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菩薩頂景觀造型。菩薩頂是五臺山十大黃廟(喇嘛廟)之首,坐落于靈鷲峰的上半段,貴為皇家寺院,屋頂都覆蓋黃色琉璃瓦,五臺山僅此一家。建筑依山勢層層疊疊展開。無論在山谷里的什么位置,都能夠望見它金碧輝煌的身影。
自元時就有喇嘛在五臺山修行,但都是散落在青廟里,當時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黃廟。滿人入關,拿下大明江山,首先要解決三百多年沒有撤離中原的蒙古部落與中央王朝的戰(zhàn)爭。滿清選擇的是和親與宗教,尊崇喇嘛教,將五臺山當做綏靖蒙藏諸部、加強民族團結、穩(wěn)定社會秩序的重要砝碼。因此,清代諸帝多次巡禮五臺山,康熙就先后來過五次,并在康熙二十二(1683)年二月,將五臺山10座青廟改為黃廟,菩薩頂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座。他還下令在菩薩頂寺廟的前后門都設有大頭兵,身穿披甲坎肩腰挎鋼刀守衛(wèi),以震皇家威風,當然也為了給北面蒙古王公們看。因此民間都把這喇嘛廟稱為“喇嘛宮”。到雍正時期,五臺山的黃教已頗具規(guī)模,大的黃教寺廟有26座,黃衣僧恒千余人。乾隆也曾六度朝拜五臺山,這兩位皇帝下榻的行宮就在菩薩頂。這是滿語,意思是文殊菩薩居住的地方。
自清順治起,菩薩頂就不斷得到皇家資助,連續(xù)擴建,到現在,寺院占地3公頃,33個院落,寺中有殿堂、僧舍、樓房、禪堂共430間,是五臺內最完整的喇嘛寺。此枚金幣表現的就是站在山下仰望這座皇家寺院的情景:鱗次櫛比的建筑,如不斷上推的浪花,一層高過一層,最高處的一片金黃琉璃建筑,好似格魯教的僧帽,在群山的映襯下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畫面左邊有一道陡上的石臺階,共有108級,逐級上爬,可見寺周紅墻醒目,綠樹圍裹。清皇康熙、乾隆喜歡題匾撰碑文,到這里來也雅興不減。山上廟中有康熙御筆“五臺圣境”石坊,山門前木牌樓正中嵌有康熙手書“靈峰圣境”。五臺山的清凈就來源于這些僧人喇嘛們的自在,在這里,宗教就是一種生活方式,被菩薩頂金幣自自然然地展現出來,像楊樹林間透明的陽光,施施然游走。
1.《菩薩頂——文殊菩薩居住的地方 清涼山菩薩頂文殊印保管》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系頁腳下方聯系方式。
2.《菩薩頂——文殊菩薩居住的地方 清涼山菩薩頂文殊印保管》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uoji/3290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