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
拼音齊亞nco。
別名四輪草,拉拉曼,小活血,山藤。
來源是茜草植物茜草茜草茜草l .的根和根莖。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曬干。原形態(tài)多年生攀援草本。莖四棱形,有的沿棱有倒刺。葉4片輪生,其中1對較大而具長柄,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6cm或更長,寬1~3cm或更寬;葉緣和背脈有源小倒刺。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萼齒不明顯,花冠綠色或白色,5裂,有緣毛。果肉質(zhì),小形,熟時紫黑色?;ü?~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巖石旁或溝邊草叢中。主產(chǎn)安微、河北、陜西、河南、山東。
性狀根莖呈不規(guī)則結(jié)節(jié)狀,上側(cè)有莖基,下側(cè)叢生粗細不等的根。根呈圓柱子形,波狀彎曲,長工10~25cm,直徑0.2~1cm,表面紅棕色或暗棕色,具細縱紋及少數(shù)細根痕。質(zhì)脆,斷面平坦,皮部紫紅色,木部淺黃紅色。氣微。味微苦。性寒,味苦。
化學成分根含多種羥基蒽醌衍生物,如茜草素(alizarin)、異茜草素(purpuro-xanthin)、羥基茜草素(purpurin)、偽羥基茜草素(pseudopurpurin)、茜草酸(munjistin)、茜草甙(rubia,ruberythric acid)、大黃素甲醚等,又分離得升白活性成分茜草萘酸甙Ⅰ及Ⅱ,其甙元為茜草萘酸。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歸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涼血活血,祛瘀,通經(jīng)。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經(jīng)閉瘀阻、關(guān)節(jié)痹痛、跌撲腫痛。涼血止血,活血祛瘀:本品止血而不留瘀,用于熱證出血、經(jīng)閉腹痛、跌打損傷。配烏賊骨止血力更強。
用法用量3~9克。行血通經(jīng)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復方1、吐血。用茜根一兩,搗成末。每服二錢,水煎,冷眼,用水調(diào)末二錢服亦可。
2、婦女經(jīng)閉。用茜根一兩,煎酒服。
3、盅毒(吐血、下血如豬肝)用茜草根、蓑荷葉各三分,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服。
4、脫肛。用茜根、石榴皮各一把,加酒一碗,煎至七成,溫服。
摘錄《中藥大辭典》
茜草
拼音Qiàn Cǎo
別名茹藘、茹盧本、茅搜、藘?nèi)?、搜、茜根、蒨草、地血、牛蔓、蘆茹、血見愁、過山龍、地蘇木、活血丹、紅龍須根、沙茜秧根、五爪龍、滿江紅、九龍根、紅棵子根、拉拉秧子根、小活血龍、土丹參、四方紅根子、紅茜根、入骨丹、紅內(nèi)消
出處《黃帝內(nèi)經(jīng)》載有"四鳥賊骨-藘?nèi)阃?#34;,這是茜草入藥的最早記載?!侗窘?jīng)》則載有"茜根",明確了藥用部分為根。《別錄》指出茜根"可以染絳……生喬山川谷。"《本草經(jīng)集注)云:"此則今染絳茜草也。東間諸處乃有而少,不如西多。"《蜀本草》曰:"染緋草葉似棗葉,頭尖下闊,莖葉俱澀,四五葉對生節(jié)間,蔓延草本上,根紫赤色。今所在有,八月采根。"《綱目》謂:"茜草十二月生苗,蔓延數(shù)尺。方
來源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bia cordifolia L.[Rubia akane Nakai]
