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發(fā)明是中國對世界物質(zhì)文明的重大貢獻。陶瓷文化是唯一貫穿中華文明發(fā)展進程而未中斷的物質(zhì)文明:原始社會之彩陶、黑陶,商周時期之白陶、釉陶,乃至以后相繼出現(xiàn)的青瓷、白瓷、釉上彩、釉下彩、顏色釉,以及琉璃、琺花、紫砂器等,美不勝收、蜚聲寰宇。今天帶大家欣賞國家博物館中珍藏的瓷器,快來一飽眼福吧~感受我國古代瓷器的藝術魅力,得到美的享受。
青釉蓮花尊
高49.5厘米 腹徑31厘米侈口,長頸,溜肩,橄欖形腹,外撇高足。頸部裝飾分三段:上段對稱貼附兩個飛天,中部刻飾三圈弦紋,下部貼附對稱的忍冬、蓮花紋構成的圖案各二組。頸肩相接處有六個橋形復系,上腹和中腹為三層模印的覆蓮以及一輪貼花菩提;下腹為一組單瓣仰蓮。滿施青釉泛黃,光亮晶瑩。該尊將刻劃、雕塑、模印、粘貼等多種技法施于一體,制作精美,氣魄宏偉。代表了南北朝時期制瓷工藝的高超水平??谛迯?。
越窯青釉劃牡丹紋盤口瓶
宋,高32.2厘米,口徑13.3厘米,底徑11.5厘米盤口,束頸,豐肩,鼓腹,腹部渾圓,圈足。造型挺拔而豐滿。腹部劃牡丹花裝飾,腹部出筋分五瓣,每瓣內(nèi)劃牡丹花一朵。通體施青釉。該瓶造型端莊,紋飾線條舒展流暢,底足露胎鐵足,是南方越窯的典型作品。
耀州窯青釉荷葉蓋罐
金代,高20厘米,口徑9.5厘米,底徑6.5厘米。罐直口,鼓腹,圈足,蓋沿卷曲上翹,與器身簡潔肅穆的線條結合。胎質(zhì)堅致,露胎處呈灰白色,上有粘砂痕。通體施青釉近月白色,應為耀州窯金代作品,器、蓋俱全者存世不易。
龍泉窯青釉琮式瓶
宋,高25.8CM,口徑7CM。底徑7CM圓口,直方型腹,淺圈足,露火石紅胎,器形仿古玉琮器形,通體施梅子青釉,釉色盈潤亮澤,成對尤為難得。
翠青釉罐
明,永樂,高9.5CM,口徑10CM,足徑14CM。罐直口,短頸,腹體矮碩,廣底,淺圈足。肩上等距離貼三海棠花形托。罐里及足內(nèi)均施青白釉,外施翠青釉。翠青釉因色澤光潤,青嫩如翠竹而得名,是明永樂朝仿龍泉釉瓷器中呈色較淺的一種,為永樂朝所獨有,特點是玻璃質(zhì)感強,釉中隱含密集小氣泡。
仿官窯四方委角象耳瓶
清雍正,高:17.5cm,口徑:6.1cm,足徑:7cm。瓶唇口,直頸,頸兩側飾對稱象耳,方腹委角,高圓足外撇,圈足呈鐵黑色。通體施仿宋官窯天青色釉,釉質(zhì)肥厚,開有大紋片。外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清代雍正的仿官器,一改古樸渾厚的形象,代之以典雅秀麗的藝術風格。
仿鈞釉匜式尊
清,雍正,高22.9CM,口徑14.1CM,足徑11.4CM??诜虑嚆~匜造型,短頸,球型腹,圈足。通體施仿宋鈞釉,天藍釉上雜以紅斑,釉面光潤,外底施醬釉,刻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此器造型別致,仿鈞釉鮮麗逼真。雍正帝偏愛宋鈞瓷,多次諭旨試制仿燒,督陶官唐英曾派人赴河南調(diào)查宋鈞窯的配制方法,成功地燒造出幾可亂真的仿宋鈞釉。
官窯粉青釉海棠式套盒
宋,高9.9cm,口徑16.8cm,足徑18.6cm。子母口呈五瓣海棠花式,內(nèi)為碗形,直壁高墻。粉青色釉,香灰色胎。此器胎薄釉厚,系多次施釉完成。釉色溢青流翠、含蓄內(nèi)斂,瑩潤如玉。釉面片紋縱橫交錯,大片紋間閃現(xiàn)小冰裂紋,是宋官窯佳品。
秘色瓷碗
唐,高7.1cm,口徑25cm,底徑10.5cm。1987年法門寺地宮出土。敞口,折沿,收腹,平底,底部留墊燒痕。造型簡潔,通體素面無紋,釉質(zhì)勻凈,肥潤晶瑩,深沉雅致。外壁不黏貼著出土時的包裝殘紙,尚存唐代仕女形象。此碗是法門寺地宮出土賬冊中明確記載的“秘色瓷”。
官窯粉青釉葵口洗
