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子”的稱號有兩種。一個源于《詩經(jīng)》,可以說是“無衣,子女公仆”。
二是源于《三國演義》故事:關二爺被逼降曹后,曹操獎予許多金銀財帛,他一概不收,只收一件錦袍,平常很少穿戴,有事穿上,卻要把舊袍罩在外面,曹操問他因素,關二爺說:舊袍是我大哥玄德賜的,受了丞相的新袍,不敢忘我大哥的舊袍。袍哥的歷史
哥老會是清末民國三大幫會之一。在各省都有勢力,尤其集中在四川。在四川的哥老會也叫做袍哥。“袍哥”是四川方言,早時稱漢流(留),到了晚清四川官方文件上稱江湖會、孝義會。其他還有袍兒哥、光棍、嗨皮、袍皮等一些在社會上比較流行的稱呼。
這些幫會發(fā)源自清朝初年。1644年,清軍入關,清朝取代明代政權后,民間發(fā)生“反清復明”的起義斗爭,其中一個規(guī)模較大的“天地會”組織,后來分出“哥老會”,后來逐漸流入四川,統(tǒng)稱“袍哥”。其成立的標志是開山堂,最早在四川開山堂通常被認為是清道光28年永寧郭永泰開藎忠山,始有山水香堂,以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印信相召喚:“會盟者即達四千余人,不久藎忠山哥弟遍及各省,而開山立堂者尤以四川為最?!?/p>
袍哥組織在四川存在了100多年,成為…股巨大的社會潛勢力。四川袍哥相當普遍地存在于四川社會各階層,無論城市或鄉(xiāng)村,各行各業(yè),均為袍哥所滲透。據(jù)有關部門1949年的統(tǒng)計,全川人口中有袍哥身份者在70%以上,職業(yè)和半職業(yè)袍哥有170。萬人。成都有袍哥公口、分社、支社1000多個,重慶有500多個。重慶的袍哥人數(shù)占其全市人口70%-80%,專職當袍哥的估計有將近10萬人。四川袍哥組織勢力之大,人數(shù)之多,在當時中國會黨中是少有的。
▲舊時袍哥操練的場景。(互聯(lián)網(wǎng))
到了民國時期,國共兩黨都曾利用其力量進行政治、軍事活動。
據(jù)記載,袍哥幫會當時進入了西南各省,四川的黨、政、軍、農(nóng)、工、商界等,都有人參加袍哥組織,袍哥的影響力在這段時期廣泛擴大。
抗日戰(zhàn)爭期間,袍哥組織數(shù)量更不斷增加,各地盤都被袍哥組織控制。
▲民國時期,袍哥們是茶館的???。(互聯(lián)網(wǎng))
不過,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袍哥會”被視為幫派性質的非法組織,逐漸被政府鎮(zhèn)壓,走向滅亡。
在新政權看來,袍哥們雖然為抗戰(zhàn)和新中國成立做出一些貢獻,但他們?nèi)缤昂谏鐣倍皇厣鐣?guī)則的運行方式,對社會構成危害。
袍哥的勢力及影響
辛亥前夕,由同盟會策劃的四川保路運動,實質上是使用各地袍哥安排作主干。重慶、成都鄰近縣份中,比方侯橘園、侯國治、侯寶齋、吳慶照、孫澤沛、張捷先等人,都是以袍哥舵把子身份,作同志軍領袖,帶兵攻擊成都,聲稱十余萬眾,烽火蔓延全川各縣,加快了清政權的完全潰散。
四川同盟會負責人熊克武、楊庶堪、吳玉章等人也曾參加了袍哥。
鄧錫侯是四川最大的袍哥之一,是民國時期陸軍上將、四川省長。在建國后擔任水利部長。其次是王陵基、王纘緒、楊森、唐式遵等大軍閥。這些袍哥組織了一個“川康大同公社”,這是一個全川性的袍哥組織,但并不是各地袍哥會的領導機構。它只是一個政治性比較濃厚的,不限于某一地但各地都有分社的高級別袍哥組織。
