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角蛇”是民間對蜥蜴的俗稱。
一般指石龍子科的小蜥蜴
蜥蜴
爬行動物中最興旺的大家庭。
分類上隸屬于爬行綱Reptilia有鱗目Squamata蜥蜴亞目Lacertilia,全球種類超過6300種蜥蜴在全球除了南極洲以外的大陸上均有分布。不同種類的蜥蜴體型差異很大,既有小至幾厘米長的變色龍或壁虎,也有大可到3米長的科摩多巨蜥。
從左至右、從上到下分別為澳洲魔蜥、脆蛇蜥、大耳沙蜥、海鬣蜥、科莫多巨蜥、七彩變色龍、瑤山鱷蜥、周氏瞼虎(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大部分蜥蜴擁有四肢,除了蛇蜥外觀著像蛇,沒有四肢。一些蜥蜴(飛蜥)甚至可以滑翔。許多蜥蜴有領(lǐng)地意識,雄性之間發(fā)生爭斗,當然,也有的種類也會用靚麗的體色去吸引雌性前來交配。
蜥蜴生存能力很強,除了極靠近北極的地區(qū)、南極洲和少數(shù)島嶼之外,蜥蜴在全世界各處都有分布,它們通常喜歡溫暖的熱帶氣候,但在非極端的氣候條件下也能生存。大部分蜥蜴為卵生動物,也有少部分蜥蜴為卵胎生。
鬃獅蜥的卵正在發(fā)育
包括壁虎、石龍子在內(nèi)的很多蜥蜴在遇到天敵時斷尾求生。尾巴斷掉之后還會來回晃動,以此來讓天敵分心,而斷尾之后的蜥蜴還能長出新的尾巴。
斷尾求生的壁虎(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部分蜥蜴頭頂部長有“第三只眼”——顱頂眼,雖然只是一個小突起,和真正的眼睛外觀截然不同,但有著感光的功能,也與蜥蜴晝夜節(jié)律等生理現(xiàn)象有關(guān)。
蜥蜴的顱頂眼(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共有9科共計33種蜥蜴列入了國家I級或II級保護物種。其中一級保護的有4種,分別是長耳沙蜥、鱷蜥、圓鼻巨蜥和孟加拉巨蜥。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鱗目蜥蜴亞目
上海動物園目前飼養(yǎng)展示有8種蜥蜴,展區(qū)全部位于兩爬館內(nèi),讓我們來簡單認識下吧:
圓鼻巨蜥
又名水巨蜥,俗稱五爪金龍,分布于中國南方熱帶地區(qū)以及東南亞和南亞,全長1.5米至3米,是我國最大的蜥蜴,擅長游泳,亦能攀樹,以中小型脊椎動物等為食,為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物種。
圓鼻巨蜥
王者蜥
分布于非洲北部以及阿拉伯半島的干旱地區(qū),喜歡躲狹窄的巖縫中棲息,再以尾巴堵住巖縫洞口,這就是它們尾巴長滿棘刺的原因。受CITES公約附錄II保護。
王者蜥
刺尾鬣蜥
分布于墨西哥及中美洲地區(qū),體色一般為灰褐色或黃褐色,背部具有暗色的條紋,尾部具有刺狀的鱗片。受CITES公約附錄II保護。
刺尾鬣蜥
藍舌石龍子
又名藍舌蜥,分布于澳洲與新幾內(nèi)亞各島,四肢短小,不善攀爬,口中擁有藍色的舌頭。
藍舌石龍子
鬃獅蜥
分布于澳大利亞的中東部地區(qū)。體型粗壯且相當扁平,頭部大呈三角形,受威脅時通會以張開嘴及將帶刺的咽喉膨大作展示動作,主要以昆蟲和植物為主。
鬃獅蜥
黑白泰加蜥
黑白泰加蜥分布于南美洲,成年個體全長可達1米,為肉食性蜥蜴,以昆蟲、小型哺乳動物等為食。受CITES附錄II保護。
黑白泰加蜥
綠鬣蜥
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體長可超過1.5米,體色綠色至褐色,成年個體為取食各種樹葉、水果及蔬菜,受CITES公約附錄II保護。
綠鬣蜥
犀牛鬣蜥
原產(chǎn)地是中美洲及加勒比海里的部分海島,是全長可超過1米,它們鼻子上長有角狀突起,如同犀牛一般,受CITES公約附錄I保護。
犀牛鬣蜥
雖然全球蜥蜴種類有6千多種,但在缺少山地及森林生境的魔都上海,本土蜥蜴種類相對較少。在近郊的佘山,寧波滑蜥比較容易見到,即使在冬季,在天氣晴朗且氣溫較高的時段,它們也會“上班接客”的。
已有記錄種類僅有:中華石龍子、寧波滑蜥、銅蜓蜥、藍尾石龍子、北草蜥、多疣壁虎、鉛山壁虎、無蹼壁虎等等。
中華石龍子
寧波滑蜥
北草蜥
多疣壁虎
素材來源:上海動物園
1.《【綠鬣蜥怎么養(yǎng)】白露之后不露jio,那“四腳蛇”呢?》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綠鬣蜥怎么養(yǎng)】白露之后不露jio,那“四腳蛇”呢?》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pet/247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