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發(fā)夾,發(fā)夾
發(fā)卡
在中國古代,男女都要留頭發(fā),為了梳理發(fā)髻,必須用發(fā)夾穿透。
男子成年要行“冠禮”,女子成年要行“笄禮”。簪早期稱“笄”,“笄,系也。所以系冠,使之不墜也”。漢代以后,簪逐漸成為婦女的主要首飾。古人綰發(fā)除了用簪,還用釵。二者雖都是固發(fā)之物,但式樣不同:發(fā)簪為一股,發(fā)釵為兩股。因為釵由兩股制成,情人或夫妻離別時,往往分釵各執(zhí)一股,作為思念之物。因此,“釵分”即成為情侶分離的代稱:“鏡斷釵分何處續(xù),傷心芳草庭前綠。”辛棄疾《祝英臺近·晚春》詞中有“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表達的就是這種離愁別緒。
簪釵成為定情之物,除因其是女子近身之物,還與古人觀念有關。在古人看來,“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笔l(fā)工具是最為私密的物件之一,因此也便有了傳遞情感的意蘊。
二、玉佩
玉佩
“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玉在古代,是君子淑女的象征,“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也代表了君子淑女的高尚品德。玉有溫潤、悠遠(有緣)寓意,所以古代男女從小有戴玉之風,由于家境不同,所佩戴的玉佩質地有所不同罷了。古代有情的君子、淑女,往往定情后將玉佩作為交換信物,方顯節(jié)制有禮。
三、戒指、手鐲
手鐲
東漢繁欽《定情詩》曰:“何以致殷勤,約指一雙銀”,戒指原名“指環(huán)”,又稱“約指”“代指”“戒止”等,漢代已成男女定情之物。自晚唐后,戒指漸漸由男女互贈變?yōu)橹挥赡凶淤浥c女子,這一習俗也一直延續(xù)至今。
早期的手鐲不稱“鐲”,而稱“環(huán)”“臂釧”;秦末漢初前,男女皆戴;此后,男子戴此物者漸少,手鐲進而成為女子的專用飾品。與戒指一樣,由于是女子的貼身飾物,因此也成了傳情達意的定情信物。
四、香囊、手帕
香囊
香囊,起源較早,古稱“香袋”“香包”“香纓”“香球”“荷包”等。繁欽《定情詩》曰:“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唐宋時,香囊已盛行,明清時,男女佩戴極為普遍。因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作為定情信物贈送或者交換。
手帕也是古代男女常用的定情信物。《紅樓夢》中寫到,賈寶玉讓晴雯作信使,給黛玉送去兩條舊手帕,作為表白堅貞愛情的信物。黛玉收到后,“體貼出手帕子的意思來,不覺神魂馳蕩”。
五、紅豆、花椒
紅豆
紅豆又稱“相思子”“鴛鴦豆”“郎君豆”,唐代詩人王維的《相思》使紅豆成為了“相思”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南方,相愛的男女定親時,送一串許過愿的紅豆,以求愛情順利;婚嫁時,新娘佩帶用紅豆串起的手環(huán)或項鏈,象征男女心心相連、白頭偕老;婚后,夫妻枕下各放6枚紅豆,為夫妻同心、百年好合之意。如今,紅豆已成為稀有之物,若求得唐代詩人王維所贊的紅豆古樹上的一粒紅豆,更成為更為稀有之物。
花椒多子,含“多子”之意,春秋時期的男女常用“花椒”做定情信物,《詩經·陳風東門》中就記錄了這一風俗。
六、鞋、衣
鞋、衣作為貼身之物,常常成為男女定情信物。馮夢龍的《山歌·鞋》中記載:“青緞鞋兒綠緞鑲,千針萬線結成雙。買尺白綾來鋪底,只要我郎來上幫。心肝莫說短和長。”唐傳奇《游仙窟》中詩曰:“雙鳧乍失伴,兩燕還相屬。聊以當兒心,竟日承君足?!?/p>
1.《什么飾品代表愛情 飾品上925代表什么》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什么飾品代表愛情 飾品上925代表什么》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why/3234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