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又名天龍,是山坡和沙地地區(qū)常見的昆蟲,由于藥用價值高,廣泛用于藥用,但由于有毒,很多人害怕它。日常生活中也經(jīng)常看到,如果不小心被咬了,該怎么辦?
蜈蚣的生活習性
1.熙君:蜈蚣有大小聚在一起生活的習慣,同一群蜈蚣可以和睦相處。
2、蜈蚣膽小怕驚,稍微受到驚嚇,就會停止攝食,舍窩亡命逃走,或蜷縮不動,正在產(chǎn)卵的雌蜈蚣則會立即停止產(chǎn)卵,而孵卵的蜈蚣受驚后則一反常態(tài)會把卵吃掉。
3、喜歡陰暗潮濕。野生的蜈蚣大多棲息在山坡、田野、路旁、雜草叢生的地方,或棲息在柴堆及屋瓦隙間。
4、白天在窩內(nèi)棲息,夜間出來活動。晚上8~12時是蜈蚣活動的高峰,一般到凌晨4時前陸續(xù)回窩休息,天亮以后就難以見到蜈蚣了。
5、具有舔舐的習性。蜈蚣用第1小顎末節(jié)及基節(jié)突起上的稠密絨毛、第2小顎末節(jié)背面上刷狀的剛毛,以及口中吐出的唾液,經(jīng)常舔舐觸角、步足外,也會把自己窩穴舔舐得干干凈凈。
6、溫度蜈蚣是變溫動物,它的一切活動常與溫度相關。蜈蚣生長發(fā)育最適溫度為25℃~32℃,當溫度為11℃~15℃時,蜈蚣的覓食減少,停止交配、產(chǎn)卵。
7.濕度;飼養(yǎng)室內(nèi)空氣相對濕度為60%~70%、窩土濕度為10%~20%時,蜈蚣的一切生命活動最為活躍,也就是說這是蜈蚣生長發(fā)育最適合的濕度。
8、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動物,食性廣雜,特別喜食各種昆蟲及它們的卵、蛹、幼體等,同時還吃蠕蟲、蚯蚓、蝸牛及各種畜禽、水產(chǎn)動物的肉、內(nèi)臟、血、軟骨等。
關于蜈蚣的腳
蜈蚣又名百腳,但并不是說有一百條腿,其實只有20對,但由于品種不同,所以有的蜈蚣可能有上百對,有的只有十幾對,比如藥用蜈蚣一般只有21對步足和1對顎足,錢串子蜈蚣只有15對步足和1對顎足,還有的蜈蚣有35對、45對,最多的達到173對,所以具體多少對需看是什么蜈蚣。
關于蜈蚣的分類
蜈蚣種類很多,可分為紅頭蜈蚣、青頭蜈蚣、黑頭蜈蚣、多棘蜈蚣、少棘蜈蚣、少棘巨蜈蚣、平耳孔蜈蚣、黃尾嶼蜈蚣、秘魯巨型蜈蚣、越南巨人蜈蚣、中國紅巨龍蜈、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亞馬遜巨人蜈蚣、北美巨人蜈蚣、波多黎各巨人蜈蚣等。
紅頭蜈蚣
北美巨人蜈蚣
秘魯巨型蜈蚣
越南巨型蜈蚣
關于蜈蚣毒液的特點
蜈蚣的第二對足為毒螫(毒勾),呈鉗鉤狀,銳利,有毒腺開口,螫人時,毒腺所分泌的毒液通過毒螫尖端注入人體而引起中毒。蜈蚣毒液含有類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如組胺類物質及溶血蛋白質,并含有蟻酸,毒液呈酸性,有神經(jīng)毒、溶血、致敏等作用,但致敏作用不如毒蜂常見。
?蜈蚣咬傷的臨床表現(xiàn)
1、傷口為一對想出點血,局部紅腫、刺痛、瘙癢,嚴重者出現(xiàn)水皰、紅斑、組織壞死、淋巴管炎及局部淋巴結腫痛。
2、全身反應:一般情況較輕,可有畏寒、發(fā)熱、頭暈、惡心、嘔吐等。嚴重者可出現(xiàn)煩躁不安、譫妄、抽搐、全身麻木、昏迷。
3、過敏嚴重者可以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
4、嚴重者以兒童多見,可以危及生命。
?蜈蚣咬傷后緊急處置措施
1、被咬后要及時找塊布袋,然后裹住傷口上方避免毒液擴散,及時到附近醫(yī)院救治,到醫(yī)院前,總時間不超過2個小時,每隔15分鐘松開下布袋(嚴禁使用鐵絲、電線、鋼絲等),以免被咬傷的位置壞死。
2、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綁扎的同時給予冰塊冷敷于患肢,使血管和淋巴管收縮,減慢毒素的吸收。
3、首先選擇用石灰水或肥皂水徹底清洗創(chuàng)面,
4、因蜈蚣毒液呈酸性,用堿性液體中和,有條件時可用3氨水或用5~10碳酸氫鈉溶液沖洗?! ?/p>
5、在野外可以選擇魚腥草、蒲公英、桑葉、生扁豆葉30~60克,任選一種外敷;
6、傷口沖洗后,也可以將季德勝蛇藥藥片研碎,用水調(diào)成糊狀敷在傷處;
7、在傷口附近切開一些皮膚,然后用拔火罐或吸奶器將毒液吸出來,最后用高錳酸鉀或氨水溶液清洗傷口即可。但是,注意的是用嘴吸,需要保證口腔粘膜的完整性。
8、疼痛劇烈者可以選用0.25%-0.5普魯卡因溶液在傷口周圍進行封閉治療。
9、有過敏癥狀需要使用抗組胺藥物、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10、有肌肉痙攣可以用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20ml,靜脈注射。