南宋,高4cm,口徑12.2cm,底徑8.5cm。六瓣葵花口,直腹,臥足。香灰色胎,底部滿釉,有五細小支釘痕。通體施極其肥厚的天青色釉,釉面冰裂紋隱映,如冰似玉。該洗釉色瑩潤,薄胎厚釉,造型精巧,應是修內(nèi)司窯產(chǎn)品。
哥窯葵口盤
宋,高3.5cm,口徑15.5cm,底徑4.8cm。 六瓣葵花口,淺弧腹,大平底,小圈足。青灰色釉,釉面厚潤如脂,滿布“金絲鐵線”般開片紋,片深淺不一,如織如網(wǎng),釉中氣泡“聚沫攢珠”,紫口鐵足,是宋哥窯精細之作。
官窯菱花形洗
宋,高2cm,口徑12cm,底徑9cm??诹饣ㄐ?,銅鑲口,平底。通體施米黃色釉,底有五細小支釘痕。釉層肥厚潤澤,開片滿布,為官窯精品。
哥窯貫耳瓶
宋,高11.5cm,底徑4cm。雙貫耳,長頸,鼓腹,圈足。通體施釉,肥厚瑩潤,呈現(xiàn)出哥釉典型的金絲鐵線開片,造型小巧端莊,古樸敦厚,精美可愛,十分珍貴。
鈞窯蓋罐
元,高19.8厘米、口徑13.5厘米、底徑8.5厘米。蓋為山形小鈕,斜平頂,直壁,子口。罐為子母口,矮頸,雙環(huán)系,鼓腹,圈足。釉色月白,釉面光亮,勻凈細潤,呈現(xiàn)不規(guī)則玫瑰紫色窯變。內(nèi)外壁皆施釉,足底無釉,墊燒。此蓋罐釉色勻凈光亮,積釉肥厚,窯變瑰麗,是元代鈞窯中的佳品。
仿哥釉六方瓶
清,雍正,高70cm,口徑21.5cm,底徑24cm。器呈六方形,撇口,長頸斜肩,直腹,下腹?jié)u收。六方足外撇。高大壯觀,通體施仿哥釉,釉質(zhì)肥潤,開片。底書“大清雍正年制”款。
青瓷雙螭耳尊
唐,盛器 ,高60.8厘米、口徑12厘米、底徑15.5厘米。唐代陶瓷器的某些造型曾受到西亞和中亞的影響,如盛行于初唐的鳳頭壺和雙龍耳瓶均吸收了“胡瓶”的特點。這件青瓷雙螭耳尊也是初唐的此類作品。
綠釉貼花連珠紋蓋罐
北齊,高15cm,口徑7.3cm,足徑7.3cm。蓋罐通體滿施綠釉,垂流至足積釉,滿釉支釘燒。器身裝飾以不同大小組合連珠紋,輔以貼塑。精美異常,是非常少見的北齊瓷器精品。
綠釉連珠紋碗
北齊,高8.6cm,口徑11.9cm,足徑5.3cm。碗通體滿施綠釉,垂流至足積釉,滿釉支釘燒。器身裝飾以不同大小組合連珠紋。器形挺拔飽滿,精美異常,是非常少見的北齊瓷器精品。
磁州窯白地剔劃黑花玉壺春瓶
宋,高28cm,口徑7cm,底徑7cm。撇口,細頸,下垂腹,淺圈足。通體施黑釉,瓶身剔黑纏枝牡丹花,肩部剔卷葉紋,瓶口內(nèi)壁滿施黑釉。此瓶剔劃花技法犀利流暢,釉黑如漆,是北宋磁州窯剔黑典型作品。
甜白釉暗花纏枝牡丹暗八仙紋僧帽壺
明 ,永樂,高19.5厘米,底徑7.5厘米。壺闊頸,鼓腹,圈足。一側有流,流口與頸部鴨嘴狀流槽相通,另一側有寬帶狀曲柄。壺柄上下兩端飾如意形云頭,通體施甜白釉,釉下暗刻纏枝牡丹和暗八仙紋。原配盒套。僧帽壺因壺口僧侶帽而得名,是佛教用器,瓷制品始見于元代,永樂亦十分罕見。
仿古銅釉描金犧耳尊
清,高26.5厘米、口徑16.7厘米、足徑7.7厘米。器仿戰(zhàn)國時期銅犧耳尊形制,撇口,短頸,豐肩,圓腹,圈足外撇,肩兩側堆貼對稱犧耳。通體施古銅彩為地,上繪金彩蕉葉紋、斜方格紋等。外底金彩書“敬畏堂制”四字兩行楷書款。因器型和紋飾均仿銅器,故稱為“古銅彩”。
魚子綠釉菊瓣式茶壺
清,雍正,高9.2cm,口徑7.1cm,底徑7.1cm。直口,扁圓腹,前置曲流,后設曲柄,飾有模印仰覆菊瓣紋,帶蓋。通體施魚子綠釉,外底露胎處刻有“雍正年制”四字篆書款。外環(huán)以花瓣紋。清代康熙時期,綠釉的燒制達到高潮,雍正時期延燒,多為小件器物。此器小巧玲瓏,顏色鮮艷,制作精細。
仿石釉堆貼螭龍紋瓶
清,乾隆,高37.3cm,口徑5.4cm,底徑11.9cm . 直口,長頸,圓鼓腹,圈足。頸戶部堆貼一螭龍,器通體施仿石釉,底足施醬釉。外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清代乾隆時期盛行以瓷釉仿各種手工藝品,仿石釉用色澤相似于各色石質(zhì)的彩釉,勾畫出石頭的紋理,色澤摹仿逼真。