劉文輝、劉文彩是四川大邑縣安仁鎮(zhèn)劉家墩子人。劉氏祖籍安徽徽州,清初移民入川安居名山縣(今雅安市轄),后遷居大邑縣安仁鎮(zhèn),世代務農(nóng)。民國年間,劉氏家族平步青云、梟雄輩出,出了3個軍長、8個師長、l5個旅長,還有1個省主席和1個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h團級以上軍政官員有近50人,素有“三軍九旅十八團,營長連長數(shù)不清”的說法。劉氏…家權勢之盛,可見一斑。
劉文輝也是大袍哥頭子。劉氏在川西南的袍哥中,也有一定的威望,能掌握一部分袍哥武裝。在民國時期,四川的袍哥勢力是很雄厚的,西康(民國時期的一個行政省,下轄雅安市、康定城)緊鄰的川西彭山、新津、溫江、邛崍、眉山一帶,農(nóng)民有70%都是參加袍哥組織的,同時西康的袍哥(主要在寧、雅兩屬)不僅種植鴉片,也販賣鴉片,而且都擁有武裝,據(jù)說每個社(袍哥組織)少的有五六百桿槍,多的有上千條槍。此外,劉文輝與其他軍閥袍哥的關系也很密切,如原劉湘手下的旅長、后任雷馬屏司令的穆瀛洲,是義字旗舵把子,擁有武裝三四萬人, “自立為王”,與劉文輝、劉樹成有密切的關系。劉湘駐軍重慶最久,重慶袍哥與其下屬官兵的關系尤為密切。著名的重慶袍哥大爺馮什竹、唐紹武、李祝三等,不僅與該部袍哥出身的師、旅長范紹增、陳蘭亭、鄧國璋稱兄道弟,并與其他軍官也有來往。
傳奇袍哥范紹增,綽號“范哈兒”“大老造”,生于1894年,四川省大竹縣清河鄉(xiāng)人。自幼不喜讀書,常到茶館“聽書”,對江湖豪俠劫富濟貧心向往之。13歲入袍哥。1949年12月l4日,任國民黨重慶挺進軍總司令的范紹增率所屬官7兵二萬余人在渠縣的三匯鎮(zhèn)通電反蔣起義。解放后,范紹增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參事、解放軍四野五十軍高參、河南省體委副主任等職。1977年3月5日范紹增在鄭州去世,終年83歲。
袍哥文化對川渝一帶的影響極深,時至今日,當年袍哥的江湖黑話,至今還保留在四川、重慶方言詞匯中,例如:
舵爺,以前是袍哥堂口坐頭排的大爺,現(xiàn)在用來形容一個人很厲害,撐起了大事業(yè)。
拿言語,過去指向兄弟們通知注意事項,現(xiàn)在指說好話、說軟話,避免誤會。
拉稀以前指不負責任,擺帶以前指說話不算數(shù),現(xiàn)在拉稀擺帶合在一起,泛指不講義氣。
點水,指出賣同伙;劃盤子,指毀人容貌;臊皮,指傷了體面;抽底火,指揭穿內(nèi)幕;落教,指按規(guī)則辦事,辦事情穩(wěn)妥可靠;放黃,指不履行約定;打平伙,指共同分攤膳食錢,相當于AA制;等等。
圖文:綜合整理
延伸閱讀
《袍哥:1940年代川西鄉(xiāng)村的暴力與秩序》
《袍哥:1940年代川西鄉(xiāng)村的暴力與秩序》從一樁1939年的殺人案和一本塵封七十多年的報告出發(fā),結合豐富的圖文資料,細致入微地考察了袍哥組織及近代基層社會的權力運作,審視了袍哥成員及其家庭在動蕩的大時代下個人命運的沉浮,揭開具有神秘色彩的袍哥世界的“日?!泵婺?,呈現(xiàn)出一幅飽滿、立體、生動的近代川西社會圖景。
1.《【袍哥文化】中國故事丨川渝一帶的“袍哥文化”到底是什么東西?》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袍哥文化】中國故事丨川渝一帶的“袍哥文化”到底是什么東西?》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yule/3165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