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萬慶濤 王鴻杰
饒,形聲兼會意字,繁體字寫作饒,讀作ráo。饒字甲骨文、金文字形尚未發(fā)現(xiàn)。戰(zhàn)國時期“中陽戈”有刻文,左右結(jié)構(gòu),左食或堯。篆文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饒,簡化字寫作饒。本義燒烤食物的小土窯。
饒字的演變(《字源》)
燒烤食物的小土窯
一、饒字由來
饒字由食和堯構(gòu)成。食,吃飯,食物。堯的甲骨文字形為上下結(jié)構(gòu),上為兩個并排的門洞的樣子,下為人形。堯字本義高過人且有門洞的陶窯,古代堯通窯。新石器時代,人們學會制作陶器。燒制陶器的窯,是用土壘起高出地面的一種建筑,開始用符號垚[yáo]表示,指用很多土堆砌起來的陶窯,后來寫作窯。
遠古陶窯遺址
堯(堯)可以燒制陶器,而饒則可以烤制食物,二者原理相同,區(qū)別是大小不同、產(chǎn)品不同。因此,遠古時代,人們就把用現(xiàn)成的符號食(物)和堯(窯)組合起來,寫作饒(饒),用饒來表示燒烤食品的小土窯。人們把田鼠、兔子、雞等小獵物和芋頭等,都用小土窯烤熟了吃。
堯字的演變(《字源》)
宋代官窯復原
現(xiàn)如今,到了挖紅薯的季節(jié),還會有人在田里用土塊壘起簡易土窯,撿來秸稈或干樹枝,燒紅土塊后,把大小適中的紅薯投進土窯的熱灰中,緊接著把窯爐垂直搗毀,上面蓋上土,燜上一會兒,然后扒開土塊,撿出紅薯,就能吃到香噴噴的烤紅薯了。有的地方烤制叫花雞或者土窯雞,用的就是類似的辦法。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土法烤叫花雞
小土窯燒烤食物,比水煮食物味道更香,人們就會吃得特別飽?!墩f文解字》:“饒,飽也?!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饒,飽也。饒者、甚飽之?[cí]也。引以為凡甚之偁[chēng] (同稱)。漢謠曰:‘今年尚可后年饒,謂后年更甚也?!睙o論是飽,還是甚飽,都不是饒的本義,而是引申義。
二、引申義
小土窯燒烤食物,一次制作的成品量不大,因此人多時就需要壘出很多的小土窯才夠用,所有引申義都含有眾多之義,饒字的本義則不再使用。
1.眾多。(1)漢·孔鮒《小爾雅》:饒,多也。(2)李白《春于姑熟送趙四流炎方序》:鄒魯多鴻儒,燕趙饒壯士(鄒魯之地比其他地方多大儒,而燕趙之地比其他地方多壯士)。如,饒有興趣,豐饒。
2.物產(chǎn)豐富,土地肥沃。(1)《孫子兵法·九地篇》:掠于饒野,三軍足食(在富饒地區(qū)奪取糧秣,使全軍得到充足的給養(yǎng))。(2)《淮南子·修務(wù)訓》:沃地之民多不才者,饒也(肥沃地區(qū)的人大多不成才,是因物產(chǎn)豐富)。如,饒沃,富饒。
3.富裕,富余,豐足。(1)《史記·貨殖列傳》:七十子之徒,賜(子貢)最為饒益(孔子七十多個高徒之中,端木賜最為富有)。(2)諸葛亮《自表后主》:子弟衣食自有余饒(我的子弟們衣食自有剩余)。如,饒裕,饒富,饒余,饒足,饒野。
4.多余。南朝·顧野王《玉篇》:饒,余也。如,饒道,饒舌,饒奢。
5.額外添加。(1)《史記·陳丞相世家》:大王能饒人以爵邑,士之頑鈍嗜利無恥者,亦多歸漢(大王您能夠給人的爵位和食邑超過他的貢獻,這讓那些圓滑沒有骨氣、好利無恥之徒又多歸附您)。(2)南北朝·鮑照《擬行路難十八首》:日月流邁不相饒(日月流逝,從不多給一點時間)。如,吃飽了,又饒個饅頭(多吃一個饅頭),饒頭(額外給的東西)。
6.寬恕,寬容。好漢饒命(本來該死卻沒死,相當于多了一條命)!如,饒恕,討?zhàn)?,告饒?/p>
7.虛化為連詞,表示讓步,相當于雖然、就算。(1)白居易《戲答諸少年》:顧我長年頭似雪,饒君壯歲氣如云,朱顏今日雖欺我,白發(fā)他時不放君。(2)饒這么讓著他,他還不滿意。
三、饒姓的來歷