采收和儲藏:栽后2-3年,于11月挖取根部,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茜草,多年生攀援草本。根數(shù)條至數(shù)十條叢生,外皮紫紅色或橙紅色。莖四棱形,棱上生多數(shù)倒生的小刺。葉四片輪生,具長柄;葉片形狀變化較大,卵形、三角狀卵形、寬卵形至窄卵形,長2-6cm,寬1-4cm,先端通常急尖,基部心形,上面粗糙,下面沿中脈及葉柄均有倒刺,全緣,基出脈5。聚傘花序圓錐狀,腋生及頂生;花小,黃白色,5數(shù);花萼不明顯;花冠輻狀,直徑約4mm,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先端急尖;雄蕊5,著生在花冠管上;子房下位,2室,無毛。漿果球形,直徑5-6mm,紅色后轉(zhuǎn)為黑色?;ㄆ?-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路旁、溝沿、田邊、灌叢及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
藥理作用1.止血作用:家兔口服適量茜草溫浸液2-4小時內(nèi),或腹腔注射同種劑量之茜草液后30-60分鐘均有明顯的促進血液凝固作用。表現(xiàn)為復鈣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及白陶上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縮短。茜草炭口服也能明顯縮短小白鼠尾部出血的時間。茜草還能明顯地糾正肝素所引起的凝血障礙。家兔口服溫浸液后,在體內(nèi)可部分糾正肝素所致的復鈣時間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的延長。正常家兔血復鈣時間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分別為110秒、45秒;單純注入肝素60分鐘后均大于600秒;灌注茜草溫浸液(100Pml)后90mm,再注入肝素60分鐘后分別為180秒和64秒。為此,茜草可用于治療因肝素或肝素樣物質(zhì)過多所致出血疾患。實驗研究并證明茜草和魚精蛋白。甲苯胺藍均有抗肝素作用,而后兩者有糾正丹參的抗凝作用。魚精蛋白、甲苯胺藍及茜草對丹參抗凝桔抗的作用結(jié)果:正常對照凝血酶凝固時間為9.5秒,12.5%丹參化血漿50.8秒,1%魚精蛋白縮短34.8秒,而茜草則延長了1.2秒。提示茜草的促凝作用有其特殊性。
2.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試管內(nèi),大葉茜草素對花生四烯酸(AA)和膠原誘導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很強的抑制作用,IC50約為86.6mmol/L,對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誘導的聚集也有一定的抑制性。2-甲基-1,3,6-三羥基蒽醌對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根強抑制作用,對凝血酶。 AA和PAF誘導的作用雖較弱,但仍有顯著性。1,3,6.三羥基-2-甲基蒽醌-3-0-(3'-O-乙?;?-2-鼠李糖(1→2)-葡萄糖甙、異茜草素-3-0-β-D-葡萄糖甙及異茜草素為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的選擇性抑制劑。
