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海國圖智研究院”
關鍵詞:孔子學院;軟實力;文化外交
摘要:近期,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和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委員會分別發(fā)布報告,提出對中國在美國設立的孔子學院進行調整與改革,或者直接關閉,對孔子學院的攻擊在美國達到高潮。到底美國對孔子學院的“避之不及”究竟源于怎樣的擔憂?中國又該如何達到“中國故事,國際傳播”的目的?
作為助力我國實現(xiàn)文化強國、推動文化走出去的窗口,孔子學院在全球遍地開花。截至2018年12月,中國已在154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548所孔子學院和119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現(xiàn)有注冊學員210萬人,中外專兼職教師4.6萬人。其中,位于美國的孔子學院已有超過100所,孔子學堂超過500個。這一顯著增長是內外多種推動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國家漢辦提供的制度激勵和資源,世界對中國越來越濃厚的興趣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漢語教學需求。
?
然而多年來孔子學院的路走得并不平坦,近期更是由于被美國多所大學取消以及受到美國政府調查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
自2014年芝加哥大學百名教授聯(lián)署反對設立孔子學院后,賓夕法尼亞大學、北佛羅里達州大學等將近10所美國大學先后終止了與孔子學院的合作。近期,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和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委員會分別發(fā)布報告,提出對中國在美國設立的孔子學院進行調整與改革,或者直接關閉。3月18日,來自新澤西州的共和黨眾議員史密斯(Rep.Chris Smith, R-NJ)再次推出決議案,主張在美孔子學院要依據(jù)《外國代理人登記法》(Foreign Agents Registration Act)進行注冊,并要求美國政府部門進行評估。對孔子學院的攻擊在美國達到高潮。
?
那么美國對孔子學院的“避之不及”究竟源于怎樣的擔憂呢?
?
根據(jù)BBC的分析,美國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xiàn)出日益見長的疑慮。首先,美國對孔子學院對學術自由的影響表示擔憂,認為孔子學院“被中國政府控制”,會避免談論個別敏感話題。其次,有美國學者擔心孔子學院為開展情報收集活動提供便捷,認為中國在孔子學院上投資超過1.5億美元,卻對學員實行免費,足以體現(xiàn)中國政府“居心叵測”。其三,還有觀點認為孔子學院充當了“宣傳機器”。美國國會成立的美中經(jīng)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就發(fā)布報告提出,孔子學院的中文教學充當了“增強中國軟實力與提出北京認可的歷史版本這一更大計劃的一個重要平臺”。如此看來,在美方眼中中國在美設立的孔子學院堪比“特洛伊木馬”,平和下隱藏著深重的危機。
?
然而事實似乎并非如此。通過研究孔子學院申辦流程不難發(fā)現(xiàn),境外孔子學院的落成需要先由境外有意向的學校向孔子學院總部提出申請,再由總部提供師資與教材等教學資料,即一切都建立在美方學校自愿的基礎上。同時,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委員會在調查中也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可證實這些機構從事間諜或其他非法活動的證據(jù)。這使得美方關于“間諜活動”的懷疑顯得蒼白無力。除此以外,美國多所大學孔子學院美方院長在接受VOA采訪時均表示,自己所在的學院在學術上并不存在回避或限制的問題,美方在教學和文化推廣上保留著較大的自由空間。而至于“宣傳機器”一說,喬治亞州衛(wèi)斯理安學院美方院長尼古拉斯·斯特耐克(Nicholas Steneck)教授回應稱,每個國家都在做同樣的事情,這就是文化外交。的確,英國有、法國有法語聯(lián)盟,德國也外設歌德學院,通過設立機構的方式推廣本國語言與文化,中國并非特立獨行。由此,美國的懷疑與擔憂未免顯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了。
?
孔子學院在美國的“屢屢碰壁”實則折射出近年來中美關系的惡化。根據(jù)蓋洛普(Gallup)3月11日公布的年度世界事務調查數(shù)據(jù),只有41%的美國人表示對中國有好感,大幅下降至2012年以來最低點,比去年下降了12%。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中美貿(mào)易戰(zhàn)硝煙不散、中期選舉充斥著對華質疑,中美關系降溫明顯。美國對華的猜疑與敵視情緒激化,掀起了抵制孔子學院行動的又一波高潮。一方面,這反映出美國當前自信的缺乏。結合上文,美國的種種做法好像都在與“自由燈塔”的精神相背而行。以往美國憑借其強大的硬實力、文化感召力以及國際話語權保持著高度文化自信。近年隨著中國實力上升,經(jīng)濟崛起和領導力國際認可度的提高對應著美國經(jīng)濟放緩與國際信譽的喪失,美國對于中美交往間的正常摩擦的承受能力下降,不得不處處提防。從打響貿(mào)易戰(zhàn),到針對中興、華為的抵制,再到孔子學院政治化甚至麥卡錫主義的重現(xiàn),都體現(xiàn)出美國一定程度上“轉攻為守”的態(tài)勢。
?
來源:Gallup
?
