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楚國苦縣歷鄉(xiāng)曲仁里鄉(xiāng)人,名周。曾擔任蒙地漆園小吏,和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窺,中心思想源于老子學說。他著書十萬余字,大多是寓言。他寫的《漁父》、《盜跖》、《胠篋》,是用來詆毀孔儒門徒,而表明老子學說為目的的。畏累虛、亢桑子一類,都是超乎現(xiàn)實的??墒乔f子善于文采飛揚地指事類情,用來諷刺儒家和墨家,即便是當世名宿學者,也無法幸免被莊子諷刺攻擊。他的語言汪洋恣肆,只為自己適性縱情,王侯無法以之為臣。
老子道家思想最傳奇的繼承者——莊子出場了。后世事道之人,往往言必稱 “修道之人,要寬容,要包容,不爭不辨”,把道家思想理解成一種逆來順受、酷愛藏污納垢的、老好人式的、世故圓滑的弱者生存學問。真的是這樣嗎?不僅不是這樣,從莊子來看,恰恰是相反的。莊子對待異端的無道之人,不是不爭不辯,而是不嘲諷到對方羞愧自殺都不行的架勢。莊子對待異端的學問,不是像現(xiàn)代所謂事道之人那樣把它們?nèi)拥降览锩?,標榜說我包容你了,你也是道,自以為是地認為萬物都是道。莊子對待不道的異端思想和學說,是力辟鞭撻,他從來不是從外面撿垃圾往道里面放,而是不停地把不道的東西往太空之外扔。他認為道就是純、素、真、一,道不欲雜,雜則不救。而當今的很多事道之人,則是把道當成了一個垃圾桶,看到什么破爛都往里面堆放。可見,世人失道久矣,離道遠矣。 申不害,京邑人,原鄭國小公務員,學法家之術(shù)向韓昭候求官,昭候任他為宰相。他內(nèi)修政教,外御諸侯,執(zhí)政十五年。一直到申子逝世,國家治理有方,軍隊強大,沒有哪個國家敢侵犯韓國。 韓非,韓國貴族子弟。好刑名法術(shù)學問,他的學說源于黃帝和老子。韓非有口吃的缺陷,不善言辭,擅長著書立說。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學生,李斯自認為比不上韓非。 申子、韓子都著書立說,留傳到后世,學者大多有他們的書。唯獨悲嘆韓非撰寫了《說難》而本人卻逃脫不了游說君主所帶來的災禍。
申子、韓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們的學問,都源于老子的道家思想,取用老子學說的一個方面,而發(fā)展成為獨立的學問分支。法家的精髓是什么呢?《韓非子·定法》說:“術(shù)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生殺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zhí)也?!表n非子這句話,把法家的精髓說得很透徹,那就是因任授官,循名責實,賞罰分明。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就是帝王是老板,先成立項目,選用一個最適合這個項目的員工來做項目經(jīng)理。然后再制定項目管理規(guī)則和任務目標,根據(jù)整個項目的進度、績效和完成效果,對項目經(jīng)理進行績效評估,根據(jù)績效評估定他的獎金。如果完不成,則扣發(fā)工資,降為普通員工,甚至辭退,涉嫌刑事犯罪的則報警抓起來坐牢。后世之人,受儒家對法家長期以來的污名化妖魔化的影響,一聽到法家,就以為是喊打喊殺的酷刑伺候。其實不是這樣,法家的主旨,就是項目導向,以應事為宗旨。在法家的眼里,沒有解決不了的項目,只有不能勝任的庸才。按照現(xiàn)代社會的眼光來看,法家的思想是很現(xiàn)代很超前的。自從管仲、商君、韓非之后,中國幾千年以來,社會組織這個龐大的機器,都是以法家的思想來運轉(zhuǎn)的。所謂,三千年皆施秦政。 太史公說:老子推崇的“道”,虛無,因為能夠應物無窮、可以無為而成,故其書里的思想太微妙以至于難懂。莊子宣演道德,縱意推論,其學說的要點也歸本于自然無為的道理。申子勤奮自勉,推行于循名責實。韓子依據(jù)法度作為規(guī)范行為的繩墨,決斷事情,明辨是非,用法嚴酷苛刻,絕少施恩。都源始于道德的理論,而老子的思想理論就深邃曠遠了。 老子創(chuàng)立道德的思想教化,主張清靜無為。道家學說被孔子傳入東方的魯國后受到尊崇,道家學說的一個支流則被法家韓非帶到了西方的秦國。老子道家思想被莊周闡述得酣暢淋漓,也能被申不害詮釋成勤力自勉、充滿權(quán)謀。韓非《說難》極其智慧??杀氖琼n非防患如此周密,最終還是死在李斯手上。
老子的道家思想,強調(diào)的是應天;孔子的儒家思想,強調(diào)的是應人;管子、商君、申子、韓非的法家思想,強調(diào)的則是應事。三家本出一源,互有交織。那為什么三家又會出現(xiàn)長期的互相非難呢?道非儒,以為其做作刻意。儒非道,以為其事天有余,應人不足,天生天殺雖道之理也,可是看到世道崩壞、人為草芥,作為儒家怎么能坐視不管呢?儒非法,以為法家冷酷無情,赤裸裸的績效主義萬歲,講績效不講人性。法非儒,認為儒家老把社會想得那么情意綿綿的,這對解決實際的問題有價值、有幫助嗎?
道儒法三家互相非難的原因并非因為思想本身,而是因為越界。通天徹地交給道家,人倫綱常交給儒家,世事應對交給法家。誰也不要跨過自己的職權(quán)范圍去做別人的工作,這樣道儒法三家思想的運用就能夠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了。

1.《老子韓非列傳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老子韓非列傳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shehui/300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