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萬籟俱寂,月亮也隱入了烏云之中。

幾條黑影閃入宮中,翻墻躍入院內(nèi),在夜色掩護下溜進了殿中。睡夢中的拓跋珪聽到了動靜,一躍而起,伸手去摸刀,黑暗中卻什么也摸不到,就在他準(zhǔn)備叫人點燈時,那幾條黑影已經(jīng)闖入寢宮,奔向御榻,一通亂砍……

次日直到中午,宮門都沒沒有打開,等候進宮面圣的百官們滿腹狐疑,竊竊私語,不祥的預(yù)感籠罩在每個人心頭。就在眾人惶恐不安之時,宮中有人出來讓百官們到西宮端門外聽旨,眾人不敢遲疑,馬上趕往端門。只見拓跋紹從門洞里走出來高聲說:

“父皇昨夜突發(fā)急癥,龍馭賓天了,本王有叔父,也有兄長,眾卿欲從何人呢?”

百官聽了這話,一個個如遭雷擊,面面相覷,那幫經(jīng)驗豐富的老油條們馬上意識到宮中發(fā)生了政變。今天如果不表態(tài),誰也甭想活著走出這道宮門,但又沒人愿意當(dāng)這個出頭鳥,一個個“驚愕失色,莫有對者?!雹?/p>

后來還是南平公長孫嵩打破沉默,帶頭表態(tài):“從王”,意思就是我們聽你的。

長孫嵩可是北魏開國元老級人物,他這一表態(tài)眾人馬上明白宮中有變,拓跋珪兇多吉少,再看看滿臉橫肉的拓跋紹,眾人不敢遲疑,趕緊跟著表態(tài)效忠。只有陰平公拓跋烈大哭而去,這個拓跋烈是拓跋珪的堂兄弟,都是昭成帝的孫子。不過有學(xué)者考證,拓跋烈其實是拓跋珪的親兄弟,都是獻明皇后的兒子。

這樣一來就好理解拓跋烈的舉動了,皇兄遇害,逆子謀反,百官低頭,拓跋烈難掩悲痛大哭而去。

至此,事情真相已經(jīng)無需再掩飾,一代梟雄,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命喪兒子之手,時年39歲,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永興二年(410年)上謚號宣武皇帝。泰常五年(420年)改為道武皇帝,廟號太祖,葬云中金陵(今內(nèi)蒙古托克托縣境內(nèi)),拓跋珪在后世習(xí)慣稱之為道武帝。

身后之事

死于兒子之手的皇帝不在少數(shù),但死于兒子之手的開國皇帝則屈指可數(shù),拓跋珪和后梁朱溫、西夏李元昊這幾個難兄難弟有幸上榜,成為皇帝里的幸運兒。

不管怎么說,皇帝死于兒子之手畢竟不是什么光彩之事,因此《魏書》寫到這里時特別謹(jǐn)慎,在《魏書?太祖紀(jì)》里只字不提這場父子反目的宮變。不過有意思的是在后面的《魏書?太宗紀(jì)》里以及拓跋紹、拓跋烈等人的傳記里都提到了這場宮變,尤其是在拓跋紹傳里更是詳細(xì)記載了當(dāng)時的情景。②

逃出虎口的拓跋烈不敢停留,馬上派人找到流落在外的太子拓跋嗣,擁立他為新君,召集人馬進宮平叛。③

拓跋紹臨時糾集的那幫烏合之眾搞個暗殺還行,真刀真槍和軍隊干,根本不行,一觸即潰。戰(zhàn)爭結(jié)果毫無懸念,拓跋紹母子束手就擒,驗明正身后就地處死。

平定了叛亂的太子拓跋嗣順理成章即皇帝位,是為北魏第二位皇帝,史稱明元帝。

悲劇的根源

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這場政變以及引發(fā)政變的罪魁禍?zhǔn)住白淤F母死制”,著實是一場不該發(fā)生的人倫悲劇,這場悲劇中沒有勝利者,全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堅持實行“子貴母死制”的拓跋珪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為了救母而鋌而走險放手一搏的拓跋紹,最終落得和母親一起引頸就戮的下場。至于最后登上皇位的拓跋嗣表面看成了最大贏家,但實際上這個血跡斑斑的皇冠是他生母劉貴人拿命換來的。我想拓跋嗣當(dāng)了這個皇帝后未必能笑得出來。

為了杜絕后宮干政和外戚亂政的現(xiàn)象,就殺掉太子母親,看起來似乎一勞永逸,簡單粗暴解決了問題,可惜拓跋珪顯然忽略了一個致命環(huán)節(jié)那就是雖然殺了太子生母,但年幼的太子還得需要人照顧生活起居。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拓跋珪的繼任者們給太子找了乳母照料生活,諷刺的是隨著乳母和太子感情的日益加深,等太子登基后,乳母仗著這層特殊的母子關(guān)系,往往公開半公開的干政,形成了“乳母干政”的奇特現(xiàn)象,這和明朝末年明熹宗乳母客氏干政是一樣的套路。

1.《西樓訪古_鐵血北朝39:拓跋珪最后的癲狂,父子相殘的悲劇在夜幕中上演》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西樓訪古_鐵血北朝39:拓跋珪最后的癲狂,父子相殘的悲劇在夜幕中上演》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shehui/1808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