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珍重寄,一啜爽吟魂。葉散香初動,杯傾氣若存。

我叫鳳凰單叢,屬于烏龍茶類,來自廣東潮州鳳凰山,從市區(qū)駕車來到鳳凰鎮(zhèn)上大概需要四十分鐘,鎮(zhèn)上的海拔大概在350-450米左右,這里周邊就開始有種植茶葉,這邊的茶園都是有修整的茶園,產(chǎn)量也是比較大,看起來工工整整的,一年四季均有采摘,春茶最優(yōu),冬茶次之,然后是秋茶,暑茶是最差的,這里的茶葉當?shù)胤Q為低山茶,其實這里的茶葉品質(zhì)已經(jīng)很優(yōu)秀了。

鳳凰山里的村落

從鎮(zhèn)上沿著盤山公路往上走,到鳳溪水庫的鳳溪村為分界。這邊往上的茶園就開始追求原生態(tài)不修剪了,這里開始茶葉只采春茶,海拔大概在450-850米稱為中山茶,再往上來到了900米左右的烏崠腳,這里就是我故鄉(xiāng)的核心產(chǎn)區(qū),烏崠腳以上到1350米的山頂這一塊的茶就是高山茶,所謂的“烏崠單叢”,就是指這里產(chǎn)的單叢茶。那也是代表了單叢茶最高品質(zhì)的所在,古老的茶樹都聚集在此,漸漸往山下茶樹就越來越年輕,也說明了單叢茶的發(fā)展傳播是從山上往下的發(fā)展趨勢,確實也別具一格,我的故事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上烏崠的盤山公路

烏崠有黑色的石頭之意,陸羽說上茶生爛石,我就是生長在石頭上的好茶,在我的家鄉(xiāng)烏崠山上有大量的黑色巖石,這些都是大自然的饋贈,是地質(zhì)時代的遺跡,這些石頭富含各種礦物質(zhì),山里的土壤就是大量的這種爛石壤(花崗巖黃壤),得天獨厚說的就是我這邊的情況。

按照體型來看,大多數(shù)時候我是中葉種喬木或者小喬木類型,就是長得比較苗條,原始未經(jīng)修剪的我是分枝開張。跟我的姐妹巖茶,鐵觀音比起來目前名氣沒有她們大,但是如果要來追溯我的起源,那也要從唐朝說起。開始的時候是當?shù)叵让裼梅N子播種的形式將我種在烏崠山的石頭堆里,一棵樹生長出來的茶葉就有一種味道,這種單株采摘制作的方式,也是我名字單叢的最初由來。

宋茶所在地

嚴格說起來,那時候僅有烏龍茶和鳥嘴茶兩個品種。到了南宋末年,烏崠山李仔村的李氏,開始選育品種,取其茶果茶籽,用點穴播種法在山上直播,后來宋帝趙昺南逃(公元1278年)來到鳳凰山烏崠,當?shù)夭柁r(nóng)就用這個鳥嘴茶招待他,才有了今天的宋種古茶樹。這段經(jīng)歷也讓我算是跟皇家結緣了。

說起來每一種茶都好像有皇家的背景。時間來到了明代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74年)這個時候我已經(jīng)是做為貢茶,需要進貢到當時的朝廷,有史料記載要進貢“葉茶一百五十斤三兩,芽茶一百八十斤三兩”,當時的產(chǎn)量其實也沒有多少,又要進貢這么多,茶農(nóng)們完成了供茶之后所剩無幾了,茶葉無法賣錢,種植的積極性就沒有那么高,茶園也就疏于管理,我也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野蠻的生長了下來。

老樅茶樹

情況一直到了清初順治到康熙年間才逐漸好轉(zhuǎn)。這個時候的文人雅士逐漸重視起我來,于是那些史料記載也逐漸多了起來,郭子章《潮中雜記》(約公元 1582)記載:「潮俗不甚貴茶,今鳳山茶佳,亦云待詔山茶,可以清肺消暑,亦名黃茶?!鼓菚r候我叫鳳山茶,也有叫待詔山茶,黃茶。這里的黃茶可不是六大茶類的那個黃茶哈,當時的制茶工藝沒有現(xiàn)在成熟,做出來的茶葉就有泛黃了。從康熙二十六年的《饒平縣志》能夠得到驗證,縣志記載:「近于饒中百花、鳳凰山多有植之者。其品亦不惡,但采炒不得法,以致苦澀,甚恨事耳。」也說得比較清楚。

后來茶農(nóng)們漸漸學習了武夷茶的制作方法,慢慢地改進了過來,1898 年,烏崠李仔坪村的文混,爬山越嶺,從“云仔寮”村(1956年后更名埡后村)采回大烏葉單叢進行扦插,培育出「八仙過?!箚螀膊杵贩N,這個時候人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這種扦插技術,可以獲得成功,無性繁殖可以得到更多的優(yōu)良茶葉。

