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學在221基地辦公樓前面。
圖/受訪者提供核武人劉書鶴的“九院”青春
本刊記者/胥大偉
發(fā)于第903期《中國新聞周刊》
1964年8月,23歲的劉書鶴從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畢業(yè)。收到的“報到證”上,寫著一個神秘的單位名稱——第二機械工業(yè)部第九研究設(shè)計院,報到地址是青海西寧。
進入1964年,中國原子彈研制進入決戰(zhàn)階段,各路人馬齊聚青海金銀灘,“草原大會戰(zhàn)”全面鋪開。
“九院”,這年2月剛由二機部核武器局(九局)與核武器研究所(九所)合并組建。當年分配到“九院”的大中專畢業(yè)生近1200人。一年給一個單位調(diào)配這么多大學生,是周恩來為主任的“中央專門委員會”的決策,可見中央的決心。
離校前沒有聚會,簡單的道別之后,劉書鶴登上西去的列車,自此“消失”了28年。
“八不準”
1964年9月13日,劉書鶴和3個同班同學一起,坐了53個小時的火車后,終于到達西寧。
報到后的第一課,是一次全面、系統(tǒng)的保密教育,地點是在交通俱樂部。
主講人詳細分析了當時國際國內(nèi)形勢,傳達了毛澤東關(guān)于保密工作的教導:必須十分注意保守秘密,九分半不行,九分九也不行,非十分不可。
會議的高潮是保密宣誓。臺上領(lǐng)誓人宣讀了“八不準”的《保密守則》:“不該說的機密,絕對不說;不該知道的機密,絕對不問;不該看的機密,絕對不看;不在私人通信中涉及機密事項;不在非保密本上記錄機密事項;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場合談?wù)摍C密;不帶機密材料游覽公共場合和探親訪友;不用公用電話、明碼電話、普通郵局辦理機密事宜?!?/p>
念完,臺下800多人同時舉起右手,一行一行、一個人一個人地高聲報名:宣誓人×××。此情此景,令劉書鶴終身難忘。
“保守國家機密,我們這代人做到了。退休的時候,工作筆記本、實驗記錄本、科研計算稿紙等一本不缺,一頁不少,全部上交?!眲Q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學生大隊領(lǐng)導通知,暫時還不能“上去”(到工作單位)。許多年后劉書鶴才知道,這是因為國際形勢緊張,蘇聯(lián)已將多枚導彈對準了基地——基地的選址就是在蘇聯(lián)專家的幫助下完成的。
每個人領(lǐng)到了一頂皮帽子、一雙翻毛皮鞋、一床單人毛氈和一件藍色的棉大衣,俗稱“四大件”。那兩個月,西寧街頭??梢姷揭蝗喝捍┧{色大衣的年輕人。
10月16日晚,劉書鶴從中央廣播電臺中聽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于當天下午3點爆炸成功的消息。舉國歡騰之時,他們不被允許上街和聚會,只在當晚出了一期黑板報。劉書鶴寫了一首《浪淘沙》以表達心情:“短短十五年,獨立自主。打破美蘇核壟斷,偉大貢獻?!?/p>
誰也沒說,誰也不問,但大家心里已明白,這就是他們要終身奉獻的事業(yè)了。
11月11日,載著幾百名畢業(yè)生(另外一部分先去參加為期一年的青海農(nóng)村“四清”工作)的鐵皮悶罐車緩緩??吭?21基地。車門拉開,迎接他們的是漫天的風沙和刺骨的嚴寒。早聽說“上邊”風大,沒想到大到根本直不起腰,睜不開眼,能見度不到50米。這是什么鬼地方?