3.升高白細胞作用:茜草的粗提取物具有升高白細胞作用悶。其升高白細胞的有效成分之一為帶芳香環(huán)的酚羧酸甙,該有效成分的衍生物茜草雙酯已有人工合成。茜草雙酯對正常小鼠、大的白細胞有升高作用,小鼠:次口服2.5mg/只,給藥8小時后白細胞明顯升高,給藥組為對照組的151.9%(P<0.05)。犬1次口服200mg/只,給藥6小時白細胞明顯增加,18-24小時達最高峰,48-72小時逐漸恢復到給藥前水平。茜草雙酯還有促進小鼠骨髓造血干細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防治環(huán)磷酰胺所致狗白細胞減少癥。
4.鎮(zhèn)咳法痰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及酚紅排泌法,分別證明小鼠口服茜草根煎劑75g/kg,有明顯的鎮(zhèn)咳和祛痰作用,但加乙醇沉淀后的濾液則無效。
5.抗菌作用:體外試驗表明,茜草根水提取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肺炎鏈球菌、流感桿菌和部分皮膚真菌也有抑制作用。茜草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抑制作用。
6.抗癌作用:茜草根所含的環(huán)己肽類化合物RA(rubiaakane)-V10mg/kg, RA-Ⅶ4mg/kg腹腔注射,連續(xù)5天,對小鼠淋巴細胞白血病P388均有顯著療效。RA-V對小鼠淋巴白血病L1210、MM2乳腺癌;RA-Ⅶ對小鼠L1210、B16黑色素瘤、結(jié)腸腺癌Colon38、Lewis肺癌、艾氏癌等有明顯的活性。小鼠體內(nèi)腫瘤試驗表明,從茜草根提取的有抗癌活性的單體RC-18,能顯著延長P388、L1210和B16的小鼠壽命,但對Lewis肺癌和肉瘤S180無明顯抑制作用。RC-18抗瘤譜的實驗結(jié)果提示, RC-18可能發(fā)展成為一種有效的抗癌劑。此外,2-甲氧基碳基-3-異戊烯基-2,3-環(huán)氧-1,4.萘醌和二萘氫醌衍生物體外試驗,對倉鼠肺(V79)細胞、淋巴白血病(P388)和人鼻咽癌細胞(KB)有抗癌活性。整體試驗中對小鼠腹水型S180有效。
7.對尿路結(jié)石的作用:20%茜草 L)制劑喂飼小鼠,能防止實驗性腎和膀胱結(jié)石的形成,尤其對碳酸鈣結(jié)石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茜草根提取液給大鼠灌服能明顯提高尿液穩(wěn)定性,降低尿石形成的危險性,且有一定的降尿鈣作用。
8.對實驗性心肌梗死的治療作用:持續(xù)性結(jié)扎大的左冠狀動脈前降支,造成人工心肌梗死模型,靜注用不同方法分離的茜草提取物茜Ⅰ、茜Ⅱ200mg/kg,每4小時l次,共3次,均有降低S-T段的抬高和縮小心肌梗死范圍的作用。其中以茜Ⅱ作用最為明顯。茜草提取物的水溶部分給小鼠腹腔注射可明顯地增加心肌和腦組織中ATP的含量,對ADP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解聚作用。對麻醉大的急性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使心肌損傷范圍減小,損傷程度減輕,能增加冠狀動脈流量。
9.對平滑肌的作用:茜草根煎劑能對抗乙酰膽堿所致的離體兔腸痙攣,有解痙作用。根的水提取物對離體豚鼠子宮有興奮作用。
10.其他作用:茜草根溫浸液有擴張蛙踐血管的作用。茜草素與蘆丁相似,能抑制大鼠皮膚結(jié)締組織的通透性。
炮制1.茜草(雷公炮炙論):"凡使茜草根,用銅刀于槐砧上銼,日干,勿犯鐵并鉛。"《簡要濟眾方》:"生搗羅為散。"《圣濟總錄》:"揀凈銼碎。"現(xiàn)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厚片或段,干燥,篩去灰屑。生用涼血止血,活血祛瘀。
