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詩選》

作者簡介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偉大的中國現(xiàn)代詩人。

原名蔣海澄,筆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華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shù)家聯(lián)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筆名發(fā)表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誠摯,詩風清新,轟動詩壇。以后陸續(xù)出版詩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陽》(1947)等,筆觸雄渾,感情強烈,傾訴了對祖國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詩集有《歡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發(fā)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贊歌》等詩作。出版了《艾青選集》等。另有論文集《詩論》、《論詩》、《新詩論》等著作。1985年,獲法國藝術(shù)最高勛章。其詩作《我愛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選入人教版中學語文教材。

詩歌風格

詩歌風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筆觸詛咒黑暗,謳歌光明;建國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贊光明,思考人生。他的“歸來”之歌,內(nèi)容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沉,手法更為多樣,藝術(shù)更為圓熟。建國后出版的詩集有《歡呼集》、《寶石的紅星》、《海岬上》、《春天》、《歸來的歌》、《彩色的詩》、《域外集》、《雪蓮》、《艾青詩選》等。艾青以其充滿藝術(shù)個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實踐著他“樸素、單純、集中、明快”的詩歌美學主張。

經(jīng)典名言

1.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2.人民不喜歡假話,哪怕多么裝腔作勢,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話,都不會打動人們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語言的天平。

3.個人的痛苦與歡樂,必須融合在時代的痛苦與歡樂里。

4.人間沒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恒的冬天。

5.因為,我們的曾經(jīng)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復活了!——苦難也已成為記憶,在它溫熱的胸膛里,重新漩流著的,將是戰(zhàn)斗者的血液。

6.一棵樹,一棵樹,彼此孤離地兀立著,風與空氣,告訴著它們的距離。但是在泥土的覆蓋下,它們的根伸長著,在看不見的深處,它們把根須糾纏在一起。

練習題

一、填空題。

1.艾青 (1910-1996),原名_______,中國現(xiàn)代詩人。成名作《__________________》,發(fā)表于1933 年,這首詩奠定了他詩歌的基本藝術(shù)特征和他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詩作《___________》被選入人教版中學語文教材。

2. 20世紀30年代艾青詩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和______。他的長詩《向太陽》《火把》借歌頌太陽、索求火把,表達了驅(qū)逐黑暗、堅持斗爭、爭取勝利的美好愿望,詩人也因此被稱為“_______”和“________”的歌手。這些詩歌也是自由體詩的代表。

3. 艾青于 1910 年陰歷 2 月 17 日生于浙江金華的一個地主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歡這個“克父母”的嬰兒,就托付給乳母——_________ 收養(yǎng),然而這個婦女卻十分疼愛他。

4.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 無數(shù)的 / 我們的年

老的母親,/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異邦人 / 不知明天的車輪 / 要滾上怎樣的路程?──而且 / 中國的路 / 是如此的崎嶇,是如此的泥濘呀。”出自艾青《___________________》

5. 艾青的《_______》歌頌了毛主席。

6. “但你是沉默的,連嘆息也沒有,鱗和鰭都完整,

卻不能動彈;你絕對的靜止,對外界毫無反應,看不見天和水,聽不見浪花的聲音?!边@段詩節(jié)選自艾青的________。

二、選擇題。

1. 下列詩歌寫于詩人“歸來”后的是( )

A.《我愛這土地》 B.《太陽的話》

C.《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D.《光的贊歌》

2. 1978 年以后,艾青的詩風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下面不屬于他這一時期詩歌特點的一項是( )

A. 詩句由原先的長短錯落,不求整齊劃一變得比較整齊。

B. 詩情由原先的總是充滿“土地的憂郁”變得比較深沉。

C. 寫法由原先的盡情的呼告、肆意的排敘變得口語化、散文化。

D. 詩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變得比較警策,充滿哲思。

3.下面對《艾青詩選》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礁石》中“含著微笑,看著海洋”的礁石,象征著堅韌不拔、高傲自負的人們。

B.從“活著就要斗爭,在斗爭中前進”可以體會到詩人對革命的崇高熱情、不懈努力,以及為革命奉獻生命的偉大思想感情。

C.“在死亡沒有來臨,把能量發(fā)揮干凈”這兩句可以看出詩人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的贊嘆、贊賞,以及奉獻自己、貢獻力量的偉大情懷。

D.“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边@兩句詩形象而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而且隱含獻身之意。

