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廊胡同位于白塔寺北面,不長。它從北面的關元街開始,連接到南面現(xiàn)在是危樓的扶綏涇大廈。胡同中部以中廊胡同、小玉胡同、大玉胡同、扶綏京胡同為界。我1963年出生,1993年搬走,在西廊胡同待了30年。
我住在西廊胡同37號院,門兩邊有一對石拱門。37號院分為內院和外院。20世紀60年代,進門是一道影壁,“?!弊忠贿M門就給人以吉祥喜慶的感覺。除了三個北房,還有兩個廂房和三個廂房。外院有一棵桑樹。小時候用桑葉養(yǎng)蠶,親眼目睹了綁繭的全過程。每年,當紫色桑葚成熟時,它們就成為孩子們的“希望”。內院中央有一個大魚缸,旁邊盛開著夜來香、茉莉、雞冠花和喇叭花,墻的南沿種著一排向日葵。每天,我們幾個孩子在院子里玩耍。當時玩的東西很多。不像現(xiàn)在的孩子,他們只會用電腦“挑戰(zhàn)”。夏天貼蜻蜓,秋天抓蟋蟀,晚上玩捉迷藏,雖然生活艱辛,但小院子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笑聲。誰做的燉肉炸魚,誰肯定會分著吃,整個醫(yī)院就像一家人一樣和諧。
巷子里有三教九流,什么都有。49軍事科學院宿舍有兵,二院組織部有宿舍。但巷子里的主流人群大多是工人、商人、業(yè)務員等行業(yè)的基層人員,不同階層的人卻和睦相處,相安無事。這種氛圍歸功于醫(yī)院幾位德高望重的老太太的辛勤工作。我們家卞奶奶,內院北屋善良大方的張奶奶,西屋機智的,35號院的高奶奶和吳奶奶。幾個老太太年輕的時候,生活短暫而平靜,大部分都是識字斷字的。用當時的話說,他們都見過世面,但是現(xiàn)實生活的殘酷讓他們想盡辦法,比如賣冰棍,看公用電話,替別人帶孩子等等,來補貼家用。
喪偶多年的老奶奶要肩負起沉重的生活負擔,還要拉著爺爺留下的一堆孩子,所以我小時候沒有從他們嘴里說爺爺?shù)暮迷?。他們向死去的祖父發(fā)泄生活中的苦難。現(xiàn)在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北京老奶奶端莊得體的“風格”。我從未見過他們中的任何一個在我們的孫子和鄰居面前表現(xiàn)出失落感。在外人面前,臉上總是掛著笑容,對面的衣服干凈整潔,雖然打了補丁。他們出門的時候,頭發(fā)被打磨得一塵不染,似乎在向外人表達自己在生活中的執(zhí)著、樂觀和豁達。我從未見過他們?yōu)橐患∈履樇t。每當巷子里有困難,或者一對夫妻在院子里打架,一定是奶奶們出來解決。最后“事件”處理的很完美,絕不會給人留下“言詞”,也不會讓“尷尬”的后輩丟臉。更值得紀念的是,奶奶們生活在一個“群體”里,有時候吃不完一頓“窮飯”。其實他們只有幾塊錢和幾斤糧票。現(xiàn)在的年輕人都無法理解幾塊錢的價值。然而,也許正是這幾塊錢的友誼,才能挽救這個家庭的生命。我記得我奶奶最大的愿望就是給我孫子一毛錢吃油條,早餐喝一碗豆?jié){。月底剩下的“毛八七”帶我去西四包子鋪吃了一碗炒肝。至今讓我感動的是,我奶奶每個月存一美元,我上學后訂閱了《北京日報》。老太太的這一舉動,讓我受益終生。如果她老人家知道我今天是以寫作為生,她一定會很高興的。
隨著我少年時代的結束,一些老奶奶也陸續(xù)搬離了37號醫(yī)院,而且年紀大了,身體不好,不能一個人唱歌,于是老奶奶們經營37號的時代就結束了。37號安靜和諧的氣氛被打破,整個西廊胡同安靜和諧的氣氛崩塌。時至今日,我依然不認識這些早已死去的奶奶張、、高,也不認識西走廊北邊的江奶奶、林奶奶。這些在我小時候給過我恩惠的老太太們,屬于她們自己的名字。但這些老奶奶們傳授的是“年輕時不怕苦,老了怕窮”,“家里負擔千重,日食三餐,百屋百屋,夜宿一席”,“喝酒”
60年代初出生在西部走廊的孩子,趕上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小變”。我們小學畢業(yè)后,西夏朗小學改成了212中學,以前教我們的小學老師也成了中學老師。有同學開玩笑說,我們無意間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好的。比如我們從小學到高中畢業(yè)從來沒有換過校區(qū),有的老師從小學到高中畢業(yè)都有教。