單叢茶樹 小喬木

到了民國時期,日益成熟的制作方法讓我越發(fā)芳香起來,有水仙花的香氣,也得到了“水仙”的稱號,到了1956年,正式改名“鳳凰水仙”,這個時候由于政府的計劃經(jīng)濟政策,茶葉是統(tǒng)購統(tǒng)銷的,為了方便管理,人們根據(jù)制作結果把我劃分為三個等級。外形香氣滋味都達到優(yōu)質(zhì)標準的稱為“單叢”;相同傳統(tǒng)工藝制作但制作出現(xiàn)失誤,導致外觀和內(nèi)質(zhì)亞于單叢的稱為“浪菜”,把未能經(jīng)過傳統(tǒng)的曬青碰青或者曬青不足導致沒有碰青直接炒制的稱為“水仙”,這種叫法一直持續(xù)到1984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的推進,三個等級的說法也就完全被取而代之。

隨著茶農(nóng)越來越重視茶樹的選種育種工作,群體種中茶樹異花授粉,偶發(fā)變異品種,做出成品茶的香氣特殊,這樣的單株就被篩選出來,單株采摘、單株制作、定向培育的方式把這一優(yōu)良品種延續(xù)下去。他們從水仙茶的品種中,篩選出香型各異的茶樹株系,加以培育種植,才有了現(xiàn)在的黃枝香、芝蘭香、蜜蘭香、桂花香、玉蘭香、柚花香、杏仁香、肉桂香、夜來香、姜花香等。鳳凰單叢便成了這類茶的總稱。

十大香型

除了上面說到的這些香型,具體來講我還有至少也有幾十種不同香型,具體名稱也各顯神通,千奇百怪,不同的命名,反映著茶樹的特有風格、不同的株系或品系,以及不同的文化遺存。常見以樹形命名的有大叢茶、望天茶、香仔叢、團樹、雞籠刊、娘仔傘、大草棚、草仔坪等,以青葉形狀命名的有柚葉、柿葉、油茶葉、楊梅葉、柑葉、山茄葉、仙豆葉、竹葉等,按鮮葉的深淺顏色分,有白葉和烏葉。按葉子的大小分,有大烏葉、烏葉仔、大白葉、白葉仔等。

按成品茶的外形特征分,有大骨杠、大蝴琪、絲線茶、面線茶、膠紙翅等。按成茶的自然花香分,有黃梔香、芝蘭香、蜜蘭香、桂花香、玉蘭香、柚花香、杏仁香、茉莉香、夜來香、姜花香、米蘭香、橙花香等。按成茶沖泡后的香氣、口感、特征,又分為香番薯、咖啡香、杏仁香、肉桂香、楊梅香、蘋果香、水蜜桃香等。以產(chǎn)地命名的,分為烏崠單叢、嶺頭單叢、中坪芝蘭、石古坪烏龍等。因此“茶中香水”的美譽絕非浪得虛名。此中滋味也只有親自品鑒,方能知曉。說了一大堆歷史跟由來,恍惚中像是把以前的路重新再走一遍,感慨萬千??!

老樅單叢茶樹

茶葉是大自然的饋贈,而加工手法卻是一代代茶人不懈努力的智慧結晶。我能夠如此迷人,茶人的加工手法功不可沒。從一片泡開的葉子,我?guī)Т蠹襾砥饰鲆幌逻@個讓我趨于完美的加工手段。在陽光下看我這片葉子,這是一片比較優(yōu)秀的成茶葉子,葉脈半透明,各種中空管子,脈絡清晰,中部是綠色的,有紅色的邊邊,用我們當?shù)氐脑捳f叫做“走透水”,這個說法也是比較形象的,茶葉的加工過程就是伴隨水份不斷減少的過程,這個工藝從我記事開始就已經(jīng)有了。

采摘


從茶葉的采摘開始,就很有講究,在我發(fā)芽后大概30-40天長成3-8片新葉,就可以采摘了,鮮葉過嫩,苦澀物質(zhì)會多;鮮葉粗老,葉細胞老化,纖維素多,制成的干茶外形與滋味均會較差。最標準的采摘是采成熟葉子一半大的對夾葉,就是兩片成熟葉子一半大小的茶葉,對夾而生,中間有一個小駐芽。而普通的是在新梢出現(xiàn)駐芽后,采 2~5 葉。在春天晴天午后1點到4點左右,你會看到采茶姑娘忙碌的身影,有的還要帶著梯子采。采摘后下一步是曬青,茶葉及時薄攤在春日的陽光下,內(nèi)質(zhì)物在日光的作用下萎凋。觀察到茶葉的光澤度退去,有點打蔫就可以了,日生香,這是單叢茶生成優(yōu)異品質(zhì)的第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曬青