劉書鶴后來才知道,1958年中央批準了二機部上報的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試驗、生產(chǎn)基地——221基地(也稱221廠)的選址:青海省海北州海晏縣金銀灘。從此,凌子風1953年拍的片子《金銀灘》被禁映,金銀灘從中國的地圖上消失,成為禁區(qū)。
天氣晴朗時,能看清這里是一片不小的盆地,形狀有點像四川省,四周被高山環(huán)繞,總面積為1170平方公里(后壓縮為570平方公里)。
這是一個禁入、禁空的地區(qū)。山頂上有高炮師,山坳中有騎兵巡邏,南邊的青海湖邊地空導彈起豎待命。
221基地按號編有18個廠區(qū),其中14個是試驗生產(chǎn)區(qū),4個是生活區(qū)。廠區(qū)平均海拔3200米。由于地處高原,長冬無夏,年平均氣溫只有0.4度。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區(qū)的三分之二,水82度就沸騰,蒸出來的饅頭硬如石,可以打羊。火車從內(nèi)地運來的綠葉菜到這后都變黃了,罐頭是常備食品。
1964年初“草原大會戰(zhàn)”開始時,九院的實驗部、設(shè)計部、理論部從北京遷來,住房緊張。九院院長李覺將軍,副院長吳際霖、王志剛等帶頭遷到帳篷中生活、辦公,工人和技校學生住在一排排被稱為“西伯利亞”的干打壘式半地下建筑里。劉書鶴這批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則被安排進剛竣工的單身樓里,這已是基地的“最高待遇”了。
“邱小姐”的婚事
1965年9月,結(jié)束了一年的見習后,劉書鶴和3位哈工大同學奉命到設(shè)計部報到,被分配到設(shè)計部16室二組。
轉(zhuǎn)正后,他的基本工資是75元,加上31%的地區(qū)補貼、事業(yè)費等,合計126.75元(分配到北京的同學是56元)。
報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領(lǐng)保密包。每個人在保密室都有自己的編號,劉書鶴的編號是“設(shè)-349”。每次下班前,都要將保密包的拉鎖拉上,用橡皮泥把拉鎖頭上的密封繩固封,蓋上“設(shè)-349”印章,送回保密室。
由于事關(guān)絕密,221基地的一切都用代號、暗語或掩護名稱。單位對外名稱是“國營綜合機械廠”?!霸訌棥薄皻鋸棥笔亲罴芍M的名詞,統(tǒng)稱“產(chǎn)品”。正式爆炸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被稱為“老邱”,原子彈裝配叫“穿衣”,原子彈插接雷管為“梳辮子”,氣象叫“血壓”,起爆時間為“零時”。
第一顆原子彈的型號代號為596。它的來歷是:1959年6月20日,由于中蘇交惡,蘇聯(lián)拒絕按協(xié)議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的教學模型和圖紙資料。赫魯曉夫還說,沒有蘇聯(lián)的援助,中國20年也研制不出原子彈。所以中國人立志要造出“爭氣彈”來。
中國首顆原子彈于1964年10月爆炸成功后,周恩來代表中央提出了中國核武器研制的“三級跳”設(shè)想:1965年要試驗核航彈,1966年原子彈和導彈要結(jié)合試驗,1967年要搞氫彈試驗。
劉書鶴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是塔爆的,還不能稱為“核武器”,真正的核武器必須解決一個投射的問題,即必須要有運載工具。因此當時有外國媒體嘲笑中國的核武器是“有彈無槍”。
運載工具有兩種:一是通過飛機投彈,即航彈;二是通過導彈發(fā)射,即兩彈結(jié)合。1965年5月14日,空軍飛行員李源一、于福海等駕駛圖-16轟炸機,空投原子彈成功,完成了一級跳?,F(xiàn)在正是二級跳的攻堅時期。
16室是環(huán)境實驗室,二組負責核武器研制的氣候試驗。劉書鶴到來時,二組全體都在進行“DF-2核導彈頭部整體電加溫和熱傳導實驗”的準備工作。
對劉書鶴等幾個科研新兵來說,一切都是新鮮的。他抄錄的第一份資料就是DF-2頭部示意圖。由于長期的保密訓練,他在筆記本上從來只用自己才明白的特殊字碼記事。
