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香港代表團在香港回歸后奪得的首枚金牌,也是繼女子帆板運動員李麗珊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獲得金牌后,香港代表團歷史上的第二枚奧運金牌。
特首林鄭月娥特地予以祝賀:“張家朗最終成功為香港創(chuàng)造歷史,令人振奮。他的佳績證明了香港運動員的實力,讓全港市民引以為傲?!?
林鄭月娥呼吁市民“放下手上工作,觀看電視直播,全力支持家朗爭奪奧運金牌”。圖為林鄭月娥觀看比賽直播。圖源:林鄭月娥社交賬號
而在周三早上,香港游泳代表何詩蓓也憑借1分53秒92的成績摘下女子200米自由泳的銀牌,并打破了此前由楊?,u保持的亞洲紀錄。
很多內地人士或許對香港代表團不太熟悉了解。本次香港代表團共派出46人,參加38項賽事,創(chuàng)近9屆新高,且游泳、擊劍、羽毛球、自行車等共有8個參賽項目有望奪牌,幾率也是史上最高——在本屆奧運之前,香港自1952年派隊參加奧運會以來,攏共僅獲得一金一銀一銅三面獎牌,如今張家朗、何詩蓓的一金一銀無疑為香港的奧運歷史注入了極大的榮光。
在筆者看來,奧運會才剛開始幾天,香港代表團就能取得如此佳績并非偶然,是回歸以來特區(qū)政府加大體育投入的必然結果。
香港政府和社會一直對體育事業(yè)比較重視,因獨特的歷史背景、政治經濟制度和社會文化,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呈現出東西合璧的特點,也具有不少顯著優(yōu)勢。觀察香港的體育發(fā)展路徑,或許也能夠為內地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有益借鑒。
精英體育:奪金牌可獲千萬港元獎勵
香港體育經過一百多年的發(fā)展,形成了3大門類:
第一是精英體育,即培養(yǎng)精英運動員隊伍,在國際比賽中爭創(chuàng)佳績,為香港奪得榮譽;
第二是盛世體育,即盡可能多地承辦、推廣香港體育活動,籌辦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借此增加香港的知名度,并帶來旅游收入;
第三是普及體育,即在學校和社區(qū)推廣普及體育運動,鼓勵市民積極參與,追求身心健康和培養(yǎng)正面的群體精神。
2021-22年度,特區(qū)政府對于3類項目的經費預算分別為9.1億、2.3億、54.4億港元。
這3大門類既相互有著顯著區(qū)隔,也存在密切的關聯(lián)和配合。比如,普及體育激發(fā)市民的廣泛參與,可為精英體育培養(yǎng)選拔人才;盛世體育的舉辦,可以讓本地運動員得到鍛煉,提高能力;而精英體育的興盛,也會吸引更多國際機構在港舉辦體育賽事。
張家朗即是精英體育的代表人物,出生于運動世家,自小學四年級就開始學擊劍,中四(類似內地高一)退學轉為全職運動員,之后輾轉于各大賽事,在2014年亞洲青少年錦標賽歷史性橫掃4金,為此被外界冠以“少年劍神”的封號。
據港媒報道,在張家朗奪取奧運會金牌后,根據恒地贊助的嘉許計劃,他將獲得500萬港元的獎金;假如他和隊友奪得隊制項目的金牌,將分配高達1000萬港元的獎金;另外,在他曾經就讀的林大輝中學,校監(jiān)林大輝表示會從學校基金撥出最少250萬港元作獎勵。如果加上其他項目的獎勵,張家朗獲得的獎金極有可能在1000萬港元左右。
張家朗在大幅落后的情況下頑強逆轉,觀看直播的香港市民為他慶祝。圖源:香港文匯報
香港特區(qū)政府于2011-12年度撥款70億港元,成立“精英運動員發(fā)展基金”,其中50億港元暫存放于香港金融管理局,以賺取與香港外匯基金表現掛鉤的投資回報。另外,特區(qū)政府于2018-19年度額外向基金注資60億元,當中52億元亦已存放于香港金融管理局,直至2026年為止。這些注資保證了精英運動員的培養(yǎng)有穩(wěn)定的資金來源。
香港建立了運動員分級培養(yǎng)制度,集中資源培養(yǎng)優(yōu)勢運動員,實現重點突破。筆者查詢香港立法會資料得知,2020-2021年度,“精英運動員培養(yǎng)計劃”共培養(yǎng)田徑、羽毛球、自行車、馬術等20個A級項目,資助全職運動員466名,加兼職運動員一共964名。此外,還培養(yǎng)橋牌、體育舞蹈、龍舟等13個B級項目,資助全職運動員12名,加兼職運動員一共1129名。列入計劃的全職運動員,每月資助額在4.1萬港元至1.6萬港元之間。運動員訓練成績越高,獲得的生活補貼、醫(yī)療保健服務、訓練設施保障則越多。
2012年,李慧詩在倫敦奧運會上奪得銅牌。(資料圖/港媒)