2.茜草炭《十藥神書》:"燒灰存性,研極細末,用紙包,碗蓋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現(xiàn)行,取凈茜草段或片,置鍋內(nèi)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內(nèi)部棕褐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再炒至水氣逸盡,取出,晾干,涼透。炒炭后寒性降低,性變收澀,止血作用增強。
3.炒茜草《日華子》:"入藥銼炒用。"現(xiàn)行,取凈茜草段或片,置鍋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黃。
4.酒制茜草 《外科啟玄》:"酒洗。"《得配本草》:"酒炒行血。"現(xiàn)行,取凈茜草片與黃酒拌勻,置鍋內(nèi)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每茜草片100kg,用黃酒25kg。
5.飲片性狀:茜草參見"藥材鑒別"項。茜草炭形如茜草片或段,呈焦黑色,內(nèi)部棕褐色。略具焦糊氣,味苦。炒茜草形茜草,表面焦黃色。酒制茜草形如炒茜草,微具酒氣。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通風干燥處。酒制茜草密閉,茜草炭及時散熱,防止復燃。
性味苦;寒歸肝;心經(jīng)
歸經(jīng)肝;心;腎;脾;胃;心包經(jīng)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活血化瘀。主血熱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阻腹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黃疸;瘡癰;痔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
注意脾胃虛寒及無瘀滯者慎服。
1.《本草經(jīng)集注》:"畏鼠姑。"2.《本草蒙簽》:"勿犯銅鐵。"3.《本草經(jīng)疏》:"病人雖見血癥,若加泄瀉、飲食不進者,勿服。"4.《本草正》:"氣虛不攝血及脾寒者勿用。"5.《本草匯言》:"精虛血少者,脾虛胃弱者,陰虛火勝者,俱禁用之。"6.《本草從新》:"無瘀滯者忌投。"7.《本草求真》:"血虛發(fā)熱者忌用。"
復方茜草,《綱目》云:“陶隱居本草言東方有而少,不如西方多,則西草為茜?!蔽魈焱醪?、四岳近陽草,皆為茜草之隱稱也。茜,亦作蒨,《玉篇·草部》:“蒨,青蔥之貌?!敝^其草盛,陶弘景言此草“豐賤”,故“蒨”,當由長勢茂盛得名。搜,《說文》:“搜,茅搜,茹藘(一作蘆),人血所生,可以染絳?!薄叭搜蹦斯湃颂撏f。段玉裁注:“云人血所生者,釋此字所以從鬼也。從卄鬼,會意。茅搜、茹蘆皆疊韻也?!比闾J,《說文》作“茹蘆”,按《說文》:“茹,飼馬也?!薄稜栄帕x疏》云:“今田家名驢馓子,驢喜啖之也?!贝嗣蝻曮H而得,字因義類,從“卄”作“茵”,因此茹藘本當為茹蘆。血見愁及諸”破血”、“活血”等名皆由化瘀止血之功。其根色紫赤,可用以染絳,故有地血、染緋草、紅根草諸名,過山龍、九龍根、牛蔓等,皆因攀援蔓生而命名。葉四片輪生,故有四輪草、風車草之名?!毒V目》云:“數(shù)寸一節(jié),每節(jié)五葉”(觀察有誤),故稱五爪龍、五葉藤。因莖葉有倒刺,而有拉拉秧子、鋸鋸草、粘蔓草諸名。
各家論述1.論茜草功擅活血:1.1.李時珍:"茜草,氣溫行滯,味酸入肝,而咸走血,專于行血活血。俗方治女子經(jīng)水不通,以一兩煎酒服之,一日即通,甚效。"(《綱目》)1.2.杜文燮:"茜草,療中多蠱毒,治跌撲損傷。吐下血如爛肝,凝積血成瘀塊,虛熱崩漏不止,勞傷吐衄時來,室女經(jīng)滯不行,婦人產(chǎn)后血暈,治之皆愈。大都皆血家藥也,故血滯者能行之,血死者能活之。痘家紅紫干枯者,用之干活血藥中甚妙。外癥瘡癤癰腫者,用之于排膿藥中立效。其曰除乳結(jié)為癰者何?蓋乳者血之所為也,用此劑以行之,則血行而癰自散矣。"(《藥鑒》))1.3.汪紱:"茜草,色赤入血分,瀉肝則血藏不瘀,補心則血用而能行,收散則用而不費;故能劑血氣之平,止妄行之血而祛瘀通經(jīng),兼治痔瘺瘡瘍撲損。"