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的新聞記者徐明輝
這是近20年來《中國斷代史系列》絕版多年的經典作品,長征煥然一新,再次以完整的面貌與讀者見面。
5月18日上午,上海人民出版社邀請專家學者圍繞這套叢書,舉辦“《中國斷代史系列》出版座談會”,探討如何在這套品牌叢書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做好新時代中國歷史圖書的出版工作。研討會現(xiàn)場
《中國斷代史系列》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幾代編輯接力半個多世紀完成的系統(tǒng)工程,是與白壽彝主編的《中國通史》、蕭克主編的《中華文化通志》、周谷城主編的《中國文化史叢書》并列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幾大標志性史學工程之一。
這套書內容簡明、文字流暢,體現(xiàn)了新的唯物史觀,具有向大眾普及知識的顯著特點,因而受到讀者的歡迎,滋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學子。2019年起上海人民出版社陸續(xù)推出的最新版“中國斷代史系列”,共13卷17冊,包括了鄭天挺、南炳文聯(lián)合主編的《清史》,讓這套以權威著稱的經典之作有了一個厚重的收尾。
書封
《中國斷代史系列》涵蓋了中華遠古史前文化到清代,薈萃中國眾多史學界一流學者經年治學成果,完整系統(tǒng)地縱論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歷朝歷代的盛衰演進,被認為是目前中國史學研究學術價值最高的斷代史系列專著。
早在1953年,出版一套由當代一流學者撰寫的斷代史,列入了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重點圖書出版計劃。為此,上海人民出版社約請了楊寬、王仲犖、胡厚宣、鄧廣銘、王玉哲等當時的全國各地學術精英擔任作者。1955年,楊寬的《戰(zhàn)國史》首先出版,這一著作源自楊寬先生20世紀40年代開始進行的戰(zhàn)國史研究。他在對戰(zhàn)國相關史料,包括重要地理文獻和新出簡牘帛書、銅器銘文與石刻等全方位加以收集和考訂的基礎上,以如椽的史筆,展現(xiàn)出戰(zhàn)國這一“古今一大變革之會”的歷史長卷,受到學界和史學愛好者的普遍歡迎。
隨后,上海人民社于1957年出版了楊志玖的《隋唐五代史綱要》和楊翼驤的《秦漢史綱要》,1959年出版了王玉哲的《中國上古史綱》,1961年出版了王仲犖的《魏晉南北朝隋初唐史》。上海書店出版社副社長孫瑜介紹,當時適逢“向科學進軍”的熱潮,這些書內容簡明、文字流暢,體現(xiàn)了新的唯物史觀,具有向大眾普及知識的顯著特點,因而受到讀者的歡迎,滋養(yǎng)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一批又一批學子,尤其是《戰(zhàn)國史》,一印再印。
“啟動順利的《中國斷代史系列》后續(xù)出版過程卻充滿艱辛,正常的出版進度受到政治形勢的影響而一度陷于停滯。20世紀70年代末上海人民出版社敏銳感覺到史學的春天快要到來了,便在1978年前后陸續(xù)約請老作者修訂此前的斷代史,同時物色新的實力派作者加入。”孫瑜說。
孫瑜介紹了整套書的出版過程:“1980年,楊寬先生的《戰(zhàn)國史》再版,字數(shù)從20多萬字擴展到了40多萬字,大受讀者歡迎。幾年后,楊寬先生又對《戰(zhàn)國史》從觀點和材料上做了重大修改,于1998年出版了修訂版《戰(zhàn)國史》。王仲犖先生也很早就計劃將其1961年《魏晉南北朝隋初唐史》改編成《魏晉南北朝史》和《隋唐五代史》。說是改編,其實是重寫。王先生用6年時間,寫定了《魏晉南北朝史》和《隋唐五代史》。《魏晉南北朝隋初唐史》只有30多萬字,而1979年出版的《魏晉南北朝史》則分上下兩冊、近80萬字,1988年出版的《隋唐五代史》則有百余萬字。還有負責上古部分的王玉哲先生,1998年底,時年已86歲的王先生在寫了50余萬字時不幸右胯骨骨折,但他剛能在床上坐起時,就讓家人把書桌放在床前,每天堅持寫作。他為自己定下三條原則:側重介紹歷史研究方面如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盡量將歷史文獻和田野考古、民族學、古文字學等結合起來;實事求是,做到理論性與科學性的統(tǒng)一。每寫一個章節(jié),他都要用這三原則去對照,最終于2003年出版全新的《中華遠古史》。此外,上海人民出版社在1981年出版了林劍鳴的《秦史稿》,隨后請他在此書基礎上修訂擴充,于1989年出版了《秦漢史》。