11、如出現(xiàn)并發(fā)癥需要及時的搶救:氣管插管、呼吸機的使用、抗休克、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等。
中藥蜈蚣功能與主治
【來源】蜈蚣,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下品,歷代本草均有收載。因《別錄》載:“生大吳川谷、江南”;又皆離母體卵生,故名。為蜈蚣科動物少棘蜈蚣 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 和多棘蜈蚣 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dens (Newport) 的干燥全蟲體。主產(chǎn)于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河南、陜西等地。多為野生品,現(xiàn)有飼養(yǎng)品種。
【性味歸經(jīng)】辛,溫。有毒。入肝經(jīng)。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蜈蚣水蛭注射液能使小白鼠的精原細胞發(fā)生壞死,消失。說明對腫瘤細胞有抑制,利用死之癌細胞易被低濃度的伊紅著色的特點,體外實驗證明,蜈蚣水蛭注射液,對癌細胞紅染率為陽性,蜈蚣水蛭對小白鼠肝癌癯體的抑制率為26%,屬于微效,對網(wǎng)狀內(nèi)皮細胞機能有增強作用,但長期應用對肝臟有損傷。化癌丹(內(nèi)含昆布、海藻、龍膽草、全蝎、蜈蚣、醋炒大米)等對小白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用灌腸法將藥物混入飼料喂食的方法所得效果為好。
2.止痙作用。止痙散(全蝎、蜈蚣,每天1克,連服1、3、9天之后,對卡地阿佐、士的寧、純煙堿的半數(shù)驚厥量引起的小鼠驚厥均有對抗作用,在同劑量時蜈蚣抗上述3藥的驚厥效價比全蝎高,而對鹽酸古柯堿性驚厥則無效。
3.抗真菌作用,蜈蚣水侵劑(1:4),在試管內(nèi)對黃堇色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腹殷溝表皮癬菌、紅色表皮癬菌,緊密著色芽生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功效】熄風止痙,解毒散結,通經(jīng)活絡。
1.熄風止痙:用于中風中經(jīng)絡,肢體活動不靈、語言障礙,中風中臟腑,人事不知、痰閉抽搐及高熱抽搐、小兒驚厥、破傷風、顏面神經(jīng)麻痹等證,都可與僵蠶、全蝎等熄風藥同用。
2.解毒散結:①用于瘡瘍腫毒、瘰疬、結核等證均可與其他解毒藥同用。②用于毒蛇咬傷,內(nèi)服外用均可用之。
3.通經(jīng)活絡:用于頑固性頭痛、風濕痹痛之重證,可與其他抗風濕止痛藥同用。
【鑒別應用】蜈蚣與全蝎,二者均為祛風止痙要藥。全蝎力弱性潤,用于手足震顫、頭部動搖者,效果良好;蜈蚣力猛性燥,用于角弓反張、痙攣強直者,功力為優(yōu)。
【配伍應用】
1.配全蝎:二藥同為平肝熄風要藥,均有較強的解痙作用。全蝎熄風力強,對于抽搐頻作、手足顫抖、舌強言蹇、頭搖不止者療效為佳;蜈蚣搜風力勝,對于四肢痙攣、頸項強直、角弓反張效為好。二者相須為用,同入肝經(jīng),熄風止痙倍增。蜈蚣、全蝎合用,兼有解毒散結、通絡止痛之功。
2.配朱砂:朱砂重鎮(zhèn)安神,蜈蚣熄風止痙,二藥相互為用,心肝并治,祛風止痙,鎮(zhèn)靜安神,治療驚癇抽搐、小兒驚風,療效優(yōu)佳。
3.配甘草:甘草生用,泄火解毒,蜈蚣攻毒散結,二者相須為用,攻補兼施,治療外科瘡瘍毒腫,即能取效。
4.配鉤藤:二藥合用,一長于平肝,一長于熄風,相輔相助,具有較強的平肝熄風、祛風活絡、解痙止痛之功,常用于肝陽、肝風所引起的頑固性頭痛、頭面部痙攣抽搐疼痛等病證。
【應用注意事項】本品有毒,能傷正墮胎,故非重癥不宜用,如血虛發(fā)痙、小兒慢痙及孕婦忌用。
【用法用量】內(nèi)服:1~3克,或1~3條煎服,散劑酌減,或焙干研末沖服。外用:適量,研末,或油浸涂敷患處。
【功效特點】本品性善走竄,截風定搐作用強烈,故為熄風止痙要藥,并能攻毒散結、通經(jīng)活絡,對驚癇抽搐、中風口眼歪斜、瘰疬結核、瘡瘍腫毒、風濕痹痛、毒蛇咬傷,內(nèi)服外用功效均佳。
1.《【蚰蜒是什么】蜈蚣咬傷該如何處理》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蚰蜒是什么】蜈蚣咬傷該如何處理》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pet/2466830.html