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我”,是每個人在考慮具體問題乃至面對整個人生時常常顧及的概念。對自我的淡化或強化,表現(xiàn)在生活的諸多方面,我們常常面對“無我”與“有我”的拷問。
請以“‘無我’還是‘有我’”為題,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議論文。
例文
1
“無我”還是“有我”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高三學生 戴銘玉
從古至今,人們免不了在時代的帶動下前行。有人強化自我,逆流而行;有人淡化自我,融入時代?!坝形摇边€是“無我”,并不是絕對的孰好孰壞。不論選擇哪一個,都可實現(xiàn)“自我”價值,但要源于“自我”的正確抉擇。
徐霞客在功名盡在長安道的時代,選擇游歷大江南北。他志在“朝碧海而暮蒼梧”,在大多數(shù)人為求取功名而奔波不歇時,選擇了“有我”的境界。風餐露宿,用渺小的一個個足印去征服山川河流,寫就十幾篇游記流芳百世。徐霞客能把夢設在廣闊河山而非眾人熙熙的官場,在于他不僅飽讀詩書,胸有筆墨,也了解地理知識,還在于他從二十歲第一次出行起,就一直堅守自己的選擇,最終在浩如煙海的史料里、無數(shù)忠君愛國之士中大放異彩。
錢偉長出身書香世家,以優(yōu)異的文科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熬拧ひ话恕笔伦儽l(fā)后,這個沒有多少理科基礎的青年人拍案而起,毅然轉學物理系。他淡化了那個出口成章的自我,選擇了“無我”的境界,放棄了曾有過的史學大師之夢,融入了那個硝煙四起的時代,成為眾多救國英才中的一個。錢偉長清楚地知道硬件實力才可救國,愛國熱情促使他如此選擇。
可見,“無我”還是“有我”皆可實現(xiàn)“自我”,關鍵在于是否明辨事理,從現(xiàn)實出發(fā)。無論選擇哪一方面,都不忘保留自己的思考。
而當今的信息化時代,更多是不經(jīng)思索判斷的“無我”。當某一學科被宣揚至上、大有前途時,許多人選擇此專業(yè),對其所需能力和毅力后知后覺,當感受到了辛苦時,又千方百計地調(diào)整專業(yè)。在選擇之初,也許他們自有理想,但面對潮流的誘人,不假思索地淡化了自我。如若多加思考,就可以發(fā)現(xiàn)顯而易見的困難,就可以意識到自己是否適合這一專業(yè)。當一人對一事的評論出現(xiàn)在網(wǎng)絡時,常常引發(fā)眾人附和,被無數(shù)類似評論激起的熱情蓋過理性,讓人們成為相互間無差別的“鍵盤俠”。在宣揚文化復興的潮流里,一人作詩“我有一壺酒,可以慰風塵”,無數(shù)詩作泛濫網(wǎng)絡,以為如此就可以讓詩歌不死。他們喪失了“自我”的判斷,沒有思考過如何才是宣揚文化的合適做法。如此“無我”,是浪費生命,失去實現(xiàn)自我真正價值的機會。
“無我”或“有我”,不必執(zhí)著于誰對誰錯,能清醒地面對潮流并做出合適的選擇,才是實現(xiàn)自我價值并促進社會發(fā)展的正道。
教師點評
這是一道較為深刻和抽象的哲學命題。本文作者很好地理解了“有我”和“無我”的內(nèi)涵,化虛為實,選取了恰當?shù)恼摀?jù)分別闡述了“有我”和“無我”的價值。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此基礎上推進一步,提出兩者并不是截然相反的關系,而是“都需要對自我的思考與對現(xiàn)實的判斷”這一觀點,從而將論證走向深入。(石 磊)
例文
2
“無我”還是“有我”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高三學生 王嘉雨
“我”是每個人在考慮具體問題乃至面對整個人生時常常顧及的概念。人生百年,人們就在這瞬息的光陰中找尋自己的內(nèi)心,探索生命的真諦。
“有我”是對自我的強化,體現(xiàn)人的個性。人類社會不是人口的簡單組合,還蘊含著個體鮮明的性格特點。西方世界曾經(jīng)興起一場倡導個性自由的文藝復興運動,自我意識被大大強化,在面對具體問題乃至整個人生時都會將自我感受擺在前面。而幾乎同時期的中國也有以王陽明為首的心學,提倡將內(nèi)心感受作為衡量萬物的標準。這種對于“有我”意識的強化,引領人們不斷追求自我能力的最大化,以實現(xiàn)個體價值。
“無我”是對自我的淡化,更像是“君子隱世”的淡泊。古有介子推埋名山中,有陶淵明隱姓田園。他們不矜名節(jié),不取功利,這正是“無我”之境的最高表現(xiàn),體現(xiàn)出一種逸然超脫的態(tài)度。
然而當今社會,人們常常面臨“無我”還是“有我”的拷問。說來有趣,印象中從我剛上幼兒園起,父母就一直叮囑我“在幼兒園要積極表現(xiàn)自己”“與眾不同一點”。老師卻常提醒“要跟大家一起行動”“個人不搞特殊”。這不是有些矛盾嗎?
非也?!坝形摇焙汀盁o我”看似一對矛盾,其實可以相互融合。一個人選擇了“有我”的個性突出,也勢必意味著要比常人肩挑更重的責任,以至于舍身“忘我”,才能實現(xiàn)個人價值。申包胥不愿在國難時“死猶一卒”,而愿將自我最大化,跋涉到秦國搬來救兵。這種行為最初是“有我”的表現(xiàn),可當他將各種危險棄之不顧,精疲力竭,幾乎死在秦國時,就成了保家衛(wèi)國甘愿“無我”的行為。相反,那些看似不愿追求功績,想要淡化自我的人,一旦隱居避世,內(nèi)心剩下的,不就是自我一人了嗎?
人們對于“無我”還是“有我”的選擇其實無足輕重,重要的是內(nèi)心是否擁有一份沉甸甸的道義和責任。唯有這樣,在面對大大小小的問題乃至整個人生時,我們才能理解生命之真諦。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儒家的處世態(tài)度,體現(xiàn)著大儒對“無我”還是“有我”的選擇。其實,無論是困苦還是順達,只要堅持內(nèi)心的道義,便能從容地在“無我”和“有我”間轉化。非要選擇?其實并不重要。
教師點評
本文作者將關系類作文的特點展現(xiàn)得較為充分。首先用事實論據(jù)分別論證了“有我”和“無我”的意義,接著用生活化的現(xiàn)象引發(fā)思考:兩個看似相反的概念真的矛盾嗎?文章以古人為例,闡述了“有我”和“無我”的相關性,從而亮出觀點:選擇哪個并不重要,關鍵是心存道義和責任。文章結構清晰,思想深刻,語言精練。(石 磊)
微信編輯:徐晗
1.《【高三作文】“無我”還是“有我”?》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高三作文】“無我”還是“有我”?》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yule/14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