除前文提及的張家朗、何詩蓓外,香港精英體育的代表人物還包括:自行車項目曾于2012年奪得奧運銅牌的李慧詩,為了她第三度參賽,香港自行車隊和體育學院精英訓練科技總監(jiān)蘇志雄博士、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張欣與團隊一同加入備戰(zhàn),利用風洞實驗室系統(tǒng)制作新戰(zhàn)衣;體操項目的石偉雄,兩次參加奧運會,最好成績是亞運會金牌;羽毛球項目的伍家朗、謝影雪等,也有一定的實力。
雖然香港在選拔培養(yǎng)精英運動員上想了很多招,但畢竟香港人口基數小,誕生優(yōu)秀運動員的數量相對內地要少。于是,他們借助“優(yōu)才計劃”,吸引了一批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內地優(yōu)勢體育項目的人才到港定居,以推動香港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其中包括伏明霞、李寧、李小雙、王晨、江嘉良、帖雅娜等。郭晶晶在嫁給霍啟剛后定居香港,此次她也出現在東京奧運會,只不過轉變了一個身份——從比賽選手轉為“裁判的裁判”。
普及化:在寸土寸金之地廣建體育場館
筆者在香港工作生活多年,印象極深的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普通市民極為擁擠的居住環(huán)境,一個是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體育文化場地設施,其中有不少還是建在黃金地段。
比如,銅鑼灣的維多利亞公園,以體育運動場地為主,包括游泳池、網球場、足球場及其它球類場地。在香港島北岸的中山紀念公園設有體育館,可以俯瞰維多利亞港的景色。
據統(tǒng)計,全港共有超過1800個公共運動場地,其中有44個公共游泳池、41個憲報公布的沙灘、70個足球場地、256個網球場、290個壁球場等,共計占地2360多公頃。
在全港18個區(qū),每個區(qū)都有5-6個公共體育場館,分布比較均衡。大部分的公共體育場館由政府投資建設,歸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進行管理,場館名稱前都會加上康文署的標識牌,形似一個正在運動的人。體育場館大小規(guī)模不一,既有可同時容納幾萬人的大型體育場館,也有小型體育館,還有一些體育館綜合了體育場、圖書室、商場等多種功能,可以讓全家一起過來,各取所需、各得所安。
香港康文署管理的陸上運動設施及場地列表??滴氖鹁W站截圖
香港的體育場館設施不但數量規(guī)模大,而且種類豐富,除了常見的足球、籃球、羽毛球之外,還有射箭場、草地滾球場、繩網陣、攀巖、滾軸溜冰場、滑板場等,可以滿足不同人士的運動需求。甚至連獨木舟、板球、門球、壁球、巧固球等比較小眾的體育項目,一樣可以在康文署的網站上進行預約使用。60歲以上老人、全日制學生和殘疾人士,享有優(yōu)惠乃至免費的優(yōu)待,全民健身項目也可以申請康文署進行資助。
筆者曾多次租借羽毛球場,對比內地個別一線城市如今一片球場一小時能上80元的收費,香港康文署的報價可謂極其親民,時間段不同,報價不一,但最貴不超過60港幣。此外,筆者也常夜晚去社區(qū)附近的田徑場跑步,一路能遇見頗多同好者,小孩老人皆有。
新界康樂設施租用費
如果訂不到場館,也不去健身房,香港還有大片郊野公園可供選擇,比如那長達100公里的麥理浩徑就頗負盛名。每到周末和節(jié)假日,一家大小出去行山算是常態(tài),有時還能在途中偶遇周潤發(fā)等明星。
總之,在香港,當你想運動時,能有眾多選擇擺在你的面前。不過據筆者觀察,現下有不少年輕人選擇了——躺平玩手機。
言歸正傳,隨處可見的體育場館設施,也為香港舉行大規(guī)模體育賽事提供了基礎條件。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馬術比賽安排在香港舉行,就是考慮到香港擁有馬匹運輸、馬匹檢疫、馬匹管理的技術和人才,而且組織國際賽馬比賽經驗豐富。香港賽馬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41年開埠之初,以至于“舞照跳、馬照跑”成為香港回歸后保持原有生活方式不變的代名詞。
2004年11月,特區(qū)政府推出大型體育活動“M”品牌制度及支援計劃,從多個方面實施具體措施支持香港舉辦大型賽事,如資助可持續(xù)舉行的“M”品牌活動為期3年的免息貸款及直接補助金,以及不設年期限制的等額撥款等。
前幾年,在香港開展的“M”品牌包括環(huán)球帆船賽香港分站、香港馬拉松、香港馬術大師賽、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世界女排聯(lián)賽香港站、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維港泳、香港網球公開賽、香港壁球公開賽、香港公開羽毛球錦標賽及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等12項賽事。