他每天乘班車,到四廠區(qū)402實驗室去做三件事。一是熟悉遠測系統(tǒng)和測試儀器;二是進行高低溫實驗室的操作演練,以達到試驗方案中的溫度控制要求;三是自制溫度測量傳感器,就是把一根直徑0.2毫米的油漆包銅絲穿到內(nèi)徑只有1毫米、長度4米的塑料套管中。中間不能打折,打折就得報廢重來。這個活兒看起來好像容易,但做起來很難,尤其是穿到兩米以后。剛開始的幾天,有時一天就合格一支。
1966年3月,正式試驗的前一天上午,一輛運輸車開到402實驗室的裝配大廳。防爆吊車把一個軍綠色的錐狀物體吊起,水平放置在小平板車的托架上。這就是七機部一院研制的DF-2導彈殼體。第一次見到閃著綠寶石般光芒的核彈頭,劉書鶴被深深震撼到了,“這真的是龐然大物”。
試驗時,全員投入,人海戰(zhàn)術(shù),完成了對彈頭的電加溫系統(tǒng)和低溫系統(tǒng)的地面考核。
二機部與七機部都是保密單位,橫向不聯(lián)系,產(chǎn)品各自保密,給兩彈結(jié)合增加不少難度。張愛萍出面組織了協(xié)調(diào)小組,規(guī)定凡是參加兩彈結(jié)合的科技人員可以無所不談,互通有無。
1966年10月20日,周恩來主持召開“兩彈結(jié)合”專門會議,要求兩彈結(jié)合試驗只許成功,不能失敗,而且只能進行一次。他特別指示,“七機部要保證不掉下來,二機部研究萬一掉下來保證不會爆炸”。因此,九院成功研制了自毀裝置,并進行了相關(guān)自毀試驗。
10月27日,東風二號導彈攜帶當量1.2萬噸的原子彈彈頭從酒泉發(fā)射,經(jīng)過9分14秒的飛行,精確命中位于894公里以外的羅布泊目標,實現(xiàn)核爆炸。“羅嗦君”(導彈)與“邱小姐”(原子彈)結(jié)合生子。中國的核武器有了彈,又有了槍。
年底,劉書鶴又參加了“DF-2A核導彈”定型項目的測試,真正近距離看到了“邱小姐”——她真的豐滿又漂亮。
“文革”中的氫彈攻堅
1966年3月30日下午,劉書鶴站在歡迎的人群中,迎來了前來視察的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
站在金銀灘上,鄧小平望著茫茫大草原和遠處起伏的群山,興奮地說:原以為核基地建在山溝里,沒想到是在這遼闊美麗的草原上。
他對陪同參觀的李覺說:“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情,你們要抓緊生產(chǎn)不放手,這是根本一條。要保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正常運轉(zhuǎn)。”說時,豎起一根食指。作為劉鄧大軍曾經(jīng)的一名參謀,李覺太熟悉鄧小平強調(diào)問題時的這個手勢了。
當時,人們還不能理解鄧小平“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情”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但不久就逐漸明白了。
鄧小平回京后第45天,“文化大革命”開始了。一夜之間,221基地貼滿了大字報,有人指著滿墻的大字報說:“看,牛鬼蛇神都在墻上了?!?/p>
九院第一副院長吳際霖成了第一個被打倒的人。接著劉書鶴所在的設(shè)計部的主任龍文光,副主任俞大光、黃國光等一批頂尖專家相繼被打倒,成了“反動學術(shù)權(quán)威”。
當時,正是整個九院全力以赴突破氫彈技術(shù)的關(guān)鍵時期。專家們一邊挨批斗,一邊指導年輕技術(shù)人員進行研究工作。往往批斗會上戴高帽的糨糊還沒洗,就去隔壁參加科研生產(chǎn)會議。
為了保證氫彈攻關(guān),1967年5月29日,毛澤東批準221廠暫?!八拇蟆?。
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成功,“零時”為8時19分。趕在法國之前,中國成為第4個掌握氫彈技術(shù)的國家。
當夜,劉書鶴又填了一首“浪淘沙”:“奮戰(zhàn)二三年,群策攻關(guān),草原兒女鑄利劍。保衛(wèi)和平強國防,再作奉獻?!?/p>
至此,“三級跳”的目標完全實現(xiàn)。
但是要把氫彈變成中遠程的導彈核彈頭,由于導彈的飛行環(huán)境條件更加苛刻,還需要安排一系列的環(huán)境試驗考核。
1968年11月底,16室人員帶著核彈頭去大興安嶺地區(qū)進行了低溫試驗。試驗場最低溫度是零下30度到零下45度。試驗人員穿的大衣完全被凍透,凍得哆嗦。1969年5月初,核彈頭又被裝上專列,拉到武漢去追高溫天氣。試驗人員每天一身汗,脫下工作服都能擰出水來。有人調(diào)侃,你們16室的人就是出了廣寒宮就追太陽的人。