答案

一、填空題。

1.蔣正涵、大堰河——我的保姆 、我愛這土地。

2.土地,光明;太陽,火把。

3.大堰河

4.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5.毛澤東

6.魚化石

二、選擇題

1.D 2.C 3.A (解析:A.應該是象征著堅韌不拔、樂觀自信的人們。)

賞析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導讀

太陽與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詩歌特色的兩個概念。詩人對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熱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陽這一意象得以表現(xiàn),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追尋著太陽、光明和理想;作為另一面,與詩人血脈相連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無法割舍的眷戀。他曾說過:“這個無限廣闊的國家和無限豐富的農(nóng)村生活—無論舊的還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詩上有它的重要篇幅?!?《獻給鄉(xiāng)村的詩·序》)艾青對土地的關(guān)注,就是對農(nóng)民、民族、祖國的摯愛。寫于抗戰(zhàn)爆發(fā)后1938年的《我愛這土地》就是艾青這種特有的土地情結(jié)的代表作。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緊急關(guān)頭,艾青向祖國捧出一顆赤子之心,愛國深情的抒發(fā),波瀾起伏,層層推進。

一、點出土地情結(jié)。先償賞起始兩句:“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痹娙藢ν恋氐目釔?,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傾訴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棄人的思維語言而借用鳥的簡單樸素的語言傾瀉他的愛情,在詩人看來,這簡單樸素的往往是最真誠熱烈的。形容詞“嘶啞”,已不能再唱出美麗悅耳清亮動聽的情歌,但這“嘶啞”的歌聲正能抒發(fā)對土地的義無反顧的真誠和執(zhí)著。于是土地情結(jié)的激越歌聲由此響起。

二、傾吐土地情結(jié)??煞炙膶?。第一層:隱喻人民苦難。“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氨╋L雨”、“悲憤的河流”這些意象告訴我們,艾青魂牽夢繞地愛著的土地,是布滿痛苦、軀體上有太多凝結(jié)成塊的流不動的悲憤的土地。當時日寇連續(xù)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等廣大地區(qū),所到之處瘋狂肆虐,草菅人命。艾青在《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有著相似的描寫:“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風,/像一個太悲哀了的老婦,/緊緊地跟隨著/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著行人的衣襟,/用著像土地一樣古老的話/一刻也不停地絮聒著……”詩人用“寒冷”、“雪”、“風”、“封鎖”等意象勾勒出扼殺著一個個求生的生命的悲慘處境。兩首詩寫于同一時期,都表現(xiàn)出詩人對人民苦難的深情關(guān)注。第二層,隱喻人民反抗。“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一句象征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神州土地養(yǎng)育了中華民族,也養(yǎng)育了一種堅韌不屈的民族精神?!盁o止息”暗寓反抗精神的傳承,“刮”、“激怒”表示力量的強大,由悲土地之苦難轉(zhuǎn)入贊土地的抗爭,詩人的土地情結(jié)深了一層;第三層,“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一句可以看作是斗爭前景的象征,也可以更“實”一點,看作是充滿生機的解放區(qū)的象征,偉大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的象征。總之,詩人的情思已由悲憤、稱頌進入憧憬,表現(xiàn)出堅定的必勝信念,構(gòu)思又進一層:第四層,“—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痹娙藳]有沉溺于對“溫柔”恬靜的“黎明”的欣賞中,為了自己的愛永遠留給土地,他作出了上述鄭重莊嚴的抉擇。這種獻身精神可以作這樣的詮釋:我來自土地而最終歸于土地,這樣,愛才得以升華,得以永恒。這是一種多么超凡脫俗、悲壯高尚的土地情結(jié)?。?/p>

三、升華土地情結(jié)。這首詩寫于抗戰(zhàn)初期,它集中展現(xiàn)了艾青對土地的一片赤誠之愛。在個體生命的渺小、短暫與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間,詩人為了表達自己對土地最真摯深沉的愛,把自己想像成是“一只鳥”,永遠不知疲倦地圍繞著祖國大地飛翔,永遠不停歇地為祖國大地而歌唱,既唱出大地的苦難與悲憤,也唱出大地的歡樂與希望;即使死了,也要將整個身軀融進祖國的土地中,以表示自己對土地的深沉之愛。全詩的感情是強烈而內(nèi)在的,基調(diào)是深沉而憂郁的??梢哉f,時代的投影與真實的感受相結(jié)合,使得這首詩的感情顯得極為真誠,更有感染力,更能撥動讀者的心弦。