(《醫(yī)林纂要·藥性》)1.4.蘇廷瑰:"茜草,入肝與心包經(jīng),二經(jīng)滯血為病宜此。方書用以療吐血、衄血及尿血、瀉血、諸熱證,意主于從治而導瘀耳,非謂其性涼能止動血也。"(《藥義明辨》)1.5.蔣溶:"茜草,惟宜血滯,緣血證滯者多也。虛勞亦因于瘀血者多,故宜治之。"(《革金裘本草述錄》)2.論茜草行血涼血為治血熱諸癥之要藥:2.1.繆希雍:"茜草,行血涼血之要藥也。非苦不足以泄熱,非甘不足以活血,非咸不足以入血軟堅,非溫少陽之氣不足以通行,故主痹及疸,疸有五,此其為治,蓋指蓄血發(fā)黃,而不專于濕熱者也。痹者血病。行血軟堅則痹自愈。甘能益血而補中,病去血和,補中可知矣。苦寒能下泄熱氣,故止內(nèi)崩及下血。除熱,故益膀胱。跤跌則瘀血,血行則踒跌自安。涼無病之血,行已傷之血,故治蠱毒。《藥性論》味甘主六極傷心肺,吐血瀉血;《日華于》味酸止鼻洪,帶下,產(chǎn)后血暈,乳結(jié),月經(jīng)不止,腸風痔瘺,排膿,治瘡癤,泄精,尿血,撲損瘀血,皆取其涼血行血,苦寒泄熱之功耳。"(《本草經(jīng)疏》)2.2.張山雷:"茜根性寒,所主多血熱失血之證。古今說解,都無異義。而《本經(jīng)》主治,獨以寒濕二字為冠,最為不倫,雖各本無不盡同,然病情藥性大相矛盾。此必古人傳寫之訛,不可望文生義,曲為附和。風痹指血瘀血熱,痹著不行而言。茜草寒涼,入血能通瘀活絡(luò),是以主之。古人論痹,本有熱痹一候,此必不可與上文寒濕連屬讀之,而謬謂可治寒痹、濕痹也,黃疸本屬熱癥,此則并能清熱逐瘀,繆仲淳謂指蓄血發(fā)黃,而不專于濕熱,其說甚是。補中以清熱,言熱淫于里,則中氣傷,惟去其熱,清其血,則中得其補。經(jīng)文最簡,皆當觀其會通,并非泛泛言之。
臨床應(yīng)用用于血熱妄行之多種出血證。茜草性寒入血分,能涼血止血,且能化瘀。凡血熱妄行之出血證均可選用,兼瘀者尤宜。治血熱咯血、吐血、衄血、尿血等證,輕者單用,重者可配小薊、白茅根、山梔子等,以增強涼血止血之功,方如《十藥神書》十灰散。治大腸蘊熱之腸風便血,常配黃芩、地榆、槐角等藥,以清腸涼血止血。治血熱崩漏,常配生地、生蒲黃、側(cè)柏葉等藥,以涼血止崩;若氣虛不攝,沖任虛損,漏下不止者,再配炙黃芪、山萸肉、烏賊骨等藥,以補氣攝血,收澀固脫。 用于瘀血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阻腹痛,跌打損傷腫痛,兼熱者尤宜,因茜草有活血法瘀之功且能涼血。治瘀血經(jīng)閉,可單用,或配丹參、赤芍、當歸等藥同用,則可增強活血通經(jīng)作用;若為血枯兼瘀之經(jīng)閉,又當配制首烏、熟地黃、川芎等,以養(yǎng)血活血通經(jīng)。治產(chǎn)后瘀阻腹痛,屬熱者,常配敗醬草、紅藤、赤芍等藥,以清熱化瘀止痛;屬寒滯者,常配當歸、川芎、炮姜等藥,以散寒暖宮、化瘀止痛;兼氣虛血虧者,常配炙黃蔑、人參、當歸等藥,以補虛化瘀。治跌打損傷瘀腫,常配紅花、川斷、骨碎補等藥,以活血消腫療傷。 用于風濕痹痛。茜草活血通經(jīng),故亦治風濕痹痛,若屬熱痹者,常配忍冬藤、絡(luò)石藤、秦艾等藥,以清熱通絡(luò)止痛;屬風寒濕痹者,又當與川烏、獨活、海風藤等同用,以祛風除濕、散寒通痹。 用于黃疸。茜草涼血清瘀熱而退黃,用治濕熱黃疸,可配茵陳、山梔、大黃等藥,以清熱涼血,利濕退黃。 用于瘡癰,痔腫。茜草能涼血化瘀以消散瘡癰,治熱毒瘡瘍或乳癰,常配蒲公英、銀花、地丁等藥;治痔瘡腫痛,常配大黃、虎杖、地榆等藥。
摘錄《中華本草》
1.《【茜草科】中藥材茜草》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茜草科】中藥材茜草》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shehui/2824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