青花纏枝牡丹紋執(zhí)壺
明 ,永樂,高29.5厘米,口徑7厘米,底徑11厘米。壺身前置彎曲長流,后設扁帶形柄,流與頸間有云紋板狀連接,柄上凸起繩孔,尾端為如意云頭及乳釘裝飾。頸部繪蕉葉紋,壺身及流部繪纏枝花卉紋,曲柄繪折枝牡丹紋。青花發(fā)色濃艷,釉質(zhì)肥厚滋潤,白中閃青,展現(xiàn)出永樂官窯青花瓷獨特魅力。流修復。
仿雕漆描金雙龍戲珠紋冠架
清,嘉慶,通高27.9厘米、足徑15.8厘米。冠架由冠傘、柱、底座組成。冠傘為球形,其下有托,柱為葫蘆形,底座呈海棠式。仿雕漆制品,輔以金彩裝飾:冠傘刻飾云雷地雙龍戲珠紋、云蝠紋,外底施礬紅釉,上金彩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外環(huán)以四朵小花。
青花纏枝牡丹天馬紋罐
元,高39cm,口徑16.5cm,底徑20cm. 直口、束頸,頸下起棱,撇肩,鼓腹,斂足,平底,肩部對稱貼塑獸耳各一只??陲棻杌y,頸飾忍冬紋,肩上纏枝蓮紋,腹上半部飾如意形開光海水天馬紋,下半部飾纏枝牡丹紋,斂足上下分飾忍冬紋和蓮瓣紋各一周。此罐青花發(fā)色極為靚麗,天馬神態(tài)各異,畫工極具風骨,為青花成熟時期典型代表作品。
青花山水人物圖凈水碗罐
明 崇禎高15.3厘米、口徑19.3厘米、足徑7.9厘米唇口,圓腹下斂,高圈足。通體青花紋飾,繪山水人物故事圖。圖畫旁長方形開光內(nèi)青花隸書:“大明國江西道南昌府南昌縣,信士商人蕭炳喜助凈水碗壹付,供奉蕭公順天王御前。崇禎拾貳年仲秋月吉立”五行四十四字。此器青花色調(diào)鮮麗明快,制作精致,為崇禎民窯青花瓷的上品,且有確切紀年款,是明崇禎青花瓷斷代的重要標準器。
青花纏枝葫蘆飛蝠紋橄欖瓶
清 雍正 高40.7CM 口徑10CM 底徑12CM 喇叭口,溜肩,鼓腹下斂,圈足。通體青花裝飾纏枝葫蘆紋,間以飛蝠,寓意福祿子孫萬代。輔以蕉葉、如意云紋等,外底青花雙圈內(nèi)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此瓶為雍正時期的典型器,除青花外,還見有粉彩、顏色釉等品種。
松石綠地粉彩八卦紋琮式瓶
胭脂紅地粉彩人物紋燈籠瓶
清 高31.7厘米,口徑 11.2 厘米,底徑 10 厘米 撇口,雙夔龍耳,溜肩,筒身,圈足,俗稱“燈籠瓶”。口沿描金,頸部及近足繪胭脂紅地魚蝠花卉紋,瓶身繪“海屋添籌”圖。整器釉彩濃烈,畫工精微,仍具乾隆粉彩遺風。底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款。
白地綠彩九龍紋瓶
清,道光,高39cm,口徑10.7cm,底徑11.5cm. 內(nèi)壁施綠彩,外壁施白釉,口沿外側繪如意云頭紋,脛部繪海浪紋,腹部繪九龍,間以火焰、云紋,皆以墨彩勾線。九龍上下翻騰,姿態(tài)各異。外底書“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紅料篆書款。
粉彩龍馬負圖瓷板
清,乾隆,高51cm,寬39.2cm。瓷板以粉彩繪仙山云海,龍馬負圖,五老相聚松下。繪畫細致入微,釉色艷麗,為清乾隆瓷板畫之精品。四字刻款“龍馬負圖”。“龍馬負圖寺”始建于晉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是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績,在圖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禮場所,是河少文化中“河圖”出現(xiàn)地,也是中華易學的發(fā)源地。
乾隆粉彩百壽尊
清 乾隆高44.6厘米、口徑16厘米、足徑24.3厘米粉彩創(chuàng)制于康熙晚期,是釉上彩的一種,因彩料中含玻璃白粉而得名。清乾隆時期這種技術得到更大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品種繁多粉彩瓷器。