寫作藝術(shù)

這首詩的顯著特點是篇幅短小,構(gòu)思精巧。土地是個博大的意象,詩人選擇它作為寄情的對象、傾訴的對象,其境界極其廣闊,意象極其豐富,詩人的情思是多角度、多層次的,詩人的想像和詩思的回旋天地也是無限自由、廣闊的。但他沒有把詩的篇幅拉長,不讓詩的情思散漫開去,而只把詩人對土地廣闊而深厚的愛濃縮在10行詩中,并且取得了最佳的藝術(shù)效果。

寫作手法

詩人不是從實處落筆,而是從虛處落筆,通過想像把自己虛擬為“一只鳥”,借鳥兒與土地的關(guān)系來展開全詩的藝術(shù)境界,使詩的整體構(gòu)架顯得巧妙自然,使人渾然不覺。詩以“假如”開頭,顯得新奇,富有獨創(chuàng)性,便于化人為鳥,把詩境推向虛擬的藝術(shù)境界。當然,詩中的“鳥”,僅是泛指,具有象征性,不像古詩詞中那些實指(如杜鵑、鶴鴿等)?!坝盟粏〉暮韲蹈璩?,是一句引人注目、令人心動、值得品味和沉思的詩句,也是全詩中深化詩人對土地感情的一個奇異的亮點。這是當時悲壯的時代氛圍(抗戰(zhàn)初期)、詩人特殊的個性與氣質(zhì)(艾青自稱是“悲哀的詩人”)以及詩人特殊的表達需要等等,共同作用于鳥兒形象而產(chǎn)生的審美意象。它大大提升和強化了形象的審美表現(xiàn)力—從中我們不僅能感到時代的氛圍、詩人的個性和氣質(zhì),更能感到詩人對土地的愛是如此的執(zhí)著、堅貞和頑強。

歌唱對象

從句式上看,用的是排比句;從方法上看,用的是類似電影蒙太奇式的特寫鏡頭,向我們依次推出他要歌唱的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這些都是博大的自然或宇宙意象,但詩人選擇了這幾種典型的形象,極其簡潔、鮮明,卻又能讓我們產(chǎn)生豐富的想像和聯(lián)想,引起深刻的沉思。值得指出的是,詩人在“土地、河流、風、黎明”前都特意加上了帶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詞或修飾語,使它們一個個都轉(zhuǎn)化成了富有象征意味和暗示力的畫面,既暗示了祖國多災多難的命運,也暗示著人民的不屈與抗爭,以及大地上仍然在生長著的希望,同時還暗示著詩人要竭盡全力,與其共命運,為他們而歌唱;即使死了,也要埋進這片土地,用自己的身軀去肥沃這片土地。從構(gòu)思的角度看,到這里,詩人仍然緊扣“鳥兒”這個虛擬的形象(“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讓其生前與死后形成強烈的對比,于對比中表現(xiàn)出鳥兒對土地的執(zhí)著、赤誠之愛,從而也藝術(shù)地塑造了一個土地忠誠的歌者形象。

這首詩的特點是巧妙轉(zhuǎn)換,另辟詩境。按理,詩情到達高潮之后,再接下來抒寫難度就很大。但詩人卻巧妙地宕開一筆,隔開一行,作了必要的間歇和停頓后,開始了巧妙轉(zhuǎn)換,寫下了兩行形象突出、感情進一步升華的結(jié)尾。令人讀后怦然心動,過目難忘,吟誦不已。

總結(jié)把握

抒情視角作了轉(zhuǎn)換。詩的第一節(jié)是從虛擬的視角,即從鳥兒的視角去想像,去表現(xiàn)鳥兒對土地的忠誠與摯愛,顯得形象含蓄;第二節(jié)卻換成實寫的視角,即從詩人自我的視角去實寫自己“常含淚水的眼睛”,傾訴自己對土地的“深沉”之愛,是直抒胸臆。這樣,虛境和實境的結(jié)合與對應,構(gòu)筑了全詩內(nèi)在完整的藝術(shù)空間;結(jié)果與原因的關(guān)聯(lián)與對照,又構(gòu)成了支撐全詩的內(nèi)在邏輯結(jié)構(gòu)。

1.《愛情為什么要寫光的贊歌,光的贊歌是愛情的作品嗎》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愛情為什么要寫光的贊歌,光的贊歌是愛情的作品嗎》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why/321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