青海金銀灘草原深處,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221基地初建時的全貌。圖/新華
草原上的“清隊破案”
1969年3月,中蘇兩國爆發(fā)珍寶島武裝沖突。10月,“一號戰(zhàn)斗令”下達后,全軍進入緊急戰(zhàn)備狀態(tài),中央軍委決定將221基地遷往尚在建設(shè)中的四川三線基地。
在搬遷的過程中,221廠連續(xù)發(fā)生了熱電廠1號電纜線短路爆炸、第二生產(chǎn)部229工號炸藥加工爆炸和實驗部七廠區(qū)核心資料“丟失”事件。此時軍管組長是趙啟民,副組長是趙登程?!岸w”將事件定為所謂的“三大案件”,認為是“深藏的階級敵人有組織有計劃搞的”,進行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清隊破案”運動。
草原陷入一片人人自危中。221廠宣布軍事戒嚴,全廠進行了三次“保密大檢查”,每家每戶都被翻了個底朝天,外文書、中國古典名著、連號人民幣甚至煙灰缸等日用品都被收走,成了“罪證”。
進行武器小型化研制爆轟實驗時,曾發(fā)生“三炮不出中子”事件。這本是個純技術(shù)問題,卻全廠開批斗大會,王淦昌、鄧稼先、陳能寬、于敏、胡思得等人都掛著“資產(chǎn)階級反動學術(shù)權(quán)威”的牌子被批斗。
劉書鶴看到,王淦昌蒼老了許多。批斗大會上,實驗部一個小伙子上臺給王淦昌送了一只小凳子,自己也被打成“?;逝伞卑づ?。
王淦昌是中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發(fā)現(xiàn)了反西格瑪負超子。1961年,王淦昌化名王京,任九院副院長兼實驗部主任。他平時待人寬仁,群眾關(guān)系非常好,大家尊稱他“王老”,有時也叫“王老頭”,在實驗部是開不成他的批斗會的。
為消除群眾組織間的對立情緒,李覺從不表態(tài)支持哪一派,被說成是只會和稀泥的“八級泥瓦匠”。他自嘲地說,我是行政干部,沒有職稱,更當不了院士,還是群眾給我評了個“八級瓦工”。將軍以老紅軍的身份,帶領(lǐng)草原人在困難的環(huán)境中依然堅持科研。
1975年,中央復查“三大案件”后宣布:電廠電纜爆炸,是年久失修造成的;229工號炸藥爆炸,是一起責任事故;實驗部七廠核心機密文件丟失,查無實據(jù)。對受冤者落實政策,平反昭雪,業(yè)務(wù)骨干全部回到重要崗位。
氫彈三次甩投不下
1971年12月,劉書鶴乘坐空軍運輸機,押運試驗氫彈飛抵馬蘭機場。
這是一次新型氫彈的小型化試驗,也是中國的第13次核試驗。周恩來親自守在中南海辦公室的電話旁坐鎮(zhèn)指揮,現(xiàn)場由原九院副院長、剛剛調(diào)任國防科委副主任的朱光亞組織領(lǐng)導。
12月30日上午10時10分,載著試驗用核航彈的運輸拖車準時從馬蘭機場東南角的總裝廠房內(nèi)起運。劉書鶴和同事俞雷在橡皮保溫房內(nèi)與空軍地勤人員進行了交接,并最后一次測試和記錄了彈艙和氫彈的初始溫度數(shù)據(jù)。
這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由于前幾天一直在下雪,機場外的大漠銀裝素裹。
12時30分,塔臺下達了起飛指令。濟南軍區(qū)空五師的楊國祥團長駕駛國產(chǎn)新一代強-5甲強擊機起飛。該機型是首次擔任核試驗任務(wù),也是首次采用甩投方式投彈。
核航彈對飛機彈艙有嚴格的環(huán)境溫度要求。在5000至10000米高空飛行時,大氣溫度在零下30度到零下60度,該機型原有的保溫設(shè)計和空調(diào)系統(tǒng)無法滿足核試驗需要,因此進行了改裝。此前,劉書鶴參與了六個架次的彈艙環(huán)境溫度飛行試驗。正式試驗時,確定采用自保溫飛行。
13時30分,在總裝廠房前,劉書鶴等8人坐在蘇制嘎斯吉普車上,等待迎接飛機的歸來。這是九院的慣例,每次執(zhí)行核試驗后送彈人員都要到停機坪去向空軍人員表示感謝,車上帶著用大紅紙寫好的感謝信。
他們沒有意識到,每次都是60分鐘準時返回的飛機已經(jīng)遲到,也沒有發(fā)現(xiàn),原來停在廠房北側(cè)的幾架殲5戰(zhàn)機已經(jīng)轉(zhuǎn)場。
13時45分,楊國祥駕機著陸。劉書鶴等人完全沒有察覺到,飛機著陸時的聲音有些沉重。他們的吉普車開到飛機旁時,楊國祥急忙說:“別靠近!彈還在機上!”