饒本義是燒烤食物的小土窯。發(fā)明這種小土窯的地方,被稱為饒,而掌握這種技術(shù)的幾個不同地域的氏族部落,都以饒為氏。他們發(fā)展壯大,可能都建立過方國。這些饒氏是以血緣為紐帶的。由于這些饒方實力太小,在西周時期就成了各諸侯國如齊國、晉國(后來的趙國)的邑。諸侯國國君把這些饒地賜給自己的宗親做采邑,從而形成新的饒氏。
這幾個饒地的歸屬變化情況,《史記》將有記載?!妒酚洝ぺw世家》:(悼襄王)四年,龐煖將趙、楚、魏、燕之銳師,攻秦蕞,不拔;移攻齊,取饒安……六年,封長安君以饒(趙悼襄王四年,前242年,趙國將軍龐煖[nuǎn]統(tǒng)帥趙、楚、魏、燕聯(lián)軍精銳之師,攻打秦國蕞[zuì]地未果,隨即揮師攻打東邊的齊國,奪取饒安……悼襄王六年,前240年,把饒封給叔叔長安君)。
這段史籍提到了饒安和饒這兩個饒地。饒安,今河北滄州,原屬于齊國,戰(zhàn)國后期屬于趙國。饒,又稱饒邑,今河北衡水饒陽,因其在饒河之北而得名,原屬于晉國,三國分晉時歸了趙國。
之后以饒命名的地方,都與物產(chǎn)豐饒有關(guān),用的是引申義而與饒字的本源無關(guān)。如,西漢北??ゐ埡顕ㄇ?6年即漢地節(jié)四年,漢宣帝封膠東戴王劉通平之子劉成為饒侯,置饒侯國,治所在今山東省壽光市東北),明代饒平縣(今廣東饒平縣,1477年即明成化十三年置縣,取“饒永不瘠,平永不亂”之義)。
據(jù)文獻記載,饒姓來源有:
1.源自嬴姓趙氏。戰(zhàn)國時期,趙國有個饒邑。趙悼襄王六年(前240年),饒邑被趙王封給其叔父長安君。長安君的后代子孫遂以先祖采邑為氏,稱饒氏,此為河北饒氏。
2.源自姜姓。戰(zhàn)國時期,齊國有饒安(今滄州),本是齊大夫的采邑,前242年被趙國奪去。原生活在此地的齊大夫后裔子孫便以先祖采邑為氏,稱為饒氏,此為山東饒氏。
3.源自媯姓。舜帝本為姚姓,因居媯河而得媯姓。舜帝后裔到商代有叫商均的,其支子受封于饒國,今山西永濟縣的堯山一帶。其后代便以國為氏,稱饒氏,此為山西饒氏。
4.源自堯帝。堯名放勛,帝嚳[kù] 之子,受封于唐,定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謚號為“堯”,史稱唐堯。西周初,武王滅商,分封諸侯,把帝堯23世孫京(字子京)封到薊(今北京市區(qū)北部),建立薊國。其子理遷移到西平陽(今山西晉南地區(qū))。其子孫后代以先祖謚號堯為氏,稱平陽堯氏。至秦滅六國,堯姓家族為逃戰(zhàn)禍,從此子孫散遷天下,54世堯萱從平陽徙居江西鄱陽(古饒州,今屬江西),后遷臨川(今撫州)。西漢宣帝時,堯姓傳至56世堯濙[yíng]。漢宣帝劉詢本名劉病已,即位后改名詢。下令全國要避帝名諱。當朝御史大夫魏相上奏皇上,說堯姓雖與劉姓同為上古唐堯的嫡系后代,但帝堯乃上古五帝之一,百圣至圣,故堯濙也應(yīng)該避諱。于是,漢宣帝就在堯的左邊加一個食字旁,寫作饒(饒)。自此,堯濙改為饒濙,擢升為太傅,并詔告天下,凡姓堯姓均改姓饒。
如今饒姓人口約76萬,按照人口數(shù)量,排名第186位。
詩曰:
饒指燒烤小土窯,
烤出美食吃得飽。
得饒人處且饒人,
多嘴饒舌不落好。
參考文獻:
1.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語文出版社,2008年版。
2.李學勤主編《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3.《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版。
4.《辭源》,商務(wù)印書館,1978年版。
5.《辭?!?,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
1.《[好漢饒命英語怎么說]因為不到長城非好漢用英語怎么說?》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好漢饒命英語怎么說]因為不到長城非好漢用英語怎么說?》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yule/3240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