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藥
抗生素類 | ①兩性霉素B(廬山霉素) ②灰黃霉素 ③制霉素 |
唑類抗真菌藥物 | 咪唑類:克霉唑、咪康唑(達克寧)、益康唑主要為局部外用;酮康唑可口服 三唑類:氟康唑、伊曲康唑,可口服治療深部真菌感染 |
丙烯胺類 | 特比萘芬 |
概述
抗真菌藥 | 能特異性抑制真菌生長、繁殖或殺真菌的藥物,而對其他病原體無作用 | ||||||||||||
真菌感染 |
|
抗生素類抗真菌藥
兩性霉素B (廬山霉素) | 抗菌作用 | 幾乎對所有的真菌都有強大的抗菌作用 |
| 體內過程 | 1.口服、肌注難吸收且刺激性大,全身感染必須iv gtt 2.T1/2=24h 3.不易透過血腦屏障,腦膜炎時除靜脈滴注外,還須鞘內注射。 |
| 臨床應用 | 1. 靜脈滴注用于治療深部真菌感染(首選藥之一) ——隱球菌、念珠菌、球孢子菌、組織胞漿菌、皮炎芽生菌、孢子絲菌、侵襲性曲霉菌 2.口服治療腸道念珠菌感染 3.局部應用治療皮膚、指甲及黏膜等淺部真菌感染。 |
| 不良反應 | 【毒性大,必須住院應用】 1.急性毒性:寒戰(zhàn)、高熱、頭痛、心律失常 ——【應對】新鮮配制,緩慢滴注;預服解熱鎮(zhèn)痛藥、抗組胺藥、GCS 2. 腎毒性 3.低鉀、低鎂血癥 4.血液系統(tǒng) 5.肝毒性 6.心血管系統(tǒng) 7. 神經(jīng)系統(tǒng) 8. 變態(tài)反應:如采用其脂質體劑型,靜脈滴注即時毒性較低 |
灰黃霉素
| 抗菌作用 | 為抗淺表真菌抗生素;對各種皮膚癬菌有抑制或殺滅作用 |
| 體內過程 | 1.口服可吸收,脂肪飲食促進吸收 2.分布全身,以脂肪、皮膚、毛發(fā)含量高 3.不易透過表皮角質層,外用無效 |
| 臨床應用 | 口服用于各種皮膚癬?。?/p> 對頭癬療效最好(首選藥),需2-3周 對體股癬、手足癬較好,需3-6周 對指(趾)甲癬效差,需3-6月 |
| 不良反應 | 1.消化道反應 2.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頭痛、頭暈、乏力、共濟失調、周圍神經(jīng)炎 3.過敏反應:皮疹,白細胞減少 |
制霉菌素(制霉素) | ①體內過程和抗菌作用同兩性霉素B。 ②毒性大,局部外用于皮膚、口腔及陰道念珠菌感染;口服用于腸道念珠菌感染。 | |
制霉菌素脂質體 | 主要用于對兩性霉素B不能耐受或難治性真菌感染的替代性治療 |
唑類抗真菌藥
概述 | 咪唑類: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主要為局部外用;酮康唑可口服 三唑類:氟康唑、伊曲康唑,可口服治療深部真菌感染 【共性】廣譜抗真菌藥;對淺部、深部真菌病均有效。 |
酮康唑 | 1.口服易吸收,分布廣,不易透過血腦屏障 2.用于各種淺部和深部真菌感染 3.不良反應較多,特別是肝毒性 |
咪康唑(達克寧)、克霉唑 | 1.口服不易吸收,不良反應多 2.局部外用治療癬菌和念珠菌感染。 |
伊曲康唑 | 1.口服吸收好,分布廣,能聚集于皮膚、指甲等部位。 2.口服用于淺部、深部真菌感染,是暗色孢科真菌、孢子絲菌、芽生菌和組織胞漿菌感染(不危及到生命者)的首選藥物 3.不良反應主要有胃腸道反應和肝毒性 |
氟康唑 | 1.口服易吸收,分布廣,可透過血腦屏障。 2.可口服/靜注用于深部真菌病,特別是真菌性腦膜炎(首選);對淺部真菌感染亦有效。 3.不良反應在唑類中較低,有輕度消化道反應。 |
丙烯胺類抗真菌藥
特比萘芬 | 1.對皮膚癬菌有殺菌作用 2.口服吸收好,主要分布于皮膚角質 3.口服或外用治療皮膚癬病,尤甲癬 4.不良反應小,主要是胃腸道反應和過敏反應 |
1.《抗真菌藥物》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抗真菌藥物》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pet/3312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