在《戰(zhàn)國史》初版問世之后,楊寬先生即開始了《西周史稿》的前期準備工作。他于1965年出版的《古史新探》一書,奠定了《西周史》的基本骨架,在他移居美國之后,他終在80多歲高齡時完成了《西周史》,并于1999年出版。南炳文、湯綱聯(lián)合撰寫的《明史》同樣經歷了較長的過程。1985年我社出版了《明史》(上冊),至1991年才出版了完整的《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還請周良霄、顧菊英夫婦在1993年版《元代史》基礎上修訂完善,于2003年出版了《元史》。其他時段,如《春秋史》《殷商史》《宋史》《遼金西夏史》《清史》等都分別約請了重量級作者來撰寫。”
“中國斷代史系列”始編于20世紀50年代,歷時50年之久,經數(shù)代人之手,于200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發(fā)行。學界普遍認為,這套書是新中國歷史學家在前人基礎上,吸納田野考古等新史料,對中華民族和中國歷史、文明所做的一項全新、厚重的總結。《人民日報》評論其與《中國通史》“并列為當代史學界鍛鑄的兩座文明豐碑”。
南炳文
出版座談會上,叢書作者代表南開大學歷史系教授、《明史》《清史》作者南炳文感謝了上海人民出版社領導和編輯一直以來對自己的關懷,表示這套叢書得來不易,是出版社長期規(guī)劃和精心努力的成果,在現(xiàn)有的中國斷代史系列著作中應該是最厚重的,學術過硬,內容權威。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殷商史》作者胡振宇也暢談與本書結緣的心路歷程。
葛劍雄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葛劍雄教授稱,《中國斷代史系列》是老一輩歷史學家畢生研究成果的積累,代表了他們長期研究的最高水平,達到了當時的斷代史書寫的最高水準,權威嚴謹,很多高校師生包括他本人都從這套書中受益。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虞云國教授說,自呂思勉、錢穆、范文瀾以后,獨立完成通史性斷代史著作的學者已不多見,這緣于史學研究的專門化和深化。能出版這樣一套代表當時最高學術水準的《中國斷代史叢書》,展示了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長遠眼光和學術堅持,建議出版社今后從隊伍建設和叢書定位兩方面,與時俱進,繼續(xù)發(fā)揚編纂這套叢書的精神。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張國剛、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榮新江一致認為《中國斷代史叢書》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并為叢書的未來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余蔚、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郭永秉、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李文杰幾位年輕學者也圍繞著這套叢書作了交流發(fā)言,高度評價了本書的學術價值和歷史地位。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總編輯王為松表示,這次能把《中國斷代史叢書》完整再版是非常不容易的,也展示了上海人民出版社在歷史學術出版方面的決定和意志。歷史類讀物一直受到中國讀者的高度關注,如何讓更多年輕人喜歡讀歷史,這離不開歷史學者對學術方向、學術質量的堅持,也離不開與大眾喜好的結合。
202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迎來建社70周年的紀念日。本次會議既是一次學術座談會,也是慶祝上海人民出版社建社70周年系列活動的一部分。
責任編輯:梁佳
校對:丁曉
1.《關于1999年81期開獎結果我想說“中國斷代史系列”再版,用半個多世紀完成一項厚重的總結》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關于1999年81期開獎結果我想說“中國斷代史系列”再版,用半個多世紀完成一項厚重的總結》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uonei/2110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