原來,楊國祥在靶區(qū)上空投彈時,發(fā)生了意外。
投彈推脫裝置沒有反應(yīng),第一次甩投失敗。他第二次、第三次進入靶區(qū)上空,甩投都沒成功。此時飛機燃油僅夠再飛行30分鐘,如果第四次進入靶區(qū)投彈,飛機將無法返回機場。他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棄機跳傘,二是帶彈著陸返場。
周恩來獲知情況緊急,決定直接與機上通話。這是核試驗歷史上的第一次與機上直通,以前都是不許通話的。
楊國祥在電話里表示,自己將千方百計地把核航彈帶回去,如果帶不回去,就會在大漠深處降落,絕不做對不起黨和人民的事。周恩來批準了帶彈著陸方案,同時指示地面要相信飛行員的技術(shù)和能力。
此時,核試驗基地接到通知,全體人員、汽車、裝備都已有組織地進入防空掩體。朱光亞不肯進入地下指揮所,堅持要親眼見到飛機帶彈安全著陸。
可能由于形勢緊迫,而且總裝廠房里只有一部電話,劉書鶴等沒有接到通知,因此全不知情。
在查找事故原因時,有人懷疑核彈甩投不下與試驗彈和掛彈有關(guān),由于劉書鶴和俞雷是最后交接離機的,兩人都成了被審查對象。
好在最后查明,核航彈無法投擲的原因是機上推脫裝置的薄膜破裂、絕緣破壞,造成電氣短路,爆炸螺栓無法起爆,使得核彈牢牢掛在彈艙內(nèi)。
此部件是太原某廠生產(chǎn)的,當時沒有說明是用于核試驗的軍用部件,工廠按民品要求加工和檢驗,導致出現(xiàn)嚴重質(zhì)量問題。
查明原因并改進設(shè)計方案后,經(jīng)周恩來批準,試驗繼續(xù)。1972年1月7日,楊國祥再次駕機飛臨羅布泊靶場。下午3時整,氫彈甩投成功,大漠中又一次升起了蘑菇云。
青春無悔
改革開放后,隨著軍品任務(wù)的縮減,“軍轉(zhuǎn)民”成為一大批軍工企業(yè)的新課題。1982年,國防科工委在北京召開會議,作了“核武器向常規(guī)轉(zhuǎn)移”的動員。1986年,中國正式宣布今后不再進行大氣層核試驗。
這一切意味著,221廠的歷史使命接近尾聲。
工廠給軍委主席鄧小平寫了一封長信。鄧小平認真看了,深思了一會兒說:“可惜是可惜。15年打不起仗來,就是要壓縮,也只能這樣辦?!?/p>
聽到鄧小平也發(fā)話了,廠領(lǐng)導們不再抱幻想,開始按照中央部署做撤廠工作。
1987年6月24日,國務(wù)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正式下發(fā)國辦發(fā)(1987)40號文件。自此,221基地“撤點銷號”。
40號文件下達時,221廠在職職工4536人,離退休人員3230人,總安置人員總數(shù)在9537人。安置采取“相對集中,合理分散”的方案,集中安置點有河北廊坊、安徽合肥、山東淄博和青海西寧等。
安置方案還對核武器研制生產(chǎn)中作出重大貢獻者即第一顆原子彈試驗前入廠的職工,給予適當?shù)纳钛a貼。劉書鶴和妻子都拿到了2734元的特殊貢獻獎。
劉書鶴選擇到廊坊繼續(xù)工作,妻子從221廠退休,即被稱為“一干一退”的下山模式。
核工業(yè)部軍工局和二炮裝備部在廊坊共建綜合儀器廠(即6916工廠),安置221廠職工600人。劉書鶴作為籌備小組成員,參加了三年多的建廠工作,后被任命為第一任總工程師。該廠也成為221廠撤點銷號后唯一成建制下山的單位。劉書鶴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籌建綜合儀器廠,就是考慮到要為“二炮”保留一些核武器的維修力量。
1992年10月,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劉書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1月,他成為二炮唯一不穿軍裝的導彈技術(shù)專家,每月津貼100元。
2002年9月,劉書鶴退休?,F(xiàn)在,他每月退休金3694.89元,比他妻子以及許多從221廠退休的同學(按事業(yè)單位退休)低很多。
退休后,他開始動筆寫回憶文章。他有個想法,要把他們那一代年輕人的故事,寫給現(xiàn)在的年輕人看。因為他覺得,他們盡心盡力了,對得起“兩彈一星”事業(yè),現(xiàn)在可以說一句“無怨無悔”了。
經(jīng)過十多年的搜集資料、回憶整理,書稿終于完成。2018年4月,書稿經(jīng)過審查,由中國原子能出版社正式出版,書名就叫《兩彈中的年輕人》。
1.《596絕密行動是什么電影》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596絕密行動是什么電影》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yule/2094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