礬紅番蓮紋藏草瓶
清 乾隆高22.2厘米,口徑3.3厘米,足徑12.2厘米器仿藏傳佛教(即喇嘛教)供器藏草瓶的造型,形如寶塔,下承以高足。通體白地礬紅彩繪番蓮、變體蓮瓣紋和焦葉紋等。
琺瑯彩西洋花紋蒜頭瓶
清 乾隆高18.6厘米、口徑2.8厘米、底徑5.3厘米蒜頭形口,長頸,碩腹,圈足。通體以鳳尾紋為地,以琺瑯彩加金彩繪各式纏枝花卉,有紅、黃、藍、白等色,色彩斑斕絢麗。外底松石綠釉,上藍料雙方框內(nèi)書“乾隆年制”四字篆書款。
斗彩團花杯
清 雍正高4.2厘米,口徑6.8厘米,底徑2.5厘米杯直口,弧腹,圈足。杯正中飾以相同花卉團花紋四組,圈足及口沿各飾雙圈青花。底落“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款。
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
明代 陳設品 1955年北京東郊出土高46厘米,口徑19.8厘米,底徑24.8厘米這件五彩瓷罐,天地式蓋,寶珠形鈕,圓唇,短頸、豐肩,圓腹,腹下漸收,內(nèi)圈足,底部書“大明嘉靖年制”款。肩部繪蓮瓣紋一周,腹下部繪蕉葉紋一周,罐蓋和腹部以多色釉彩描繪出荷花、水藻和游魚等圖案,魚戲水草之中,怡然自得。
釉里紅三彩魚化龍觀音尊
清,康熙,高40.3cm,口徑11.5cm,底徑11.9cm。 撇口,束頸,溜肩,弧腹,近足外撇。瓶腹繪一尾紅鯉奮力躍出水面,動感強烈;上部一條虬龍騰越海上,威猛無比。周圍青花繪洶涌波濤,畫面氣勢磅礴。釉里三彩為瓷器中稀少品種,此器諸色鮮艷純正,繪制圖案生動逼真,堪稱難覓之佳品。底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書款。
五彩魚藻紋盒
明 嘉靖 高6.8cm 口徑12.1cm 底徑7.1cm 圓盒、弧腹、短直足。整器用礬紅飾游魚,用青花和綠釉分飾水草,魚兒生動逼真,水草仿佛在水中波動,栩栩如生。礬紅彩保存如此完好,殊為難得。底書“大明嘉靖年造”款。
黃地青花躍龍捧壽紋雙耳六方瓶
清 乾隆 高57.1cm,口徑12.5cm,足徑13.5cm 器呈六方形,撇口,頸飾螭龍耳一雙,斂腹,圈足外撇??谘亍⒓缂白銐︼椈丶y,頸飾如意、蓮紋,近足飾蟬紋、螭龍紋和聯(lián)珠紋。此瓶通體黃釉底青花繪六條五爪騰龍捧“壽”,富麗堂皇、氣勢非凡,為乾隆官窯罕見精品。底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
青花釉里紅雙龍戲珠紋缸
清 康熙高28厘米,口徑29厘米,底徑24厘米斂口,豐肩,弧腹斜收,淺挖足。通景釉里紅繪雙龍戲珠紋,青花點睛,間以朵云。近足飾海水江崖。此缸胎體厚重堅實,造型飽滿古樸,所繪龍紋威武矯健,寶珠火焰飛動,海水怒濤翻卷,富有氣勢。發(fā)色完美,極為罕見。底書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書款。
編輯聲明:古董瓷器鑒定
文字:古董瓷器鑒定(網(wǎng)絡)
圖片:古董瓷器鑒定(網(wǎng)絡)
轉(zhuǎn)載聲明:轉(zhuǎn)載請署名古董瓷器鑒定(網(wǎng)絡)編輯!如需交流,請加微信:shxxg2020
▽
1.《國家博物館的極品瓷器欣賞,極度養(yǎng)眼!》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國家博物館的極品瓷器欣賞,極度養(yǎng)眼!》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shehui/11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