1962年和1963年出生的孩子有很多不幸。我們出生的時候,父母可能已經吃飽了,所以饑荒的陰影還烙印在我們的臉上和頭上。三四歲文革開始,印象最深的是大字報,學的童謠是“一藤三爛瓜”。1969年進入小學時,我們有一個軍事化的管理體系,以連、排為編制。每個學生都是“紅兵”,比如西廊胡同的孩子都是一排的。每天上課的內容就是每天讀和學老三的文章。并開展回憶與甜蜜的教育,邀請一些舊社會的苦老工人到學校做報告,讓一個老工人講水深火熱的故事時,說最餓的是1960年戴州的笑話。這個笑話雖然不是發(fā)生在西廊下小學,卻發(fā)生在我們學校,為了配合緬懷往昔苦難和甜蜜思念的教育,給我們窩頭“銘記血淚之仇”。誰要帶窩頭,沒想到被搶了空吃不飽。老師很無奈,就在窩頭里加了錢,有點甜,吃著更難受。最后,老師只在窩頭里加了沙子,卻沒有留下記住苦米飯的經驗。后來,他從北京大興的一個叫王國夫的農民那里得知?!案锩嚥凰?,已經拉到共產主義了?!薄盎ㄒ环皱X掰成兩瓣做革命”。
記得小時候唱的都是樣板戲,唱膩了“都有一顆明亮的心”和“我們是工農”。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晚上電箱上有重要廣播時,我不得不上街,堅決支持最高指示。有時我們可以從白塔寺一路走到天安門廣場,從白塔寺到天安門廣場的路程有20多英里。我們都是六七歲的孩子。在我的記憶里,一個“尿炕”,就是“救死扶傷”游行之后,在床上浪費床單的錯誤。如果我們在課堂上做不到,“一個廣闊的世界可以有所作為”,所以學校帶我們去工廠農村接受工人階級和貧困中農的再教育。四季青公社馬神廟生產隊拔蘿卜去順義茅家營公社吃住半個月。去小食品廠包裝果糖等。,學工作,學種地,學做生意,成了我們小學四五年級必做的功課。
1975年,小學畢業(yè),要“復課,搞革命”,中學教師短缺,我們又成了犧牲品,小學一夜之間變成了212中學。校舍還是原來的,大部分老師還是原來的老師。好在那時候孩子好糊弄,英語課不是老師教的,改學法語。剛從外國語學校畢業(yè)的老師比我們大幾歲,煞費苦心地把我們培養(yǎng)成世界上最美語言的傳承者。但是當法語進入我們的嘴里時,上帝知道它是什么樣子的。沒有人教嚴肅的課。在“農林基礎知識”這一課中,最難忘的教官是來自“一線”。他經常在課堂上用煙草卷起“大炮”,仿佛在解釋他在田里的根、莖、葉、花和果實。
1976年粉碎“四人幫”回到陌生的教室后,學校要收回動亂造成的損失,誓要“由小變中”的學生也要飛出金鳳凰。記得看看學校,看看四人幫把我們毀了什么。老師問了一個問題“一半加一半等于多少?”,一個同學回答,兩個四分之一。老師說,你媽給了你半個煎餅,你吃完后給了你半個煎餅。一共給了幾個煎餅,同學回答,一個煎餅。然后他盯著老師說:“你之前說煎餅,我做不到。你在說什么?”。
初三畢業(yè)后,學校里有幾個同學努力考上了四中和三十五中,然后考上了大學。但是,在212中學呆了高中的同學,大部分最后都沒有飛鳳凰。1980年高考,全軍覆沒。他們都在孫山。212中學也解散了。
2001年,西廊開始拆遷。不久前,我又回到了西門廊。胡同已經認不出來了。37號院舊址建了一座高樓。用不了多久,西廊胡同就會徹底消失。但是,這條胡同、西走廊小學、212中學的故事,連同我們少年的過往,將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永久記憶。
1.《瞪人的畢業(yè)學校 西廊下胡同里那人那院那所學校 小胡同就是“大世界”》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瞪人的畢業(yè)學校 西廊下胡同里那人那院那所學校 小胡同就是“大世界”》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fangchan/836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