曬青后,葉面失去光澤的茶青,要搬入室內(nèi)晾青。葉子溫度逐漸降低,通過晾青,葉脈、葉梗里的水分,擴散進入葉片內(nèi)的細胞,萎凋不斷進行,香氣也逐漸發(fā)揚,大概要涼到下午6點左右,為下一步的做青創(chuàng)造物質(zhì)條件。

單叢的做青是是香氣、滋味形成的關鍵工序。需要經(jīng)歷“碰青、搖青、靜置”三個過程,里面太多細節(jié)要注意,稍有差錯就會導致死青,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看制茶師傅雙手輕柔地捧起了我慢慢地翻動,這種感覺就好像是在溫柔地撫摸情人的臉頰,然后雙手托住篩子慢慢搖動,這個過程茶葉之間就產(chǎn)生了機械的摩擦,茶葉邊緣破損,水份逐漸散失。又開始打蔫,然后靜置兩個小時,茶葉梗跟葉脈的水份又重新補充到茶葉上面,重新硬挺回來。有人戲稱這個過程叫“死去活來”,一般循環(huán)五次。最后一次就進入搖青機來搖動了。

碰青 最后一碰

經(jīng)多次碰青后的茶青,當葉緣出現(xiàn)了紅邊,葉形呈湯匙狀,有清爽的花香吐出時,就必須馬上進入殺青階段,用高溫去抑制青葉的酶促氧化,控制茶葉色、香、味等內(nèi)含物質(zhì)的形成。殺青變軟后的茶葉,通過揉捻,使茶葉細胞破裂,茶的內(nèi)含物質(zhì)滲出后,黏附在葉面,經(jīng)過生化作用,使茶葉色澤油潤,滋味濃醇,較耐沖泡。

標準的對夾葉 綠葉紅鑲邊


揉捻后的茶葉,要及時烘焙,若攤置過久,多酚類物質(zhì)會繼續(xù)快速氧化,容易使茶湯變渾,滋味寡淡,香氣不足,甚至會有酸餿味道。火生色,烘焙的把握,也是決定茶品優(yōu)劣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溫度一般在90℃-120℃,時間每次也是十個小時左右。春茶焙火之后需要等其退火,過一段時間再進行二道火,再退火方可上市,而目前流行的清香型單叢就只進行一道火。一款好的鳳凰單叢,條索緊結而不松散,色澤黃褐或灰褐油潤,香氣高銳而清幽,持久綿長,素以花香濃郁著稱。湯色金黃明亮,滋味鮮爽,回甘力強,有山韻、蜜韻。飲后齒頰留芳,葉底軟亮勻整,綠葉紅鑲邊。好茶著實考驗功夫,做茶師傅也絕非一日之功。

成茶

好茶葉做出來后就是要跟水結合了,泡我的方法也是很有講究的,在我的家鄉(xiāng)潮州,工夫茶的泡法是主流的泡法,水要沸100℃,看茶具大小,投茶7-8g,以投茶量來掌握茶湯濃度,快進快出,快的3-5秒,三呼吸的時間出湯,出湯要干凈。要香高,用薄胎蓋碗薄胎杯子;要味醇,就用潮州朱泥或者中薄胎的紫砂壺,注水,刮沫,淋壺出湯,滋味醇爽回甘。

另外一種泡法就是玻璃杯泡法,取3克投入玻璃杯中,沸水沖泡,三秒潤茶,然后直接泡飲,喝完沖水3-4次。方便,清淡,有香韻,特別像雪片這種高香茶,果香滿口,也是回味無窮。

單叢茶湯

古城潮州,有茶單叢,行走于潮州的大街小巷,你總會在某個不經(jīng)意的回頭間看到人們在街頭支起一張簡易的小茶桌,細細地呷上一口茶。一把朱泥壺或者一個蓋碗,再加上三個半卵型的品茗杯就構成了潮汕工夫茶的基本框架,這也是鳳凰單叢另一種形式的存在。它借由潮汕工夫茶可以極其講究,孟臣壺、橄欖炭,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地登大雅堂,也可以街頭巷尾地綻放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里。你看傍晚的老街上、韓江邊,人們散步、聊天,怡然自得。這里的人們活得恬淡,這里的泡茶有工夫!

潮州湘子橋 亦稱廣濟橋 中國四大古橋之一


本期鳳凰單叢的知識就分享到這里,看了這一篇基本就了解了單叢的來龍去脈,由衷希望廣大茶友能買到稱心的好單叢,歡迎關注收藏點贊。也歡迎來潮州,品單叢!

1.《烏崠單叢是什么茶 烏崠單叢茶價格罐裝!》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烏崠單叢是什么茶 烏崠單叢茶價格罐裝!》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uoji/3213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