2018年,中國選手王薔獲得香港網球公開賽亞軍。(資料圖/港媒)
原定于2020-21年度舉行的“M”品牌活動受疫情影響均已取消或延期。對于受影響的體育賽事主辦方,香港特區(qū)政府發(fā)放了特別直接補助金,每項活動的上限為200萬港元。
在2021-22年度,香港特區(qū)計劃資助12項固定賽事及4項新增賽事,為此撥款8950萬港元。但今年以來香港疫情有所反復,各項賽事能否正常舉辦,已蒙上一層陰影。
筆者認為,香港發(fā)展普及性體育的做法,特別是在城市中心地帶大規(guī)模建設體育場地和設施,為廣大市民提供優(yōu)惠乃至免費的福利,對于內地開展城市規(guī)劃布局和體育設施場地建設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這些場地的核心在于“均等化”,即能夠讓全體市民都能獲得平等參與體育活動的權利和機會,這對于滿足更加美好生活需要、確保身心健康都有著極大的意義。
多樣化:代表團堪稱“小聯(lián)合國”
此次為香港奪得首個游泳項目銀牌的何詩蓓,其實是個混血兒。她的爸爸是愛爾蘭人,母親是香港人,因此她擁有了選擇代表愛爾蘭或者香港參加奧運會的權利。由于何詩蓓游泳成績出色,愛爾蘭多次拋出橄欖枝,邀請她加入國家隊。但自小在香港長大的她,決定選擇香港。為此,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特意向何詩蓓表示祝賀。
社交媒體截圖
香港代表團中,類似何詩蓓這樣身份特殊的運動員不在少數。如擔任代表團女旗手的謝影雪,1991年出生于江西南昌,2006年加入香港羽毛球隊;鐵人三項運動員奧斯卡·科金斯是英國人,于2018年入籍香港,還曾經在成都七中國際部就讀;馬術運動員何誕華等人也是外國人。
香港代表團的人員組成,與這座城市華洋混雜、移民眾多的特征相吻合,因此也被人形象地稱之為“小聯(lián)合國”。
7月8日下午,香港特區(qū)政府在禮賓府舉行東京2020奧運會中國香港代表團授旗典禮。圖源:香港特區(qū)政府網站
香港代表團由香港體育協(xié)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負責籌組。這個協(xié)會成立于1950年,翌年獲得國際奧委會的承認。機構職員都是兼職,不領薪水,平常只有義務副秘書長上班處理日常事務。但這個機構處理的業(yè)務范圍十分廣泛,可以在“一國兩制”制度下,以“中國香港”身份繼續(xù)參與國際體育事務。
提到香港的體育,不得不提及霍英東家族。
霍英東于1984年捐資1億港元成立“霍英東體育基金會”,為奪得奧運會金牌的中國選手頒發(fā)一公斤重的金牌,此后予以增資,對運動員的獎勵水漲船高。1990年北京亞運會,霍英東捐資建設了游泳館、武術館、博物館共3個場館。
在北京申辦奧運會的過程中,霍英東也作出了很多貢獻。1997年,其子霍震霆擔任港體協(xié)暨奧委會主席,2001年成為國際奧委會委員?;粽瘀膬鹤踊魡倱胃垠w協(xié)暨奧委會副主席,近年來多次參加各項體育活動,維系家族對香港體育的影響力。
由于特殊的歷史背景,中國香港奧委會和中華臺北奧委會均是國際奧委會的地區(qū)會員單位,所以可派人組團參加奧運會,但中國澳門奧委會并非會員,因此無法參賽。在香港代表團奪得金牌后,按規(guī)定升香港特區(qū)區(qū)旗,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由于張家朗是回歸后香港首次贏得奧運會金牌,因此這也是奧運會賽場上首次出現升區(qū)旗、奏國歌的場景。
我們期待著,這段時間香港特區(qū)的區(qū)旗能夠盡可能多地在日本場館內升掛,相信這樣的場景,日后會成為一種美好的群體記憶。
參考資料:
陳靖國碩士論文《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一國兩制”以來體育發(fā)展研究》;郭健平、陳靖國《“一國兩制”以來香港盛世體育發(fā)展研究》;橙新聞《多次拒絕愛爾蘭,東奧銀牌女飛魚:為港參賽我驕傲!》;香港文匯報、大公報有關報道。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1.《1129是什么星座看這里!王若愚:奧運首次升區(qū)旗奏國歌,精英和民間體育如何在香港平衡?》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1129是什么星座看這里!王若愚:奧運首次升區(qū)旗奏國歌,精英和民間體育如何在香港平衡?》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shehui/2117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