另一方面,中國也需改進文化輸出的具體方式與形式。約瑟夫·奈強調道:“權力正變得更少轉化性、更少強制性、更趨無形化”。以孔子學院為例,它的軟實力集中表現(xiàn)在具體的對外傳播效果,以及它代表的中國在境外輿論場中所展現(xiàn)出的國家形象和對應占據(jù)的國際話語權。長期以來中國處于軟實力“赤字”的狀態(tài),國際社會對于中國文化外交的意圖仍存在較多猜疑,對于中國軟實力實質為“銳實力”的質疑不斷。
?
因此,為有效的達到“中國故事,國際傳播”的目的,孔子學院在美國的“落地”就須考慮到話語內容的有效性與針對性問題,運用孔子學院的品牌效應化解國際社會對于中國的種種誤讀和偏見。
?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孔子學院作為我國對外傳播的窗口,是中國公共外交體系當中重要文化分支,而非是孤立單一的。從傳播內容角度來看,因為中外政治體制的差異,以政治為主題的文本較難引起讀者興趣,甚至可能起到負面作用,所以孔子學院在美國本土授課中,需要區(qū)別新聞報道題材選擇上重政治的特點。相反,由于較大的文化背景差異,中國文化、中國故事相關主題更容易引起國外民眾的認同和濃厚興趣。這也就需要采取跨文化的軟性話語策略。簡而言之,即充分了解中美文化體之間的差異,具有針對性的推出報道內容,有的放矢,先了解美國讀者的興趣所在,適當做出本土化調整,再努力做到潛移默化中說服讀者、推廣中國文化,實現(xiàn)由以往的規(guī)模拓展向內涵質量的逐步轉型。
?
其次,從管理機制的角度而言,在美孔子學院縱向上需要發(fā)動更多的非政府組織及普通民眾積極參與其運營,橫向上需加大同中部地區(qū)學校與相關機構的合作以促進漢語教學與文化交流在地區(qū)上的平衡。目前美國政府推廣的漢語教學項目主要是“領航計劃”(Chinese Flagship Program)和“星談計劃”(StarTalk Program),同時據(jù)統(tǒng)計,截止2014年美國各大高等院校中文項目已達515個,大學前學習漢語的美國學生人數(shù)達40萬人。其中不乏對中國友好、好奇中國文化的美國人。通過招募培養(yǎng)這些本土的漢語教師,依靠人際傳播形成美國社會圈內部對中國文化的主動宣傳,從而達到一種快速的滾雪球式的傳播效果,在促進雙方融合的過程中消解猜疑,打破西方媒體報道所構造出的單一的、所帶有偏見的中國刻板印象。
???
總而言之,盡管美國官方與民間對中國信任度與好感度下降是目前我們必須認清的現(xiàn)實,但正如《不宜過分強調美國兩黨對華共識》(點擊可閱讀全文)中所道,由于國內意見分化,目前美國還沒有對中國形成連貫的、成型的戰(zhàn)略。同時在中國軟實力不斷上升(見《美國政治追蹤》第298期)的今天,中國需具備大國自信,對于孔子學院在美國受到的挫折不需要過于悲觀。與此同時,也需要進一步改良文化走出去的方式,在“講好中國故事”之前讓更多的人“愿意聽中國故事”。
?
作者:
胡俊揚,海國圖智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海國圖智北京辦事處院長助理,負責研究院中英文出版物《美國政治追蹤》《中國與世界》(China & World)的寫作、編輯工作。研究興趣:中美關系、公眾輿論與中國外交。
金子真,海國圖智研究院研究助理,現(xiàn)為《美國政治追蹤》責任編輯,《海圖新譯》責任編輯。研究興趣為:中美關系;東南亞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走進孔子學院:美方院長談發(fā)展與爭議:https://www.voachinese.com/a/studies-in-usa-china-confucius-institute-fate/4580014.html
[2] 美國繼續(xù)關閉更多孔子學院:軟實力變銳實力背后: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5237598
[3] 孔子學院章程:http://www.hanban.org/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7537.htm
[4] China Thwarts U.S. Effort to Promote AmericanCulture on Campuses, available at:???https://www.nytimes.com/2018/12/30/world/asia/china-american-centers-culture.html
[5] The Communist Party capitalises on foreigninterest in Chinese culture, available at:??https://www.economist.com/china/2019/02/09/the-communist-party-capitalises-on-foreign-interest-in-chinese-culture
[6] How China’s “sharp power” is muting criticismabroad, available at:???https://www.economist.com/briefing/2017/12/14/how-chinas-sharp-power-is-muting-criticism-abroad
[7]《美國政治追蹤》第298期。
[8]《不宜過分強調美國兩黨對華共識》海國圖智研究院院長專欄
[9]約瑟夫·S·奈:《硬權力與軟權力》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年10月
[10] 任晶晶:《從“孔子學院事件” 看中國文化公共外交的機遇與新路》,《領導科學》
1.《孔子學院事件 孔子學院“碰壁”背后的文化外交困境》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孔子學院事件 孔子學院“碰壁”背后的文化外交困境》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shehui/49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