;直覺是屬于我的,但并不完全屬于我,因為沒有什么會讓直覺變得不活躍。美中必有人情和物理,兩者都看不到美。
以欣賞古松為例,松綠是物理,松風是人情。
從“我”的方面來說,古松的形象不是天生的自在,但也是一個古松,所以每一個形象都是由每一個有人情味的人創(chuàng)造的。每個人看到的古松形象是每個人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作品。它具有藝術(shù)作品通常所具有的個性,可以表現(xiàn)每個人的性別和興趣。
從“物”的方面來說,創(chuàng)作一定要有創(chuàng)作者和創(chuàng)作,不是無中生有,還要有大量的素材,也有創(chuàng)造美的可能。宋所生的形象不同于劉所生的形象,更不同于癩蛤蟆所生的形象。因此,宋形象作為藝術(shù)作品的成功,一部分是我的貢獻,一部分是宋的貢獻。
這里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我是如何與事物聯(lián)系的。為什么有些東西讓我覺得很美,有些東西讓我覺得很丑?我們最好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
比如我們看下面這六條豎線,往往把它們當成三根柱子,認為這三根柱子圍成的空(即A與B、C與D、E圍成的空)離我們更近,而B與C、D與E圍成的空則被視為背景,離我們更遠。不僅如此。
我們把這六條豎線放在一起,它們似乎形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至于那兩條不規(guī)則的線G和H,好像是整體之外的東西。如果只是看前六行,會覺得不和諧。(略)
(1)a和b、c和d、e和f之間的距離都相等。
(2)b與c、d與e之間的距離相等,略大于a與b之間的距離。
(3)f與g的距離大于b與c的距離。
(4)A、B、C、D、E、F是六條平行的垂直線,G、H是兩條不規(guī)則線。
從這個有趣的事實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一,最簡單的形象直覺是有創(chuàng)意的。把六條垂直線看成三根柱子,就是直觀地感知一個圖像。它們原本是垂直線。我們一起選擇了A和B,卻沒有一起選擇B和C??罩g的距離沒有區(qū)別,都是被一條直線包圍的。但是,我們仔細看A和B之間的空,遠遠看B和C之間的空..由此可見,物體外的人原來是松散混亂的,只有通過感知的綜合作用,形象才出現(xiàn)。意象是心靈從混沌的本性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整體。
第二,心靈把混沌的事物整合成一個整體的傾向是有限度的,事物應該有被整合成一個整體的可能性。六行A到F可以看成一個整體。為什么兩行G和H不能包含在這個整體中?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當我們覺得美和丑的時候,內(nèi)心和事物的關(guān)系。當我們從左向右看,可以看到CD類似于AB,DE類似于BC。這兩種相似的感覺在心里形成了一個有規(guī)律的節(jié)奏,讓我們期待右邊的所有線條都跟著左邊的線條的節(jié)奏走。當視線移到EF線的時候,期待的東西出現(xiàn)了,EF和CD差不多。
不出所料,一種快感自然產(chǎn)生。但是當我們再向右看的時候,看到G和H這兩條線的時候,突然覺得和以前不一樣了。不僅G和F的距離突然加大,原來是一條像柱子一樣的平行垂直線,現(xiàn)在卻是兩條不規(guī)則的線。這是意料之外的,所以造成不愉快。因此,G線和H線不僅在生理上與其他六條線不同,而且在情感上也與之不相容,因此被排除在整體之外。這里所謂的“期待”自然是無意的,就像半夜下樓,一步一步踏上階梯,不經(jīng)意間期待著下文。如果突然遇到大距離或者踩在地上,會覺得這是意料之外的。
很多藝術(shù)都是運用規(guī)律和節(jié)奏的,規(guī)律和節(jié)奏的心理影響就是基于這種無意的期待。通過理解這兩個原則,我們可以進一步研究美與自然的關(guān)系。大多數(shù)人常常歡喜地說“自然美”,仿佛以為自然界中有美,即使沒有人欣賞,美也還在。這個觀點是我們上面已經(jīng)反駁過的。其實從審美的角度來說,“自然美”這幾個字是自相矛盾的,即“美”不是“自然”,而是“自然”尚未成為“美”。
說“自然美”,就像說上面六條豎線有三根柱子。如果你認為自然是美好的,那它就變成了藝術(shù)和你的作品,不再是粗糙的自然。例如,如果你欣賞一座古松、一座高山或一灣清澈的水,你看到的形象不是松樹、山和水的本來面目,而是人性化的。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所以每個人從松山水的收入也不一致。
流行語里有一句極好的話:“情人眼里出西施?!睂徝篮汀鞍乩瓐D式的愛情”很像。當你第一次嘗到愛情的滋味,那個普通血肉做成的女人變成了你的小仙女。為了女人的美麗,她擁有你想要的一切。這時,她在你眼里已經(jīng)不再是她自己原來的樣子,而是你理想化的那個變形。
在你的理想中,你先醞釀成一個美麗善良的女人,然后把她射向你的愛人,那么你的愛人其實只是一個精靈的遺骸。你只看到精靈,所以你覺得無辜;別人冷眼旁觀,只看到骨架,所以常常會想:“真奇怪,他竟然愛上了她?!笨傊?,戀愛中的對象是已經(jīng)藝術(shù)化的自然。對美的欣賞也是如此,也使自然具有了藝術(shù)性。
所謂藝術(shù)性,就是人性化,理想化。然而,審美和普通的愛情有一個重要的區(qū)別。平凡的愛情,占有欲很強。當你愛上一個女人,你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抱著“愿意得到你想要的”的態(tài)度。審美態(tài)度一點也不占有欲。一朵花誕生在鄰居的花園里,或者插在你自己的瓶子里。只要你能欣賞它,它也同樣美麗。老子說的“無為而治,無為而治”,可以說是審美態(tài)度的定義。
大部分書畫石的古董商和收藏家都是抱著“珍奇之物住進來”的態(tài)度,很少有真正能欣賞藝術(shù)的,就像我上面說的,對美的欣賞和“柏拉圖式的愛情”很像,所謂的“柏拉圖式的愛情”只是一種沒有占有欲的無所事事的欣賞。這種愛情是否可能,值得懷疑,但歷史上有很多例子,達到極致專注的初戀情人往往能達到胸無大塵的狀態(tài)。
1.《美感 朱光潛:美與美感》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美感 朱光潛:美與美感》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jiaoyu/1392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